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暗示教育在我国许多学校得到重视,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许多教师把不同的暗示方法运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收到较好的效果。然而暗示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还刚刚起步,本文试图运用暗示教育的原理,结合体育教学实践过程,来认识和探讨体育教学中的暗示法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教学 体育教学 暗示教育
一、暗示教育
1、概念
暗示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未意识的刺激的影响做用,以及环境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如声音、颜色、语言、嗅觉等可以对我们构成暗示,使人们不知不觉地形成一种观念,进而转化为某种行为或产生某种效益。暗示教育的研究表明,即使最强烈的观念,也必须个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期待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结合,并且和他个人的情绪、只能和意识以及要求等特征协调,才能产生暗示教育的效果。
2、暗示教育的理论依据
奥地利舒尔茨教授的临床观察发现,语词有使肌肉放松的奇妙作用。这是因为词可以指代一切客观刺激,成为他们的信号。而且人的一切思想、感受、心理状态也可以用词表示。所以,词可以使人兴高采烈 手舞足蹈;也可以使人们捶胸顿足,呆若木鸡。舒尔茨把这种词语作用成为“暗示”。巴甫洛夫认为人的大脑皮层从兴奋过度到抑制的过程中有一个时相,弱的刺激也会引起强的反应,悄悄的词语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个时相的外部表现就是较浅的睡眠。所以,只要在睡眠最浅的阶段,在尚未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时候,用词语施加影响,就能在记忆深处扎下根来。
3、暗示教育的特点
开发性:暗示教育史通过激发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激活人脑接受教育的潜力,从而使人脑接受信息的潜能的发挥。
易接受性:暗示教育符合学生自尊独立性的个性强的个性心理特点,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是教育可接受性强,避免教师在教学不妥当的语言直接刺激学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愉悦性:暗示教育强调在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进行,使教育寓于快乐之中。
二、体育教育中心理暗示的作用
1、激发动机,调动内需力
在有的体育课教学中,课堂上沉闷,刻板,僵化,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压抑,缺乏兴趣,对体育学习的情绪大起大落,产生过度焦虑,自卑,烦躁,逆反和厌学等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不是个人的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的动作太高难,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动机障碍;另一方面,教师仅注意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高,忽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和手段,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需力,致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心理暗示这一手段,从侧面间接地施加心理影响,以达到激发学生心理潜力,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排除心理障碍的目的。
2、诱导情绪,促进积极心态
体育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情绪的把握,诱导与调控,教学效果必须受到影响,教学中的其他活动也就是无法推进,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暗示也承担和具有诱导情绪的任务和功能,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对体育学习的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可以促使学生勇于面对体育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充满乐观与自信,激起主动进取的精神,从而克服对体育学生的消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要善于动用课堂气氛和各种激励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形成主动进取的积极心态。
3、挖掘潜力、启动无意识心理倾向
无意识心理倾向的机制是心理暗示的基础,心理暗示的研究表明:即使最强烈的观念,也必须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和他的兴趣结合,并且和他个人的情绪,智能和意志以及要求等特性协调。体育教学既要发挥有意识的作用,以要发挥无意识的作用,使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挖掘学生的心里潜力,提高学习效果,心理暗示就是要正视无意识心理活动存在,并且巧妙地加以利用。体育教学应尽可能的创设情境,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多种暗示手段,充分挖掘学生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的潜力、启动学生无意识心理倾向,让学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在课堂学习中共同发挥作用。
三、应用暗示的途径和方法
语言的暗示: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信号,人们用它来传输各种信息,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语言暗示是指教师通过特定的口头语言调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是教师语言讲解少,学生动作练习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讲清练习的目的、任务和动作要领,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其次,暗示的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学生乐于接受。暗示语言应当采用肯定的单词或语句。
人格力量:暗示不同的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是有区别的。同样一句话,出自不同的教师之口在学生中的份量是不一样的。有的语言不多,但却蕴含着不可抵抗的力量,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是由于人格力量的暗示作用所引起的。体育教师作风严谨、品格高尚、以身作则、知识丰富,其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形成良好的教师形象。体育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即一开始与学生接触就尽量让学生获得好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音乐、环境暗示:是体育课堂教学用音乐、环境来调节学生的情绪。课前,在操场或教室里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或欢快的乐曲,可以解除学生前一节课的疲劳以及某些学生不愉快的心理,及时地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自觉中做好上课的准备;课中,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音乐来营造相应的气氛。
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两种情况。有些学生感到动作练习完成得不如别人好,就不想再练习该动作了,这是不可取的消极自我暗示。教师要指导学生消除消极的自我暗示,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形成在动作练习中能够完成得很好的积极自我暗示。
参考文献:
[1] 黄起动.暗示教育在北方高校冰上课教学中的应用[J].冰雪运动,2008,06.
[2]刘雪梅.巧用暗示教育[J].内江科技,2009.05
[3]许国喜.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暗示教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03.
