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的戏曲艺术之中,司鼓者具有指挥和演奏的双重身份,它是戏曲舞台艺术中的领导者,具有把握和掌控整个戏曲舞台演出的作用,可见,司鼓者在戏曲表演中具有“龙头”的地位,这是由于“鼓”独特的乐器性能,而且需要司鼓者通过精湛的演奏技巧、灵活丰富的锣鼓经来引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他们需要具备有极强的音乐演绎能力,而且需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较强的音乐修养。
关键词:戏曲;司鼓;演奏;技巧;修养
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之中,有不同的剧种,然而这些不同的剧种都离不开戏曲打击乐的锣鼓配合,戏曲司鼓不仅是戏曲中的演奏者,同时还是戏曲表演中的指挥者,它在唱腔念白、打击乐、表演动作等方面,都具有关键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司鼓決定了戏曲表演的舞台质量和效果,它需要司鼓者高超的音乐修养、精湛的司鼓演奏技巧和对剧情的理解把握等,司鼓是戏曲乐队中的灵魂和主导,本文主要探讨戏曲司鼓者演奏技巧的提升以及其音乐修养的塑造。
一、司鼓在戏曲中的作用分析
在戏曲的乐队之中,司鼓者既是演奏者,又是指挥者,它是乐队的总指挥,其关键性的作用在于对人物、角色的音樂诠释,相当于三军司令,负责“文场”、“武场”的乐队指挥。它在“武场”中以板鼓为指挥,协调大锣、铙钹、小锣等协奏乐器,在打击乐的伴奏之下烘托武打格斗的气氛,我们俗称为“碰心气儿”,由于板鼓具有节奏鲜明、音响强烈的特点,相当于原始的和声,它可以组织和指挥大锣、铙钹、小锣,演奏出千变万化的旋律,显现出跌宕起伏的变化特点,赋予戏曲以浓郁的意境色调,为戏曲表演起到了添光增彩的作用。司鼓在“文场”中要与乐师们相互配合,根据戏曲剧情的需要,表现出不同的“起”、“承”、“转”、“合”的表演方式,从而达到思想的一致和情感的通畅。
二、司鼓演奏技巧把握
(一)司鼓手部基本功演奏
司鼓讲究的是发音准确、轻重适宜、音色动听感人,而要达到这一境地,需要掌握基本的手部“入门”功,手部的基本功要注重腕力的弹力把握、速度的变化、组合性的节奏,只有良好的手腕弹力演奏技法,才能演奏出准确的音色。通常而言,人的右手比左手的灵敏度更快一些,在进行腕力弹力训练的时候,应变反应也要快,而左手则变得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这得排除“左撇子”),左手通常比右手要显得娇嫩、笨拙一些,而这种生理上的平衡差异需要我们勤于练习,由于在司鼓演奏中讲究两手力度的均衡、速度的匀称,尤其是在“轮奏”表演时,音色要饱满、匀称,讲究心手一致,因而,司鼓演奏者需要通过勤奋练习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要使两只手的力度、速度保持一致,才能形成司鼓演奏的正确定型。同时,要注意运用手腕的上下运动来带动鼓签,要用拇指、中指、食指三指握住“鼓签”的下端,用鼓签顶端击打鼓面,这样手腕在自然放平的状态下可能自如放松地上下翻动,可以用手腕敲打出急如雨点、刚柔相济、清脆而均匀的声音。在司鼓的过程中,还要讲究准确度,否则敲打到边上就会不响,无法指挥乐队,在击打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演员的唱念做打,要随着演员的动作节奏进行击打,做到眼到手到,灵活应变。
(二)过硬的鼓、板演奏技巧
司鼓在演奏之中,要掌握过硬的鼓、板演奏技巧,演奏中的领奏手势要清晰,不能拖泥带水,如:起点子、起板、劲头等,让乐队、大锣、小锣等演奏者了然于胸;司鼓的指挥手法要娴熟而简练,无论是在“文场”还是“武场”都要准确地把握戏曲舞台的表演情绪。司鼓的演奏还要表现出强弱分明的技巧,要在节奏上表现出跌宕起伏的界限,如“武戏”中的打斗亮相:“四击头”接“八大仓”,要表现出“四击头”稍弱的气势、“八大仓”略强的气势,这样可以表现出戏曲演员神气十足的舞台形象。
(三)熟练把握剧种的唱腔、曲牌、表演程式等演奏技巧
