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效运用文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爱上历史。本文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讲述文艺作品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并提出了文艺作品运用时应注意文史结合原则、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原则和精简典型原则。
  【关键词】新高考 文艺作品 历史课堂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74-02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总之,课堂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1]高中历史课堂如何呈现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实现课堂对参与者的个体生命价值,对师生特别是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而能有效利用反映社会生活和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将对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影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文艺作品的必要性
  1.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现状。浙江省从2014级高一新生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模式,不分文理,实行选考制度,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技术七科中选出三科作为高考科目,按等级赋分。在这个背景下,学生选不选历史、历史学科以后在高考学科中的地位就直接和学生有没有兴趣选历史作为高考方向以及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紧密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课堂上不但要落实教学要求,更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目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有时候为了赶教学进度,很多教师课堂教学时只单纯定位知识和能力目标,这不但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情感的培养,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使历史失去选考市场。而历史课堂上如果能多运用一些优秀、有效的文艺作品,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把历史作为高考方向,投入到历史选考当中去,从而提升历史学科地位。
  2.之前几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卷也不乏强调人类历史文明进步成果的文艺作品在学生面前的展示,侧重于从文明史角度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考题以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出现,既考查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艺作品的理解能力,大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查。所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将文艺作品加以有效利用就成了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文艺作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文藝作品是一种观念形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文学家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包括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两种。[2]它们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可运用范围非常广,本文将以《辛亥革命》教学为例浅谈一下文艺作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上的运用。
  (一)具体实践
  1.利用音乐导入新课。课前教师放音乐——《大清国歌》和《临时政府之民国国歌》,引起学生探究和学习兴趣。上课后利用音乐教师提问:“从《大清国歌》到《临时政府之民国国歌》,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出课题,导入新课,让学生轻松进入到课堂思考状态。
  2.利用文学作品、绘画和电影片段等讲授新课。
  (1)利用文学作品分析辛亥革命背景。
  鲁迅的很多作品都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阿Q正传》就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辛亥革命的相关情况。教师打出鲁迅的《阿Q正传》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
  “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鲁迅《阿Q正传》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打出秋瑾诗词的内容,介绍秋瑾的生平,让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其他背景。
  “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
  “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秋瑾《宝刀歌》
  通过对这些人物和作品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会当时国人的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
  (2)利用绘画艺术和文学作品分析武昌起义。
  教师打出王征骅的《武昌起义》的油画,油画把武昌起义直观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使学生接收历史史实信息的同时还能享受美的教育、艺术的熏陶。教师让学生根据油画的相关信息找出武昌起义的基本情况,并让学生根据油画思考:起义顺利发展的同时革命是否存在一些容易导致革命失败的问题?学生根据相关信息回答:存在领导者队伍建设不足、没有自己的军队等问题。
  教师打出鲁迅《阿Q正传》革命传到未庄时的情况,让学生思考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形势如何?存在什么问题?
