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际化近年来在哈尔滨发展日益增多,其市场对译员数量及译员素质和能力要求均有提高。本文作者口译项目工作经验丰富,均带领学生实习观摩。结合实践经验,反思口译教学,认为应该归纳总结种种口译项目对译员的要求并据之制定教学与考核标准;围绕该标准进行培养,让学生有机会最大化体验实际项目要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进行反思。本文总结出以下经验作为口译教学与考核标准的参考。同时它们也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1.译员个人素质;2.译员语言基本功;3.译员口译基本功与训练质量;4.译员承接口译项目的准备工作质量;5.译员跨文化交际知识;6.译员的临场发挥能力;7.译员的再学习和可再塑造性。
关键词:口译项目要求;译员能力;口译教学与考核标准
前言
随着中国各大城市国际化发展不断推进,哈尔滨国际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对于本地口译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升而且译员的专业性和竞争性都有明显增加。这是应市场需求直接对译员提出的职业要求。许多专业人士正为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断发展并做出了努力。那么,这也对于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提出了一个专业培养纲领;对于口译教学与考核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并且可以确定实用型口译人才的培养方向。
本文写作目的是,根据作者多年中英双语口译工作与教学的经验以及多次带领学生实习观摩的经验,听取了用人单位意见与建议以及学生们自身感受结合自己的体会与见识,总结归纳诸多口译项目中对于译员要求的共性并且认为此共性能够为口译教学与考核标准提供一个人才培养方向。教师可根据总结出的市场需求为依据来要求学生达到理想水平。以此来假设学生们可以从中领略到现实职场对于人才的要求并对于自身未来发展做出较深刻的反思且付诸于行动。希望在这样模式培养下的学生在职场上可很快适应市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
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具有共性的职场要求并将其制定为口译教学与考核标准:1.译员个人素质;2.译员语言基本功;3.译员口译基本功与训练质量;4.译员承接口译项目的准备工作质量;5.译员跨文化交际知识;6.译员的临场发挥能力;7.译员的再学习和可再塑造性。此七点即互相独立又相辅相成。以下将对此七点进行一一论述。
以下具体论述在各种口译项目中总结出的经验。这也是客户或职场对译员的专业要求结合了学生实习观摩感受、客户反应和作者本人体会。
一、译员个人素质
译员个人素质在许多口译教学培养方案中存在不大,但它却是译员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两方面: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心理素质包括自信、成熟;人格素质则指责任感、可靠性。许多场口译经验证明译员个人素质是最基本且最不可或缺的。这一点恐怕要在所有业内人士以及用人单位中达成共识。怯场与不负责任肯定不能在口译职场上受用。
合格的个人素质表现在但不限于抗压从容、肯于及时纠正错误、重交际能认清自己的角色与职能(即,桥梁)、可最大化地最忠实地传递信息、可按时到场不迟到,可做到按要求或承诺完成交給自己的任务等。当然这方面素质是可以通过既定的培养方案来养成的。而且这方面培养与养成也最具挑战。
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也互相关联。当学生的程度和口译任务难度相当时,学习者自然有掌控感,因而建立了一定的自信。这时责任感会随之而来甚至是自不必说的因为学习者在自己可控范围内施展技能应付自如。但是如果难度适当增加时,可以假设学习者虽然有些心理压力但会欣然接受挑战。那么他的责任感也会随之而来。
许多学生不敢接口译任务其复杂的原因远远高于个人素质问题。因为势必在课堂上口译任务的难度可以调节而在实际口译项目中没有人会‘同情’译员的水平。他们能够胜任被视作理所当然。这就引出了总结的第二条:译员语言基本功。
二、译员语言基本功
译员语言基本功似乎应该放在第一条因为如果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哪来的口译自信呢?然而,不是所有语言功底扎实的都可以担任口译尤其是其心理素质没有受到重视培养而不合格时——有再强的语言功底如果译员害怕胆怯则实在无法胜任也担不了责任。当然扎实的功底若没有配以专门的训练也是不足胜任。
不过语言功底确实是希望从事口译事业人士的一大不可或缺的技能基础也是其心理基础。语言基本功大体体现在双语听说读写达到流利程度。这在口译职场上是最起码的。基础没有打牢就从事口译工作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教学人员和学生都应该对此高度重视。可以以国家或国际的语言证书考试为标准来制定口译应当具备的语言基础培养方案。同时,也可以假设个人素质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与养成的。不过,有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不能离开专门的口译训练否则何谈口译。