流淌在戏曲艺术中的魂魄是不同剧种的唱腔,它行走于戏曲艺术的表演舞台之上,可以直接决定戏曲艺术的成败与否,如:淮海戏经典传统剧目《皮秀英四告》中认夫的唱腔“轻言慢语问夫郎”,使剧目显现出永久的生命力,焕发出不衰的光彩。司鼓演奏者要深入把握剧种的唱腔,要着重表现唱腔的速度、力度、强弱变化等,这样,才能入骨地刻画出戏曲艺术的人物性格和艺术效果,如:淮海戏经典传统剧目《三拜堂》中叶金莲的唱腔“鼓乐喧哗震天台”,司鼓要把握轻松、愉悦的唱腔特点,用优美的旋律显现出叶金莲的丞相之女的傲慢心情。
司鼓还要把握戏曲唱腔中的不同板式结构,其中的“鼓套子”是司鼓掌握的演奏技巧重点内容,它与戏曲艺术的唱腔过门相配合,表现出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同时,表演程式中的动作表演也是演奏技巧之一,它有助于表达出戏曲艺术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司鼓的举手投足之间,表达了剧目的演奏情绪。
(四)把握戏曲艺术舞台节奏和情绪的演奏技巧
司鼓在戏曲艺术表演中是控制整个戏曲节奏的灵魂,司鼓需要根据戏曲人物的情节需要和内心情绪需要,把握舞台的演员动作、控制伴奏音乐的节奏和音响大小、力度等,要了解舞台演员的性格和表演特点,才能塑造出饱满而准确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情绪。
三、司鼓的戏曲艺术修养
(一)综合知识的修养
司鼓者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内涵,接触和学习文学、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知识,要使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于司鼓表演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知识水平,由于司鼓者的文化知识程度不同,对于戏曲艺术的理解也不同,他们对于剧情、人物、唱腔的理解和把握也必然不同。
司鼓需要以自身的综合知识修养为基础,对戏曲艺术进行反复的推敲和分析,要对剧本的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表演程式等了然于胸,准确理解导演、作曲者的意图,这需要司鼓者自身的综合知识素养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司鼓者需要设计锣鼓的节奏,还要协调各种不同的锣鼓点子,要使这些锣鼓点子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感情、行动等变化,表现出戏曲艺术的情节衔接和人物情绪的连贯性。主要表现在:1、要熟悉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程式。由于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每个行当和流派都各有其约定成俗的表演程式,司鼓者需要熟悉传统不同戏曲的程式,如:“起霸”、“走边”、“趟马”、“刀枪靶子”等,在这些不同的戏曲锣鼓之中,有规定的锣鼓经,司鼓者要熟悉这些传统程式并加以创新。2、熟悉自己所指挥剧种的代表剧目,同时也要掌握其他一些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戏曲的不同流派和代表曲目以及剧种的代表人物、表演习惯、流派唱腔等。3、挖掘生活中的戏曲内容。司鼓者要有深入生活的素养,要基于戏曲艺术创作的目的,进行生活的深入体验,由较低层次的“敲打舞台”、“敲打演员”逐渐上升到“敲打人物”、“敲打心灵”、“敲打生活”的较高层次,将生活中的内容用戏曲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艺术“鼓点”。如淮海戏《秋月》,司鼓者要深入把握人物生活背景,联系时代背景和生活场景进行敲打,要注重人物情感的“重签”、人物行为的“重签”、矛盾冲突的“重签”,并且协调处理好各种转换过程中的衔接和预示签等,要把握力度和层次,将戏曲艺术逐渐推向高潮。 (二)和谐精神的内在修养
司鼓者要具有丰富的舞台学识和实践经验,要有凝聚力与和谐的精神,要用司鼓对音乐的准确演绎,使整个乐队整齐划一、默契有加,要用清静、淡泊的心态,构建和谐、统一的乐队,用自己独特的指挥语言控制整个乐队,激发演奏员的情绪,从而达到心意想通、完美和谐的表演效果。
(三)创新精神的内在修养
