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四化并举”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1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龙川县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坚持“四化并举”,努力开创建设“富裕、人文、和谐、秀美”龙川新局面。
  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88亿元,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3亿元,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工业篇
  注重园区建设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工业潮涌,千帆竞发。
  在广东工业发展的大潮中,龙川作为经济后发地区,该如何抢抓政策机遇,乘势而上,赢得工业发展一席之地?对此,龙川县委书记段邦贤明确提出,加快工业化进程,做大工业园区经济,才是改变龙川落后面貌的根本举措。基于这样的认识,龙川县以工业为龙头,以产业为抓手,率先提出“抱团经济”、“抱团发展”的理念,全力以赴抓好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优质特色产业。
  位于该县东部登云、通衢两镇交界处的大坪山地段的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是在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政策中茁壮成长的一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2013年以来,龙川县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园提质步伐,园区完成了3.2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的平整、通水通电、通讯、通道路等“七通一平”,建成面积达到1.12平方公里。据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波介绍,该县还大力推行“代办制”、“引企业变引产业”,促使企业尽快落户、投产,截至目前共有58家企业落户园区,建成投产24家,在建19家,其中引进21家空气能生产企业抱团落户、聚集发展。
  “目前,幸福工业新城规划建设在加紧推进,宝龙、宝塘工业园效益也日益显现。”采访中,该县经信局的有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针对龙川工业底子薄的状况,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开展“乡贤回归工程”,引进项目15个,合同投资53亿元。对引进的企业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努力提高产业集聚度,不断壮大“四新”支柱产业。同时,稳步推进“一示范园一基地两中心”建设,即打造广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广东省乃至全国空气能产业基地,创建广东省空气能产品检测中心和广东省空气能生产研发中心。同时,该县还创新园区发展、创新用地保障方式和加快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增强了发展后劲。2013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3亿,工业增加值5亿多,创造税收9084.18万元;创造就业岗位3272个,其中安排本地就业人数2561人。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如今龙川工业园已成为龙川县“工业立县”的主战场、经济快速增长的强有力的重要引擎,也是主导产业集聚度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去年10月12日河源召开的全省转移工业园扩能增效工作现场会上,刘志庚副省长鼓励龙川继续当好全省标杆园区,为全省做好表率,并号召全省向龙川学习。
  今天,走进龙川工业园,你会欣喜地看到,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了曾经的“黄土一片”,一幢幢新建起的厂房成了园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个全新的、生机勃勃的产业园,正崛起在粤东山区县龙川。
  从“红牌”罚出到复牌崛起
  为推动龙川加快发展,在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政策的支持下,2008年深圳南山区与龙川县结成共建关系,合作建设了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龙川工业园。
  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机制不顺畅、服务环境不良等原因,致使落户项目不多,该工业园在2010年和2011年度的省考评中连续被“黄牌”警告,最终被“红牌”罚出,取消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资格。
  消息传来,龙川震惊。震惊之余,是龙川上下痛定思痛后的谋变。
  当天,龙川召开会议,就南山产业园的丢牌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龙川县领导在会上表示,对园区被取消省级产业园一事不回避、不埋怨,再擂战鼓,扬鞭发力,背水一战,在全县范围内打响园区复牌攻坚战。
  在龙川和共建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年多的顽强拼搏,龙川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及项目建设上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迎来了南山产业园的“浴火重生”。在2012年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目标责任考评中获得好成绩,恢复了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资格。
  龙川工业园从被“红牌”罚出到复牌崛起,短短一年多时间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工业园区发展之路。
  城市篇
  统筹城乡发展 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准
  “由于龙川经济薄弱,城市规划与建设步伐相对滞后,目前,市民对市政配套和城市品位还不够认同。”记者在采访龙川县住建局时,从事多年规划设计工作的徐永俊主任介绍说,过去城区用地布局比较分散,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完善,市政配套设施落后,中心城区面积太小,产业分散,集聚力不强,县城对辖区乡镇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些与省提出的中心城区建设标准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对龙川推进县城建设来说是重大的制约。”