三、译员口译基本功与训练质量
译员口译基本功与训练质量当然是合格译员的重要要素之一。可能职场不看译员在台下是如何苦练的。他们只看当时的现场表现。所以,现场表现自然成为对译员的要求。然而这不可见之功正如前两条一样是译员的必备基础更不能否认其重要地位。关于口译训练方法现有的出版物已经有十分丰富的说明。但是真正投入到训练中的译员还是要对以下方面注意。同时希望对于口译教学能有借鉴作用:(1)时间合理分配。努力按照计划完成每日、每周的训练任务;数量要适当但是要确保质量;时间和地点的选择确保自己可以集中练习不受打扰。(2)针对性的训练。这样的训练可分为词汇、句型、语篇风格和专业领域。(3)重视演讲能力并熟悉大量的语篇结构与特点;学会用自己的话去表达,这样交流的效果更自然。(4)小组定期碰头练习。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练习形成文化定期见面互相辅助勉励,这样学习更有动力。
四、译员承接口译项目的准备工作质量
译员在接受实际口译项目的时候需要做出大量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项目背景了解、所涉及领域及相关词汇、与项目有关的文字资料、双方人员的文字资料、事先熟悉双方人员、事先熟悉双方人员的说话特点、事先熟悉场地和设备等。当然这里所列举的是理想情况下所当知道的内容。译员往往在承接口译任务时是比较紧急的情况。所准备的时间和材料有限。更困难的是当译员接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但是译员还是要坚持做到最大化译前准备工作,做到尽量熟悉和项目有关的一切信息。对于所承接的口译项目译员应该做到业务熟练。所以,译员应该具备在调研、信息处理、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和训练。口译教学完全应该考虑并融入这一条并给予学生适当的锻炼机会。 五、译员跨文化交际知识
虽然这一点较比前四点似乎没那么必要,但是这对于口译工作的帮助巨大即使从纯语言的角度来讲不是绝对的。因为但凡涉及到口译工作的地方就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场合尤其是在双方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在这样的场合下,人们自然意识到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人们会思考对方的习惯、交际模式、礼仪礼节、着装举止等。有时候人们发现用自己本文化固有的价值观与交际模式并不适用于对方。结果往往是不理解、误解甚至不愉快。这时,译员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往往起着‘桥梁’的作用。所以,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并经常积累之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口译这份工作如此重要之所在,双方都在交际上依赖他。译员处理的工作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双方的礼仪礼节、行为举止、说话特点、风土人情、思维习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等。译员起着指导和解释的作用,有助双方增进了解排除误解。同时,译员决不能偏袒却要保持中立。这样的工作几乎和处理语言的工作相等可能有时更多。可以说译员应该是一本活百科。具备了这样的知识译员的口译工作其实更加得心应手反倒轻松。不难想象不具备这样的知识将对于口译工作产生巨大困难。在不敢保证译员能完全准确地处理语言工作的前提下,如果译员不具备跨文化交际知识则可以较把握地确定其整部口译项目的成功率还不到50%。同时,这一条与第一条相辅相成也是自信、成熟与责任的基础。
这一项同样对于口译教学具有重大意义。相关专业的师生务必重视类似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六、译员的临场发挥能力
基础再好还得看译员最终在场上的表现。他可能平时课上课下准备和练习得很好也是大家公认的优秀生,但是可能就是在场上的表现和平时不成正比。这里有心理因素也有经验问题。归根结底口译的真谛是交流交际。译员把交流效果体现出来便非常成功了。在抛开心理和其它基础因素之外,这一条可以归纳到经验问题。所以,在临场经验上译员应该事先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一旦设备坏了我该怎么处理?我很紧张怎么办?对方语速太快了。对方的口音较难识别。我漏译了。我译错了。我没理解。我忘了以及现场噪音/干扰等等。
首先,第一次参加口译的人在遇到上述问题时其震撼肯定是很大的。可以想象他内心的紧张与尴尬。为应付以上或更多想不到的问题译员应该接受一些信条式的训练,即译员的角色到底是什么。虽然译员有责任将信息完整准确地传递出去,但是人们还要接受可能无法全部分享信息这一事实。说话人的信息到達译员时,译员是第二手信息分享者而听众,听者在得到译员的信息时,是第三手信息分享者。不难想象会出现因各种因素而引起的信息偏差。虽然听众/听者不会注意到这个事实但是译员要做好这方面准备,即再高级别的译员也会有其不完美之处而且影响因素很多甚至想不到。所以,译员所当有的信条大致是这样的‘作为译员我有责任将信息完整准确地传递出去,但是会有影响我口译质量的各种因素出现。我不必为此感到内疚,我仍会尽我所能完成交给我的任务。’
