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之时代三问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lw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征程的号角已然吹响,经济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与之相适宜的思想建设也需紧跟在侧。《给理想一点时间》一书借多家杂文的时事点评予以读者多重的感官冲击,从而吸引读者关注现下社会状况,反思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书中的部分博文让我思虑良多,故列出时代三问对博文所阐述的时事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一、崭新时代的信仰之问
  书中多篇杂文都与“信仰”的命题有关,展现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思想建设在信仰版块的缺失和滞后。葛剑雄先生把国人信仰置于历史长河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审视国人的信仰变迁史。而在我看来,信仰是带有理性色彩的产物,是思想自由化下的“有所為有所不为”,是敬畏意识。康德先生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及“位我上者,灿若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能形成这种观念的大背景,是个人自身的敬畏意识,即信仰使然。
  徐贲先生提到一个新词语“怀疑时代”,是指当今社会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打击了部分人对于信仰的坚守。经济高度发展的崭新时代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商业社会,利益至上与信仰坚守成为“怀疑”的核心。信仰更多仰仗的是个人内心的道德感和敬畏感,是长时间的作用产物;而利益则是短时间能带来明显收益的“香饽饽”。在这样的“大馅饼”之前,肯定有人选择后者而把信仰抛诸脑后,这是个人信仰感不强的结果。身处这样的“怀疑时代”,我们需要建立怎样的信仰?我想,这个信仰必然是要坚定的,带有先进性的,有敬畏意识的,带理性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很好的迎合了我们对信仰的要求。
  而要培养坚定的信仰,离不开个人对普世价值观的认可,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离不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我们接受各种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思想品德课程,也重视五花八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此外,也需形成一种不动摇信仰的观念,批判性地看待信仰在这个怀疑时代所遇到的诘难,要用历史的眼光去包容信仰之光未辐射到的角落。要知道,社会是呈螺旋式上升的进步发展的,而坚定的信仰也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当中。
  二、焦躁时代的理想之问
  也有杂文牵涉了“理想”的命题。在我看来,它们所描绘的社会现状都可用“焦躁”概括。焦躁呈现在我们一生都处在“赶路”的状态——赶着赢在起跑线,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唯恐与其他小孩拉开差距;赶着找一份好工作,寻求安乐稳定的生存状态;急着去结婚生子,谋得俗世人情的一份心安……一生的时间那么短暂,我们要分阶段地按部就班的完成“社会习惯”主导的任务,我们怎么能不焦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晃荡”的声音好比警钟,警钟长鸣,带来的是约束感和自律性。积极的一面是让更多人按部就班的完成基本生活的需要,消极的一面是让一部分需要时间去酝酿的理想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晃荡青春”真的是一种晃荡吗?其实不然,侧面观之,这是社会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以简单的文物修复、历史考古研究为例子,若以毕业后直接就业为导向,这类对文化价值意义重大的技艺、学术研究便不符合需求。除此之外,各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现实收益较少的职业也成为“晃荡”。这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当价值意义大于经济收益的工作不被世俗意义所接受,当人们一拥而上地选择“庸常生活”,这个社会就会了无生机,丧失了动力因子。“诗和远方”只能化为头脑中的念想,长时间无收益的山区支教只能成为少部分人的选择……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而我们都要“给理想一点时间”。
  理想的实现是精神的愉悦和丰富,失去对理想的追求,一生就会变成精神的不毛之地。由此,理想是要树立的。那应树立怎样的理想呢?我认为是以“为他人造福”为上。理想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作为新青年的一份子,我们在确立自身远大理想的时候,就需要考虑理想实现对这个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倾向。
  三、辉煌时代的苦难之问
  “爱国”和“苦难”是不能离开的关键词。我们现处的时代,国家综合国力强盛,国际地位提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中国魅力”。毋庸置疑,我们处在一个国家实力高度腾飞的辉煌时代,而在这种“辉煌”之下,部分人已经忘记了国家从前的“苦难”。当“苦难”化为历史书上冰冷的故事,当一切残忍的罪行都可被原谅,时代青年就会失去“忧患意识”,沉溺在美梦当中,“好了伤疤忘了痛”。摆脱了历史“苦难”的沉痛负担,失去了架构这个世界的基本点,真实的历史被后人的言论涂抹,则失去了“苦难”本身的意义。由此,苦难是不能被抹去的,过来人应真实地记录。
  而“苦难教育”则是“苦难”衍生出来的词语,博文中援引的是一种“苦难崇拜”,个人则更倾向于“苦难教育”。经历过苦难的人未被压垮的人,因锻炼而更坚强,更坚毅,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这是苦难教育的一方面——不畏惧苦难,直面苦难所带来的历练而谋取自强;而另一方面,则是苦难教育带来的忧患意识,比如近代史上那段惨痛的被入侵的过往,让我们不忘增强自身实力,从而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国家主权不被侵害……“苦难教育”是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让人不忘记苦难和带来苦难的源头,永远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
  综上,通过《给理想一点时间》这本书,我对当代社会的时事现象进行了深刻思考和细致探索。诚然,上文所提及的信仰之问、理想之问、苦难之问的理解仍处在初步探索的层面,更多的体悟和时事问题的真正解决,还是要落实到实践当中,让信仰、理想、苦难的解答得到切实地安放!
