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里的爱情结什么果

来源 :青年心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up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主怎可以嫁一只青蛙?
  为什么不可以?因为当公主亲吻了青蛙,他就会变成英俊的王子。他们般配。
  美女怎可以爱上野兽?
  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野兽有一颗善良的心。尽管不那么登对。
  两者比起来,后者反倒最妙一些。就像卡通电影《怪物史莱克》中的Fiona公主,最后也没有变回漂亮样子,跟爱人一样丑,但是般配而幸福。
  
  反传统的童话故事
  
  Fiona公主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公主更“反童话”。她长相丑不算,还非常粗鲁,嫁给了史莱克这个丑怪物,还要住在沼泽里,跟丑陋的动物们做朋友。最匪夷所思的是,她还不听神仙教妈的话,拒绝靓仔王子之吻……然而,她是最能掌握怎样得到幸福快乐的公主,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
  连公主都不再美丽的年代,面对现实吧,这个世界上,肯定丑人比靓人多,这也正是这部电影大受欢迎的原因——“我很丑,但我很幸福”正是《怪物史莱克》想要告诉我们的真理。
  
  王妃是不是一定要漂亮
  
  世人就是有一种研究人家般配不般配的八卦心理,讨论得沸沸扬扬,不论人家听不听得到,理会不理会。一听说有了新王妃,人们的第一个反应肯定是——王妃漂亮吗?如果不漂亮,最好受过高等教育,否则怎么母仪天下?
  为什么没人想过,情侣又不是鞋,干吗一定要相貌登对学历登对家世登对呢?
  英国王子查尔斯先娶Diana,后娶Camilla,没人理会他哪段婚姻更开心,世人在乎的只是哪个王妃更符合心中的想象。比起Diana,其他国家王妃的外貌显然上不得台面了,虽然都是轮廓突出,眼大鼻高,但不知为何就是欠了Diana那种高雅的气质。
  于是,将来查尔斯王子再举行婚礼的话,传媒会不断以他的新欢和旧爱作为报道,重复播放Diana出嫁那天的童话场面。人们只以为郎才女貌了就无需计算幸福不幸福,更没有人去关心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婚后的日子里会不会吵架。却不知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是否幸福旁人如何明白?
  
  惨烈收场的童话
  
  我曾经读公主的故事给女儿听,女儿的反应是:“为什么人人都要结婚?”的确,所有童话故事的女主角都可以嫁给王子,坐马车进皇宫,接受民众的祝福,掀起浪漫的高潮。这足以迷惑世间所有少女的心,至于接着会发生什么,就不是童话故事的范畴了。
  曾经,丹麦王妃文雅丽宣布结束九年的宫廷婚姻,要与王储离婚。香港传媒大肆报道,成为头版头条。只是远有跟末代皇帝溥仪提出离婚的文绣,近有结束梦幻婚姻的漂亮王妃戴安娜,那么文雅丽的选择也算不上多么出奇了。
  像童话里那样轰轰烈烈地爱一次是无数少女的梦想,只是想要轰烈就难免有惨事。所以,如果你做好了准备,那么倒可以考虑“惨惨烈烈”爱一次。
  
  自找的悲剧爱情
  
  四百年来,莎翁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激情浪漫的代表人物,“生不同寝死同穴”,成了爱情至死不渝忠贞不贰的象征。
  二十岁时我也认为他们的相爱是世上最浪漫的事,但三十岁就开始发问:他们真的非要die for love(为爱而死)吗?为什么不想办法live for love(为爱而生)?
  告诉你吧,“莎翁四大悲剧”中并不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原因不是死得不悲惨,而是这些悲惨不合乎“悲剧英雄”的定义。所谓“悲剧英雄”,他们的不幸必须不是由于自己的性格缺陷和错误而产生的。比如俄狄浦斯在不知情下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在得悉真相后如晴天霹雳,把自己双眼挖出来放在城门之上。他是悲剧英雄,而罗密欧显然不是。
  所以,自找的悲剧算不得浪漫,我个人甚至认为,把“殉情”等同于“浪漫”是不合时宜,有点儿老土。
  
  穷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年前有新闻:某巴籍富家女与港男友双双殉情,遗书中控诉,因为受到经济与家庭的压力。稍等!男的三十已出头,女的也有二十九,有手有脚却连自己的生活费也搞不定,要靠政府发的援助金过活,真是令人不解!换句话说,我真的理解他们的父母为什么要反对他们结合!
  你说这件事里有没有浪漫的成分?有吧。女方放弃舒适的生活投向穷情人的怀抱,怎么说也是动人的。只是她只展示了纡尊降贵的能力,而没有表现出独立自主的能力,才酿成了今天的悲剧。
  也许两位主角把自己当成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只是他们却忘了,如今早已不是女子三从四德在家从夫的时代,随便一份工作也能够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爱情。当然,也许他们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认为殉情才是童话般的浪漫,只是有一点需要强调:浪漫并不等于浪费生命!
  
