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印本王渔洋《香祖笔记》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東省淄博市博物馆收藏有石印本王士稹(渔洋)所著《香祖笔记》一部。全书共十卷,4册。老蓝布书函,书函封面题签正楷“香祖笔记”,“澹庐居土题签”,题签下有两方印章,印章字迹漫漶不清。书高197毫米,宽132毫米,四眼线装。封面为厚版绵连纸,赭黄色,有复背的衬纸,封面题签与书函题签相同(图一)。书页用上等连史纸印刷,质地细白,柔软光滑。扉页题字为三行竖排,正楷,依次为“新城王渔洋先生着”“香祖笔记”“澹庐居士陈震题”,下有两枚方印,分别是白文“陈震印”和朱文(墨文)“济口人”(图二)。扉页背面为一圆形瓦当纹图案,图案文字为小篆“扫叶山房”四字。瓦当图案上横书楷体“宣统三年石印”(图三)。
  正文版面高169毫米,宽240毫米,双栏,乌丝界行,每版28行,每行满格31字。版心白口,单鱼尾,象鼻处印“香祖笔记”四字,上鱼尾下印卷次及页码,下白口处印“扫叶山房石印”字样。正文字体为正楷。每段首行皆顶格起行(图四)。正文前有“康熙乙酉(1705)春日西陂同学宋荦撰”序,鱼尾下标为“宋序”,序前无标题,首行即顶格满行印刷。全书无标点,凡在木刻古籍中须另起行、顶格排列的文章格式,如凡涉及“御”、“旨”、“驾临”、“诏”、“赐”等尊号的地方,在此石印本中皆作空一格的形式处理。书中“稹”字皆未作缺笔避讳处理,更没有改为“祯”字。由此可见该石印本所据底本当为王渔洋在世时所刻的最初版本。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宣统三年”时对于“避讳”、“禁忌”等一套繁文缛节早已名存实亡,无所顾忌了。
  《香祖笔记》是山東淄博籍的王士稹(渔洋)于康熙癸未(1703)和康熙甲申(1704)两年写成的笔记体著作。王渔洋在《香祖笔记•自序》中记载:
  愚旧有《池北偶谈》二十六卷刻于闽,《居易录》三十四卷刻于粤,皆有成书。壬午(1702)后尽急还京师,偶有见闻,笔之简策。适所居邸西轩,有兰数本,花时香甚幽淡。昔人谓兰日香祖,因以名之,凡十二卷。
  书前有康熙乙酉(1705)春日西陂同学宋荦写的序,序中说:
  士君子著书立说岂苟然哉,大抵人品高,师法古、兴会佳,兼是三者,其立言必雅驯,足以信而传后。……阮亭王先生,今世之古人也,与余交,素心莫逆垂四十年。自其同官长安日,公退之暇,辄见其著书自娱,殆无虚日。声诗古文而外,间随笔为札记。要必贯串经史,表章文献,一名一物,异日可垂典故、备法戒者乃录之,否则略而弗书。比年有《池北偶谈》《居易录》《皇华纪闻》诸书次第行世。近又辑癸未(1703)迄甲申(1704)两年笔记,属校定为序,余受卒业。或辨驳议论得失,或阐发名物源流,或直书时事,或旁及怪异。率皆精简而不浮,如瞰蜜者,中边皆甜,致有余味,又如捉松枝麈,作魏晋清言,吐纳风流。虽起王、何诸子于今日,无以相难也,洵可谓宏博君子矣。……往余阅益都孙定公(引者注:孙延诠,字伯度,号沚亭。今山東淄博博山人,1613-1674,1640年中进士,顺治时期任吏部尚书、拜太子太保、秘书院大学士等。)《颜山杂记》,服其简核;次则德州田少司寇《黔记》,亦有思致。二公与阮亭皆齐产,然平心品题,终当让此尤胜。笔记二十卷,“香祖”乃其轩名,义取室有丛兰也。空谷不言,无人自芳,政可想见其人品耳。若夫师法古、兴会佳,直阮亭之诸余也夫。
  《香祖笔记》书后无跋。《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国朝王士祯(稹)撰。香祖者,其滋兰之室也。是书体例与《居易录》同。惟不载时事为异,盖士祯已罢官家居也。”这里所说的“士祯已罢官家居”之时,当是指该书最初的出版时间,而不是其撰写时间。该书内容的撰写时间乃是“壬午(1702)后,尽急换京师,偶有见闻,笔之简策。”无疑其时作者仍在北京任上。其“滋兰之室”也是在北京的官邸,“所居邸西轩”。
  就其内容而言,和《居易录》一样,《香祖笔记》这类笔记体的作品,《四库全书》将它们归入“子部•杂家类”。其中记述了不少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建制沿革、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奇闻异事、土风民俗、节庆社火等等。总之,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对研究清初社会史、民俗史,甚至法制史、经济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本出版于“宣统三年”的石印本《香祖笔记》对研究中国近代出版印刷史也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石印技术又称石版印刷,平版印刷之一,利用水油相拒原理,以天然多微孔的石印石作板材,用脂肪性转写墨或通过转写纸把图文描绘或转印于石面,经过处理而成印版。