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找准职业能力定位、完善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等方面讨论了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各高职院校加强管理,苦练内功,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但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一方面高职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好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招工难、用工荒。这说明高职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接上还不够紧密,高职学生距离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是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尚未形成,尤其是终身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上下工夫,摸索出一条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路径。
一、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发展规模和速度又过快,在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还不能实现完全一致。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缺乏专深精湛
目前,有的高职院校把知识传授和文凭的取得放在首位,忽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的高职院校缺少学生真正动手的实训企业,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停留在理论层面;大多数高职院校虽强调和重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终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不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和培养学生的灵活性、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互动和团队意识等。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
尤其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学院教育与实际生活工作脱节严重,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教学中常常是让学生先学一些所谓的知识技能,然后到实践情境中去应用。对如何使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就业能力、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与长远的发展、如何让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落实这些重点问题思考不足,缺乏具体举措和考核机制。
2.未形成“全学程、全方位和全员化”的教育方式
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计划只能体现出一项或者两项的职业能力特点,教学内容上出现一定的工学结合,但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没有把核心技能整合到教学大纲、所有课程和年级中,没有把强化职业能力特点突出地体现在课程模块和教学计划中。现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阻碍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难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看,与企业和市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使教学导向出现偏差,不利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仍然以卷面知识考核为主,对实际职业能力的考核较少,并未将其纳入课程考评的范围之内,对于实习和实践的记录缺少反省和反馈。
3.学生真正实践动手的机会较少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以毕业前顶岗实习和某些课程的模拟实践教学为主,而除此之外的大范围的学生参与和学生学习转化仍然处于理论阶段。学生被统一安排到企业实习时,考虑到安全等因素,一些大型企业大多不允许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高职院校中实行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并在制订切实可行的包括带薪学习、社区学习和社团学习的服务学习计划方面探索较少。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中心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单位资源库和岗位库,同时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缺少阶段化和循序渐进的安排。同时,在鼓励学生创业实践方面也很少涉及,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找准职业能力定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是其根本和特色。职业能力包含提升个人素质、适合工作岗位的能力,同时也包含终生就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个人生活技能及专业技能,鼓励他们形成对其未来发展和就业有帮助的积极态度。高职院校应该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目标,发挥好有企业人员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用,把让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职业能力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与长远的发展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体系,实现高职院校教学和企业职业能力需要的无缝对接。
2.完善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建设
将书本知识与能力联系在一起,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引导学生自主地从学习领域转化到实践领域,并加以应用,从而形成把核心技能整合到教学大纲、所有课程和年级中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通过“做中学”的行动导向学习理念,促进学习者主动参与专业实践,和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实训互动,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实践活动,通过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认真钻研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的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3.探索有专业特色的、以工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要想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必须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包括认识实践、模拟实践、顶岗实践和毕业实践的综合性的实践学习计划,全面实施体验式实践教学。
除了利用好合作企业的实训环境,还要构建好校园内的模拟实习场景,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反思能力和公民责任感,建立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发展大学生必要的沟通协调和领导等技能。
要制定详细准确的课程评估标准、并严格考核,记录学生的工作经历档案,指导学生从工作中学习,完成档案表格内容。把实际的职业能力考核纳入课程评估的范围之内,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鼓励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实习和创新创业体验活动,从而提高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要探索校园内部模拟创业实践,建立企业项目资源库,不同专业的各个项目还可以相互合作,好的项目可以获得学院的支持真正投入运作,从而形成校园内部的“社会体”,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搭建平台。
还可以采取订单培养,使学生一入学就成为准职业人;到企业拜师,创新师徒式教学,建立新型师徒关系;建立校内研究机构,组建师生科研团队,与行业内的企业共同研发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聘请企业的技术能手担任导师,向学生传授最新的专业技能;举办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大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小结
总之,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动形成的,更不是短时间的实训或者实习可以完成的。
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以企业岗位人才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标准,要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顶层设计,组织所有教师把它贯穿到整个课程设计和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职业技能,实现高职教育的“提高学生终身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述超,郭杨.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08(1).
