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62-01
在职业学校中,面对品德、能力及学习成绩良莠不齐的学生群体,班主任靠什么管理班级?靠严密的组织系统、明确的规章制度、严明的纪律约束等行之有效的“有形”性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靠班主任的人格力量、积极向上的集体舆论、良好的班级人境氛围等“无形”性管理因素。只有“有形”措施和“无形”的因素的恰到好处地结合,才能实现良好的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有形”管理是以建章立志为主要特征的。相当一部分技校学生的自觉意识差,自我管理能力差,不良的行为习惯沉积日久,往往很难实现自觉管理。因此,学校及班级中的各项明确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校中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德育分考评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在要怎样,不要怎样,可以这样做,不可以那样做之间,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有形”管理的明确性、明显性和易操作性,对班主任来说,接受起来不困难,所以被班主任们广泛采用。然而,管理班级仅靠“有形”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规章建立了,制度颁布了,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新上任的班主任,班跟得紧,时间豁得上,明文规章贴满了教室,同时还附加了一些“如果……就……”的处罚条例,一、两个月下来,班主任“为伊消得人憔悴”,累得精疲力尽,可班级形如散沙,收效甚微。我们还发现,有的班主任对学生变化多端的言行举止不知如何应付是好,表现的准备不足,生怕遇到意外的攻击,在学生面前丢面子、失去身份;有的班主任把学生不守纪律、捣乱破坏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和挑衅,好像自己生活在不安、暴乱、恐惧之中。为了排除这种不安,要么采取高压政策,靠“有形”管理的处罚维护自我尊严;要么采取文饰心理,再找不到理想的解决办法时,只好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人为地疏远师生关系,结果工作越来越被动。
看起来,“有形”管理含有极大的局限性,单靠规章制度难以奏效。为什么人们不主张“依法治班”的提法,根源于此。只要客观的审视一下班风建设中诸方面的影响因素,就不难发现为什么有人把“无形”管理称作真正有教育力量的作用了。
班级管理,说到底是人对人的管理,是一个有楷模作用的教师对四、五十名兴趣、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各异的未成年人的管理。这就决定了班主任管理班级,必须遵循自我的示范性、师生谐调性和双向统一性的规律。
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教师应是学生心中的一座丰碑,包括人格、才能、学识等各个方面”。用自身的人格理想影响学生不是个新课题。不论班主任是否意识到,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无处不在的,凡是与学生有关联的地方,这种影响无一不表现出来,这是最生动、最真实的管理,远比一打规章更具说服力。这里我们看到了“无形”管理的正负效应性。一位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的班主任,无论他在学生面前怎样装腔作势都不会产生令人鼓舞、向上的正向效应。班主任“无形”管理的自我示范性,要求其能再生学生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以模范的师表提高其在学生中的崇拜参数,从而更有效地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不言之教会产生“不令而行”的功效。
在管理活动中,认识最活跃、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师生的“管”与“被管”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河流。事实上,学生不仅是作为被管理的对象出现在班级中,更重要的却是以班级的主人生活在班级舞台上。班级的管理实质是通过学生的自律、自治、自理,达到自觉,班主任的管理就应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为目的,这一切是“有形”管理难能所为的。
“有形”管理和“无形”管理需处于和谐一致的状态之中才能有效的发挥各自的作用。当“有形”管理施以强制时,任何其他有可能产生消极方面因素都属被空范畴,“无形”管理也应保持与“有形”管理同样的管理品位。比如,开学出的纪律和卫生教育,要有一段明规章、定措施、严监督的时间,以达到规范要求,这时,班主任的个人作风、班级的舆论导向、班容班貌等都不可背离这一要求,否则就能在无形之中抵消贵张“有形”管理的力度,而且还会使学生误以为规章管理不过是形式主义的摆设而已,从而萌生对“有形”管理的抵触情绪。另外,班级管理讲求节奏性,讲究一定周期活动的密度、强度的有序更替、有张有弛、有隐有显、有起有伏,这都为处理“有形”管理和“无形”管理的关系,提供了思路。
大量研究和班主任的工作实践都表明,“有形”管理和“无形”管理正像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在班级管理中不可厚此薄彼或舍此取彼,因为二者浑然一体,须臾不可无。“无形”管理寓于“有形”管理中,“有形”管理的功效通过“无形”管理得以发挥和体现。