印刷时先用水润湿版面,使空白部分吸水后有拒油性,上墨后仅图文部分能附着油墨。石印技术是由生于布拉格的逊纳菲尔德(1771—1834年)于1798年发明的。清代晚期石印技术传人中国。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广州出现了外国人张贴的用石版印刷的布告。1874年(同治十三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附设的土山湾印书馆始设石印印刷部,印制教会宣传品。1876年,始创申报馆的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开设了点石斋石印局。随后中国人徐裕子、徐润等于1881年先后开设了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专印古书专籍。石印技术的传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出版印刷业的发展,对文化知识进一步向社会基层民众的普及和扩散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石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中国印刷术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扫叶山房是一家有着四百余年历史的老牌书店,初创于明朝万历年间,由苏州的席氏创办并经营。明末清初,购得常熟毛氏汲古阁书版而设此扫叶山房。书店名字的来由和典故,众说纷纭。常熟毛氏汲古阁书店,与王士稹家族颇有渊源,王士稹叔祖王象晋的名著《二如亭群芳谱》,就是在王象晋于明代晚期任职常州时由毛氏汲古阁首先镌刻印行的,当时汲古阁阁主毛晋还为该书写了序。王士稹任职江南时,将散落坊间的有毛晋作序的汲古阁原版《二如亭群芳谱》的木刻印板,完整地收集起来,运回山東桓台原籍,重新出版印刷,山東省淄博市博物馆就收藏有一部这样的家藏版善本古籍。扫叶山房原店址位于苏州阊门外,于1880年设分店于上海彩衣街和租界内的棋盘街。清末民初,扫叶山房执中国古籍出版业的牛耳,其所出版的经、史、子、集、字典、尺牍、字帖、医书、小说等,均为石印线装,并采用连史纸和有光纸,较一般坊本精善许多。该书店1955年停业。其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淄博市博物馆收藏的这部扫叶山房于宣统三年石印出版的《香祖笔记》,制版精良,墨色浓艳,正楷字体,端庄清秀。版面丰满规整,严谨有序,条理清晰,一丝不苟。装帧考究,品相上佳,堪称石印善本珍本。这类校勘精审、印制精美、保存完好的石印善本图书,应该引起古籍收藏界和出版印刷史研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
其他文献
辛亥革命成功后到1949年,在短短的30余年中,人类竟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磨难。中国也不太平,虽然侥幸躲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战火,但是千疮百孔的华夏大地需要与世界接轨,迈出现代化的时代步伐,而内战和日本侵华战争严重阻碍了国人的赶超步伐,向以吃苦耐劳著称的中国人,在此环境中,仍然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创造了许多奇迹。民国陶瓷史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映衬下写就的,虽然不能说辉煌壮丽,但是依然丰富多彩,许多
期刊
94件翡翠拍出82件,收获275.5万元。  6月5日北京甄藏春季翡翠拍卖会的成交额不高,然而,87.23%的成交率却是内地有史以来翡翠专拍的首位。拍卖结束后,其火爆场面至今仍在圈内流传。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并不在成交价上,而是缘何取得如此高的成交率?什么样的翡翠选件标准造就了高成交率?”主槌此场拍卖的知名拍卖师梅立岗指出。  众所周知,内地珠宝翡翠的专场拍卖1995年
期刊
周建祥艺术简历  周建祥,1974年生,安徽合肥人,1999年研修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画研究会花鸟分会副会长。  参加全国重大展览活动:  2003年作品《暗香》获“2003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银奖;  2004年作品《漱芳》获“2004年首届中国青岛崂山茶节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金奖:  2005年作品《记忆的风》获“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中国画作品展”优
