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读者意识 激发写作兴趣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chen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一般比较关注选材、构思、组织成文、修改等几方面的工作,而对于讲评、展示、交流几个环节会相对比较忽视。事实上,学生习作的合理展示和有效交流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习作中的“读者意识”,提升写作兴趣。
  一、板报展示:物化形态下的成功分享
  板报分享,简单地说就是将每一次作文的优秀文章打印出来,贴在黑板上展示。这种简单的展示方式,使得每一次作文展示成为每个人的舞台,充分保证了每位学生都有练习、发言、展示、交流的机会。但是,如果没有具体的任务单分配给学生,有时欣赏作文就变成了大家一起来找茬的“游戏”了,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毫无意义。为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去完成,使学生成为评价者。例如:某单元作文需要让学生关注语言、动作描写,那么就让学生在展示的作文纸上画一画相关的句子,评一评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某单元的作文要求是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那么就让学生在展示的文章上画出联想的句子,评一评,这些联想合理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画过或者写过评语签个名。这样一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学会如何去欣赏他人的作文。
  这样,学生在展示中自我肯定,激发了写作兴趣,而且在欣赏别的同学优秀作文的同时,也无形中学习到了写作方法。因为触动了学生情绪,触及了学生的精神需求,被肯定的需求。
  二、课堂笔会:角色仿真中的欣赏甄别
  “班级笔会”制度的建立,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和其他学习伙伴充分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讨论、切磋中相互启发,有力地促进每一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主动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先以同桌为单位,大声朗读自己和同桌的作文,“念,再念,再念”,然后找出同桌作文中至少一处精彩,当然也可以推荐自己的作文中至少一处精彩。再由3到4名学生轮流做主持人(也称小作家)负责组织班级作文笔会,带领同学逐一反馈精彩处。可以采用归类反馈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推荐的精彩点是否和同学反馈的优点属于同一类型,同一类型优秀的作文就一起展示。主持人(小作家)可以根据每一次作文的要求以及同学们的反馈整理一下笔会的成果:有时可以是作文题目秀,有时可以是细节描写秀,有时可以是材料的选择秀,或者是开头秀、结尾秀甚至是文字的好坏秀。当然,反馈的重点、主要的决定由主持人(小作家)自己定。这样学生成为评价者和欣赏者,促进读者意识的增强,不断提醒学生作文是为了表达和交流。
  以“小作家”的身份参与交流,使得学生自信心倍增,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展示中揣摩品味,欣赏辨析、合作分享、学会尊重、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力。
  三、父母共读:亲子环境下的心迹流露
  家长这一读者群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可以促进学生读者意识的深化——写作是为了交流和表达。如果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本次作文优秀,可以主动申请展示,把优秀文章打印出来和大家分享,或者挂在教室里请大家主动评价。及时的展现,自我的激励、家庭的支持,不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也使家长分享到自己孩子作文被展示带来的成就感。有了家长的支持,扩大了读者群,无形中分散了教师的“权力”,弱化了教师的主导者权力,评判面更广了,评判更为多元。直接的效应就是让更多的作文得到展示,让评价更多元。
  小学生与中学生,区别最大的是对被父母认可的渴望,心理年龄决定了深层的渴望,渴望被父母认可,渴望被父母赏识,来自父母的肯定、信任、激励是教师所不能取代的。此时的教师顺应儿童的心理,为其搭建一个展示和沟通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父母表扬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无形中将写作对象的范围扩大了,会揣摩更多人的想法,会从更为广阔的角度去思考作文的意义。
  四、 小组协商:竞争合作中的交流激励
  小组合作式教学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迁移到习作教学中,可以形成习作创作组,小组成员由4至5人自由组合,小组内共用一本作文本共写一个故事。每个小组写的故事内容都是同样的,但是小组成员可以自行协商确定作文的读者是谁,也就是写给谁看。例如:创作故事“小白兔的一天”,有的小组写给父母看,有的小组写给幼儿园的小朋友看,有的小组写给数学老师看……每一位组员在完成自己习作的同时,都可以阅读其他组员的文章。这种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展示,更是一种读者意识的培养。内容相同,作者不同,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小组创作形式将学生搜肠刮肚写作文的苦痛变成了交流的快乐,使他们成为文字的主人。
  我们的习作教学在大部分时间让学生成为旁观者,而抛弃了情绪性与行动性,在此方法的展示和交流中,学生获得了两条腿走路的学习方式,既学得同学的写作方法,沉浸于欣赏同学的佳作之中,又激发起自己创作的热情,在揣摩读者心理的同时,不但增强了读者意识,更是淬炼了语言表达,获得习作能力的提升。
  五、编制选集:模拟出版下的成就体验
  到了学期结束,可以把平时展示过的优秀作文整理出来编制成册,以这种形式将自己的文章保留下来。不但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热爱,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童年,同时,更是促进了一种新的教育资源生成。在整理和展示中,学生更好地习得优秀作文的要求,重温积极的情绪体验,挖掘出自己的习作潜能。再次明确了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再次强化了学生的读者意识,反思自身的写作能力。
  马正平教授在谈到作文能力时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图,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作文成册,记录童年的成长足迹,不仅是班级文化的传承,而且是长期内在兴趣的激发。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可以分成短时和长期,而长期的兴趣加入动机因素后,成为稳定的因素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记录成册的作文集使得童年时光和对写作的兴趣转化为可见的外在物品,这本身就是作文能力的一部分。读者意识的树立使得学生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并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读者。
  六、互定成绩:读者评改中的自我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展示分享,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读者意识经过逐步引导、培养,这时候的学生就具有了一定的评价特质:成为自己作文和他人作文的最终评价者。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同样,熟读同学佳作一大段,好作文的标准不再是教师笔下的评语,不再是教师手上的分数,而是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读者意识的真正树立,使得全班性的作文互改和评价成为可能。走到这一步,教师完全可以把评改文章的权力完全交给学生。操作时要注意:一是规定一个学生至少要评价五位同学的作文,二是要求写出评价分数、评语或者叫推荐理由,当然也可以写修改建议。最后,再次把作文本还给学生,学生认真读一读同学给的建议评语,想一想,我该如何改,下次写作我需要注意什么?