然而除信条以外,临场处理和表现确实需要一套具体方法,尤其是具体情况具体应对。比如,紧张可以采用呼吸法;设备坏了可以暂停服务主动示意负责人或说话人并适当向听者解释;语速过快可以努力翻译大意与核心信息;口译难辨也可以尽努力翻译大意与核心;至于其它问题可以在适当场合弥补过来。甚至在准备阶段就可以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负责人及时沟通并商议解决办法。
这些实战临场技能与信条应该在口译教学中得到重视与培养。给学生以体验式口译培训。
七、译员的再学习和可再塑造性
译员的再学习和可再塑造性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和扎实的基础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密不可分。可以说,由于译员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获得了高超的技能,译员则具备了再学习和可再塑造性。口译工作要求不断的学习。真正的人才处在不断再塑造的过程。从这个性质看,第七条是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积累的结果。译员的发展也是要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以肯定不善学习的人具备再学习和可再塑造性。这一条也完全应该融入到口译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与洗练的重要性。同样这一条与其它六条有密切联系。
八、总结
本文总结并论述了在口译项目实践中积累的七条经验并建议将其作为参考方向融入到口译教学与考核中。以上七点经验产生于客户的反馈、市场的要求、学生观摩的感受与个人的实践体会。它们之间即独立又相辅相成可以看成为一大整体中的几个方面。希望可以扩展口译人才培养的视野,为口译人才市场增加资源。
本文受2016年第八批外语教育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基于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冰雪赛事的实践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编号:ZGWYJYJJ2016893。
作者简介:
李大平,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主要授课领域:商务英语口译笔译、联络口译、同声传译、商务英语。李老师主要口译经验有,担任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翻译、中国一以色列现代农业峰会同传、哈尔滨国际时装周同传、长白山20国旅游峰会同传、第四届黑龙江国际文化周同传以及其它国际大会交传等。
(作者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口译项目要求;译员能力;口译教学与考核标准
前言
随着中国各大城市国际化发展不断推进,哈尔滨国际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对于本地口译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升而且译员的专业性和竞争性都有明显增加。这是应市场需求直接对译员提出的职业要求。许多专业人士正为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断发展并做出了努力。那么,这也对于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提出了一个专业培养纲领;对于口译教学与考核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并且可以确定实用型口译人才的培养方向。
本文写作目的是,根据作者多年中英双语口译工作与教学的经验以及多次带领学生实习观摩的经验,听取了用人单位意见与建议以及学生们自身感受结合自己的体会与见识,总结归纳诸多口译项目中对于译员要求的共性并且认为此共性能够为口译教学与考核标准提供一个人才培养方向。教师可根据总结出的市场需求为依据来要求学生达到理想水平。以此来假设学生们可以从中领略到现实职场对于人才的要求并对于自身未来发展做出较深刻的反思且付诸于行动。希望在这样模式培养下的学生在职场上可很快适应市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
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具有共性的职场要求并将其制定为口译教学与考核标准:1.译员个人素质;2.译员语言基本功;3.译员口译基本功与训练质量;4.译员承接口译项目的准备工作质量;5.译员跨文化交际知识;6.译员的临场发挥能力;7.译员的再学习和可再塑造性。此七点即互相独立又相辅相成。以下将对此七点进行一一论述。
以下具体论述在各种口译项目中总结出的经验。这也是客户或职场对译员的专业要求结合了学生实习观摩感受、客户反应和作者本人体会。
一、译员个人素质