期刊
今年5月22日,中国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国际饭店落槌。其中,齐白石作于1946年的巨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8800万元起拍,经过半个多小时、近50次的激烈竞价,由一位年青女买家以3.7亿元拍得,加上佣金,成交价4.255亿元人民币。  有刊称:“《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为历年所见齐白石绘画及书法作品尺寸最大的一幅,画作纵266厘米,横100厘米;所匹配篆书‘人生长寿
期刊
所有摄影人也许都忘不了2006年11月23日。就在这一天,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王府半岛酒店举办了内地第一场影像拍卖。会场座无虚席,很多来晚的人都坐在了地下。到场的不光是参与竞拍的藏家,摄影爱好者、著名摄影家,甚至是上拍作品的创作者本人都来了。他们焦急地等待着、盼望着,当132件拍品拍完,全场欢呼喝彩。看着自己和同仁们精心筹划、组织的影像拍卖取得63.64%的成交率和245.6万元的总成交额,
期刊
“鼎甲”一词原意是指封建社会的贵盛大族。“鼎甲翰墨”本应指一甲三名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的书法作品,但明清时期将每届科考考中的进士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次,并分别同授翰林院编修、“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故将一甲、二甲、三甲进土,以及那些未经科考但皇帝恩赐进士翰林名衔的文人士大夫的书画作品,统称为“鼎甲翰墨”也并无不妥之处。  鼎甲翰墨,尤其是明清以来进士们的楹联及条幅作品,近几
期刊
10月5日,是中国艺术品收藏界的一个重要日子,几乎所有业内人士均汇聚香港苏富比拍卖会现场,在忐忑不安与满怀期待的复杂心情中,围观“玫茵堂珍藏一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拍拉开帷幕。在豪华敞亮的拍卖大厅里,41件绝世珍品终于一一亮相。在表面平静却暗潮汹涌的现场气氛中,不负众望地缔造出5.59亿港币的总成交额。这场意义重大的拍卖,不但再一次证明了高端艺术珍品永恒不变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它驱散了春季拍
期刊
有人说,秋天是一个雅致的季节,短暂、美丽,亦让人留恋。  虽然短暂,却不乏精彩。“十一”长假还未过完,就传来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消息。可圈可点的拍卖成绩为其后即将到来的秋拍呈现了好的开端。香港苏富比10月1日至6日举行了12场拍卖会,3400余件拍品,成功拍出逾3000件,总成交额达32亿港币,高出原估价5亿港币,创香港苏富比历年第二高拍卖总成交纪录。今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及私人洽购总成交额超越78亿港币
期刊
5月22日是个寻常的周日。然而,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三层的紫金大厅,这一天属于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他在65年前创作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在以8800万元起拍,经过逾半小时、近50次竞价,拍出了4.255亿元,创造了近现代书画拍卖世界纪录。  天价本应引起热议,《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后,人们“淡定”的接受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不再对中国书画市场中的天价惊讶慨叹,连网友的讨
期刊
翰越堂是中国著名的纺织企业——浙江绍兴小小集团旗下的一个文化企业,更是集团公司的开创者王永良先生从事文物艺术品收藏的处所。翰越堂主人王永良嗜好文物艺术品收藏,知识广博,眼力不凡,书法、绘画、铜器、玉器、瓷器、佛像、家具等无不收藏,藏品种类齐全,量多质精。为支持中贸圣佳2011秋拍,王永良先生从翰越堂博物馆陈列展览品之中拿出数十帧名家书画作品,推出翰越堂书画拍卖专场。  这个书画专场有三个显著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