  为着力打造“客家古邑,秀美龙川”,促进龙川在东江上游重新崛起,近几年来,该县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201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吹响了对城市扩容提质的号角,也带给龙川加快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龙川以县城扩容提质为抓手,积极争取宝安区对口帮扶支持,深入实施宜居城乡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记忆。围绕省、市关于城区扩容提质的要求,借鉴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该县扎实推进修编县城控制性详规和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五大板块”战略,拉大县城骨架,拓宽县城发展空间,打造具有千年古邑、绿色生态以及具有明显客家文化特色的宜居东江上游明珠城市。
  龙川还以创建省卫生县城、文明县城为抓手,引导宝安区国有和民营资本参与“五大板块”开发,加大县城新城区开发建设力度。加快改造提升公共交通、城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园林绿化、广场美化、排洪排涝、环境保护、应急避险、网络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县城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抓好房地产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加快产业提升,引导传统制造业退城进园和专业街建设;加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对佗城古城进行保护性整体开发。加快推进铁海联营物流园、幸福工业新城项目的规划立项和动工建设,打造辐射粤东北、湘南、赣南大物流的内陆港。同时,规划建设金融、电子商务、商贸会展等都市型产业集聚区,提升县城产业发展质量,力争成为粤东西北扩容提质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亮点。   “未来龙川县城从佗城到四都,沿着东江两岸纵深3-10公里进行规划建设,至2020年打造建设区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到2030年建设区80平方公里,人口60万的大县城、中等城市规模。”对未来龙川中心城区的扩容提质,县委、县政府有着清晰的思考和谋划。
  农业篇
  坚持惠农富农 创造农业产业化效益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的家园。这是龙川县在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时一贯坚持的根本宗旨。
  据该县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龙川立足农业传统优势,坚持提质增效,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努力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龙川通过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蔬菜、林果、花卉、油茶等特色产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提高该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销售市场,打造农产品精品名牌,县政府把建设农业品牌、名牌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打造农产品精品名牌,提升农产品竞争能力;多渠道宣传推介,提高该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在继续擦亮“全国油茶示范县”品牌的同时,龙川积极引进和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把资本、科技、管理等要素导入现代农业,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做优。目前,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6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85家。据不完全统计,农业龙头企业自有基地种植面积8.5万亩,基地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家禽养量21万只,牧畜养量13万头,带动农户数1.8万户,带动农户增收4530万元,平均每户增收2517元。规模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有2个,其中南丰蜜桔现代农业园获得省级授牌认定。此外,该县还着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业基础支撑体系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采访中,县农业局的有关负责人也直言不讳地谈到目前龙川农业产业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强、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产业化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融资渠道不畅通、资金投入不足等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他表示,县农业部门在今后的发展思路上,将坚持“市场向导、企业主导、科技先导、政策引导”,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分层分步推进,更好地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旅游篇
  着力品牌集聚 夯实旅游产业化基础
  走在改造一新的佗城的大街小巷里,生机勃勃的气息从千百年的砖瓦中、从古屋中、从古树里、从古巷里,从古老的护城河里随处渗透出来,铺天盖地,四周弥漫。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活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人和游客前来探寻拜访,争睹古城新貌。
  龙川佗城,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亦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龙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规划,投入巨资,全力以赴加快佗城景区的升级改造工作,为实现旅游产业化、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交融,人文景观与客家风情的糅合,龙川旅游业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采访中,该县旅游局副局长叶国强表示对龙川旅游业非常有信心,但同时,他也认为,旅游业要发展必须要有旅游大项目、精品项目来牵引,起龙头带动作用。
  为更好地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龙川转变发展思路,以促进集聚、打造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全力做好招商选资,扎实推进旅游开发建设。重点抓好佗城历史文化景区、霍山旅游风景区的规划控制和升级改造,积极推动佗城景区、霍山旅游风景区等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工作。督促百越古城项目、佗城温泉国际度假区项目和九龙潭项目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推进鹿湖生态旅游区、鹿鸣谷、知青部落等在建项目的建设工作。