译员个人素质在许多口译教学培养方案中存在不大,但它却是译员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两方面: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心理素质包括自信、成熟;人格素质则指责任感、可靠性。许多场口译经验证明译员个人素质是最基本且最不可或缺的。这一点恐怕要在所有业内人士以及用人单位中达成共识。怯场与不负责任肯定不能在口译职场上受用。
合格的个人素质表现在但不限于抗压从容、肯于及时纠正错误、重交际能认清自己的角色与职能(即,桥梁)、可最大化地最忠实地传递信息、可按时到场不迟到,可做到按要求或承诺完成交給自己的任务等。当然这方面素质是可以通过既定的培养方案来养成的。而且这方面培养与养成也最具挑战。
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也互相关联。当学生的程度和口译任务难度相当时,学习者自然有掌控感,因而建立了一定的自信。这时责任感会随之而来甚至是自不必说的因为学习者在自己可控范围内施展技能应付自如。但是如果难度适当增加时,可以假设学习者虽然有些心理压力但会欣然接受挑战。那么他的责任感也会随之而来。
许多学生不敢接口译任务其复杂的原因远远高于个人素质问题。因为势必在课堂上口译任务的难度可以调节而在实际口译项目中没有人会‘同情’译员的水平。他们能够胜任被视作理所当然。这就引出了总结的第二条:译员语言基本功。
二、译员语言基本功
译员语言基本功似乎应该放在第一条因为如果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哪来的口译自信呢?然而,不是所有语言功底扎实的都可以担任口译尤其是其心理素质没有受到重视培养而不合格时——有再强的语言功底如果译员害怕胆怯则实在无法胜任也担不了责任。当然扎实的功底若没有配以专门的训练也是不足胜任。
不过语言功底确实是希望从事口译事业人士的一大不可或缺的技能基础也是其心理基础。语言基本功大体体现在双语听说读写达到流利程度。这在口译职场上是最起码的。基础没有打牢就从事口译工作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教学人员和学生都应该对此高度重视。可以以国家或国际的语言证书考试为标准来制定口译应当具备的语言基础培养方案。同时,也可以假设个人素质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与养成的。不过,有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不能离开专门的口译训练否则何谈口译。
三、译员口译基本功与训练质量
译员口译基本功与训练质量当然是合格译员的重要要素之一。可能职场不看译员在台下是如何苦练的。他们只看当时的现场表现。所以,现场表现自然成为对译员的要求。然而这不可见之功正如前两条一样是译员的必备基础更不能否认其重要地位。关于口译训练方法现有的出版物已经有十分丰富的说明。但是真正投入到训练中的译员还是要对以下方面注意。同时希望对于口译教学能有借鉴作用:(1)时间合理分配。努力按照计划完成每日、每周的训练任务;数量要适当但是要确保质量;时间和地点的选择确保自己可以集中练习不受打扰。(2)针对性的训练。这样的训练可分为词汇、句型、语篇风格和专业领域。(3)重视演讲能力并熟悉大量的语篇结构与特点;学会用自己的话去表达,这样交流的效果更自然。(4)小组定期碰头练习。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练习形成文化定期见面互相辅助勉励,这样学习更有动力。
四、译员承接口译项目的准备工作质量
译员在接受实际口译项目的时候需要做出大量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项目背景了解、所涉及领域及相关词汇、与项目有关的文字资料、双方人员的文字资料、事先熟悉双方人员、事先熟悉双方人员的说话特点、事先熟悉场地和设备等。当然这里所列举的是理想情况下所当知道的内容。译员往往在承接口译任务时是比较紧急的情况。所准备的时间和材料有限。更困难的是当译员接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但是译员还是要坚持做到最大化译前准备工作,做到尽量熟悉和项目有关的一切信息。对于所承接的口译项目译员应该做到业务熟练。所以,译员应该具备在调研、信息处理、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和训练。口译教学完全应该考虑并融入这一条并给予学生适当的锻炼机会。 五、译员跨文化交际知识
虽然这一点较比前四点似乎没那么必要,但是这对于口译工作的帮助巨大即使从纯语言的角度来讲不是绝对的。因为但凡涉及到口译工作的地方就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场合尤其是在双方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在这样的场合下,人们自然意识到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人们会思考对方的习惯、交际模式、礼仪礼节、着装举止等。有时候人们发现用自己本文化固有的价值观与交际模式并不适用于对方。结果往往是不理解、误解甚至不愉快。这时,译员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往往起着‘桥梁’的作用。所以,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并经常积累之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口译这份工作如此重要之所在,双方都在交际上依赖他。