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吃药时还得吃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外的普通诊所里,患者看完病需要买药的只有30%。反观国内,只要进了医院,不提一大包药出来几乎不可能。两相对比,难免疑问:咱看病是不是也可以不吃药?实话告诉您,面对某些疾病,不吃药真的不行!
  
  医药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生了病吃药,以图康复,合情合理。但是,什么时候必须吃药,什么时候又可以不必吃药,这是很值得我们细细商榷的。
  国外的一般诊所中,医生就不爱给患者开药。诊查之后,对于大多数的病人,医生只是给予解释、心理疏导或建议改善生活行为而已,给处方取药的病人只占总数的30%。在我国则不然,医生和病人都喜欢用药,不管大病小病、有病无病都会开些药吃。即使无病,既然来看医生了,弄点维生素吃吃总是不错的。以至于人们看完病常常要拎一大包中西药回家。医生觉得尽到了责任,病人也得到了心理安慰。
  的确,这种现象表明了人们在用药观念上还存在偏颇。但是,偏颇并不等同于错误。有些病,是非得吃药不可的。
  治疗慢性病,药物不可少
  如今,我国民众面临大量威胁生命健康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虽然也需要心理疏导、改善生活行为,也可以做些自然疗法等,但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高血压病,我国患者甚众,估计至少约1.6亿,而控制率不足8%,以至心脑血管病占了国人死因的首位。究其因,包括许多人缺乏防病意识,没有测过血压,不知患有高血压病,而已知患有高血压者又未认真治疗,以及医生未认真选择适合的药物和病人未按医嘱认真服药两方面。
  服用降压药,使血压达标,可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经循证医学充分论证了的、全世界医学界所公认的疗法。当然,降压药并不能根治高血压病,病人须持续服药以维持疗效。
  又例如糖尿病,此病在我国是十分常见的疾病,据统计,我国有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糖尿病的起因是体内绝对或相对地缺少了胰岛素,或变得对胰岛素不再敏感,造成糖代谢紊乱,身体无法利用糖,引起血糖升高。
  糖为人体活动主要的能量来源,既然无法利用糖,人体就转而非正常地利用蛋白质与脂肪,结果又造成蛋白质与脂肪的代谢紊乱,引发许多并发症。
  治疗糖尿病,必须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而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若能使血糖降到正常,自然说明代谢紊乱的情况得到了纠正,糖尿病的并发症便会避免或减少。这也是经循证医学充分论证了的、全世界医学界所公认的疗法。当然,降糖药并不能根治糖尿病,病人也需持续服药以维持疗效。
  再来说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患者在我国约有九千万之众,这些病人过去皆用“保肝药”治疗乙肝后,疗效很难评价。自10多年前开始,开始了用干扰素与核苷类药物治疗,此类药物能抑制病毒的繁殖,减轻肝脏的炎症,控制病情的发展,最终减少演变为肝硬化、肝癌的机会。所用之药,尤其是核苷类药物,副作用小,口服方便。
  现在不断推出的新药,如恩替卡韦等,引起病毒变异、使病情失控的机会亦极少。故全世界的肝病专家对应用此类药物治疗乙肝,皆有共识。当然,此类药物并不能直接杀灭病毒,故须长期服用,以图巩固疗效。
  开药需规范,服药应认真
  高血压、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确是面广量大的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并发症后果都很严重。幸好有药可治,而治疗之目的则在于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
  在我国,高血压病控制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未认真服药。而糖尿病控制不佳,除了未认真服药外还有未严格控制饮食。慢性乙肝的问题则是一些应该用抗病毒治疗的病人未用抗病毒治疗。
  我们反对乱吃药,但是,对这种不治将会产生严重并发症的疾病,还是得服药,而且应该认真服药。
  当然,首先是医生应该根据病情开具疗效确实的药品,并根据各种疾病规范化治疗方案,增减药量,务求“达标”。病人应该按照医嘱认真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要知道,此类须长期服用的药物,不同于抗菌药,没有“抗药性”之虑。这类药物不断在体内新陈代谢,除非肝、肾功能障碍,否则不会有“积蓄毒性”之虑。因为这类药物在研制时,就已经考虑到病人须长期服用的特点。若有“抗药性”或“积蓄毒性”,就不能成为治疗此类须长期服药之病的药物。“吃药是找死”?真相乃售假
  最近,有一批图书分别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可巧都叫做“××××不吃药”,姑且称之为“不吃药系列”吧。
  这些图书先是数落现在治疗此类疾病药物的不是,不外乎是说吃了无用,还举例说某大爷服了许多降血压药,结果还是脑溢血了;或是说“降血糖”无用,“要向正常人学习,化血糖才行”。
  这个作者可能对现行治疗糖尿病药物的药理作用不甚了然,抓住一个通俗的“降血糖”的说法来全面否定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有一本书甚至用十分尖刻的话说“吃药是找死”,而“不吃药是等死”,幸好他有灵丹妙方,只要在脚底贴上他的“××贴”,高血压、糖尿病就霍然痊愈了。还说绝非“吹牛”,有照片为证,某地许多病人夜宿街头,为的就是能买到这种“××贴”。
  还有,慢性乙肝目前的确没有“杀灭”病毒的药物,提高人体自身免疫能力自然是好。但是用“××灸”灸出一个水泡来,水泡里面的免疫细胞就能“杀灭”藏在细胞内、整合在细胞遗传物质中的乙肝病毒吗?