[4]张健.试论体育教育中的暗示教育[J].四川体育科学,2003.03.
[5]张玉良.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暗示教育[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教学 体育教学 暗示教育
一、暗示教育
1、概念
暗示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未意识的刺激的影响做用,以及环境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如声音、颜色、语言、嗅觉等可以对我们构成暗示,使人们不知不觉地形成一种观念,进而转化为某种行为或产生某种效益。暗示教育的研究表明,即使最强烈的观念,也必须个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期待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结合,并且和他个人的情绪、只能和意识以及要求等特征协调,才能产生暗示教育的效果。
2、暗示教育的理论依据
奥地利舒尔茨教授的临床观察发现,语词有使肌肉放松的奇妙作用。这是因为词可以指代一切客观刺激,成为他们的信号。而且人的一切思想、感受、心理状态也可以用词表示。所以,词可以使人兴高采烈 手舞足蹈;也可以使人们捶胸顿足,呆若木鸡。舒尔茨把这种词语作用成为“暗示”。巴甫洛夫认为人的大脑皮层从兴奋过度到抑制的过程中有一个时相,弱的刺激也会引起强的反应,悄悄的词语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个时相的外部表现就是较浅的睡眠。所以,只要在睡眠最浅的阶段,在尚未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时候,用词语施加影响,就能在记忆深处扎下根来。
3、暗示教育的特点
开发性:暗示教育史通过激发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激活人脑接受教育的潜力,从而使人脑接受信息的潜能的发挥。
易接受性:暗示教育符合学生自尊独立性的个性强的个性心理特点,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是教育可接受性强,避免教师在教学不妥当的语言直接刺激学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愉悦性:暗示教育强调在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进行,使教育寓于快乐之中。
二、体育教育中心理暗示的作用
1、激发动机,调动内需力
在有的体育课教学中,课堂上沉闷,刻板,僵化,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压抑,缺乏兴趣,对体育学习的情绪大起大落,产生过度焦虑,自卑,烦躁,逆反和厌学等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不是个人的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的动作太高难,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动机障碍;另一方面,教师仅注意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高,忽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和手段,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需力,致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心理暗示这一手段,从侧面间接地施加心理影响,以达到激发学生心理潜力,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排除心理障碍的目的。
2、诱导情绪,促进积极心态
体育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情绪的把握,诱导与调控,教学效果必须受到影响,教学中的其他活动也就是无法推进,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暗示也承担和具有诱导情绪的任务和功能,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对体育学习的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可以促使学生勇于面对体育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充满乐观与自信,激起主动进取的精神,从而克服对体育学生的消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要善于动用课堂气氛和各种激励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形成主动进取的积极心态。
3、挖掘潜力、启动无意识心理倾向
无意识心理倾向的机制是心理暗示的基础,心理暗示的研究表明:即使最强烈的观念,也必须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和他的兴趣结合,并且和他个人的情绪,智能和意志以及要求等特性协调。体育教学既要发挥有意识的作用,以要发挥无意识的作用,使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挖掘学生的心里潜力,提高学习效果,心理暗示就是要正视无意识心理活动存在,并且巧妙地加以利用。体育教学应尽可能的创设情境,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多种暗示手段,充分挖掘学生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的潜力、启动学生无意识心理倾向,让学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在课堂学习中共同发挥作用。
三、应用暗示的途径和方法
语言的暗示: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信号,人们用它来传输各种信息,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语言暗示是指教师通过特定的口头语言调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是教师语言讲解少,学生动作练习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讲清练习的目的、任务和动作要领,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其次,暗示的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学生乐于接受。暗示语言应当采用肯定的单词或语句。
人格力量:暗示不同的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是有区别的。同样一句话,出自不同的教师之口在学生中的份量是不一样的。有的语言不多,但却蕴含着不可抵抗的力量,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是由于人格力量的暗示作用所引起的。体育教师作风严谨、品格高尚、以身作则、知识丰富,其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形成良好的教师形象。体育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即一开始与学生接触就尽量让学生获得好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音乐、环境暗示:是体育课堂教学用音乐、环境来调节学生的情绪。课前,在操场或教室里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或欢快的乐曲,可以解除学生前一节课的疲劳以及某些学生不愉快的心理,及时地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自觉中做好上课的准备;课中,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音乐来营造相应的气氛。
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两种情况。有些学生感到动作练习完成得不如别人好,就不想再练习该动作了,这是不可取的消极自我暗示。教师要指导学生消除消极的自我暗示,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形成在动作练习中能够完成得很好的积极自我暗示。
参考文献:
[1] 黄起动.暗示教育在北方高校冰上课教学中的应用[J].冰雪运动,2008,06.
[2]刘雪梅.巧用暗示教育[J].内江科技,2009.05
[3]许国喜.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暗示教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03.
[4]张健.试论体育教育中的暗示教育[J].四川体育科学,2003.03.
[5]张玉良.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暗示教育[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