  同时,龙川县还以中央苏区县为契机,在编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时突出红色旅游板块,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革命旧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积极创新红色旅游项目,将红色旅游与古邑文化游、自然风光游、休闲康体游、农业生态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开展红色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积极拓展红色旅游市场,推动龙川红色旅游健康较快发展。
  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县旅游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入龙川游的游客也稳步增长,2013年全县共实现游客接待217.63万人次,同比增长18.8%;旅游总收入17.86亿元,同比增长17.6%。
  目前,龙川正在规划对接中央苏区县关于旅游扶持政策项目,努力将龙川打造成“世界客家古邑”、“岭南文化名城”、“红色旅游经典”、“休闲度假福地”。
其他文献
龙川县地处粤东北山区,东江和韩江上游,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珠江东水开端、岭南古县第一”之美誉。  龙川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早在1925年,龙川人民就在党领导下建立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彭湃、彭德怀、林伯渠、古柏、古大存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龙川活动,中央红军也曾多次转战龙川。  无论是土地革命、抗日战
期刊
喜读《源流》今年第7期《延安变得更美了》专题,《延安印象》等一组图文令人拍手叫好。25年前,笔者曾参加广东省委党史学习班,随团赴延安考察,其时满眼黄土沟壑,如今,绿满延安,穷山沟变成了“陕北江南”,特撰藏头诗赞之。  延安翠绿创名牌,安塞腰鼓舞潇洒,  专文绚丽呈绿意,题新意深活教材。  激越之歌引吭唱,励人图文放光彩,  老区读者不释卷,区镇干群皆青睐,  人人向往红圣地,民心奋发情澎湃。  建
期刊
近年来,为加快老区群众脱贫致富,龙川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以落实“十项惠民工程”和坚持每年办好“十件实事”为抓手,不断加大对老区发展的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给予了老区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龙川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省、市 、县及深圳市宝安区和龙华新区各街道办各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龙川老区基本解决了“五难”问题,加
期刊
在新丰县,有一本充满乡土气息的诗刊,自上世纪90年代初创办以来,已坚持出版20余年。诗刊已成为人们抒发时代情怀的精神家园,作者中既有耄耋长者,也有花季少年。它,就是新丰诗社创办的《云山诗苑》。  提起《云山诗苑》,诗友们都十分怀念解放后新丰县第一任县长龙景山。1992年,离休多年的他为丰富离退休干部的文化生活,发起成立了新丰诗社,成员多为解放前在新丰从事革命斗争的老同志。他们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经
期刊
佗城,原名龙川城,始建于公元前214年,为龙川首位县令赵佗创建,是岭南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城邑。  据史考,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秦军兵分五路开始平定百越。赵佗率50万大军平定百越后,就在佗城设置县治,并成为首任县令。其间赵佗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万五千人”,即1.5万无夫家的青年女子至岭南。“秦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
期刊
龙川是著名的客家古邑。  龙川具有辉煌的悠久历史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它孕育了独特的客家人的品格和客家人的精神。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龙川更是为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贡献。近年来,龙川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为建设“富裕、人文、和谐、秀美”的龙川,攻坚克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严重制约,今天的龙川仍是全省16个重点扶贫县之一。他们遭遇到
期刊
近日,湛江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就老区村通公路该不该有最后300米问题,有关部门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老区民生无小事。  要想富,先修路,老区亦然。老区通公路问题,在一些地方标准不一,以前业务部门认为,只要到村口距离300米左右,就算通公路了,但群众不这么看,要求把公路修进村口,不能留下尾巴。其实,老区发展直接决定当地发展水平。老区教育、公路、饮水等民生问题,是老区发展的起点,没有民生改善
期刊
地处信宜市北部的茶山老区镇,山多田少,如何发展山区优势,增加群众收入,一直是该镇党委、政府不断探索的课题。历年来,该镇结合茶山实际,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华李、大肉姜、沙糖桔等特色农业初具规模,人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该镇是粤西最大的优质三华李生产基地之一,2006年曾获得“中国三华李产业龙头县(市)”产业基地殊荣。2007年信宜市在茶山举办首届“李花节”。目前全镇三华李面积达到4.2
期刊
韶关市  韶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3年,市级和10个县(市、区)、310个重点帮扶贫困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成绩全面创优。  韶关市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成效表现在:一是组织领导上,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帮扶制度。二是资金投入上,310个重点帮扶村至目前共落实帮扶资金9.27亿元,平均每村299万元。三是项目建设上,
期刊
绿 生态家园  龙川县位于粤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省的重要生态屏障。  龙川地貌由低山和丘陵组成,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以海拔500米以上低山为主,中部以丘陵为多,属山区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阳光充足。  龙川地理位置优越,钟灵毓秀,风景如画。境内广东七大名山之一霍山,方圆10公里,海拨550米,属丹霞地貌,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誉。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