司鼓者要使鼓乐节奏清晰、匀称而细腻,在形成自己独特而准确的指挥语言之后,还要勇于创新,要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由于中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包涵有不同的丰富内涵,司鼓者要传承优秀的内容,同时还要在新时代,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戏曲艺术的创新,要使戏曲艺术显现出与时代相符的时代风采,将中国传统的精粹戏曲艺术发扬光大,就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要与不同的剧种相互交流,吸收现代司鼓的技能和演奏理念,可以融合西洋乐器和民族特色乐器,形成多声部的乐队演奏和伴奏形式,展现戏曲艺术的创新魅力。如:新编的京剧历史剧《如姬》中“如姬盗令牌”的一场戏中,就将不同的器乐演奏和锣鼓点子进行融合,具有强烈的创新特点,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戏曲艺术中的司鼓需要在加强其自身的基本演奏技巧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蕴,根据戏曲剧情的发展、人物性格、唱腔、念白等,熟练戏曲艺术的不同表演程式和动作等,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知识修养,从而控制戏曲舞台的表演,渲染出舞台表演所独特的人物性格和情绪,在实践中培育司鼓者的演奏风格,并在学习中不断创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戏曲艺术!
参考文献:
[1]单良根.论司鼓在戏曲表现中的重要作用[J].青春岁月.2012(12).
[2]朱學富.戏曲司鼓艺术初探[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04).
[3]王文彪.淺谈戏曲乐队鼓师的作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10).
[4]吴勋.论司鼓在京剧乐队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5(02).
[5]邢立元.谈二胡演奏艺术中的“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03).
[6]张雁.浅谈司鼓演奏[J].大舞台.2010(06).
关键词:戏曲;司鼓;演奏;技巧;修养
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之中,有不同的剧种,然而这些不同的剧种都离不开戏曲打击乐的锣鼓配合,戏曲司鼓不仅是戏曲中的演奏者,同时还是戏曲表演中的指挥者,它在唱腔念白、打击乐、表演动作等方面,都具有关键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司鼓決定了戏曲表演的舞台质量和效果,它需要司鼓者高超的音乐修养、精湛的司鼓演奏技巧和对剧情的理解把握等,司鼓是戏曲乐队中的灵魂和主导,本文主要探讨戏曲司鼓者演奏技巧的提升以及其音乐修养的塑造。
一、司鼓在戏曲中的作用分析
在戏曲的乐队之中,司鼓者既是演奏者,又是指挥者,它是乐队的总指挥,其关键性的作用在于对人物、角色的音樂诠释,相当于三军司令,负责“文场”、“武场”的乐队指挥。它在“武场”中以板鼓为指挥,协调大锣、铙钹、小锣等协奏乐器,在打击乐的伴奏之下烘托武打格斗的气氛,我们俗称为“碰心气儿”,由于板鼓具有节奏鲜明、音响强烈的特点,相当于原始的和声,它可以组织和指挥大锣、铙钹、小锣,演奏出千变万化的旋律,显现出跌宕起伏的变化特点,赋予戏曲以浓郁的意境色调,为戏曲表演起到了添光增彩的作用。司鼓在“文场”中要与乐师们相互配合,根据戏曲剧情的需要,表现出不同的“起”、“承”、“转”、“合”的表演方式,从而达到思想的一致和情感的通畅。
二、司鼓演奏技巧把握
(一)司鼓手部基本功演奏