译员处理的工作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双方的礼仪礼节、行为举止、说话特点、风土人情、思维习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等。译员起着指导和解释的作用,有助双方增进了解排除误解。同时,译员决不能偏袒却要保持中立。这样的工作几乎和处理语言的工作相等可能有时更多。可以说译员应该是一本活百科。具备了这样的知识译员的口译工作其实更加得心应手反倒轻松。不难想象不具备这样的知识将对于口译工作产生巨大困难。在不敢保证译员能完全准确地处理语言工作的前提下,如果译员不具备跨文化交际知识则可以较把握地确定其整部口译项目的成功率还不到50%。同时,这一条与第一条相辅相成也是自信、成熟与责任的基础。
这一项同样对于口译教学具有重大意义。相关专业的师生务必重视类似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六、译员的临场发挥能力
基础再好还得看译员最终在场上的表现。他可能平时课上课下准备和练习得很好也是大家公认的优秀生,但是可能就是在场上的表现和平时不成正比。这里有心理因素也有经验问题。归根结底口译的真谛是交流交际。译员把交流效果体现出来便非常成功了。在抛开心理和其它基础因素之外,这一条可以归纳到经验问题。所以,在临场经验上译员应该事先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一旦设备坏了我该怎么处理?我很紧张怎么办?对方语速太快了。对方的口音较难识别。我漏译了。我译错了。我没理解。我忘了以及现场噪音/干扰等等。
首先,第一次参加口译的人在遇到上述问题时其震撼肯定是很大的。可以想象他内心的紧张与尴尬。为应付以上或更多想不到的问题译员应该接受一些信条式的训练,即译员的角色到底是什么。虽然译员有责任将信息完整准确地传递出去,但是人们还要接受可能无法全部分享信息这一事实。说话人的信息到達译员时,译员是第二手信息分享者而听众,听者在得到译员的信息时,是第三手信息分享者。不难想象会出现因各种因素而引起的信息偏差。虽然听众/听者不会注意到这个事实但是译员要做好这方面准备,即再高级别的译员也会有其不完美之处而且影响因素很多甚至想不到。所以,译员所当有的信条大致是这样的‘作为译员我有责任将信息完整准确地传递出去,但是会有影响我口译质量的各种因素出现。我不必为此感到内疚,我仍会尽我所能完成交给我的任务。’
然而除信条以外,临场处理和表现确实需要一套具体方法,尤其是具体情况具体应对。比如,紧张可以采用呼吸法;设备坏了可以暂停服务主动示意负责人或说话人并适当向听者解释;语速过快可以努力翻译大意与核心信息;口译难辨也可以尽努力翻译大意与核心;至于其它问题可以在适当场合弥补过来。甚至在准备阶段就可以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负责人及时沟通并商议解决办法。
这些实战临场技能与信条应该在口译教学中得到重视与培养。给学生以体验式口译培训。
七、译员的再学习和可再塑造性
译员的再学习和可再塑造性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和扎实的基础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密不可分。可以说,由于译员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获得了高超的技能,译员则具备了再学习和可再塑造性。口译工作要求不断的学习。真正的人才处在不断再塑造的过程。从这个性质看,第七条是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积累的结果。译员的发展也是要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以肯定不善学习的人具备再学习和可再塑造性。这一条也完全应该融入到口译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与洗练的重要性。同样这一条与其它六条有密切联系。
八、总结
本文总结并论述了在口译项目实践中积累的七条经验并建议将其作为参考方向融入到口译教学与考核中。以上七点经验产生于客户的反馈、市场的要求、学生观摩的感受与个人的实践体会。它们之间即独立又相辅相成可以看成为一大整体中的几个方面。希望可以扩展口译人才培养的视野,为口译人才市场增加资源。
本文受2016年第八批外语教育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基于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冰雪赛事的实践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编号:ZGWYJYJJ2016893。
作者简介:
李大平,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主要授课领域:商务英语口译笔译、联络口译、同声传译、商务英语。李老师主要口译经验有,担任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翻译、中国一以色列现代农业峰会同传、哈尔滨国际时装周同传、长白山20国旅游峰会同传、第四届黑龙江国际文化周同传以及其它国际大会交传等。
(作者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