在职业学校中,面对品德、能力及学习成绩良莠不齐的学生群体,班主任靠什么管理班级?靠严密的组织系统、明确的规章制度、严明的纪律约束等行之有效的“有形”性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靠班主任的人格力量、积极向上的集体舆论、良好的班级人境氛围等“无形”性管理因素。只有“有形”措施和“无形”的因素的恰到好处地结合,才能实现良好的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有形”管理是以建章立志为主要特征的。相当一部分技校学生的自觉意识差,自我管理能力差,不良的行为习惯沉积日久,往往很难实现自觉管理。因此,学校及班级中的各项明确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校中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德育分考评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在要怎样,不要怎样,可以这样做,不可以那样做之间,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有形”管理的明确性、明显性和易操作性,对班主任来说,接受起来不困难,所以被班主任们广泛采用。然而,管理班级仅靠“有形”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规章建立了,制度颁布了,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新上任的班主任,班跟得紧,时间豁得上,明文规章贴满了教室,同时还附加了一些“如果……就……”的处罚条例,一、两个月下来,班主任“为伊消得人憔悴”,累得精疲力尽,可班级形如散沙,收效甚微。我们还发现,有的班主任对学生变化多端的言行举止不知如何应付是好,表现的准备不足,生怕遇到意外的攻击,在学生面前丢面子、失去身份;有的班主任把学生不守纪律、捣乱破坏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和挑衅,好像自己生活在不安、暴乱、恐惧之中。为了排除这种不安,要么采取高压政策,靠“有形”管理的处罚维护自我尊严;要么采取文饰心理,再找不到理想的解决办法时,只好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人为地疏远师生关系,结果工作越来越被动。
看起来,“有形”管理含有极大的局限性,单靠规章制度难以奏效。为什么人们不主张“依法治班”的提法,根源于此。只要客观的审视一下班风建设中诸方面的影响因素,就不难发现为什么有人把“无形”管理称作真正有教育力量的作用了。
班级管理,说到底是人对人的管理,是一个有楷模作用的教师对四、五十名兴趣、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各异的未成年人的管理。这就决定了班主任管理班级,必须遵循自我的示范性、师生谐调性和双向统一性的规律。
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教师应是学生心中的一座丰碑,包括人格、才能、学识等各个方面”。用自身的人格理想影响学生不是个新课题。不论班主任是否意识到,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无处不在的,凡是与学生有关联的地方,这种影响无一不表现出来,这是最生动、最真实的管理,远比一打规章更具说服力。这里我们看到了“无形”管理的正负效应性。一位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的班主任,无论他在学生面前怎样装腔作势都不会产生令人鼓舞、向上的正向效应。班主任“无形”管理的自我示范性,要求其能再生学生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以模范的师表提高其在学生中的崇拜参数,从而更有效地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不言之教会产生“不令而行”的功效。
在管理活动中,认识最活跃、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师生的“管”与“被管”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河流。事实上,学生不仅是作为被管理的对象出现在班级中,更重要的却是以班级的主人生活在班级舞台上。班级的管理实质是通过学生的自律、自治、自理,达到自觉,班主任的管理就应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为目的,这一切是“有形”管理难能所为的。
“有形”管理和“无形”管理需处于和谐一致的状态之中才能有效的发挥各自的作用。当“有形”管理施以强制时,任何其他有可能产生消极方面因素都属被空范畴,“无形”管理也应保持与“有形”管理同样的管理品位。比如,开学出的纪律和卫生教育,要有一段明规章、定措施、严监督的时间,以达到规范要求,这时,班主任的个人作风、班级的舆论导向、班容班貌等都不可背离这一要求,否则就能在无形之中抵消贵张“有形”管理的力度,而且还会使学生误以为规章管理不过是形式主义的摆设而已,从而萌生对“有形”管理的抵触情绪。另外,班级管理讲求节奏性,讲究一定周期活动的密度、强度的有序更替、有张有弛、有隐有显、有起有伏,这都为处理“有形”管理和“无形”管理的关系,提供了思路。
大量研究和班主任的工作实践都表明,“有形”管理和“无形”管理正像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在班级管理中不可厚此薄彼或舍此取彼,因为二者浑然一体,须臾不可无。“无形”管理寓于“有形”管理中,“有形”管理的功效通过“无形”管理得以发挥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