  童话里的爱情还是爱情里的童话
  
  好啦,说了这么多童话版的爱情,电影里的,现实中的,统统参考完毕。结果发现,原来剖析一下或者续写一下,童话里的爱情也就走了味,不那么完美了。
  那些把自己当成公主或灰姑娘,等着白马王子来牵手一吻的女人们,也未必要彻底失去信心。虽然戴安娜、朱丽叶和祝英台都不值得模仿了,但起码还有一个榜样在——我们可爱的Fiona公主。
  发现了吗?丢弃什么英俊的外表、显赫的家世、优雅的风度吧,真正能给你幸福的只有两样:生活的能力和幽默的心灵。
  所以,与其等英俊的男人,陷入童话里的爱情,不如找幽默的男人,一起创造爱情里的童话。
  图/李雪莲 编辑/张鸣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令人头疼的“社交恐怖症”    这世界上每分钟都有人在讲话,但并不是每个人讲话别人都爱听。  有的人喜欢说话,有的人说话的时候喜欢讲好话。按说熟能生巧,好话有人人爱听,为什么这些人说话效果就总是不那么好呢?  无论是求职、推销,还是演讲、开会做司仪,总有些人上场就晕菜。平时看着挺伶俐的人,一张口就嗯啊不断,要不就是自己脸红心虚,说的话三尺以外就听不清了。其实这些归根到底,都可以算是“社交恐怖症”的
期刊
你是不是沉迷于制造心中的完美爱情,即使男人出现恶形恶状的征兆,也视若不见,还无限度地帮他找借口。对于分手总是犹豫不决,幻想着种种从头再来、破镜重圆的可能。  那么,请注意,“罗曼司美化症”可能已与你结伴同行。    宽容他的冷淡    尹若躺在病床上,脸上写满了痛苦,我恨铁不成钢地对她说:“甩了吧,这个拿你当空气的男友,还留着干吗?”  两年前,尹若结识了大她两岁的程安乐。程安乐在一家销售公司任职
期刊
为什么我总是喜欢年长的男人    蕗隐:  您好!  总能从您的文章中收获不少,谢谢您给予我们的力量。现在有这样的事很困扰我,让我开始怀疑自己心理是不是真的有疾病了。今年我已经25岁了,按理说应该安静下来了,但在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如此躁动。喜欢一个同事,比我大20岁,离过婚,现在有稳定的女朋友。我一直是默默欣赏他的,接触几次之后渐渐喜欢他的睿智、宽容、温文尔雅,他也感到我对他的
期刊
忽而甜言蜜语,忽而冷战暗算,爱情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欢喜浪漫,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和问题。  很多人说,热恋到相守就是梦幻到破灭的过程。只是,我们要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爱情的72变,从而在破灭的谷底重拾对爱情的信心呢?    爱情有没有保质期    有首歌唱得好: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处久了,很多情侣会觉得越来越不浪漫,越来越没意思,从前完美无缺的恋人现在变得缺点多多,于是抱怨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期刊
赛场是竞技之处,同时也是考验智慧与为人的地方。我们总是能发现,有些运动员既可以赢得比赛,同时还能获得对手和裁判的好评与尊重。而有些选手的表现,结果却是成绩与口碑双输。  职场亦然。  于文凯是我的一个老朋友,他曾自比为职场最倒霉的人。因为他去过许多单位工作,也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是不知为何,他的历任领导都不喜欢他。原因何在呢?不妨听我说几件他的职场逸事。     足球弱队遇强队:敌退我也退     
期刊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还有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诸如此类的句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里比比皆是。  许多人都相信爱情就是命中注定的,也有很多人相信其实你的那个他早就在冥冥之中被选定,但你们是否又有足够的幸运能在今生相遇,还是寂寥地错过彼此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呢?  如果想知道,自己今生是否与真爱有缘,真爱会什么时候轻轻地来,概率有多大?或许,下面的测试会助你一臂
期刊
如果所读的专业并非你的兴趣所在;如果眼前的大学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美好;如果你觉得与其蹉跎四年还不如复读重考……那么,请跟我们一起来聆听心理专家贾晓明教授的访谈——    为什么觉得进错校门    主持人:今年的大学新生已经跨入校门。有人满怀欣喜,对自己的大学很满意;而有的人却心存懊恼,感觉自己进错了校门,前景一片暗淡。  贾晓明:就我所知,大学生觉得进错校门是很普遍的,但其中的原因却五花八门,我觉得
期刊
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特定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画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他们在中西艺术的交织和碰撞中,“东寻西找”“纳新自助”,培育着自己的艺术。  范澍宁是那代画家中的智者。他的智慧集中体现在对中西两种艺术资源的“适性选择”和成功的自我创造上。  1985年,范澍宁还在四川美院学习时,正遇上美术上的“八五新潮”。面临近前发生的“美术事件”,他既不反对也不盲从。在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之后,他很快意识
期刊
有一次逛店,看到一种饮茶的杯子,内里放了一种新式的器具。此器具状如旧时舀油的勺子,不过在勺子上加了一个盖;转开盖子,可以将茶叶舀入其中,合上之后,放入杯中,则茶叶不会上浮下沉,杯中的水,犹如一瓶有了金黄茶色的饮料,你只需放心地喝,丝毫不必担心茶叶梗或者叶子,会像往常那样,喝到口中去;当然,更不必有昔日的烦恼,需要在飘着的一圈茶叶里,左转右转,才能在杯口,寻到一小片空地,吸溜着将芳香的一口茶喝下去。
期刊
今天,那些热烈讴歌温丝莱特的人也许忘了,在第81届奥斯卡之前,他们如何“淡漠”她。  从前的报刊、网络可以作证:1998年轰轰烈烈的头版,然后慢慢流向边缘。纵使报道也是鸡毛蒜皮的事儿:“河水暴涨,凯特母女被困于泰晤士河上的小岛”、“新片无脱戏,凯特松了一口气”、“影后突然宣布离婚,现男友为英国著名导演”……性感、美艳、花瓶,他们只把这类标签贴在她身上。《泰坦尼克》中的露丝仿佛为她定了性——风情万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