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社会提倡教学过程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核心,要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因此,教师对激励理论在非管理专业班级人力资源管理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以下观点:运用期望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公平理论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激励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13-02
管理学的发展史就是激励的发展史。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有弗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这些理论都给我们在教学中的行为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主要研究通过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来激发人们的动机,同时研究怎样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积极性是人的内驱力,学习过程中这种内驱力的激发有利于保持稳定、持续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借鉴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本文尝试对激励理论在高职课堂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运用期望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动机激励水平取决于人们对行动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估计及目标的价值,人行为动机的激励强度,是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乘积。目标越有意义,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的行为激发力量即动机强度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以下是期望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 熟悉和掌握教师的期望,适时适度地提出正确期望
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一些自己想要的效果。假设学生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想要的效果,那么学生有可能就会不再去努力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期望对学生所起到的巨大的作用,或者偶尔会在教学行为中有所透露自己的期望。这样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层次高的学生会有所发现,而层次低的学生就不大注意到这种期望。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师期望对教学的积极影响呢?所谓的积极影响,指学生接受教师期望后,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态度端正、信心足、能力感强、成绩优秀等特征。因此,激励是一门教育艺术,需要适时适度地提出正确期望。比如在非专业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课堂中,学生根本没有心情去掌握一门并非自己主专业的课程。那么,如何去给学生提出期望,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要尽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激励手段对学生实施肯定、赏识、赞美、表扬等,让学生感觉到这门学科授予他们的是一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终身发展的积极信念,形成教师激励学生奋斗的良性循环,师生双方共同成长。
2. 对学生作出全面的了解和评价
可以这么说,教师要对学生寄予期望,必须以自己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评价为基础。如何才能获得学生全方面的信息呢?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学生全方位的个人信息,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各科教师对他的评价、同学们的评价、甚至是社团对学生的评价。当然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师生间的关系等方面,并结合自己的接触了解,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在非专业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课堂中,了解学生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很重要,同时还要了解学生有怎么样的兼职经历,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任课教师需要较为准确把握的。同时,任课教师要尽量做到先与班主任密切的联系,通过全方位地了解学生,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期望、有选择性地授课。
3. 期望制定之后,要随时调整
因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发生变化时,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在期望调整过程中,学生的年龄的变化、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学生思想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期望变更的要素。当这些要素发生了变化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在高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能力差的问题,并且对学习生活环境更加重视,因此,在外部环境中只有创造一定的条件,才能看到一些效果。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更加主动,那么说明了教师所设定的期望是有效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消极与被动,那说明教师所设置的期望是有失误的,可能过高或者过低,这时候,期望则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当期望制定之后,就要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运用公平理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他研究的是工资报酬分配合理性、公平性对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影响。其主要观点是:报酬分配的公平,会使人们的心情更加舒畅,工作积极性提高。如果报酬分配不公平,则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的努力程度。当然,这种公平感有着两个层次的比较,一方面是与他人的比较,一方面是与自己的历史作比较。
首先,如何做到公平?在学生的心中,公平可能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公平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关于公平的做法,爱护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温暖那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生,他们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当他们感受到温暖时,会愿意向老师倾诉,并愿意配合去完成教学目标。比如,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自己所有的学生都拥有被点到的机会相当重要。课后交流也是联络师生感情,构建和谐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交流。所以,要做到公平,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选择不同的方法;要体现公平,必须要做到尊重。对待成绩好的或者成绩差的学生,只要做到了尊重个体,学生就能感受到公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公平理论的激励作用,在教学质量上实现质的飞跃。
其次,因为公平感是主观的判断,而且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存在的。对于学生来说,未必能够理解这个相对性。那么,引导学生作出公平评判的任务必须由教师来完成。在学校里,每个班的学生比较多,而且教师作为个体也有着自己的主观性,因此,每个教师都不可能完全照顾到班里的所有学生,只能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尽力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都了解一个信息:那就是只有努力学习,尊重老师,并且多和老师沟通交流,才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比如,在非专业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课堂中,有些学生不认真上课,总觉得反正不是我的专业,没必要认真听讲。这时,教师要在课堂中明确课程考评的方式、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分数占总评的比例,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要把握住学生在公平感的认知方面是否有偏差,学习态度是否因为公平感的认知而发生改变。当发现有着微妙变化时,一定要有所行动,通过沟通与交流去解决问题,否则学生有可能因此而放弃自己,影响学习成绩。
最后,公平理论要求教师要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奖惩制度。奖惩是否公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巨大的影响。公平包括了尊重与制度。公平是以尊重为基础的,评判内容必须是有一定的标准。也就是说,体现公平必须有一定的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该奖的一定要奖,该惩罚的也不能心软,严格按照奖惩规定及时执行。有了这样的公平的氛围,学生才可能会感受到公平。比如,在课堂教学当中,当平常表现差的学生和授课教师发生冲突时,教师是否能够以制度为标准去制约学生的行为,这里就需要通过一个足够合理的奖惩细则来作出公平判定。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这样,教师的公正形象才能树立起来。
三、结束语
总之,激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作为激励实施主推动力的教师必须掌握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这两种激励理论,并将这两种激励理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或者灵活选用其中最适当的激励理论对学生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窦胜功,张兰霞,卢纪华.组织行为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蔡丽伟,林玲玲.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张洁,冯伟强,李云峰.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激励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13-02
