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教研模式的园本实践与思考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_8309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有力抓手,是提升幼儿园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深度实施以来,对园本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园在传承已有积淀的园本教研文化的同时,结合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不断分析了解园本教研现状,聚焦教育现场,凝聚团队智慧,深度开展研讨,寻求问题解决策略,构建出适合我园教师专业发展的S-T-A-R教研模式,提升了园本教研的效率。

一、S-T-A-R教研模式内涵


  S-T-A-R模式中的S是指现场(Scene),即教育活动情境。教育实践现场是园本教研主题产生的源泉。深入现场将教师们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捕捉聚焦成教研的基本问题点。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随机蹲点蹲班,观察与聚焦基本教育实践、找准问题、生成教研主题。教研内容来源于教师们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或困惑,教研负责人基于问题的解决,制定并形成自下而上的教研计划。
  S-T-A-R模式中的T是指团队(Team),即教师研究共同体。我园教研团队中年龄层次不同、经验水平不同,目前形成ABC三个层次结构:A是代表优秀的教师,B是代表有熟练经验的教师,C是指工作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在教研中我们将教师资源最大化利用,形成同年级教研组的ABC模式。为发挥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团队组合还可形成跨年级组的ABC模式,通过团体的力量差异组合、有效融合,切实解决一日保教活动中的问题,保证每次教研的有效性。
  S-T-A-R模式中的A是指行动(Action),是指将学习、实践、交流、反思融为一体的行动教研。在教研组拟定好教研计划后,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同时辅助自我学习,不断提升理论储备;结合主题与本班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实践,和幼儿一起寻找优化策略;最终将自己实践中的做法、经验、收获记录下来,形成本班及本组的展示和交流成果。以实践带动教研,以行动促进反思。
  S-T-A-R模式中的R是指结果(Result),即教研形成的观点、结论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与成果。在教研结束后,应直接将结果运用到一日活动中进行再实践、再反思,做真正实用的教研。
  由此可见,S-T-A-R园本教研模式是一种聚焦教育现场、基于实践问题、凝聚团队力量,通过实践行动反思,形成问题解决策略的有效教研模式。它对提高教研效率,改进保教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S-T-A-R教研模式的园本实践


  1.聚焦现场,发现确定教研主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学期初各班重新审视班级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邀请园长、业务园长、教科研组长及蹲点行政进班观摩,发现生活环节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诊断性建议,形成初步的文稿,以PPT形式进行大组汇报。
  如小一班发现班级幼儿在园很少大便,小便的幼儿用纸的习惯也不是很好,于是他们进行了“我会擦屁屁”生活活动;小二班发现幼儿用餐习惯方面的问题,很多孩子挑食,吃饭后不能保持桌面清洁卫生,幼儿还特别不爱吃菌菇,于是他们进行了幼儿饮食习惯方面培养的生活活动;中二班教师发现每次幼儿在盥洗时总是会花很长时间,有的幼儿在盥洗室玩水,会出现幼儿衣袖潮湿现象;中三班在活动中发现班里大部分的幼儿不会系鞋带;中五班在幼儿午睡环节进行了跟踪调查,班里总有几个孩子不睡觉;大四班的教师在区域游戏中发现班级幼儿收拾玩具的习惯较差等。汇报完毕后进行集中教研,将教师们在生活活动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捕捉聚焦成教研的基本点。将相同的问题进行归类,确定了如厕、用餐、穿衣、物品整理、午睡五个环节作为本学期重点研讨的生活活动,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活动。
  2.团队互助,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的支架4中指出:用课程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于是,教师们从儿童入园独自进入活动室开始,餐点、饮水、如厕、穿衣、叠被、用具整理等所有的生活环节尽量用课程实施的视角去对待。生活课程确定方向后,教师进行实践调整。在此期间教研组通过先进班级一日活动的观摩,重点观摩班级的生活活动,以ABC三种类型教师跨年级组的形式进行跟踪。
  如大一班A教师(优秀教师) 中一班B教师(成熟教师) 小一班C教师(青年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入园阶段,A教师观察该班级主班教师在生活活动中的教育行为,B教师观察该班级配班教师的教育行为,C教师观察该班级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行为。通过深度跟踪观察,发现该班级入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最终将该班级一日活动中所有的生活环节进行解读和分析。在必要生活环节中,教研活动时还邀请保健教师和保育员参与,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分析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教师的互帮互助及专题大教研将问题向纵深研究,发现新的教研生长点,激活教师理念的碰撞、行为的更新,使教师理念明晰化。
  3.行动教研,注重学研用结合
  我园根据前期教研活动基础及现状,申报了镇江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幼儿园‘微主题’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并嘗试将生活活动课程与课题相结合。将基点上纵深研究的教研问题转换、提升,探寻教科研一体化,让教师对理念、行为及经验进行重组。
  (1)多维度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为教研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必须理论先行。在确定生活活动教研主题的基础上,大教研组进一步引导全体教师解读《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镇江市一日保教常细则》等,充分了解生活活动的内涵与价值。启动每周一次“读书沙龙”活动,重点研读《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一书,为观察幼儿、解读幼儿提供思想理念以及技术上的保证。同时还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做专题讲座。从不同角度与路径,丰富理论,提升专业素养。
  (2)多形式研讨。除了大教研模式,教师还可自由组合,形成年级组小教研,相同主题班级组成共同体教研组,或自愿2~3人组成微教研小组。以生活活动主题建立研究载体,通过“三关注两反思”的行动方式,即关注原行为、关注新行为、关注新观念,反思与同伴的差距,反思行为与理念的差距,开展研讨活动。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让教师逐步理解了生活活动与一日活动“真融合”的意涵。
  (3)多层面辐射。各个专题教研组通过组内分享、遴选推优,将优秀教研成果通过园级教研活动向更多的教师辐射推广,扩大成果的受益面。我们还本着开放共享的心态与片区内姐妹园分享交流。
  通过观摩、跟踪、观察、诊断、研讨,教师的理念不断更新,观察能力、反思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幼儿的餐点、饮水、如厕、穿衣、叠被、用具整理等环节也更加有序。
  4.运用成果,回归反哺保教实践
  理念落地,必须回归实践。观摩研讨中,教师们发现点心环节出现了消极等待现象,大家提出一名教师组织点心,另一名教师及时组织手指游戏或引导幼儿自主服务的方法;盥洗环节中,部分幼儿未学会“六步洗手法”洗手,未做好餐前清洁工作,教师建议使用便于幼儿理解的卡通洗手步骤图,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导幼儿学习洗手步骤。教研的目的是促进幼儿一日保教常规的改进和优化,各班教师将本班形成的经验成果在全园进行推广,促进了生活活动组织实施的优化,形成良性了循环。

