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皮尔逊公司首席执行官,旗下拥有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和《金融时报》。
她,带领皮尔逊公司走出了广告业近20年的最严重衰退期。
她,在《财富》杂志“美国以外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女性排行榜”上一直高居榜首,虽然2005年的排名下滑到了第三位,但她经营的“出版帝国”,让她的荣耀远远大于排行,成为英国女性的骄傲!
她,突破窠臼,在商海摸爬滚打,表现得强硬而精明。
“亲爱的诸位”
美国“9·11”发生的第二天,斯卡尔迪诺向她的2.8万名员工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的内容没有谈论利润增加或是新的收购计划,也不是赞扬《金融时报》在紧张的截稿之前出版了一期高质量的报纸。而是写道:“当务之急是照顾你和家人。现在公司没有你非参加不可的会议,也不需要你立刻乘飞机出差。皮尔逊公司会尽一切可能帮助你们,玛乔丽。”她发出的电子邮件得到了数千个感谢回复,斯卡尔迪诺总有能力使皮尔逊公司变成一个理想的工作场所。她能让为她工作的人感觉自身的重要性,就如同“亲爱的诸位”所显示的那样。
莴苣和报纸
“1992 年我们到这儿时,物价简直高得惊人。”玛乔丽·斯卡尔迪诺回忆起刚从纽约调到伦敦,担任皮尔逊公司首席執行官时的情形。皮尔逊公司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报纸—《金融时报》的出版商。她说:“那时,惟一便宜点儿的东西只有莴苣和报纸。但是你不可以吃太多莴苣。不过,我却在想,这个时候来到欧洲,时机实在是妙不可言。在欧洲发生了许多事情,这些事情正是我们一直在为之而奋斗的。”
自这个德克萨斯人接掌了这家传统、守旧的英国机构的权杖以来—她也因此而成为伦敦金融时报指数100家公司中的第一位女掌门人—她购买了85亿美元的新业务,售出了价值36亿美元的资产。在整个过程中,斯卡尔迪诺把皮尔逊公司从一个一盘散沙的联合大企业变为了业务集中於传媒与教育的公司。
一头瞎眼的驴子都会这么做
她的许多举措让人不可思议,卖掉皮尔逊公司在拉扎德投资公司以及图梭夫人蜡像陈列馆中所占的股份,用意非常明显,她说:“一头瞎眼的驴子都会这么做。”但是其他的一些举措,如1998年将《金融时报》的势力范围扩展至美国以及发行报纸的德文版,就是赌博了。斯卡尔迪诺道:“我觉得好的公司应该有真正的目标,这个目标能使雇员们有机会感到,当他们清晨醒来时,他们正在使一些人的生活变得有所不同。”
斯卡尔迪诺希望自己做出的最不愉快的决定能够轻易转危为安,事实的结果也常常如她所愿。1995年她在《商业日报》上投入了1.15亿美元,而结果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利润一步步萎缩。斯卡尔迪诺把股票的价值当成了振奋士气的口号。当她被任命为皮尔逊公司的头儿时,她说自己的目标是五年内让公司股票价格上涨一倍。事实上,她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目标。现在皮尔逊公司的股价大约为她刚刚上任时的三倍。斯卡尔迪诺说:“增长的欲望没有穷尽。”
玛乔丽·斯卡尔迪诺抬高了皮尔逊公司的股票价格,并将公司的业务再次集中到传媒和教育上来。
是教育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部分
斯卡尔迪诺的战略是将皮尔逊公司的业务集中在传媒和教育上。在传媒方面,她把《金融时报》扩展到了美国。并出版了德文版的《金融时报》。《金融时报》集团的广告收入连续呈上涨之势。1985年她开始担任《经济学人》杂志北美地区业务的总裁,1993年升任首席执行官。她用全球性的观点办这份杂志,如今成了美国人案头必备的刊物。杂志的影响越来越大。
斯卡尔迪诺对教育的热衷源于天性。她道:“我的祖父是德克萨斯州一所学校的校长,我对他崇拜至极。听起来像是些陈词滥调,但这正是我们极为看重的事。
斯卡尔迪诺最新的战略创意也许是她最敏锐、最大胆的想法。在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全国计算机系统公司后,斯卡尔迪诺使皮尔逊公司在教育领域牢牢扎稳了脚跟。1998年11月,斯卡尔迪诺采取了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当时她以46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美国出版业巨擘西蒙-舒斯特公司。与斯卡尔迪诺一贯的做事风格一样,她在做成这笔合算的业务之前物色了合适的人选。彼德·约万诺维奇是皮尔逊公司董事会成员,曾经担任过麦克米兰公司与麦格劳-希尔公司合资创办的教育出版公司的总裁,现在是皮尔逊公司教育业务部的首席执行官。斯卡尔迪诺道:“如果没有像彼得这样经验丰富的教育书籍出版人,我想我是不会有勇气购买西蒙-舒斯特的。”
