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我们问错了问题,许多人问:加班还是不加班?而正确的问题应该是:是否找到了激情点?这是否是你真正喜欢的工作?
为何一定要按工作和非工作去分类呢?是否想过,如果按是否充满激情去分类,不管工作和生活本来都可以同属一类。这样是否就能不纠结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大部分上班时间是处于一种“迷糊”状态,头脑不清晰,可有可无地用几个小时完成了本来半小时可能做完的事。这群人,大半应该是早上艰难挣扎着不想起床的,许多挣扎在八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内心蠢蠢欲动等待着之后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不完整,这是八小时之外的生活,除去睡眠睡掉的一大半时间,所剩无几了。
按照最理想的状态,对于找到激情点的人,每天清晨醒来的一刻,应该是最美妙幸福的一刻。因为又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以自己的方式“玩乐”。带着这份快乐,睁开眼睛,兴奋活泼地跳下床,开始清新美好的一天。
顺便拍上一个小贴士,怎么辨认出这群人?他们就像“知识海绵”一样,在汲取知识时两眼会炯炯发光。
最近做公关公司采访系列文章。采访了某个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公关公司,女老板一句话点破了老板不用加班的神话。她说,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是否已从乙方跳到甲方,都要加班。她现在加班的频率是一个月半个月左右的加班,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
有个朋友十分勤奋向上,是一块知识海绵。周末往往发现他在参加各种论坛讲座。当时也明白了,不管哪一种方式,只要能在其中发现乐趣,其实就是一种娱乐方式。
当时的我正在度周末,可能正在看电影、攀岩、徒步,或是无所事事,在铺满阳光的草地上站着坐着、看书或者干脆在发呆。
我还很勇敢地,给这种游手好闲的行为找到了个美名:归零。清空、净化自己,为下周的工作存储能量,也在留心着随时激活灵感。因为相信自然的美总能带给人无穷尽的力量,就像那个大地神,战斗到精疲力竭了,只要往大地上躺一躺,再站起来又有一身神力。
事实上这种归零是有效果的。静下来,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看清哪些其实是多余的。说得神奇些,一旦游神浮潜得厉害,说不定还能激发出某些潜能。这在我身上就验证过——虽然也应该是仔细观察学习的结果。很多年前,我本来是不会踢毽子的,某次带着这个问题游神了一整天,睡过一觉,第二天醒来惊喜发现会了这项技能,踢起毽子来像黏在脚上一样。
这项技能或许是在梦中学的。在梦里学习,心无杂念地专注、无压力,进步神速。偶尔也痴想哪天真能实现科幻片里那样的情景,就像往电脑插入芯片一样,在人睡眠时联接某种神奇芯片,譬如嵌入击剑练习模式,第二天醒来就是击剑高手了。
我最近迷上了《新闻编辑室》,三季共二十多集,每集都当成新闻报导教材细细地看,一天吸一点元气。没人提起这些人在加班,但从播放新闻的时间看,这里分明就凑着一群欢乐的工作狂嘛。
我以前觉得工作狂是呆子一样的人物,不懂得享受工作之外的美好生活。但没想过,在工作狂们看来,工作本身是否正是在享受美好呢?
这样看,那就是一天24小时都在玩乐,简直是一种美好的神话。如果是这样,那又似乎高出常人一个境界了。
那么,是工作狂又如何?只要快乐,就是一种合理的存在形态。
找到激情点的人,总是让人羡慕的。一旦找到了激情点,那么工作像是呼吸一样自然,不需要思考什么时候停止,就像不需要思考何时停下呼吸休息一样。一旦停下来反而是一种折磨。
但从顾全大局想,这群激情的人儿也要顾及到亲人朋友们的感受,也要想些小窍门,怎么统一起外人看起来的工作和休息呢?
