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642.421
导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语不仅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如果导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那么,这就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好的导入语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她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因此教师成功的导语可以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精力,激发兴趣,引发思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一、导语的功能
1、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倾向和动力,是进行教学的有利因素,对鼓舞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都是很有作用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激发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心情愉快地主动地进行学习,产生坚韧的毅力,表示出高昂探索的精神。学生有了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便会产生一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积极性和棒打不回的意志力。一位老师在教鲁迅的《阿Q正传》时,设计了以下导语:“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篇震动整个社会的小说。这篇小说还在报刊连载的时候,就使那些正人君子、富贵豪绅惊恐万分,以为小说写的就是自己,纷纷要求追查作者。小说连载完后,很快被翻译介绍到世界各国,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名著。直到现在,小说主人公的名字被人们作为“精神胜利者”的代名词。那么这是篇什么小说呢?”正当学生兴致勃勃的时候,老师转身写下了“阿Q正传”四个字,接着老师再进一层设问:“小说写了哪些事?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呢?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小说的部分章节吧!”这样导入新课,新颖独特,不落俗套,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人入胜,效果不同凡响。
2、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思维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或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内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能给学生带来广阔思维空间的导入,能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使学生在思维中享受到思维的乐趣,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富有启发性的导语,不但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起到培养学生定向思维的作用。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把它与材料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这样的思维训练,能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揭示教材的本质问题,提炼课文的精华所在
江苏省蔡忠贤老师在讲授《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设计的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到那令人悲痛而又值得怀念的年代:“一提到敬爱的周总理,总会从心底激起我们对他深深的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难忘的1976年1月8日,千山默哀,万水呜咽,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尽管‘四人帮’倒行逆施,凶相毕露,不准人们悼念这位伟人。但是人们不顾高压,不畏胁迫,仍以各种形式悼念他的逝世,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尤其当人们想到周恩来总理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遗产,没有子女,没有墓地,也没有留下骨灰……的时候,谁都会禁不住热泪盈眶,悲痛欲绝。1977年4月,诗人柯岩怀着诚挚而深切的感情,写下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优秀的抒情诗。”这段导语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介绍了写诗的背景和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寥寥几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提纲挈领式的导语是引导学生踏进新课的第一步,是集中注意力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准备的阶段。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揭示教材的本质问题,提炼出课文的精华所在,可以使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新课时就能把握教材的重点,明确学习的任务,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二、导语运用的策略
成功的导语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实际运用时切忌机械地套用其基本形式与方法,或者脱离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为使用导语而使用导语。具体说,要注意以下策略:
第一,导语要有针对性
导语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个内容。其一是指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其二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故事、寓言、做游戏入手,中学生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入手等。如果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蔼可亲,所讲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定能如入胜地而留恋忘返。
第二,导语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导语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第三,导语要有新颖性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釋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一般说来,导入语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新颖的导入语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应避免单为新颖猎奇而走向荒诞不经的极端。
第四,导语要有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充满情趣的导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俗话说:趣味趣味,要既有情趣,又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引之深思,方是趣味性导入的上乘佳作。
第五,导语要有简洁性
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个见解是极为深刻的。导入语力求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材内容中来。
导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语不仅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如果导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那么,这就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好的导入语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她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因此教师成功的导语可以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精力,激发兴趣,引发思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一、导语的功能
1、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倾向和动力,是进行教学的有利因素,对鼓舞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都是很有作用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激发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心情愉快地主动地进行学习,产生坚韧的毅力,表示出高昂探索的精神。学生有了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便会产生一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积极性和棒打不回的意志力。一位老师在教鲁迅的《阿Q正传》时,设计了以下导语:“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篇震动整个社会的小说。这篇小说还在报刊连载的时候,就使那些正人君子、富贵豪绅惊恐万分,以为小说写的就是自己,纷纷要求追查作者。小说连载完后,很快被翻译介绍到世界各国,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名著。直到现在,小说主人公的名字被人们作为“精神胜利者”的代名词。那么这是篇什么小说呢?”正当学生兴致勃勃的时候,老师转身写下了“阿Q正传”四个字,接着老师再进一层设问:“小说写了哪些事?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呢?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小说的部分章节吧!”这样导入新课,新颖独特,不落俗套,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人入胜,效果不同凡响。
2、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思维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或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内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能给学生带来广阔思维空间的导入,能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使学生在思维中享受到思维的乐趣,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富有启发性的导语,不但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起到培养学生定向思维的作用。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把它与材料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这样的思维训练,能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揭示教材的本质问题,提炼课文的精华所在
江苏省蔡忠贤老师在讲授《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设计的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到那令人悲痛而又值得怀念的年代:“一提到敬爱的周总理,总会从心底激起我们对他深深的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难忘的1976年1月8日,千山默哀,万水呜咽,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尽管‘四人帮’倒行逆施,凶相毕露,不准人们悼念这位伟人。但是人们不顾高压,不畏胁迫,仍以各种形式悼念他的逝世,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尤其当人们想到周恩来总理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遗产,没有子女,没有墓地,也没有留下骨灰……的时候,谁都会禁不住热泪盈眶,悲痛欲绝。1977年4月,诗人柯岩怀着诚挚而深切的感情,写下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优秀的抒情诗。”这段导语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介绍了写诗的背景和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寥寥几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提纲挈领式的导语是引导学生踏进新课的第一步,是集中注意力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准备的阶段。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揭示教材的本质问题,提炼出课文的精华所在,可以使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新课时就能把握教材的重点,明确学习的任务,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二、导语运用的策略
成功的导语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实际运用时切忌机械地套用其基本形式与方法,或者脱离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为使用导语而使用导语。具体说,要注意以下策略:
第一,导语要有针对性
导语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个内容。其一是指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其二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故事、寓言、做游戏入手,中学生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入手等。如果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蔼可亲,所讲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定能如入胜地而留恋忘返。
第二,导语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导语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第三,导语要有新颖性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釋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一般说来,导入语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新颖的导入语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应避免单为新颖猎奇而走向荒诞不经的极端。
第四,导语要有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充满情趣的导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俗话说:趣味趣味,要既有情趣,又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引之深思,方是趣味性导入的上乘佳作。
第五,导语要有简洁性
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个见解是极为深刻的。导入语力求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材内容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