斯卡尔迪诺的教育战略引来了怀疑论者的一片声讨。伦敦的DLJ银行的传媒分析员克里斯·科利特指出:“只要财政盈余一消失,我们就得跌回削减教育财政经费的局面中去。”在美国尤为如此。科利特说,欧洲人并没有真正理解皮尔逊公司在美国拓展业务的风险所在,这就是皮尔逊公司会比美国同行(如麦格劳-希尔公司)的股价较高的原因,他认为,“他们在股价上寄托了无限希望。”
对此斯卡尔迪诺当然予以反驳,她说,我挑选出的是教育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并断言,皮尔逊公司所做的事情能使它比竞争对手更具创新品质。
妙不可言的事
斯卡尔迪诺内心一直梦想着能有一天,所有学生的表现都能在互联网上做出评估。斯卡尔迪诺说:“要是有一个能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学习的根本原因的诊断系统,就可以对那些落后的孩子因材施教了,这将是妙不可言的事。当然,这也是一笔利润可观的生意。”
正是这种想法驱使皮尔逊公司于2000年6月以1.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家庭教育网络公司93% 的股份,美国在线公司是该公司的一个小股东。皮尔逊公司还与美国在线公司达成协议,为美国在线的网上节目提供教育内容与服务。斯卡尔迪诺是美国在线公司的非执行董事。
在高等教育方面,皮尔逊公司将基于网络的教育课程与课本的销售结合起来,例如,这种教育课程可以让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在屏幕上解剖青蛙,而不是在实验室里。斯卡尔迪诺指出:“这样就干净多了。”
在失败中要比成功中学到得更多
做有重要意义的事是贯穿于年近60岁的斯卡尔迪诺商业生涯的一根主线。在斯卡尔迪诺1995年加盟经济学人集团之前,她与丈夫合作挽救一家位于萨凡纳的小型周报《佐治亚报》,斯卡尔迪诺的丈夫艾伯特于1984年荣获普利策奖,这家报纸也因此而在传媒界声名鹊起。但是作为企业,它却失败了,一年后这家报纸倒闭,给斯卡尔迪诺留下了25万美元的债务。不久之后,她以“在失败中要比成功中学到得更多”为主题把自己推销给猎头公司,最终到了经济学人集团。斯卡尔迪诺证明了她已经吸取了那些经验教训,还能传授一两手成功的经验。
她,带领皮尔逊公司走出了广告业近20年的最严重衰退期。
她,在《财富》杂志“美国以外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女性排行榜”上一直高居榜首,虽然2005年的排名下滑到了第三位,但她经营的“出版帝国”,让她的荣耀远远大于排行,成为英国女性的骄傲!
她,突破窠臼,在商海摸爬滚打,表现得强硬而精明。
“亲爱的诸位”
美国“9·11”发生的第二天,斯卡尔迪诺向她的2.8万名员工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的内容没有谈论利润增加或是新的收购计划,也不是赞扬《金融时报》在紧张的截稿之前出版了一期高质量的报纸。而是写道:“当务之急是照顾你和家人。现在公司没有你非参加不可的会议,也不需要你立刻乘飞机出差。皮尔逊公司会尽一切可能帮助你们,玛乔丽。”她发出的电子邮件得到了数千个感谢回复,斯卡尔迪诺总有能力使皮尔逊公司变成一个理想的工作场所。她能让为她工作的人感觉自身的重要性,就如同“亲爱的诸位”所显示的那样。
莴苣和报纸
“1992 年我们到这儿时,物价简直高得惊人。”玛乔丽·斯卡尔迪诺回忆起刚从纽约调到伦敦,担任皮尔逊公司首席執行官时的情形。皮尔逊公司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报纸—《金融时报》的出版商。她说:“那时,惟一便宜点儿的东西只有莴苣和报纸。但是你不可以吃太多莴苣。不过,我却在想,这个时候来到欧洲,时机实在是妙不可言。在欧洲发生了许多事情,这些事情正是我们一直在为之而奋斗的。”
自这个德克萨斯人接掌了这家传统、守旧的英国机构的权杖以来—她也因此而成为伦敦金融时报指数100家公司中的第一位女掌门人—她购买了85亿美元的新业务,售出了价值36亿美元的资产。在整个过程中,斯卡尔迪诺把皮尔逊公司从一个一盘散沙的联合大企业变为了业务集中於传媒与教育的公司。
一头瞎眼的驴子都会这么做
她的许多举措让人不可思议,卖掉皮尔逊公司在拉扎德投资公司以及图梭夫人蜡像陈列馆中所占的股份,用意非常明显,她说:“一头瞎眼的驴子都会这么做。”但是其他的一些举措,如1998年将《金融时报》的势力范围扩展至美国以及发行报纸的德文版,就是赌博了。斯卡尔迪诺道:“我觉得好的公司应该有真正的目标,这个目标能使雇员们有机会感到,当他们清晨醒来时,他们正在使一些人的生活变得有所不同。”