司鼓讲究的是发音准确、轻重适宜、音色动听感人,而要达到这一境地,需要掌握基本的手部“入门”功,手部的基本功要注重腕力的弹力把握、速度的变化、组合性的节奏,只有良好的手腕弹力演奏技法,才能演奏出准确的音色。通常而言,人的右手比左手的灵敏度更快一些,在进行腕力弹力训练的时候,应变反应也要快,而左手则变得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这得排除“左撇子”),左手通常比右手要显得娇嫩、笨拙一些,而这种生理上的平衡差异需要我们勤于练习,由于在司鼓演奏中讲究两手力度的均衡、速度的匀称,尤其是在“轮奏”表演时,音色要饱满、匀称,讲究心手一致,因而,司鼓演奏者需要通过勤奋练习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要使两只手的力度、速度保持一致,才能形成司鼓演奏的正确定型。同时,要注意运用手腕的上下运动来带动鼓签,要用拇指、中指、食指三指握住“鼓签”的下端,用鼓签顶端击打鼓面,这样手腕在自然放平的状态下可能自如放松地上下翻动,可以用手腕敲打出急如雨点、刚柔相济、清脆而均匀的声音。在司鼓的过程中,还要讲究准确度,否则敲打到边上就会不响,无法指挥乐队,在击打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演员的唱念做打,要随着演员的动作节奏进行击打,做到眼到手到,灵活应变。
(二)过硬的鼓、板演奏技巧
司鼓在演奏之中,要掌握过硬的鼓、板演奏技巧,演奏中的领奏手势要清晰,不能拖泥带水,如:起点子、起板、劲头等,让乐队、大锣、小锣等演奏者了然于胸;司鼓的指挥手法要娴熟而简练,无论是在“文场”还是“武场”都要准确地把握戏曲舞台的表演情绪。司鼓的演奏还要表现出强弱分明的技巧,要在节奏上表现出跌宕起伏的界限,如“武戏”中的打斗亮相:“四击头”接“八大仓”,要表现出“四击头”稍弱的气势、“八大仓”略强的气势,这样可以表现出戏曲演员神气十足的舞台形象。
(三)熟练把握剧种的唱腔、曲牌、表演程式等演奏技巧
流淌在戏曲艺术中的魂魄是不同剧种的唱腔,它行走于戏曲艺术的表演舞台之上,可以直接决定戏曲艺术的成败与否,如:淮海戏经典传统剧目《皮秀英四告》中认夫的唱腔“轻言慢语问夫郎”,使剧目显现出永久的生命力,焕发出不衰的光彩。司鼓演奏者要深入把握剧种的唱腔,要着重表现唱腔的速度、力度、强弱变化等,这样,才能入骨地刻画出戏曲艺术的人物性格和艺术效果,如:淮海戏经典传统剧目《三拜堂》中叶金莲的唱腔“鼓乐喧哗震天台”,司鼓要把握轻松、愉悦的唱腔特点,用优美的旋律显现出叶金莲的丞相之女的傲慢心情。
司鼓还要把握戏曲唱腔中的不同板式结构,其中的“鼓套子”是司鼓掌握的演奏技巧重点内容,它与戏曲艺术的唱腔过门相配合,表现出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同时,表演程式中的动作表演也是演奏技巧之一,它有助于表达出戏曲艺术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司鼓的举手投足之间,表达了剧目的演奏情绪。
(四)把握戏曲艺术舞台节奏和情绪的演奏技巧
司鼓在戏曲艺术表演中是控制整个戏曲节奏的灵魂,司鼓需要根据戏曲人物的情节需要和内心情绪需要,把握舞台的演员动作、控制伴奏音乐的节奏和音响大小、力度等,要了解舞台演员的性格和表演特点,才能塑造出饱满而准确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情绪。
三、司鼓的戏曲艺术修养
(一)综合知识的修养
司鼓者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内涵,接触和学习文学、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知识,要使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于司鼓表演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知识水平,由于司鼓者的文化知识程度不同,对于戏曲艺术的理解也不同,他们对于剧情、人物、唱腔的理解和把握也必然不同。
司鼓需要以自身的综合知识修养为基础,对戏曲艺术进行反复的推敲和分析,要对剧本的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表演程式等了然于胸,准确理解导演、作曲者的意图,这需要司鼓者自身的综合知识素养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司鼓者需要设计锣鼓的节奏,还要协调各种不同的锣鼓点子,要使这些锣鼓点子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感情、行动等变化,表现出戏曲艺术的情节衔接和人物情绪的连贯性。