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儿时记事起,最先认识的恐怕就是麻糖了。货郎担沿村叫卖:“敲麻糖哎麻糖——”婆婆妈妈们总要花上一两个眼眼钱或者找出一点破铜烂铁来,敲上一大块麻糖哄小孩。吃麻糖是很麻烦的事,含在口里嚼不烂,糖稀流下来,大襟脏得像画符。我就不明白,货郎敲麻糖时是怎样想大就大、想小就小的。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买回七八斤麻糖,做米子糖、芝麻糖什么的,拜年时用来招待客人。当然,米子糖、芝麻糖的边角废料归小孩们收拾,他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我一直以为麻糖是用芝麻做的,顾名思义嘛。长大后才知道麻糖的原料来自大麦芽及大米。到底如何做,还是弄不明白。三年困难时期,亲身参与了一次类似的活动,才懂得麻糖是如何熬出来的。
当然没有粮食熬糖。天旱,满畈的高粱秆子没有扬花进米,早早蔫死了。人们饿得嚼高粱秆,发现里面有甜味,就一捆一捆地收回来,剁成段,切成条,架起大锅放上水,煮它几个小时,然后捞出高粱秆渣来,再接着煮。一锅水煮到能用碗装尽,那就是糖水了,最后小心翼翼地用乌钵盛好。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剁掉半禾场高粱秆,烧去半禾场柴火,糖水集中起来也就有半乌钵了。再把糖水倒进锅里煮,煮呀煮,糖水渐渐地稠起来了,成了糖稀稀,稍微冷却后就可以揉成坨、擀成团、掰成块,再反复拍打拉拔,黑乎乎的干糖稀变赭、变黄、变白,最后变得和货郎卖的差不多。糖分少的高粱秆却永远没有这种效果,熬出来的是半乌钵糖稀子。您可别低估了它的价值,这可是一家老小的命根子呀!
那段年月使人们懂得了粮食的金贵,真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打那以后,浪费粮食是极大的犯罪。一夜之间酿酒的槽坊关闭了,熬糖的糖厂关闭了,因为这些营生都大量耗费粮食。于是乎货郎担罕有了,米子糖芝麻糖没有了。直到二十世纪末叶,孝感麻糖才再次走俏,跻身名品行列。这是后话了。
黑糖,又叫红糖,这也是我搞不明白的地方:红就红,黑就黑,怎么就搅和在一起了呢?大人们说:黑糖不好听,红糖吉利。对了,哪家哪户生丁添口,一进门递过来的就是一碗用黑糖冲的糖茶,红红的,怪不得人们说黑中有红、红中有黑呢!外国人也懂这些,司汤达就写过一本叫《红与黑》的书。
大人往往不让小孩吃黑糖,说黑糖吃了上火,尿赤便结的。更可怕的是还讲些令人恶心的故事:马帮贩卖黑糖时,蒲包里的糖融化了,就往蒲包上拉尿。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但黑糖似乎确有一股臊臭味。又听说其实小便也并无大碍,可以入药,称之为“还原汤”。
顾客来买糖了,杂货店老板从黑乎乎的蒲包里挖出一坨糖来,放在铜盘子秤里称好,又倒在事先准备好的荷叶上,再把荷叶糖包折成六面棱锥体,然后系上蒲草,递给对方。店老板动作麻利,顾客看得真切,这场景经典极了。
黑糖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有人被蛇咬伤了,须用黑糖调和一种叫作急解索的草药敷在伤口上,换六七次药就会止疼消肿。再者,妇科疾病,什么月经不调、产后贫血等等,须用黑糖做药引。物以稀为贵;若稀,贱亦难求。那年月,买黑糖的门路大致有两条:一是农户卖鸡蛋可以获得奖励糖票,大约一斤鸡蛋一两糖票吧。可别忘了,过粮食关的年代,妇女饿得闭经,母鸡又哪会下蛋呢?二是卫生所出证明、公社领导签字可以买到糖,一斤、半斤的。我也属于特殊人群——肺结核病患者,有几次手里拿着公社批的条子,而营业员告知:食糖脱销!我只能望柜兴叹——柜台上方明明白白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唉,什么时候买糖打油才能不要条子不凭票又不缺货呀。