三、S-T-A-R教研模式的实践感悟与反思


  S-T-A-R教研模式实施以来,大大改变了以往只教不研或空洞教研的状况,教研的模式更贴近幼儿的一日生活,教研内容能与教师当前教育实践的需要紧密结合,能够看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研究过程中不再只局限于说说,重要的是将教师的见解记录、整理并总结落实到行动中,讨论中教师充分展示自己已知的理论、经验,说出自己的困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解决问题求实创新,然后再根据实践的反馈,作出下一步行动的决策。教师成为教研的主动者,激活了教研的氛围。
  在S-T-A-R教研模式的实施中,我们也在不断反思,如何能够让教师从追求理念形式的新颖到注重理解内涵的深度?如何做到持续激发教师的教研活力与动力?以及如何让教研点之间的关联性和推进性更强?这些都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进行深入探索。
其他文献
研讨来源:区里举办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同课异构),其中有一个内容是“热胀冷缩”。教师们对这一内容有较多的困惑。我们就抓住机会,通过一些教研策略,帮助教师们梳理经验,及时解惑,从而提高了教师们的专业水平。  研讨目标  1.梳理经验,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现象呈现。  2.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及恰当的教学策略。  3.在研讨和互动中增长有关科学现象的知识,提高教师们的专
我园的生态式教育理念从“爱”“美”“生命”的整体性教育精神出发,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教育生态关系,以互生互补、融合渗透的原则开展园本课程研究。2018年以来,我们以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园所资源为载体,师幼充分挖掘自然、生活资源,共同构建出一系列动态、开放、鲜活的班本课程,激活了课程实践,助推了生态式园本课程的建构。  在课程建构中,班级教师视儿童为课程的开发者,师幼
“游戏人”是荷兰文化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文化乃是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游戏形态赋予社会生活以超越于生物本能的形式。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曾说“人们为了寻求生命的答案,总是通过各种实践去不断变化身心自由释然的游戏,这种不断超越以求更新的活动可以说是倾听生命律动的行为”。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应将师幼双方视为“游戏人”,共同享受生命的情趣。现以大班绘本情感活动《大
2016年初冬,为进一步开阔工作室成员的视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青岛市名园长宁征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远赴日本,进行探访日本学前教育的高端研修活动。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参访了东京、广岛的著名幼儿园并聆听了专题报告。参访园所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都秉承着自然教育的理念,每到一处,参访成员都震撼于人与自然和谐相融,感动于幼儿勇于挑战,乐于探究的自由、本真发展状态。五天的时间里我们用心观察,不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一种研究型的课程,是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究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我园立足本土文化,结合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精神,形成的“开放性教育活动”课程,特别注重儿童在主题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儿童完全有能力为自己的社会性、认知、情感和符号表征倾向制订出个人计划。”“儿童是一个从很早开始就能赋予事件意义的人,并试图去分享意义以及与意义相关的故事
为建立全国幼儿园男教师交友、交流及促进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早期教育》杂志编辑部联合各地幼儿园男教师联盟拟成立的“全国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协进会”于去年就开始了筹备工作,并在全国各地顺利开展了会员招募工作。经研究,决定于2018年10月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召开全国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主办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早期教育编辑部  无锡市滨湖区教育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不断下移和前置,学前教育小学化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焦虑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还处在学前期的孩子报名参加各类兴趣班、特长班、辅导班,提前学习各种技艺乃至小学的知识,过早地对孩子施以填鸭式的知识和能力教育,使本该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玩耍的孩子,整天疲于奔波在各种辅导机构中。然而很多儿童的特长没有得到发挥,兴趣不增反降,健康也受到了影响。家长几乎都是全程陪
很多教育工作者发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STEA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多学科融合的教育),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实施STEAM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价值日益凸显。一、探究现状:幼儿教师开展STEAM活动的困境  学前阶段的课程是综合课程,幼儿园活动的目标与内容主要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来制定,其中包含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师在制定STE
为传播国内外先进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和实践,促进我国幼儿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美术特色幼儿园的品质和影响力,打造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环境和美术课程体系,经研究,《早期教育》杂志编辑部拟于2018年10月中旬(具体时间以正式通知为准),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全国第七届幼儿美术教育研讨会,同时举行全国第二批美术教育联盟园授牌仪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主办单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苏州市
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及源于社会对教师专业素养长期以来的审视和责问,面对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和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现状,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20世纪70年代欧美学者提出的立足学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理论,被认为是既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又经济简便的方式之一。因此,带着浓重乡土气息、旨在解决教学一线实践问题的园本教研活动逐渐被重视和频繁地运用,沙龙、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