  作者简介
  蔡冬丽(1998—),女,汉族,广东佛山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思考、实践、合作与表达这四种学习素养是学生在21世纪学习生活所必备的能力,也是其学习过程中弥足重要的学习经历。杭州市时代小学课程改革意在“构建SMART灵动课堂,发展核心素养”。其主要内容是四个“人人”,既“人人善表达,人人能实践,人人爱思考,人人会合作。”通过设计有效的科学实践活动,在科学实践中学会合作,在科学实践中促进交流,在科学实践中爱上思考。  关键词:科学实践;核心素养;河流保护
期刊
摘 要:2020开学前夕,因为新冠状病毒,教育部做出延迟到校上课的决定,在这样非正常的不可抗拒因素下,为了让高校学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停止上课,那么高校的老师们就得采取非一般的教学方式——纯线上教学,向学生们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重点分析和探讨在国家遇到不可抗拒因素时高校教师进行线上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应急状态;线上教学;教学设计  以往正常在学
期刊
一、引言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中注重的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即使用同一篇教案,贯穿同一种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产生的课堂效果也是千变万化的。在这样的课堂中,突发事件是难以避免的,教师也应该灵活运用自己的智慧,沉着地分析会出现在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并尝试着进行解决。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在考验教师临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总是力图了解和认识本身所处的外部世界,并努力适应周围环境。”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也是孩子们了解、认识自然的窗口。它为孩子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既开阔幼儿眼界,也增加幼儿的知识。  关键词:自然角;探索;观察动植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应亲近自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有效倾听的重要性,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把正面管教的理念运用到一年级初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创设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教学氛围,尊重鼓励学生,培养学生有效倾听习惯。正面管教理念的语文课堂有和善与坚定并行、尊重与鼓励并重的教学特点;形成激趣、提高倾听兴趣、启发促进倾听持续、合作培养倾听习惯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正面管教;语文教学;小学新生;倾
期刊
摘 要:本文尝试从可操作性的角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合作学习理论,每单元设计一堂活动课,以小组间才艺、必答、抢答、挑战、应战的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以“活动”代替“练习”,没有个人的得分和等级,只有小组间的竞赛,形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内容宽泛。既能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又能保障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主动、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活动;小组合作;减负增效  一、数
期刊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积极倡导亲子共育,其是幼儿园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幼儿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使得教育活动无法有效开展。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亲子共育中小班幼儿参与度的提升策略,以期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效能。  关键词:亲子共育;小班幼儿;参与度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实施,教师与家长都普遍认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为高效的家园共育提供了良性的前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职责是对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一个重大的变化与转折时期,这就需要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和他们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去管理,才能使班级管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从“加”——任务,“减”——陋习,“乘”——引导,“除”——失败四方面论述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  关
期刊
摘 要:《骑桶者》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一篇课文,本课属于“虚构”话题单元课文,教材打破传统小说“三要素”的解读方式,将“叙述”“虚构”等新鲜概念引入高中语文教学,高中师生需要加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本文讨论《骑桶者》的第一人称叙述对虚构的意义,是对课文解读方式多元化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骑桶者》;第一人称叙述;虚构;控制  “叙述”作为一个小说要素,在本教材的第一单元话题
期刊
这是一个女人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故事。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过是一辈子。当她回首往事种种,扑朔迷离。到底是时代成全了她?还是时代毁灭了她?  她是时代的“怨女”。  何谓“怨女”?从字面上理解,大概就是幽怨的女子。若细究词源,则见《孟子·梁惠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其意指已到婚龄而无合适配偶的女子。  她,柴银娣,倒不是那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她是出名的麻油西施,只不过有个“烈性子”,男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