  ……赵秀才消息灵,便将辫子盘在顶上,……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相约去革命。
  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尼姑)定了神来检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地上了。
  ——鲁迅《阿Q正传》
  熟悉的文学作品加上短短的文字让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出结论:革命继续发展,但有一些人投机革命,特别农村对革命认识不清,革命存在失败的危险。
  (3)采用电影片段讲解辛亥革命成果。
  让学生拿着笔带着问题“辛亥革命成果有哪些?南京临时政府当时面临的困难有哪些?”看电影《辛亥革命》的片段,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回答。
  不同艺术形式进行切换可以预防师生审美疲劳,而且电影这种艺术手段比文学更能抓人眼球,使人身临其境,更形象直观的反映当时的情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寓学于乐。
  (4)利用文学作品和图片等总结辛亥革命功绩和不足之处。   教师打出鲁迅《阿Q正传》中革命后内容和徐兆玮《棣秋馆日记》的摘编内容,让学生根据所学和材料评价辛亥革命。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鲁迅《阿Q正传》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这样《辛亥革命》一课以文学作品鲁迅的《阿Q正传》为线,辅之以音乐、油画、电影和其他的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结合了其他相关史实材料,避免了单一的形式带来的枯燥感和审美疲劳,又融合了直观形象和抽象思考,使教学内容有了丰富多样的依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原则
  当然,不是所有的文艺作品都适合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师应仔细选择使用。[3]我们在选用的时候要秉承一定的原则。
  1.文史结合原则。历史讲究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毛泽东曾说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文艺作品都是经过作者的主观艺术加工,染上了作者的主观倾向,可信度不及历史文物和史学著作,如果完全凭文学作品来得出历史结论,未免会失之武断。如果在使用的时候能结合其他可信度較高的史料,文史结合,互相印证,就能兼顾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和严肃性。比如《辛亥革命》这课,除了文艺作品之外还需要其他史料来佐证,这样不但能彰显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更能彰显历史的真实和厚重感。
  2.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原则。高中学生的思维比起初中学生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他们在观察事物时比以前全面、深刻,他们不喜盲从,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鉴于高中学生这些认知的特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用的文艺作品就既不能是一目了然就有结论的,也不能特别艰涩难懂、特别深奥的。前者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后者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最好是引用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之后才能得出结论的文艺作品。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全身心的投入了历史课堂教学中来。
  3.精简典型原则。文艺作品浩瀚如烟,而历史课堂受限于时间,在选用时需注意:(1)有些耳熟能详文艺作品只需口头提及不必长篇大论;(2)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需找典型作品,千万不能多而泛,以免打乱教学节奏、分散学生的精力;(3)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需截取、剪接,并且在课堂运用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材料或者视频;(4)如有必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则需提前做好解释、翻译。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带入文艺作品虽然有些要求,但只要利用得当,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探寻问题的究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性,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成为我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何乐不为?!
  参考文献:
  [1]宋波.关于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46-47.
  [2]摘编自百度百科.
  [3]胡常海.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教学研究,2010,33(5):86-87.
其他文献
【摘要】《红楼梦》是世界文学的经典,是我国文学著作的巅峰之作,可以说是名著中的名著、经典中的经典。这样一本好书,却因知识积累、时代理念、语言构成等方面的影响,让不少人想读却读不下去,成为最值得读,却又最难读的书。因此,如何将《红楼梦》引入高中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想读、会读、能读就成了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高中 立体多维 研读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朗读是提高语言规范化程度的阶梯,是培养阅读能力、获得思想熏陶的重要方式,是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朗读要求不够高、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朗读方法与指导不够灵活等问题。本文即针对种种问题,分析其缺失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朗读指导 缺失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
期刊
【摘要】对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是使学生建立正确思想体系的关键。为有效的将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推向与新时代相匹配的方向,是在新的时期下,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机制 教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81-02  大学生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成年人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者将幸福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而要真正践行幸福教育,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本文通过阐释幸福教育的内涵,在分析幸福教育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思考实施幸福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力争依托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将幸福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幸福教育 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这种对汉字的喜欢,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
期刊
【摘要】“博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宝贵经验,它的重要作用也是被无数实践所证明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要落实课标,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立足教材,同时向课外延伸,甚至向其它学科延伸,而且最关键的是适时的把课外阅读搬到课内,在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让课外阅读不再是口号,扎扎实实地落实到语文教学中,让更多地孩子真心爱上阅读,提高语文教学的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学生网络道德行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有关数据分析,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问题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网络道德行为 调查分析 应对措施  【基金项目】本论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基金项目“大学生网络思想意识的悖论性样态及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6JDSZ202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作为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小学生未来成长及发展大有裨益。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重点内容,因小学生知识储备及阅历有限,课堂实施效果不佳。基于该种情况,语文教师应鼓励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知识容量,提升作文水平。  【关键词】课外阅读 作文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9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100-01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它跟学生的个性、悟性、思维、情感、道德、阅读面、社会面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应是全方位、开放式的。很多教师都在努力探索更新、更有效、更适应学生发展的作文教学方法,將开放式的学习方法运用于作文教学就是其中一种。笔者希望倡导一种新的
期刊
【摘要】新课改背景之下,小学语文这门母语教育科目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进行高度关注的一项教学工作内容。本文对笔者自身对于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工作思考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 语言表达 口头表达 书面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