斯卡尔迪诺希望自己做出的最不愉快的决定能够轻易转危为安,事实的结果也常常如她所愿。1995年她在《商业日报》上投入了1.15亿美元,而结果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利润一步步萎缩。斯卡尔迪诺把股票的价值当成了振奋士气的口号。当她被任命为皮尔逊公司的头儿时,她说自己的目标是五年内让公司股票价格上涨一倍。事实上,她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目标。现在皮尔逊公司的股价大约为她刚刚上任时的三倍。斯卡尔迪诺说:“增长的欲望没有穷尽。”
玛乔丽·斯卡尔迪诺抬高了皮尔逊公司的股票价格,并将公司的业务再次集中到传媒和教育上来。
是教育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部分
斯卡尔迪诺的战略是将皮尔逊公司的业务集中在传媒和教育上。在传媒方面,她把《金融时报》扩展到了美国。并出版了德文版的《金融时报》。《金融时报》集团的广告收入连续呈上涨之势。1985年她开始担任《经济学人》杂志北美地区业务的总裁,1993年升任首席执行官。她用全球性的观点办这份杂志,如今成了美国人案头必备的刊物。杂志的影响越来越大。
斯卡尔迪诺对教育的热衷源于天性。她道:“我的祖父是德克萨斯州一所学校的校长,我对他崇拜至极。听起来像是些陈词滥调,但这正是我们极为看重的事。
斯卡尔迪诺最新的战略创意也许是她最敏锐、最大胆的想法。在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全国计算机系统公司后,斯卡尔迪诺使皮尔逊公司在教育领域牢牢扎稳了脚跟。1998年11月,斯卡尔迪诺采取了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当时她以46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美国出版业巨擘西蒙-舒斯特公司。与斯卡尔迪诺一贯的做事风格一样,她在做成这笔合算的业务之前物色了合适的人选。彼德·约万诺维奇是皮尔逊公司董事会成员,曾经担任过麦克米兰公司与麦格劳-希尔公司合资创办的教育出版公司的总裁,现在是皮尔逊公司教育业务部的首席执行官。斯卡尔迪诺道:“如果没有像彼得这样经验丰富的教育书籍出版人,我想我是不会有勇气购买西蒙-舒斯特的。”
斯卡尔迪诺的教育战略引来了怀疑论者的一片声讨。伦敦的DLJ银行的传媒分析员克里斯·科利特指出:“只要财政盈余一消失,我们就得跌回削减教育财政经费的局面中去。”在美国尤为如此。科利特说,欧洲人并没有真正理解皮尔逊公司在美国拓展业务的风险所在,这就是皮尔逊公司会比美国同行(如麦格劳-希尔公司)的股价较高的原因,他认为,“他们在股价上寄托了无限希望。”
对此斯卡尔迪诺当然予以反驳,她说,我挑选出的是教育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并断言,皮尔逊公司所做的事情能使它比竞争对手更具创新品质。
妙不可言的事
斯卡尔迪诺内心一直梦想着能有一天,所有学生的表现都能在互联网上做出评估。斯卡尔迪诺说:“要是有一个能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学习的根本原因的诊断系统,就可以对那些落后的孩子因材施教了,这将是妙不可言的事。当然,这也是一笔利润可观的生意。”
正是这种想法驱使皮尔逊公司于2000年6月以1.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家庭教育网络公司93% 的股份,美国在线公司是该公司的一个小股东。皮尔逊公司还与美国在线公司达成协议,为美国在线的网上节目提供教育内容与服务。斯卡尔迪诺是美国在线公司的非执行董事。
在高等教育方面,皮尔逊公司将基于网络的教育课程与课本的销售结合起来,例如,这种教育课程可以让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在屏幕上解剖青蛙,而不是在实验室里。斯卡尔迪诺指出:“这样就干净多了。”
在失败中要比成功中学到得更多
做有重要意义的事是贯穿于年近60岁的斯卡尔迪诺商业生涯的一根主线。在斯卡尔迪诺1995年加盟经济学人集团之前,她与丈夫合作挽救一家位于萨凡纳的小型周报《佐治亚报》,斯卡尔迪诺的丈夫艾伯特于1984年荣获普利策奖,这家报纸也因此而在传媒界声名鹊起。但是作为企业,它却失败了,一年后这家报纸倒闭,给斯卡尔迪诺留下了25万美元的债务。不久之后,她以“在失败中要比成功中学到得更多”为主题把自己推销给猎头公司,最终到了经济学人集团。斯卡尔迪诺证明了她已经吸取了那些经验教训,还能传授一两手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