[2]李建英,张海燕.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指导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各高职院校加强管理,苦练内功,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但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一方面高职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好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招工难、用工荒。这说明高职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接上还不够紧密,高职学生距离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是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尚未形成,尤其是终身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上下工夫,摸索出一条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路径。
一、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发展规模和速度又过快,在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还不能实现完全一致。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缺乏专深精湛
目前,有的高职院校把知识传授和文凭的取得放在首位,忽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的高职院校缺少学生真正动手的实训企业,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停留在理论层面;大多数高职院校虽强调和重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终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不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和培养学生的灵活性、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互动和团队意识等。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
尤其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学院教育与实际生活工作脱节严重,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教学中常常是让学生先学一些所谓的知识技能,然后到实践情境中去应用。对如何使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就业能力、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与长远的发展、如何让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落实这些重点问题思考不足,缺乏具体举措和考核机制。
2.未形成“全学程、全方位和全员化”的教育方式
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计划只能体现出一项或者两项的职业能力特点,教学内容上出现一定的工学结合,但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没有把核心技能整合到教学大纲、所有课程和年级中,没有把强化职业能力特点突出地体现在课程模块和教学计划中。现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阻碍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难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看,与企业和市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使教学导向出现偏差,不利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仍然以卷面知识考核为主,对实际职业能力的考核较少,并未将其纳入课程考评的范围之内,对于实习和实践的记录缺少反省和反馈。
3.学生真正实践动手的机会较少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以毕业前顶岗实习和某些课程的模拟实践教学为主,而除此之外的大范围的学生参与和学生学习转化仍然处于理论阶段。学生被统一安排到企业实习时,考虑到安全等因素,一些大型企业大多不允许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高职院校中实行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并在制订切实可行的包括带薪学习、社区学习和社团学习的服务学习计划方面探索较少。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中心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单位资源库和岗位库,同时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缺少阶段化和循序渐进的安排。同时,在鼓励学生创业实践方面也很少涉及,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找准职业能力定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是其根本和特色。职业能力包含提升个人素质、适合工作岗位的能力,同时也包含终生就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个人生活技能及专业技能,鼓励他们形成对其未来发展和就业有帮助的积极态度。高职院校应该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目标,发挥好有企业人员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用,把让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职业能力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与长远的发展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体系,实现高职院校教学和企业职业能力需要的无缝对接。
2.完善以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建设
将书本知识与能力联系在一起,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引导学生自主地从学习领域转化到实践领域,并加以应用,从而形成把核心技能整合到教学大纲、所有课程和年级中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通过“做中学”的行动导向学习理念,促进学习者主动参与专业实践,和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实训互动,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实践活动,通过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认真钻研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的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3.探索有专业特色的、以工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要想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必须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包括认识实践、模拟实践、顶岗实践和毕业实践的综合性的实践学习计划,全面实施体验式实践教学。
除了利用好合作企业的实训环境,还要构建好校园内的模拟实习场景,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反思能力和公民责任感,建立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发展大学生必要的沟通协调和领导等技能。
要制定详细准确的课程评估标准、并严格考核,记录学生的工作经历档案,指导学生从工作中学习,完成档案表格内容。把实际的职业能力考核纳入课程评估的范围之内,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鼓励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实习和创新创业体验活动,从而提高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要探索校园内部模拟创业实践,建立企业项目资源库,不同专业的各个项目还可以相互合作,好的项目可以获得学院的支持真正投入运作,从而形成校园内部的“社会体”,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搭建平台。
还可以采取订单培养,使学生一入学就成为准职业人;到企业拜师,创新师徒式教学,建立新型师徒关系;建立校内研究机构,组建师生科研团队,与行业内的企业共同研发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聘请企业的技术能手担任导师,向学生传授最新的专业技能;举办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大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小结
总之,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动形成的,更不是短时间的实训或者实习可以完成的。
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以企业岗位人才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标准,要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顶层设计,组织所有教师把它贯穿到整个课程设计和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职业技能,实现高职教育的“提高学生终身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述超,郭杨.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08(1).
[2]李建英,张海燕.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指导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