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川西高原堆积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良好的古气候记录载体,记录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古环境变化,对揭示印度季风和高原季风的演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效应与周边大气环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相比黄土高原,川西高原黄土环境磁学研究相对薄弱,亟需厘清黄土的磁学性质、磁化率增强机制、成壤过程中磁性矿物的生成、转化机制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明确磁学参数的环境意义.本文全面评述了川西黄土环境磁学进展,回顾和总结川西高原黄土的磁性矿物的类型、浓度、粒径等磁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磁学参数的古环境
【机 构】
:
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兰州 730000;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州 350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西高原堆积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良好的古气候记录载体,记录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古环境变化,对揭示印度季风和高原季风的演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效应与周边大气环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相比黄土高原,川西高原黄土环境磁学研究相对薄弱,亟需厘清黄土的磁学性质、磁化率增强机制、成壤过程中磁性矿物的生成、转化机制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明确磁学参数的环境意义.本文全面评述了川西黄土环境磁学进展,回顾和总结川西高原黄土的磁性矿物的类型、浓度、粒径等磁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磁学参数的古环境意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推动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的环境磁学研究及其在古环境和古气候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古籍字画中的印泥印文在传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制备了4种朱砂印泥印文样品,并对其进行长时间人工模拟老化实验,考查了朱砂印泥印文在干热和湿热条件下的颜色、微观形貌和元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印文的颜色在老化前中期(干热老化0~30 d,湿热老化0~90 d)变化明显,在老化过程中,印油酯基结构被破坏,其1740~1750 cm?1处吸收峰降低.
针对目前GPS技术在室内定位中精度差的问题,本文将5G技术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提出基于5G全新无线空口(NR)参数的室内定位方案.通过采集5G NR数据,与参考点编号形成指纹数据存入指纹库,以精确率、召回率和微平均等值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指纹库进行训练以获得定位模型,并使用Adam方法进行模型优化.该方案使用的总数据集为2400个,其中训练集大小为2160个,测试集大小为240个;采用定位模型进行了1000次训练,每批次训练数据量为512个,最终实现平均误差为1.33 m的室内定位效
比叶面积(SLA)是重要的植物功能性状之一.为评估植物SLA常用测量方法的差异性、精确性与适用性,本文以ImageJ软件法和打孔称重法为例,分别计算39个物种1468片叶片的SLA值,综合考虑不同方法对不同叶形和物种植物SLA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引起SLA差异的潜在原因.总体而言,2种方法对不同叶形植物SLA测定的影响不显著,但在不同物种SLA测定中产生显著差异,具体地:大多数物种采用ImageJ软件法得出的SLA显著低于打孔称重法(t=?26.242~4.314,P<0.05),野外常用的打孔称重法可
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5、2009和2013年京津冀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区县尺度上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时空演变特征,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解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由以京津为核心向环京津地区和冀中南重要城市扩散趋势,空间格局逐步由双核结构向分散的多中心结构演变.(2)产业集聚、资本投入和交通运输水平是大城市向周边地区发挥正向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创新活力对地
光纤传感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无需供电、灵敏度高和可集成等优点,在光纤端面上设计制备微纳传感结构是实现探针式光纤传感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七芯光纤端面作为平台,在其上设计了微纳波导对称耦合的双环微腔光学系统.环形微腔与微纳波导间隔一定距离,实现倏逝波耦合,波导中的光耦合进入腔内激发其高品质因子回音壁共振.当外界气体刺激改变微腔光学参数后,共振波长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气体的传感.采用3D双光子光刻技术在多芯光纤端面上实现系统的制备.实验上观测到共振模式的品质因子最高可达2.66×104,其对酒精蒸气的传感灵敏度
了解海岛游客重游意愿影响因素,有助海岛旅游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大连市长山群岛为案例地,利用调查问卷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游客的社会人口特征、行为特征、价值感知和满意度4个维度19个指标进行分析,依次得出年龄、游览次数、基础设施、纪念品特色和是否达到预期对海岛游客重游意愿影响最为显著且呈正相关.以此为基础提出4点建议:注重银色旅游市场开发,完善青壮年旅游市场;重视重游游客,打造重游良性循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岛纪念品特色;完善各项旅游要素,提高游客满意度.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区域生存策略存在显著差异,相关研究对于揭示人类对高原极端环境的适应进程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从不同视角和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生存策略进行了探讨,但对青藏高原东北部不同海拔区域间的生存策略差异及其影响研究仍较薄弱,尤其以数理模型开展生存策略的研究尤为缺乏.本文运用迈阿密模型,估算得出区域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状况,并与筛选整理所得的15.0—2.0 ka BP期间各区遗址点(河湟谷地88处、青海湖—共和盆地19处及青南地区8处)动植物遗存及生产工具组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各区域
加强水资源管理评价能够为缺水地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撑.本研究建立了由12个指标构成的北京市水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可以优势互补的支持向量机(SVM)和模糊综合评价(FCE)模型,对2016—2019年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VM和FCE评价模型得出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评价结果均为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北京市在公众参与、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应在这2个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选取1902—2017年颁布的31份物理课程标准,将其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4个阶段,呈现出双主体互动、课程专业化、实验导向能力培养以及多主体协同的变化趋势,揭示了我国百年物理课程的阶段发展特征和演变规律.进一步选择共现频次、词频-逆文本频率(TF-IDF)和主题关联度3个指标,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0个关键词的年度规律,以探索百年物理课程的逻辑演进与变革特征.最后基于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特征词的TF-IDF值的百年变化,反思其核心观念的演进历程.
加强区域文化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文明进程、发展规律及其对于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汀江流域是客家文化的分布集中区之一,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东南海洋文明的交融区,在研究文化的传承、融合和衍替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整理了汀江流域新石器时期到青铜时期574处聚落遗址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探究了该区域聚落遗址点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各自然地理因素对遗址分布密度的影响程度以及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汀江流域新石器时期和青铜时期聚落遗址主要分布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