白糖,又被称为“洋糖”。“洋糖发糕,又甜又泡”,是孩子们仅有的几句儿歌。小贩沿村叫卖,孩子们排着长串跟着唱,馋得口水直流。
其实,把白糖称为“洋糖”并不准确。在珠海市博物馆,我浏览了陈氏家族发迹史。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廣东人陈芳就远涉南洋,种甘蔗,开工厂,用机器制糖,成为夏威夷的商界王子。这说明白糖并非洋人独擅。可是自有清时代起,大凡舶来品都冠以 “洋”字, “洋火”“洋油”“洋布”“洋伞”之类遍及城乡。国家积弱,国人积贫,由此可见一斑。
白糖有两大品种:一曰砂糖,一曰绵糖。绵糖更逗人喜爱。客人来了,做碗鸡蛋茶,放上绵糖,无影无踪,吃起来甜滋滋的。这样好的东西在供销社却长期脱销,相关产品如薄荷糖、水果糖也买不到。间或出差的人带回几根棒棒糖,会在湾里轰动一时。不过,白糖注定没有多大发展前途。如今,各式各样的咖啡糖、巧克力糖充斥市场,但它又涉嫌“三高”,更有称其为“白色毒药者”,被许多人拒之门外。这种状况,在那个年代是难以想象的。
还不能不说一说古巴糖。
三年困难后期,听说供销社新进了一批古巴糖,从大洋彼岸运来,同事们都非常吃惊。古巴、卡斯特罗这些名词我们才念顺口,《美丽的哈瓦那》这支歌刚唱会,怎么远隔重洋的商品就运到了我们这个小集镇上来了呢?古巴真是我们的好朋友,虽然穷点、小点。不过,我们的朋友都很穷、很小,亚得里亚海边的阿尔巴尼亚也很小,前些天我还抽到一支巴尔干半岛上产的山鹰牌香烟呢!看来,这支援亚非拉的苦还真没白吃。
说实在话,古巴糖不像白糖那样甜,甚至还比不上古老粗糙的黑糖。但自从进口古巴糖后,糖票很快就停止使用了。
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甜蜜的、美好的,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而给我的感受却是苦苦的、涩涩的。其实我懂得,苦与甜也是相对的,君不闻同甘共苦、苦尽甘来吗?在酸甜辣苦咸五味中,甜的包容度最大。甜可以与咸同为作料入菜,关系特别铁。甜与酸也是一对孪生姐妹,酸到好时即为甜,甜到极致亦可成酸。甜与辣好像搭不上界,可是当今四川麻辣烫大排档走俏,鄂菜湘菜小餐馆盛行,人们吃香的、喝辣的,那种甜美滋味,恐怕也是无法用言语所能尽表的。
责任编辑:田 静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买回七八斤麻糖,做米子糖、芝麻糖什么的,拜年时用来招待客人。当然,米子糖、芝麻糖的边角废料归小孩们收拾,他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我一直以为麻糖是用芝麻做的,顾名思义嘛。长大后才知道麻糖的原料来自大麦芽及大米。到底如何做,还是弄不明白。三年困难时期,亲身参与了一次类似的活动,才懂得麻糖是如何熬出来的。
当然没有粮食熬糖。天旱,满畈的高粱秆子没有扬花进米,早早蔫死了。人们饿得嚼高粱秆,发现里面有甜味,就一捆一捆地收回来,剁成段,切成条,架起大锅放上水,煮它几个小时,然后捞出高粱秆渣来,再接着煮。一锅水煮到能用碗装尽,那就是糖水了,最后小心翼翼地用乌钵盛好。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剁掉半禾场高粱秆,烧去半禾场柴火,糖水集中起来也就有半乌钵了。再把糖水倒进锅里煮,煮呀煮,糖水渐渐地稠起来了,成了糖稀稀,稍微冷却后就可以揉成坨、擀成团、掰成块,再反复拍打拉拔,黑乎乎的干糖稀变赭、变黄、变白,最后变得和货郎卖的差不多。糖分少的高粱秆却永远没有这种效果,熬出来的是半乌钵糖稀子。您可别低估了它的价值,这可是一家老小的命根子呀!
