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校是西城南区的一所老校,每年都组织新生进行网上心理测试。学校希望通过科学方法了解新一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次调查结果发现:2014级新生心理状态总体良好,初一年级明显优于高一年级,男女生差异不大。
关键词:新生 心理健康 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新生测试工作是我校一项常规心理工作,每年都由心理教师负责组织刚入校的学生进行网上心理测试。通过测试,我们要了解新一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筛选出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加以重点关注。
近几年,我市不断创新均衡发展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义务教育区域调整及区内教育集团成立后,我校生源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老师们大都感受到学生的变化。我们想使用新配备的测量工具,分析总结出目前我校新生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2014年9月
2、调查对象:
2014级新生,包括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初一年级共62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7人。高一年级共108人,其中男生66人,女生42人。
3、实施方法:
本次调查统一使用计算机进行测试。在班主任协助的下,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到计算机教室完成上机操作。为了最大限度地排除其他因素干扰,整个测试保证在一周之内全部完成。
4、使用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用于综合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该量表共60项,分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共10个因子。根据填完量表后10个因子分评定分数值,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程度。
1分——1.99分,表示该因子基本健康;
2分——2.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
3分——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
4分——4.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
如果是5分,则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除用10个因子的分数进行判断外,还用总均分进行总体的评定。总均分的计算方法是把该量表60项各自的分数加在一起之和被60除,得出的分数便是测试者心理健康总均分。
三、结果统计:
(一)初一年级
1、总均分人数分布情况
2、各因子人数分布情况:
3、各因子得分均分和标准差
根据本次心理普查结果,可以看出:
(1)以总平均值为参考,全体施测学生心理处于基本健康的人数占56.5%。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37.1%,中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6.5%,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0.0%,非常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0.0%。
(2)全体施测学生在焦虑、敌对、适应不良三个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男生在焦虑、适应不良、敌对三个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女生则在焦虑、学习压力感、敌对等因子的问题比较突出。
(3)全体受测学生在强迫、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三个因子上表现相对较好。
(二)高一年级
1、总均分人数分布情况
2、各因子人数分布情况:
3、各因子得分均分和标准差
其中:"M"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
测评结论:
根据本次心理普查结果,可以看出:
(1)以总平均值为参考,全体施测学生心理处于基本健康的人数占38.9%。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9.1%,中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2.0%,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0.0%,非常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0.0%。
(2)全体施测学生在焦虑、抑郁、敌对三个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男生在焦虑、适应不良、敌对三个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女生则在焦虑、抑郁、敌对等因子的问题比较突出。
(3)全体受测学生在情绪不稳定、偏执、强迫三个因子上表现相对较好。
四、分析与讨论:
1、总均分反映出新生心理状态总体良好。
测试结果显示,初一学生中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6.5%,高一学生中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2.0%,两个年级均为出现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但是,初一学生心理处于基本健康的人数占56.5%,高一学生心理处于基本健康的人数只有38.9%,初一年级明显优于高一年级。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学生在心理方面会出现各种问题,更加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从性别比例来看,两个年级男生的心理健康人数均多于女生,男生中存在问题的人数也相对多些。这是由于本届学生男生人数多于女生,高中年级相差得更多。总体而言,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没有明显差距。
2、各因子均分反映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初中学生在焦虑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平均分达到2.0,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这可能源于女生普遍比男生更早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较快,也较为重视学业成绩,所以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高中学生在焦虑、抑郁、敌对、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五个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中焦虑得分2.3,抑郁得分2.1,其他三项均达到2.0。男生在焦虑、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三项上得分高于女生,女生在抑郁和敌对两项上得分高于女生。这届学生表现出的高焦虑和高抑郁可能与适应不良有关,也有心理不平衡的因素,从而影响到人际关系,造成与人敌对的现象。
五、结论:
2014级新生心理状态总体良好,初一年级明显优于高一年级,男女生差异不大。全体学生在焦虑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高中学生还在抑郁、敌对、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四个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全体学生在强迫和情绪不稳定两个因子上表现相对较好。
六、建议与措施:
1、为了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焦虑、抑郁、敌对、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学校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已开设年级的心理健康课程中应增加学生入学适应、青春期教育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加强自我认识,缓解焦虑情绪。
2、可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团体拓展活动,促进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和学习要求,改善人际关系敏感和适应不良问题。测试中的十个因子,一个因子和其他因子有着相互的作用和影响。如,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改善,有助于其他因子如焦虑、抑郁等方面问题的改善。所以,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可以从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角度出发,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改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3、依据测评的结果,对问题相对严重的学生进一步筛查和跟踪。将结果反馈给班主任和年级组长,重点关注筛查出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为这些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
