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十几年前,这是所有名的“薄弱学校”,5年不开运动会,三成学生流失,是全市行为规范唯一“不合格”单位。如今,中考合格率达100%,平均分全区第一,普通高中升学率99%。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追求“绿色升学率”,提高教育有效性,坚持保证每天学生一小时体育锻炼和9小时睡眠时间。
当记者问到学校是如何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办学模式时,上海市人大代表、市特级校长、劳动模范张人利校长谈道:“很多人都说高考制度不变、人才标准不改、家长期望值不降,中小学生减负很难,但我认为,教育工作者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学校能够做到‘质量不错,负担不重’,关键就在于‘科学研究+吃苦精神’。 这些年,我们深刻体会到,课堂是值得研究的。怎样才算一堂好课?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依据心理学、生理学和各学科内部结构体系和社会发展状况,提出了‘按学生最佳发展期设课,创学生最近发展区施教’的理念,我们大胆‘做减法’,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语言模仿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差的特点,取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用其余4年完成5年的教学内容。实践证明,一年级要花3课时的教学内容,到了二年级只要1课时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
同时,在老教育家段力佩“茶馆式”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基础上,静安附校增加了“做做”, 构建了“书中学”和“做中学”相结合的、理念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的后“茶馆式”教学。该教学改革重视实践体验和研究性学习,经过多年的循环教学证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更灵活多样,课堂教学更有创意,效果更明显,课业负担更加轻松。
课程设置“做减法”,教师备课“做加法”。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尽量少的时间里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学校的老师们想出各种办法,自我加压,及时补充新知识;总结分析繁杂的练习卷,找出哪些题目重复或者需要加强;校长到一线上课,与老师讨论如何改进教案。正因整体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模式得以实现。“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不仅仅是体育学科一家的事,只有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每天学生1小时体育锻炼和9小时睡眠才可能有效落实和实现。”张校长说。
由于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位于上海市的中心城区,学校占地面积很小,小学部、中学部合起来在一起才13余亩,却有将近1400名学生。当记者来到学校正赶上15:30-15:50的下午锻炼时间。在生均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条件下,记者看到学校采用以班级为单位,排成两列纵队,首尾相连的“接龙跑”健康长跑。张校长说:“如果连我们这么小的学校都能做到每天坚持长跑锻炼,那其他的学校也不成问题,落实1小时关键是要下决心、想办法。”据张校长介绍,静安附校小学生8点45分才正式上课,下午2点45分以后全是不用考试的选修课,初三毕业班照常开展体育、美术、音乐课。尽管学校的操场小得连跑道都没有,但通过科学规划每天都能保证1小时体育锻炼。
“开心一刻”是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涉及健身、民情、合作、益智多个方面,集健身、健心、健智、健美为一体,面向全体师生。该课程将体育、德育、艺术等内容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强化了学校的“育人”功能与职责。每周二至周五的8:15-8:30,操场上总会响起富有节奏的音乐,师生们随着音乐做完简单的热身操之后,拿起器材自由活动。“开心一刻”课程安排注重兴趣性、健身性、可行性、多样性原则,例如课程中的吸力球、游戏、呼啦圈、海绵球、健身球等内容,都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和场地器材进行安排。
同时,由于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减少了,许多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兴趣去关注外面的精彩世界。在学校的组织下,学生们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自己设计课程,观察种种社会现象。每天中午是学校最热闹的时间,有学生主持的“红领巾广播”,有校电视台“现场直播”,葡萄架下有主题对话;每周四中午,操场上还上演“明星闪亮30分”,每个班级轮流上台表演。下午14:45后,学校准备了八十多门拓展型、研究型的兴趣课。
采访结束时,张校长对记者说:“十七大报告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小学生减负也得讲科学。”“学生要减负,教师就要加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把课堂真正研究透,减少‘无用功’,中小学肩上的课业负担才能轻下来,才能真正培养出阳光少年。”
当记者问到学校是如何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办学模式时,上海市人大代表、市特级校长、劳动模范张人利校长谈道:“很多人都说高考制度不变、人才标准不改、家长期望值不降,中小学生减负很难,但我认为,教育工作者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学校能够做到‘质量不错,负担不重’,关键就在于‘科学研究+吃苦精神’。 这些年,我们深刻体会到,课堂是值得研究的。怎样才算一堂好课?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依据心理学、生理学和各学科内部结构体系和社会发展状况,提出了‘按学生最佳发展期设课,创学生最近发展区施教’的理念,我们大胆‘做减法’,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语言模仿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差的特点,取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用其余4年完成5年的教学内容。实践证明,一年级要花3课时的教学内容,到了二年级只要1课时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
同时,在老教育家段力佩“茶馆式”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基础上,静安附校增加了“做做”, 构建了“书中学”和“做中学”相结合的、理念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的后“茶馆式”教学。该教学改革重视实践体验和研究性学习,经过多年的循环教学证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更灵活多样,课堂教学更有创意,效果更明显,课业负担更加轻松。
课程设置“做减法”,教师备课“做加法”。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尽量少的时间里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学校的老师们想出各种办法,自我加压,及时补充新知识;总结分析繁杂的练习卷,找出哪些题目重复或者需要加强;校长到一线上课,与老师讨论如何改进教案。正因整体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模式得以实现。“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不仅仅是体育学科一家的事,只有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每天学生1小时体育锻炼和9小时睡眠才可能有效落实和实现。”张校长说。
由于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位于上海市的中心城区,学校占地面积很小,小学部、中学部合起来在一起才13余亩,却有将近1400名学生。当记者来到学校正赶上15:30-15:50的下午锻炼时间。在生均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条件下,记者看到学校采用以班级为单位,排成两列纵队,首尾相连的“接龙跑”健康长跑。张校长说:“如果连我们这么小的学校都能做到每天坚持长跑锻炼,那其他的学校也不成问题,落实1小时关键是要下决心、想办法。”据张校长介绍,静安附校小学生8点45分才正式上课,下午2点45分以后全是不用考试的选修课,初三毕业班照常开展体育、美术、音乐课。尽管学校的操场小得连跑道都没有,但通过科学规划每天都能保证1小时体育锻炼。
“开心一刻”是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涉及健身、民情、合作、益智多个方面,集健身、健心、健智、健美为一体,面向全体师生。该课程将体育、德育、艺术等内容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强化了学校的“育人”功能与职责。每周二至周五的8:15-8:30,操场上总会响起富有节奏的音乐,师生们随着音乐做完简单的热身操之后,拿起器材自由活动。“开心一刻”课程安排注重兴趣性、健身性、可行性、多样性原则,例如课程中的吸力球、游戏、呼啦圈、海绵球、健身球等内容,都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和场地器材进行安排。
同时,由于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减少了,许多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兴趣去关注外面的精彩世界。在学校的组织下,学生们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自己设计课程,观察种种社会现象。每天中午是学校最热闹的时间,有学生主持的“红领巾广播”,有校电视台“现场直播”,葡萄架下有主题对话;每周四中午,操场上还上演“明星闪亮30分”,每个班级轮流上台表演。下午14:45后,学校准备了八十多门拓展型、研究型的兴趣课。
采访结束时,张校长对记者说:“十七大报告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小学生减负也得讲科学。”“学生要减负,教师就要加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把课堂真正研究透,减少‘无用功’,中小学肩上的课业负担才能轻下来,才能真正培养出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