那段年月使人们懂得了粮食的金贵,真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打那以后,浪费粮食是极大的犯罪。一夜之间酿酒的槽坊关闭了,熬糖的糖厂关闭了,因为这些营生都大量耗费粮食。于是乎货郎担罕有了,米子糖芝麻糖没有了。直到二十世纪末叶,孝感麻糖才再次走俏,跻身名品行列。这是后话了。
黑糖,又叫红糖,这也是我搞不明白的地方:红就红,黑就黑,怎么就搅和在一起了呢?大人们说:黑糖不好听,红糖吉利。对了,哪家哪户生丁添口,一进门递过来的就是一碗用黑糖冲的糖茶,红红的,怪不得人们说黑中有红、红中有黑呢!外国人也懂这些,司汤达就写过一本叫《红与黑》的书。
大人往往不让小孩吃黑糖,说黑糖吃了上火,尿赤便结的。更可怕的是还讲些令人恶心的故事:马帮贩卖黑糖时,蒲包里的糖融化了,就往蒲包上拉尿。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但黑糖似乎确有一股臊臭味。又听说其实小便也并无大碍,可以入药,称之为“还原汤”。
顾客来买糖了,杂货店老板从黑乎乎的蒲包里挖出一坨糖来,放在铜盘子秤里称好,又倒在事先准备好的荷叶上,再把荷叶糖包折成六面棱锥体,然后系上蒲草,递给对方。店老板动作麻利,顾客看得真切,这场景经典极了。
黑糖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有人被蛇咬伤了,须用黑糖调和一种叫作急解索的草药敷在伤口上,换六七次药就会止疼消肿。再者,妇科疾病,什么月经不调、产后贫血等等,须用黑糖做药引。物以稀为贵;若稀,贱亦难求。那年月,买黑糖的门路大致有两条:一是农户卖鸡蛋可以获得奖励糖票,大约一斤鸡蛋一两糖票吧。可别忘了,过粮食关的年代,妇女饿得闭经,母鸡又哪会下蛋呢?二是卫生所出证明、公社领导签字可以买到糖,一斤、半斤的。我也属于特殊人群——肺结核病患者,有几次手里拿着公社批的条子,而营业员告知:食糖脱销!我只能望柜兴叹——柜台上方明明白白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唉,什么时候买糖打油才能不要条子不凭票又不缺货呀。
白糖,又被称为“洋糖”。“洋糖发糕,又甜又泡”,是孩子们仅有的几句儿歌。小贩沿村叫卖,孩子们排着长串跟着唱,馋得口水直流。
其实,把白糖称为“洋糖”并不准确。在珠海市博物馆,我浏览了陈氏家族发迹史。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廣东人陈芳就远涉南洋,种甘蔗,开工厂,用机器制糖,成为夏威夷的商界王子。这说明白糖并非洋人独擅。可是自有清时代起,大凡舶来品都冠以 “洋”字, “洋火”“洋油”“洋布”“洋伞”之类遍及城乡。国家积弱,国人积贫,由此可见一斑。
白糖有两大品种:一曰砂糖,一曰绵糖。绵糖更逗人喜爱。客人来了,做碗鸡蛋茶,放上绵糖,无影无踪,吃起来甜滋滋的。这样好的东西在供销社却长期脱销,相关产品如薄荷糖、水果糖也买不到。间或出差的人带回几根棒棒糖,会在湾里轰动一时。不过,白糖注定没有多大发展前途。如今,各式各样的咖啡糖、巧克力糖充斥市场,但它又涉嫌“三高”,更有称其为“白色毒药者”,被许多人拒之门外。这种状况,在那个年代是难以想象的。
还不能不说一说古巴糖。
三年困难后期,听说供销社新进了一批古巴糖,从大洋彼岸运来,同事们都非常吃惊。古巴、卡斯特罗这些名词我们才念顺口,《美丽的哈瓦那》这支歌刚唱会,怎么远隔重洋的商品就运到了我们这个小集镇上来了呢?古巴真是我们的好朋友,虽然穷点、小点。不过,我们的朋友都很穷、很小,亚得里亚海边的阿尔巴尼亚也很小,前些天我还抽到一支巴尔干半岛上产的山鹰牌香烟呢!看来,这支援亚非拉的苦还真没白吃。
说实在话,古巴糖不像白糖那样甜,甚至还比不上古老粗糙的黑糖。但自从进口古巴糖后,糖票很快就停止使用了。
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甜蜜的、美好的,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而给我的感受却是苦苦的、涩涩的。其实我懂得,苦与甜也是相对的,君不闻同甘共苦、苦尽甘来吗?在酸甜辣苦咸五味中,甜的包容度最大。甜可以与咸同为作料入菜,关系特别铁。甜与酸也是一对孪生姐妹,酸到好时即为甜,甜到极致亦可成酸。甜与辣好像搭不上界,可是当今四川麻辣烫大排档走俏,鄂菜湘菜小餐馆盛行,人们吃香的、喝辣的,那种甜美滋味,恐怕也是无法用言语所能尽表的。
责任编辑:田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