关键词:新生 心理健康 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新生测试工作是我校一项常规心理工作,每年都由心理教师负责组织刚入校的学生进行网上心理测试。通过测试,我们要了解新一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筛选出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加以重点关注。
近几年,我市不断创新均衡发展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义务教育区域调整及区内教育集团成立后,我校生源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老师们大都感受到学生的变化。我们想使用新配备的测量工具,分析总结出目前我校新生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2014年9月
2、调查对象:
2014级新生,包括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初一年级共62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7人。高一年级共108人,其中男生66人,女生42人。
3、实施方法:
本次调查统一使用计算机进行测试。在班主任协助的下,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到计算机教室完成上机操作。为了最大限度地排除其他因素干扰,整个测试保证在一周之内全部完成。
4、使用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用于综合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该量表共60项,分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共10个因子。根据填完量表后10个因子分评定分数值,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程度。
1分——1.99分,表示该因子基本健康;
2分——2.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
3分——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
4分——4.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
如果是5分,则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除用10个因子的分数进行判断外,还用总均分进行总体的评定。总均分的计算方法是把该量表60项各自的分数加在一起之和被60除,得出的分数便是测试者心理健康总均分。
三、结果统计:
(一)初一年级
1、总均分人数分布情况
2、各因子人数分布情况:
3、各因子得分均分和标准差
根据本次心理普查结果,可以看出:
(1)以总平均值为参考,全体施测学生心理处于基本健康的人数占56.5%。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37.1%,中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6.5%,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0.0%,非常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0.0%。
(2)全体施测学生在焦虑、敌对、适应不良三个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男生在焦虑、适应不良、敌对三个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女生则在焦虑、学习压力感、敌对等因子的问题比较突出。
(3)全体受测学生在强迫、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三个因子上表现相对较好。
(二)高一年级
1、总均分人数分布情况
2、各因子人数分布情况:
3、各因子得分均分和标准差
其中:"M"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
测评结论:
根据本次心理普查结果,可以看出:
(1)以总平均值为参考,全体施测学生心理处于基本健康的人数占38.9%。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9.1%,中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2.0%,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0.0%,非常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0.0%。
(2)全体施测学生在焦虑、抑郁、敌对三个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男生在焦虑、适应不良、敌对三个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女生则在焦虑、抑郁、敌对等因子的问题比较突出。
(3)全体受测学生在情绪不稳定、偏执、强迫三个因子上表现相对较好。
四、分析与讨论:
1、总均分反映出新生心理状态总体良好。
测试结果显示,初一学生中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6.5%,高一学生中度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2.0%,两个年级均为出现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但是,初一学生心理处于基本健康的人数占56.5%,高一学生心理处于基本健康的人数只有38.9%,初一年级明显优于高一年级。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学生在心理方面会出现各种问题,更加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从性别比例来看,两个年级男生的心理健康人数均多于女生,男生中存在问题的人数也相对多些。这是由于本届学生男生人数多于女生,高中年级相差得更多。总体而言,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没有明显差距。
2、各因子均分反映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初中学生在焦虑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平均分达到2.0,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这可能源于女生普遍比男生更早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较快,也较为重视学业成绩,所以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高中学生在焦虑、抑郁、敌对、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五个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中焦虑得分2.3,抑郁得分2.1,其他三项均达到2.0。男生在焦虑、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三项上得分高于女生,女生在抑郁和敌对两项上得分高于女生。这届学生表现出的高焦虑和高抑郁可能与适应不良有关,也有心理不平衡的因素,从而影响到人际关系,造成与人敌对的现象。
五、结论:
2014级新生心理状态总体良好,初一年级明显优于高一年级,男女生差异不大。全体学生在焦虑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高中学生还在抑郁、敌对、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四个因子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全体学生在强迫和情绪不稳定两个因子上表现相对较好。
六、建议与措施:
1、为了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焦虑、抑郁、敌对、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学校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已开设年级的心理健康课程中应增加学生入学适应、青春期教育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加强自我认识,缓解焦虑情绪。
2、可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团体拓展活动,促进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和学习要求,改善人际关系敏感和适应不良问题。测试中的十个因子,一个因子和其他因子有着相互的作用和影响。如,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改善,有助于其他因子如焦虑、抑郁等方面问题的改善。所以,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可以从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角度出发,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改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3、依据测评的结果,对问题相对严重的学生进一步筛查和跟踪。将结果反馈给班主任和年级组长,重点关注筛查出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为这些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