管理学的发展史就是激励的发展史。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有弗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这些理论都给我们在教学中的行为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主要研究通过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来激发人们的动机,同时研究怎样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积极性是人的内驱力,学习过程中这种内驱力的激发有利于保持稳定、持续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借鉴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本文尝试对激励理论在高职课堂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运用期望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动机激励水平取决于人们对行动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估计及目标的价值,人行为动机的激励强度,是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乘积。目标越有意义,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的行为激发力量即动机强度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以下是期望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 熟悉和掌握教师的期望,适时适度地提出正确期望
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一些自己想要的效果。假设学生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想要的效果,那么学生有可能就会不再去努力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期望对学生所起到的巨大的作用,或者偶尔会在教学行为中有所透露自己的期望。这样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层次高的学生会有所发现,而层次低的学生就不大注意到这种期望。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师期望对教学的积极影响呢?所谓的积极影响,指学生接受教师期望后,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态度端正、信心足、能力感强、成绩优秀等特征。因此,激励是一门教育艺术,需要适时适度地提出正确期望。比如在非专业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课堂中,学生根本没有心情去掌握一门并非自己主专业的课程。那么,如何去给学生提出期望,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要尽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激励手段对学生实施肯定、赏识、赞美、表扬等,让学生感觉到这门学科授予他们的是一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终身发展的积极信念,形成教师激励学生奋斗的良性循环,师生双方共同成长。
2. 对学生作出全面的了解和评价
可以这么说,教师要对学生寄予期望,必须以自己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评价为基础。如何才能获得学生全方面的信息呢?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学生全方位的个人信息,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各科教师对他的评价、同学们的评价、甚至是社团对学生的评价。当然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师生间的关系等方面,并结合自己的接触了解,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在非专业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课堂中,了解学生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很重要,同时还要了解学生有怎么样的兼职经历,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任课教师需要较为准确把握的。同时,任课教师要尽量做到先与班主任密切的联系,通过全方位地了解学生,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期望、有选择性地授课。
3. 期望制定之后,要随时调整
因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发生变化时,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在期望调整过程中,学生的年龄的变化、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学生思想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期望变更的要素。当这些要素发生了变化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在高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能力差的问题,并且对学习生活环境更加重视,因此,在外部环境中只有创造一定的条件,才能看到一些效果。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更加主动,那么说明了教师所设定的期望是有效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消极与被动,那说明教师所设置的期望是有失误的,可能过高或者过低,这时候,期望则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当期望制定之后,就要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运用公平理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他研究的是工资报酬分配合理性、公平性对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影响。其主要观点是:报酬分配的公平,会使人们的心情更加舒畅,工作积极性提高。如果报酬分配不公平,则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的努力程度。当然,这种公平感有着两个层次的比较,一方面是与他人的比较,一方面是与自己的历史作比较。
首先,如何做到公平?在学生的心中,公平可能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公平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关于公平的做法,爱护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温暖那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生,他们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当他们感受到温暖时,会愿意向老师倾诉,并愿意配合去完成教学目标。比如,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自己所有的学生都拥有被点到的机会相当重要。课后交流也是联络师生感情,构建和谐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交流。所以,要做到公平,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选择不同的方法;要体现公平,必须要做到尊重。对待成绩好的或者成绩差的学生,只要做到了尊重个体,学生就能感受到公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公平理论的激励作用,在教学质量上实现质的飞跃。
其次,因为公平感是主观的判断,而且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存在的。对于学生来说,未必能够理解这个相对性。那么,引导学生作出公平评判的任务必须由教师来完成。在学校里,每个班的学生比较多,而且教师作为个体也有着自己的主观性,因此,每个教师都不可能完全照顾到班里的所有学生,只能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尽力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都了解一个信息:那就是只有努力学习,尊重老师,并且多和老师沟通交流,才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比如,在非专业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课堂中,有些学生不认真上课,总觉得反正不是我的专业,没必要认真听讲。这时,教师要在课堂中明确课程考评的方式、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分数占总评的比例,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要把握住学生在公平感的认知方面是否有偏差,学习态度是否因为公平感的认知而发生改变。当发现有着微妙变化时,一定要有所行动,通过沟通与交流去解决问题,否则学生有可能因此而放弃自己,影响学习成绩。
最后,公平理论要求教师要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奖惩制度。奖惩是否公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巨大的影响。公平包括了尊重与制度。公平是以尊重为基础的,评判内容必须是有一定的标准。也就是说,体现公平必须有一定的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该奖的一定要奖,该惩罚的也不能心软,严格按照奖惩规定及时执行。有了这样的公平的氛围,学生才可能会感受到公平。比如,在课堂教学当中,当平常表现差的学生和授课教师发生冲突时,教师是否能够以制度为标准去制约学生的行为,这里就需要通过一个足够合理的奖惩细则来作出公平判定。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这样,教师的公正形象才能树立起来。
三、结束语
总之,激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作为激励实施主推动力的教师必须掌握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这两种激励理论,并将这两种激励理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或者灵活选用其中最适当的激励理论对学生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窦胜功,张兰霞,卢纪华.组织行为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蔡丽伟,林玲玲.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张洁,冯伟强,李云峰.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