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对我国普通高校进行资助的一项重大措施。据统计截至2018年10月25日在全国,2904所普通高校中国家助学贷款总金额累计已达287亿元,有401万名大学生申请到了贷款。如今大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创新后助学贷款成为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途径之一。国家助学贷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将从国家高校学生三个角度提出存在问题,并对此提出解决措施以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的完善。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问题 措施
一、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1.国家存在的问题
(1)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只有政策没有法律这就使得助学贷款没有相关法律文件的保障缺少权威性,导致了各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混乱、职责相互推脱贷款、出现问题时无法可依的局面。法律制度的缺失成为贷款工作顺利开展的阻碍。
(2)地区经济差异导致贷款需求与政策之间存在矛盾
由于我國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贷款需求较小,财政贴息压力就会相对较小,而经济落后的地区,财政将承担较大的压力。这种地域需求的较大差异,必然会使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存在矛盾。
(3)还款期限把握不准确且面临还款风险较大
国家规定贷款学生应在毕业1至2年内开始偿还贷款本金,六年内还清贷款本息。笔者认为这样的还款期限并不合理,首先,教育投资的预期收入具有不确定性,除学生自身努力程度这一因素外,还受到国家就业形式、学生专业市场适用性等各因素的影响。由于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国家必然面临低收入毕业生在短期内无力偿还贷款的风险。其次,学生就业后,一般在五年后收入才会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薪资相对提高,才有足够能力偿还贷款,而在1至2年内偿还贷款会给毕业生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失去偿还意愿导致违约。
2.高校存在的问题
(1)忽略针对贷款学生的诚信,感恩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缺少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和调查,仍有不少部分的贷款者,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政策幸福利工程,缺少偿还贷款的意愿,这种错误认识与高校缺少宣传是密不可分的。
(2)高校对贷款用途缺少必要的监督
国家助学贷款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学生发放的一笔用于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日常生活所需而提供的贷款。而有的高校却只管将贷款发放给学生,却忽视学生申请到贷款后的贷款使用情况,这种现象让恶意贷款者有机可乘。
3.学生存在的问题
(1)对于贷款用途缺少清晰,认识消费观念过于超前
很多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除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原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增加生活费,笔者亲眼见到某些学生申请贷款后买名牌服饰、昂贵的化妆品等奢侈品,这些现象的发生,很重要的原因是借款者没有明确贷款用途,严重违背了国家发放贷款的初衷。有些学生消费观念超前,盲目追求奢侈品,没有意识到消费观念应当与自身的经济条件相匹配。
以上列举的包括国家高校学生三个主体内存在的种种问题本人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二、解决对策
1.完善法律政策
(1)还款相关制度
在还款期限方面笔者认为应由毕业后的1至2年延长至1至5年,给借款者提供相对较为充足的还款时间。此做法虽会增加贷款成本,但会大大降低借款者的经济压力以及违约风险。在还款金额方面,可采用由少到多的偿还方式,这是根据借款者现实情况而采取的相对合理的措施。在还款方面,应针对不同的借款者采用相对灵活的制度,让借款者可以有更多的偿还选择。
(2)违规违约相关制度
明确相关主体的权责,使贷款从申请、审批、发放、使用、还款等一系列流程均有法可依。明确贷款用途,对于违规贷款使用和恶意贷款获取国家政策福利者采取有效的惩罚措施,加大惩罚力度,降低违约风险。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
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不仅要加强诚信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借款者对国家助学贷款有足够清晰、明确的认识,更要对贷款用途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针对于恶意申请贷款的借款者停止发放贷款并追回已发放贷款。学生也应该增强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要辜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一片苦心。
三、结语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为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了社会公平,是我国应当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重要制度。国家、高校、学生三方应当共同努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海鹏.国家助学贷款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品牌研究,2018
[2]王 丽.国家助学贷款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王连水.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
作者简介:傅帅(1998—)女,哈尔滨金融学院金融系金融学专业学生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问题 措施
一、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1.国家存在的问题
(1)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只有政策没有法律这就使得助学贷款没有相关法律文件的保障缺少权威性,导致了各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混乱、职责相互推脱贷款、出现问题时无法可依的局面。法律制度的缺失成为贷款工作顺利开展的阻碍。
(2)地区经济差异导致贷款需求与政策之间存在矛盾
由于我國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贷款需求较小,财政贴息压力就会相对较小,而经济落后的地区,财政将承担较大的压力。这种地域需求的较大差异,必然会使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存在矛盾。
(3)还款期限把握不准确且面临还款风险较大
国家规定贷款学生应在毕业1至2年内开始偿还贷款本金,六年内还清贷款本息。笔者认为这样的还款期限并不合理,首先,教育投资的预期收入具有不确定性,除学生自身努力程度这一因素外,还受到国家就业形式、学生专业市场适用性等各因素的影响。由于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国家必然面临低收入毕业生在短期内无力偿还贷款的风险。其次,学生就业后,一般在五年后收入才会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薪资相对提高,才有足够能力偿还贷款,而在1至2年内偿还贷款会给毕业生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失去偿还意愿导致违约。
2.高校存在的问题
(1)忽略针对贷款学生的诚信,感恩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缺少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和调查,仍有不少部分的贷款者,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政策幸福利工程,缺少偿还贷款的意愿,这种错误认识与高校缺少宣传是密不可分的。
(2)高校对贷款用途缺少必要的监督
国家助学贷款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学生发放的一笔用于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日常生活所需而提供的贷款。而有的高校却只管将贷款发放给学生,却忽视学生申请到贷款后的贷款使用情况,这种现象让恶意贷款者有机可乘。
3.学生存在的问题
(1)对于贷款用途缺少清晰,认识消费观念过于超前
很多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除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原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增加生活费,笔者亲眼见到某些学生申请贷款后买名牌服饰、昂贵的化妆品等奢侈品,这些现象的发生,很重要的原因是借款者没有明确贷款用途,严重违背了国家发放贷款的初衷。有些学生消费观念超前,盲目追求奢侈品,没有意识到消费观念应当与自身的经济条件相匹配。
以上列举的包括国家高校学生三个主体内存在的种种问题本人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二、解决对策
1.完善法律政策
(1)还款相关制度
在还款期限方面笔者认为应由毕业后的1至2年延长至1至5年,给借款者提供相对较为充足的还款时间。此做法虽会增加贷款成本,但会大大降低借款者的经济压力以及违约风险。在还款金额方面,可采用由少到多的偿还方式,这是根据借款者现实情况而采取的相对合理的措施。在还款方面,应针对不同的借款者采用相对灵活的制度,让借款者可以有更多的偿还选择。
(2)违规违约相关制度
明确相关主体的权责,使贷款从申请、审批、发放、使用、还款等一系列流程均有法可依。明确贷款用途,对于违规贷款使用和恶意贷款获取国家政策福利者采取有效的惩罚措施,加大惩罚力度,降低违约风险。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
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不仅要加强诚信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借款者对国家助学贷款有足够清晰、明确的认识,更要对贷款用途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针对于恶意申请贷款的借款者停止发放贷款并追回已发放贷款。学生也应该增强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要辜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一片苦心。
三、结语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为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了社会公平,是我国应当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重要制度。国家、高校、学生三方应当共同努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海鹏.国家助学贷款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品牌研究,2018
[2]王 丽.国家助学贷款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王连水.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
作者简介:傅帅(1998—)女,哈尔滨金融学院金融系金融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