  此时的反思是一种自我提升,学生再次思考词语增减、调整、构思。学生学会跳出自己的文章之外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这时候的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让学生跳出原来的思考模式,再次欣赏和评价自己的作文,从而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就这样,学生成为评价自己文章的主人,成为其他同学作文的“重要读者”。此时的文字因为有了读者,就有了生命力,成为有灵魂的作文。此时的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指导者、合作者与友好伙伴。
  在小组的合作展示交流中,学生明确写作的目的,找到了写作的理由,获得了写作的快乐,建立了写作的兴趣,激发了写作的热情,从而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 310016)
其他文献
《草虫的村落>乃是台湾负有盛名的散文家郭枫所作。选作教材时编者作了一些删节和改动。  郭枫的散文灵秀而飘逸,长于创造情融于景、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冷峻的笔触往往直指被现代文明异化的现实世界,在台湾文坛独树一帜。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童心飞扬、想象奇幻的抒情散文,体现了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文章以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赋予了小甲虫以生命、侠义、美丽和智慧,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桃花源。  
笔者最近参加了一个基层学校的备课活动,并就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一文的解读与该校主持这次活动的一位骨干教师进行了现场对话。  【现场对话】  笔者:你认为这篇课文的风格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主持人:这篇课文属于情感类教材,但思想性很浓,教育性也很强,其他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笔者:你认为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主持人:活动前,我看了教学参考书,上网找了好几篇别人上课
对于阅读教学,我一直主张:写法决定读法,写法、读法决定学法、教法。  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一书中指出:“文艺的表现必定是具体的,诉诸感官的。如果它完全是抽象的,它就失去文艺的特质而变为哲学科学。”从写法的角度看,朱先生认为“文艺舍创造无能事。所谓创造,就是托出一个意象世界来”。  因此,读文学作品,关键在于借助语言文字还原出一个意象世界来。也因此,学文学作品、教文学作品,关键在于两条:  第一条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十几年前,这是所有名的“薄弱学校”,5年不开运动会,三成学生流失,是全市行为规范唯一“不合格”单位。如今,中考合格率达100%,平均分全区第一,普通高中升学率99%。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追求“绿色升学率”,提高教育有效性,坚持保证每天学生一小时体育锻炼和9小时睡眠时间。  当记者问到学校是如何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办学模式时,上海市人大
每谈起作文教学,我便想起敬爱的袁老——袁微子先生,想起当年我献给他的诗句:“因文识夫子,早在梦寻中;华章盈新意,笑语漾春风。舐犊情切切,弄潮兴冲冲……”我的思绪便被牵回与他结识的遥远岁月——  (一)  1980年6月,在辽宁大连,我第一次见到袁老。那年,作为江苏省教师代表,我与庄杏珍、李吉林、王秀和等4人前去出席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袁老在大会上当选为副理事长。当人们研究教学言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博览群书,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为了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分会于2007年开始了“小学语文班级读书会的有效策略”的专题研究,积极探索班级读书会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策略,努力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
[缘起]    《数学课程标准》情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在作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之后,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提炼、表达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神话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蕴涵着“神奇”之处。徜徉在神话的殿堂里,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阅读神话,领略神话的神奇色彩?   一、含英咀华,领悟神话要义   笔者认为,神话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因为每篇神话都带有作者自身的崇尚与追求。我们应从中撷取精华,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比如在学习了《普罗米修斯》一文后,学生被普
《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全文不足百字,却将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以及伯牙为什么“绝弦”准确传神地表达了出来。这是一篇比较浅近的文言文,只要教师稍作引导,学生就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该课的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大多让学生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课文内容。因为伯牙是琴仙,能鼓的自然不会限于“高山流水”,因而便抓住“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句,让学生练习模仿说话,算是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也
一、关于时间    实际上,当我们读到“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标题时,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疑问:  首先,为什么要特别点明“十六年前”,而不是像一般的回忆录,选择以“我的父亲李大钊”或者“回忆我的父亲”为题?作为一位与父亲有深厚感情的女儿,在回忆自己父亲的文章题目中没有出现“父亲”二字,好像在情理上说不过去,或许我们可以说,文章写的是1927年的事,即便如此,文章的标题也可以是“父亲最后的日子”抑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