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教师批改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对当下教师习作批改的误区进行剖析,结合自己多年的习作教学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以期给习作批改带来一些改观。
  [关键词]批改力;习作指导;写作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86-02
  “这习作是越来越难批改了,你看学生写的那是作文吗?”“班级学生这么多,不批改讲评的时候没有针对性,批阅又是鸡肋,真是两难啊。”这是前几天笔者听到的两位女教师聊天的内容。
  从两位教师的对话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于习作的批阅是有一定成见的,最起码没有满腔的热情去批改学生的习作。现在班级学生多,每个班都60多人,习作批改起来确实不容易。我们学校制定了一些批改的要求:精批20%,并且特别强调,精批的学生每次得有变化,这次这一部分,下次那一部分,要“阳光雨露均沾”。可以说,学校的做法已经减轻了教师批阅习作的负担,但是我们的教师还是不喜欢批阅习作。这种工作状态批改出来的习作实效性可想而知,作文教学现状堪忧。
  小学习作,作为小学语文两大支柱之一,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习作批改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知识运用、道德准则等方面的肯定和纠正,通过批改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再交流,利用文字传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每当提到习作批改,语文教师总是叫苦连天,总觉得任务重,压力大,收效甚微。
  一、批改力不强:习作批改各种怪现象迭生
  (一)教师辛苦批改,学生根本不看
  很多教师出于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认为把学生的习作改得越精越好,越细越好。从最基本的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到语句是否通顺,选材是否贴切,可以说是“关怀备至”。在学生的习作本上,圈圈画画,又是眉批又是总批,中间还有好多点评。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学生对老师这番劳心费神地批阅不一定领情。试问这样的批改学生会看吗?他们会关心你给他写了什么评语吗?不会,这些他们都不会关心。
  (二)教师缺失情商,批语竟成标语
  “害怕写作,担心自己写出来的习作毫无意义。”这是大多数学生对习作的认识,其实这与教师的批语有很大关系。翻开学生的习作本,“中心明确,语句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段落之间衔接自然,还有中心不够明确,语句不够通顺”等批语比比皆是。如此这般标语似的批语,学生根本不感冒,更无心关注。这样的批语只能表明一点:这篇习作老师批改过了。而对学生而言呢?产生抵触,甚至不屑的情绪在所难免了。
  (三)教师主观臆断,擅改学生原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提倡小学习作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感情。”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灵动的生命,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个体,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心灵世界,他们用自己独有的眼光来审视世界,感知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而我们的教师在批改习作的时候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熟的目光虎视眈眈地挑剔着孩子们的习作,总是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他们,我们的眼里只有一个词——分数,而忽视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最后搞得学生习作就像是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学生拿到手的习作批语味同嚼蜡,毫无指导意义可言。
  (四)教师麻木随意,批改成为套路
  习作批改,本是习作教学指导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教师考查学生写作效果的重要手段,是二次写作指导的准备工作和摸底工作。很遗憾的是,大部分教师都把习作批改作为习作教学的最后一项工作,为了批改而批改,把习作批改当作一项任务,批改完了,也就万事大吉,束之高阁了。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习作批改让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戛然而止,对写作的欲望漠然置之;殊不知,我们的批改早就与课程标准中说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指导性建议背道而驰了。
  (五)教师只批不讲,忽视习作讲评
  写作的指导,一个是作前指导,一个是作后指导,二者互为补充,尤其是作后指导,也就是在精心批改学生习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写作指导尤为重要。而我们很多老师忽视了作后指导的作用,仅仅是简单地宣布一下成绩,对那些习作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醒,认为习作的讲评可有可无,甚至“蜻蜓点水”般直接跳过去了。这种对习作的批改,已经流于一种形式和一道工序,完全失去了习作讲评应有的意义。
  二、精批细阅:让批语成为学生习作的增长点
  耗时耗力,怨声载道,长期以来习作教学收效甚微,与我们教师的批改不无关系。如何改变这种习作指导低迷的局面呢?如何实现有实效的习作批改呢?笔者长期任教中、高年级习作,通过实践探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参与批改,自批互批效果好
  学生参与习作的批改,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在习作教学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参与习作批改的做法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高年级学生有明确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显然,学生的习作提倡自改、互改,这不仅仅是教学策略的改变,也是让学生参与习作教学的一种全新尝试,是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习作发展的需要。学生参与习作批改,摒弃了教师成人化批改的弊端,让学生以同龄人的目光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纠正,对习作教学不无裨益。学生互改后,小组长再改,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建议即可。学生写作,同时参与到习作批改中,长此以往学生写作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写作能力也就水到渠成地提高了。
  (二)重视习作讲评,常规重点相结合