形式的东西是最好解决的,譬如,简单办一个家庭烧烤聚会,请到应该请和想请的客人,自助餐形式,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大家都尽情地各取所需。聊聊家庭和孩子,聊聊各种工作生活灵感,雅俗共赏,其乐融融。
这其实不是聚会,更像是激情分享盛宴,在一起共享生命的激情。
为何一定要按工作和非工作去分类呢?是否想过,如果按是否充满激情去分类,不管工作和生活本来都可以同属一类。这样是否就能不纠结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大部分上班时间是处于一种“迷糊”状态,头脑不清晰,可有可无地用几个小时完成了本来半小时可能做完的事。这群人,大半应该是早上艰难挣扎着不想起床的,许多挣扎在八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内心蠢蠢欲动等待着之后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不完整,这是八小时之外的生活,除去睡眠睡掉的一大半时间,所剩无几了。
按照最理想的状态,对于找到激情点的人,每天清晨醒来的一刻,应该是最美妙幸福的一刻。因为又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以自己的方式“玩乐”。带着这份快乐,睁开眼睛,兴奋活泼地跳下床,开始清新美好的一天。
顺便拍上一个小贴士,怎么辨认出这群人?他们就像“知识海绵”一样,在汲取知识时两眼会炯炯发光。
最近做公关公司采访系列文章。采访了某个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公关公司,女老板一句话点破了老板不用加班的神话。她说,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是否已从乙方跳到甲方,都要加班。她现在加班的频率是一个月半个月左右的加班,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
有个朋友十分勤奋向上,是一块知识海绵。周末往往发现他在参加各种论坛讲座。当时也明白了,不管哪一种方式,只要能在其中发现乐趣,其实就是一种娱乐方式。
当时的我正在度周末,可能正在看电影、攀岩、徒步,或是无所事事,在铺满阳光的草地上站着坐着、看书或者干脆在发呆。
我还很勇敢地,给这种游手好闲的行为找到了个美名:归零。清空、净化自己,为下周的工作存储能量,也在留心着随时激活灵感。因为相信自然的美总能带给人无穷尽的力量,就像那个大地神,战斗到精疲力竭了,只要往大地上躺一躺,再站起来又有一身神力。
事实上这种归零是有效果的。静下来,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看清哪些其实是多余的。说得神奇些,一旦游神浮潜得厉害,说不定还能激发出某些潜能。这在我身上就验证过——虽然也应该是仔细观察学习的结果。很多年前,我本来是不会踢毽子的,某次带着这个问题游神了一整天,睡过一觉,第二天醒来惊喜发现会了这项技能,踢起毽子来像黏在脚上一样。
这项技能或许是在梦中学的。在梦里学习,心无杂念地专注、无压力,进步神速。偶尔也痴想哪天真能实现科幻片里那样的情景,就像往电脑插入芯片一样,在人睡眠时联接某种神奇芯片,譬如嵌入击剑练习模式,第二天醒来就是击剑高手了。
我最近迷上了《新闻编辑室》,三季共二十多集,每集都当成新闻报导教材细细地看,一天吸一点元气。没人提起这些人在加班,但从播放新闻的时间看,这里分明就凑着一群欢乐的工作狂嘛。
我以前觉得工作狂是呆子一样的人物,不懂得享受工作之外的美好生活。但没想过,在工作狂们看来,工作本身是否正是在享受美好呢?
这样看,那就是一天24小时都在玩乐,简直是一种美好的神话。如果是这样,那又似乎高出常人一个境界了。
那么,是工作狂又如何?只要快乐,就是一种合理的存在形态。
找到激情点的人,总是让人羡慕的。一旦找到了激情点,那么工作像是呼吸一样自然,不需要思考什么时候停止,就像不需要思考何时停下呼吸休息一样。一旦停下来反而是一种折磨。
但从顾全大局想,这群激情的人儿也要顾及到亲人朋友们的感受,也要想些小窍门,怎么统一起外人看起来的工作和休息呢?
形式的东西是最好解决的,譬如,简单办一个家庭烧烤聚会,请到应该请和想请的客人,自助餐形式,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大家都尽情地各取所需。聊聊家庭和孩子,聊聊各种工作生活灵感,雅俗共赏,其乐融融。
这其实不是聚会,更像是激情分享盛宴,在一起共享生命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