  不错,有位病人的化验单上是“转阴”了,但是,这种疗法的转阴率是多少?
  个案不足信,这是医学常识。一个病人“转阴”了,就能推翻已经经过千百万人验证了的现行疗法,不用吃药了吗?
  当然,“不吃药”系列书籍,确实是赠送的,并无附加条件。不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为了推销他的××贴、××灸。贴一贴、灸一灸,谅无大碍。上海的一家报纸上说,有人投诉说贴了发生了皮肤过敏。这么看来,似乎问题不大。但是,这些图书异口同声地教人“不吃药”,若是真的不吃药了,出了问题找谁?找作者?找出版社?找送书的人?相信是找不到的,到时吃亏的还是自己。
  送本书给你,并不要您的钱。可是,善良的人们啊,还真得留点神儿。
其他文献
在历史的进程中,手杖并没有像其他一些工具一样为社会所淘汰,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演变并发展,在日常生活、医疗、运动等各方面都能为人们提供帮助,已经远远超越了“第三条腿”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部分。  手杖:不止是“第三条腿”  在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曾经问俄狄浦斯:”什么动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7”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
期刊
麻木感是指某部分身体皮肤感觉减弱甚至完全消失。针刺感是指皮肤感到针扎般的刺痛。麻木感和针刺感一般由肢体受压引起,但是,有时候是某些疾病的反应。
期刊
您家里有没有吃个不停的“小馋猫”?众所周知,吃得太多、运动量不足容易让孩子体重超标。而体重超标会给孩子带来许多健康隐患。比如糖尿病、心脏疾病等。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降服”贪吃的小胖墩呢?  频繁地吃零食——对策:找准原因,巧挡零食  边看电视边吃掉一大堆零食,这种场景您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很多时候,孩子不停地吃零食是因为觉得无聊。除此之外,情绪不佳,比如焦虑、沮丧,压力过大也容易让他们吃个不停。这
期刊
眼睛无小事,滴眼药水的方法不当,不仅影响药效,还会产生不良后果,自然要好好研究一番。  在滴眼药水之前,先要分析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有下列特殊情况:  情况1:需要使用多种眼药水。请咨询医生,问清楚在滴不同种类药水之间应该间隔多长时间。阅读说明书,看是否需要在滴之前晃动药瓶、混匀药物。  情况2:平时佩戴隐形眼镜。请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在用药时摘除隐形眼镜。  情况3:手的动作不太稳(包括儿童),就请别
期刊
如果您是一位“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的彻头彻尾的肉食爱好者,那么这篇文章将给您带来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无肉不欢可能给您招致糖尿病。好消息是,控制吃肉又有了新动力。  已有研究表明,吃红肉与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有关。现在,红肉的“罪状”上又新添了一条——招致糖尿病。  发表在今年8月份的《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红肉,特别是红肉加工食品,如培根、香肠、热狗等,与
期刊
生命在于运动。对糖尿病病人来说,这句话还可以说得“严重”一点:寿命在于运动。动得好,能帮助控制病情,延长寿命。不动或瞎动,都可能会让生命长度打折扣。  不动不行,瞎动也不行  说到运动,”糖友”汪大姐是比较抵触的。得病之前,她就是典型的懒人兼胖人。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  刚得病那会儿,汪大姐知道了要少吃多动,也曾决心要勤快一点,动出健康来。她的办法是向街坊大妈学习“闻鸡起舞”。她挑了一
期刊
袁枚有一句诗:“若使風情老无份,夕阳不合照桃花。”他是正面提倡老年人的性爱生活的。实际上,谈老人亲密关系,就整体来说,性要排第一,然后才是爱、婚。因为即便对于无爱无婚的老人,也不应无性。  老年人还有“性”可谈吗?当然,人人有性,与生俱来,从小到大,从幼到老,至死方休。正如有人说:“活到老,性到老。”  时至21世纪,人类在性生活方面更为开放、活跃和丰富多彩,也许这正是人体素质空前改善和平均寿命不
期刊
8月16日,大洋彼岸传来噩耗——黄建始教授在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而不幸逝世。我们对黄教授将于金秋十月病愈回国继续为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的期望顿时成为泡影。  8年前,黄建始教授看到了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中十分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工作,而在“非典”期间毅然辞去在美国已熟悉多年的工作,只身回国投入了急性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教育、健康宣教和健康管理工作。黄
期刊
小学生写情书,中学生谈恋爱,大学生同居……关于青少年的性与爱,在许多人嘴里变成一声叹息:“现在的年轻人,私生活太乱了!”且慢,一份最新出炉的青少年性爱观调查或许能彻底改变我们的这一看法。  十年前,看到某女大学生怀孕流产的新闻我们会感到震惊。十年后,某女初中生怀孕流产的新闻都不再能使我们动容,最多不过忧心个科中地说一句:“这些孩子可怎么办呀?”  难道我们的青少年对于性爱真的已经开放到无所谓了的地
期刊
生活越过越好,各种“富贵病”也越来越常见。说起2型糖尿病,很多人都不陌生,甚至可能有家人或朋友就是糖尿病患者。那么,我们对2型糖尿病的了解程度到底如何,平时的观点又是否正确s呢7这里提供一个小测试,大家一起来测测。  1.2型糖尿病患者能否吃糖/甜食?  A 能  B 不能  解释: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体重,保持健康均衡饮食。适量的甜点和含糖食物是均衡饮食的一部分。只要品种、数量合理,没有超出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