主要表现在:1、要熟悉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程式。由于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每个行当和流派都各有其约定成俗的表演程式,司鼓者需要熟悉传统不同戏曲的程式,如:“起霸”、“走边”、“趟马”、“刀枪靶子”等,在这些不同的戏曲锣鼓之中,有规定的锣鼓经,司鼓者要熟悉这些传统程式并加以创新。2、熟悉自己所指挥剧种的代表剧目,同时也要掌握其他一些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戏曲的不同流派和代表曲目以及剧种的代表人物、表演习惯、流派唱腔等。3、挖掘生活中的戏曲内容。司鼓者要有深入生活的素养,要基于戏曲艺术创作的目的,进行生活的深入体验,由较低层次的“敲打舞台”、“敲打演员”逐渐上升到“敲打人物”、“敲打心灵”、“敲打生活”的较高层次,将生活中的内容用戏曲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艺术“鼓点”。如淮海戏《秋月》,司鼓者要深入把握人物生活背景,联系时代背景和生活场景进行敲打,要注重人物情感的“重签”、人物行为的“重签”、矛盾冲突的“重签”,并且协调处理好各种转换过程中的衔接和预示签等,要把握力度和层次,将戏曲艺术逐渐推向高潮。 (二)和谐精神的内在修养
司鼓者要具有丰富的舞台学识和实践经验,要有凝聚力与和谐的精神,要用司鼓对音乐的准确演绎,使整个乐队整齐划一、默契有加,要用清静、淡泊的心态,构建和谐、统一的乐队,用自己独特的指挥语言控制整个乐队,激发演奏员的情绪,从而达到心意想通、完美和谐的表演效果。
(三)创新精神的内在修养
司鼓者要使鼓乐节奏清晰、匀称而细腻,在形成自己独特而准确的指挥语言之后,还要勇于创新,要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由于中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包涵有不同的丰富内涵,司鼓者要传承优秀的内容,同时还要在新时代,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戏曲艺术的创新,要使戏曲艺术显现出与时代相符的时代风采,将中国传统的精粹戏曲艺术发扬光大,就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要与不同的剧种相互交流,吸收现代司鼓的技能和演奏理念,可以融合西洋乐器和民族特色乐器,形成多声部的乐队演奏和伴奏形式,展现戏曲艺术的创新魅力。如:新编的京剧历史剧《如姬》中“如姬盗令牌”的一场戏中,就将不同的器乐演奏和锣鼓点子进行融合,具有强烈的创新特点,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戏曲艺术中的司鼓需要在加强其自身的基本演奏技巧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蕴,根据戏曲剧情的发展、人物性格、唱腔、念白等,熟练戏曲艺术的不同表演程式和动作等,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知识修养,从而控制戏曲舞台的表演,渲染出舞台表演所独特的人物性格和情绪,在实践中培育司鼓者的演奏风格,并在学习中不断创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戏曲艺术!
参考文献:
[1]单良根.论司鼓在戏曲表现中的重要作用[J].青春岁月.2012(12).
[2]朱學富.戏曲司鼓艺术初探[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04).
[3]王文彪.淺谈戏曲乐队鼓师的作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10).
[4]吴勋.论司鼓在京剧乐队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5(02).
[5]邢立元.谈二胡演奏艺术中的“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03).
[6]张雁.浅谈司鼓演奏[J].大舞台.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