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体育作为一门学科问题着手,针对部分人对体育学科认识的偏差,重在遵循运动规律,参加课外作业练习,激发学生健身的兴趣,形成较好的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氛围,培养学生健身的习惯,掌握切合实际的健身方法,使之终生受益。
【关键词】课外作业;自觉锻炼;兴趣
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也应有课外作业,但因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书面作业,所以往往没有引起老师与学生的重视。笔者对所认教的初一年级六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下来,参加课外作业练习的人数平均只占实际人数的33.4%,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体育技术、技能处于较低水平。针对学生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只有有效合理地组织好学生完成课外体育作业,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对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一、根据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外作业
在体育课本中每一节都有课外作业练习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把课外作业备在教案中,下课前布置给学生,并简要地讲解一下练习的次数和练习的要求。或者结合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上对没能完全熟练掌握的内容,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根据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各阶段的教学重点,适当调整课外作业的内容。
例如仰卧起坐。初练时,不少学生每分钟最多做15-20次,有的学生连一次也做不成。因此,我就给他们分别提出“步步高升”的课外作业:第一阶段(练习7-10天):原始次数*3组/天;第二阶段(练习7-10天):比原始次数增加5次*3组/天;第三阶段以及以后的阶段均以5次递增进行。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根据体育课的“两个标准”布置课外作业
目前课程表上,每周有三节体育课,两次体育活动,基本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期考核标准”的要求,但全部“达标”的难度较大。因此,我根据“两个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
中长跑在我们学校是老大难的项目之一,即使利用体育课时间和晨练安排学生练习,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达标”。所以我根据学生耐久力差这一薄弱环节布置作业:每天在晨练时用中慢速交换跑800米,或自然地形跑800米等,同时,结合体育活动课,进行接力赛跑、往返跑等练习。
三、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布置课外作业
爱好是因人而异的。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别布置不同的课外体育作业。这样既能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又能帮助体育差生弥补不足,同时也使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得到满足,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增强。
比如女同学的上肢力量较差,就布置这些学生练习举哑铃,做俯卧撑等。对下肢力量差的学生则安排跳绳、单脚交换跳等练习。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原先的弱项得到了弥补。
四、根据练习的条件,辅导课外作业
及时认真的辅导工作是帮助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关键。大部分学生是在清晨起床或下午放学后到学校运动场练习,教师要在这个时间到现场观察,采取集中或个别辅导的办法讲解示范。比如单杠,投掷实心球等技术性动作进行集中讲解辅导;发现个别同学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单独纠正,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外作业。
课外体育作业布置之后,只能算完成了工作的一半。为使课外作业能够落实处,布置作业时,内容不可过多,要安排好作业的顺序,考虑活动的场所、器材、安全等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督促和检查。为了将课外体育作业深入到每位学生的自觉锻炼行动中去,采用了以下三种开放、自主的练习形式。
(一)自选型练习。
通过“自选型”作业,根据自身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在“身体素质练习指南”中选择合适的练习方法,制定运动处方,进行自觉练习。
如有一位学生在去年的体育考核中,除了仰卧起坐合格外,其于项目均较差。于是我在充分肯定她的柔韧素质和协调性较好的基础上,分析了她速度素质比较薄弱,帮助她对照“身体素质练习指南”制定了以发展速度素质为主,力量,耐力等素质为辅的运动处方。经过几次辅导,她逐渐学会了选择处方中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现在的考核均能达到合格甚至良好。
(二)创编型练习。
“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技能,广泛借鉴,发挥想象,创作或改编一些技巧动作,并在尝试练习中巩固已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体育创新能力。
如初一年级后滚翻练习,我要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创编一两个简单技巧动作。表演时,有的后滚翻接着再做一个前滚翻,有的接着做一个挺身跳,有的来一个定格亮相,变化多样,各有千秋。
(三)专项型练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虽然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喜爱往往有很多相似。“专项型”作业,就是在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体育项目,进行专项练习,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发展运动技能。
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我帮助他们选择进入各类体育兴趣小组进行专项练习,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对体育素质一般或较弱的学生,通过课外观察,发现他们的体育爱好,不断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喜欢体育。
经过老师的精心组织和认真辅导,通过学生一段时间的自觉锻炼,我对先前调查的初一年级六个班级再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参加课外体育作业练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0%以上,比实验前大大提高了。通过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作业的练习,不仅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激发了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4期