  习作评讲,是学生习作的一个新增长点。讲评前,教师再次出示写作要点,学生对照要点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再结合同学老师的评语找出不足之处,对自己的习作就会有清楚的认识。教师讲评一定要言之有物,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点评,切忌空洞,让学生看不清,抓不到,两眼迷茫。教师也可以根据写作要求,重点选取几篇文章进行点评,具体到语句中去。通过具体文章的分析讲解,学生的写作认知就会从感性到理性获得质的提升,收到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三)注重写作过程,精心指导效益大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习作的学生”。这其实是我们习作教学中的通病,我们的习作指导期待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习作,但很多時候忽视了作为一个个个体的学生应有的个性世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引导。其实,教师更应该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与学生在写作前多沟通,关注孩子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
  (四)精准妙用批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习作敬而远之与教师的批语关系很大,教师的批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什么样的批语最有力量?简单易懂的批语最具认知力,富有激励性的批语最有感染力,重点突出的批语最有指导力。批语应贴近孩子的认知水平,让他们多一些简单易懂的沟通,少一些成人间的猜测;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挖掘孩子们习作中的闪光点,让孩子们能够感受自己一点点的进步。这样正能量的批语才是孩子们喜欢的,才更具有力量。
  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批改力决定着写作能力,教师只有积极探索有效的习作批改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批改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综合素养。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下语文教学以积极铸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其中“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文化的吸收与继承”作为核心素养两个重要方面,关乎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两个方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需要以教材文本为载体,充分开掘教材文本中蕴藏的文化意蕴,在掷地有声的语用实践过程中,促进文化浸润和语言实践的融合。提出巧借助朗读之力,夯实语言内功;紧扣语言之魂,落实涵泳品味;搭建文化平台,践行学以致用,为核心素
一次,在课堂上,有学员朋友问我:“两地相恋的爱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吗?”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是,我头脑里储存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两个相恋之人,尽量努力地让彼此靠得近一些,再近一些。因为,爱的脚力不健,距离往往会漂淡相思的颜色。”  是啊!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亲眼看见过,有多少爱情最终都败给了距离。晚上,看北京卫视《卡当案》栏目,主题是“一生痴情——于凤至对张学良的半
[摘 要]如何解决中年级学生写作的条理问题,需要教师给出好的、简洁的示范,让学生明白什么叫条理。“多米诺骨牌”写法采用“陌生化”的学习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和灵感,提供利于学生模仿的典型范本,在开放而安全的课堂中通过模仿感受有条有理写作的愉悦,进而拓展“变式”,提升模仿的难度。在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对“有条有理”这个习作标准和习作写法的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陌生化;
[摘 要]说理文与学生平时接触的散文、小说等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它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学这类文章,姜老师抓住了文体特点、表达方式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朗读体验,获得理性的启蒙教育,感悟文章独特的语言表达艺术。  [关键词]语文本位;言意本色;教学点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15-01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
[摘 要]“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写作素材指导中,借助表格的框架性与条理性能实现抽象思维的形象化,让学生加强对自身思考过程的认识,在直观形象的思考中为成功写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表格;素材;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9-0090-02  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师感到头疼的话题,由于指导不得法,最终学生
前几日,利用赴日本新潟参加新潟县花卉振兴协会举办花卉造型装饰艺术展的机会,与在德国留学专程赶来日本的女儿做了逍遥的自由行。    东京大江户温泉物语的“泡汤”的惬意,与在日华人好友品尝台场海鲜食堂的温馨,徜徉在那霸首里城的历史穿越感,冲绳博物馆里对琉球变迁的唏嘘,与奈良东大寺暗红的红叶与憨态的小鹿自然接触,大阪城丰臣秀吉一生的荣光无常,神户异人馆的洋人的奢华,这些都让一直因动漫而喜欢日本的女儿时而
世上最浪漫的事就是牵你的手,走遍天下。对普通人来说,这也并非幻想。不仅仅是一趟身体上的旅行,音乐也会带你周游世界,音乐和旅行都会让我们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为自然的节奏震撼、被历史遗址感动,感受彼此心灵深处的默契与关怀,就是感受自己,感受生命,感受心灵。旅行和音乐都是生命的节奏。  编辑/赋瑾
20世纪最后十年,北京五道口还是一片暴土扬尘、遍地矮旧平房的城乡接合部,是地下摇滚中心、盗版碟和打口唱片的销售窝点、冒牌服装的集散地,成为众多追逐新潮的年轻人心向神往的一方圣土。围绕以各国留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学院,周边遍布着廉价地摊、倒汇黑市、满墙涂鸦的夜店、熙熙攘攘的服装大棚、各形各色的中西餐馆,充斥着长发披肩的艺术家、三五成群的朋克党、穷困潦倒的北漂族和倚门揽客的发廊妹。直到新建的轻轨穿空而过,
[摘 要]《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课文主要通过对秋天一些声响的描写来赞美秋天。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童诗的特点出发,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欣赏、发散思维等手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编,使学生的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能力;创作能力  《听听,秋的声音》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优美的童诗。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秋天的声响,想象秋天的美好
我和史佳丽相识22年,从幼儿园起就形影相随。由于她逢撕必胜,所以又叫“撕佳丽”。我们一起当北漂,合租在一间五十几平方米的小两居室两年多了。  自从被吴穷求婚后,撕佳丽就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上次这么激动,还是吴彦祖去他们节目做客,她整整亢奋了一个礼拜,最后被我拖去看老中医,喝了三天龟苓膏才治好。  撕佳丽搬去吴穷家后,动静可不小。第一步,给吴穷的出租房来了个大扫除。准确说是大扫荡,她翻出了吴穷家所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