[2]时云荣.初中毕业班体育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3]王英武.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关键词】课外作业;自觉锻炼;兴趣
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也应有课外作业,但因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书面作业,所以往往没有引起老师与学生的重视。笔者对所认教的初一年级六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下来,参加课外作业练习的人数平均只占实际人数的33.4%,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体育技术、技能处于较低水平。针对学生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只有有效合理地组织好学生完成课外体育作业,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对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一、根据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外作业
在体育课本中每一节都有课外作业练习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把课外作业备在教案中,下课前布置给学生,并简要地讲解一下练习的次数和练习的要求。或者结合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上对没能完全熟练掌握的内容,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根据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各阶段的教学重点,适当调整课外作业的内容。
例如仰卧起坐。初练时,不少学生每分钟最多做15-20次,有的学生连一次也做不成。因此,我就给他们分别提出“步步高升”的课外作业:第一阶段(练习7-10天):原始次数*3组/天;第二阶段(练习7-10天):比原始次数增加5次*3组/天;第三阶段以及以后的阶段均以5次递增进行。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根据体育课的“两个标准”布置课外作业
目前课程表上,每周有三节体育课,两次体育活动,基本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期考核标准”的要求,但全部“达标”的难度较大。因此,我根据“两个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
中长跑在我们学校是老大难的项目之一,即使利用体育课时间和晨练安排学生练习,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达标”。所以我根据学生耐久力差这一薄弱环节布置作业:每天在晨练时用中慢速交换跑800米,或自然地形跑800米等,同时,结合体育活动课,进行接力赛跑、往返跑等练习。
三、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布置课外作业
爱好是因人而异的。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别布置不同的课外体育作业。这样既能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又能帮助体育差生弥补不足,同时也使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得到满足,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增强。
比如女同学的上肢力量较差,就布置这些学生练习举哑铃,做俯卧撑等。对下肢力量差的学生则安排跳绳、单脚交换跳等练习。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原先的弱项得到了弥补。
四、根据练习的条件,辅导课外作业
及时认真的辅导工作是帮助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关键。大部分学生是在清晨起床或下午放学后到学校运动场练习,教师要在这个时间到现场观察,采取集中或个别辅导的办法讲解示范。比如单杠,投掷实心球等技术性动作进行集中讲解辅导;发现个别同学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单独纠正,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外作业。
课外体育作业布置之后,只能算完成了工作的一半。为使课外作业能够落实处,布置作业时,内容不可过多,要安排好作业的顺序,考虑活动的场所、器材、安全等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督促和检查。为了将课外体育作业深入到每位学生的自觉锻炼行动中去,采用了以下三种开放、自主的练习形式。
(一)自选型练习。
通过“自选型”作业,根据自身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在“身体素质练习指南”中选择合适的练习方法,制定运动处方,进行自觉练习。
如有一位学生在去年的体育考核中,除了仰卧起坐合格外,其于项目均较差。于是我在充分肯定她的柔韧素质和协调性较好的基础上,分析了她速度素质比较薄弱,帮助她对照“身体素质练习指南”制定了以发展速度素质为主,力量,耐力等素质为辅的运动处方。经过几次辅导,她逐渐学会了选择处方中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现在的考核均能达到合格甚至良好。
(二)创编型练习。
“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技能,广泛借鉴,发挥想象,创作或改编一些技巧动作,并在尝试练习中巩固已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体育创新能力。
如初一年级后滚翻练习,我要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创编一两个简单技巧动作。表演时,有的后滚翻接着再做一个前滚翻,有的接着做一个挺身跳,有的来一个定格亮相,变化多样,各有千秋。
(三)专项型练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虽然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喜爱往往有很多相似。“专项型”作业,就是在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体育项目,进行专项练习,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发展运动技能。
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我帮助他们选择进入各类体育兴趣小组进行专项练习,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对体育素质一般或较弱的学生,通过课外观察,发现他们的体育爱好,不断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喜欢体育。
经过老师的精心组织和认真辅导,通过学生一段时间的自觉锻炼,我对先前调查的初一年级六个班级再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参加课外体育作业练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0%以上,比实验前大大提高了。通过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作业的练习,不仅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激发了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4期
[2]时云荣.初中毕业班体育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3]王英武.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