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先有爱才有性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NENGW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写情书,中学生谈恋爱,大学生同居……关于青少年的性与爱,在许多人嘴里变成一声叹息:“现在的年轻人,私生活太乱了!”且慢,一份最新出炉的青少年性爱观调查或许能彻底改变我们的这一看法。
  十年前,看到某女大学生怀孕流产的新闻我们会感到震惊。十年后,某女初中生怀孕流产的新闻都不再能使我们动容,最多不过忧心个科中地说一句:“这些孩子可怎么办呀?”
  难道我们的青少年对于性爱真的已经开放到无所谓了的地步吗?为此,我们花了20年的时间对青少年性爱观做了一份详尽的调查,调查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
  “有爱才有性”20年仍主流
  除了在极其短暂的时刻,没有爱情的性行为根本不可能填补人与人之间的鸿沟。
  ——埃·弗洛姆
  我们从1991~2006年先后5次调查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2010年我们又在居住地调查了全国14~17周岁的青少年。为了使这项调查足够全面,我们不仅仅是在学校中随机抽样调查,还包括了已经离校的青少年。
  这个调查问卷的问题是:“您认为,爱情与性交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经过加权统计,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相信“先有爱才有性”的人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其次是“爱与性可以同时有”。这两者在大学生中总共占到90%左右,在2010年的青少年当中也超过了80%。
  由此可见,在最近的20年问,尽管社会在剧变,尽管大学生、青少年的性行为增加了,但是,他们的观念却基本没有变化。
  调查结论:中国年轻人的主流观念其实是相信爱情应该是性的基础,性行为的增加,实际上是爱情的兴起和发展,而不是所谓的“性乱”。
  崇拜爱情减少了性行为
  性生活是爱情的表现。它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生活、自我和情侣的爱。
  ——纳撒尼尔·布拉登
  再来看看下图的调查数据,它告诉了我们两个事实:
  第一,越是相信应该“先有爱后有性“的年轻人,发生性行为的越少。
  第二,传统的性道德对于2010年的青少年已经很难发挥作用了。
  此外,在少女中,认为自己在性方面很开放的人,其实只有19%的人真的发生了性行为。可是,认为自己非常传统的少女中,也有15.2%的人实际上已经有过性行为了。两者并没有出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本质差别。
  少男的情况就更加令人惊讶:那些认为自己非常开放的少男们,其实只有13.6%的人真的发生过性行为。可是,认为自己非常传统的少男中,发生过性行为的却几乎多出一倍(26.5%)。
  这就是说,如果不讲爱情只讲传统道德,那么对于少女没有显著的作用,对于少男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调查结论:实际在抑制着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是对于爱情的崇拜与尊重,是用爱情来衡量与指导自己的行为。
  少年爱情观“中庸含蓄”
  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
  ——马卡连柯
  既然少年们赞成先有爱后有性,那么对于爱情,他们的认知又是什么样的呢7
  在2010年的少年性爱观调查中,有这样一些关于爱情的问答,使我们欣喜地发现,爱情在现在的青少年心中,仍然是宝贵且值得珍藏的。
  问:浪漫的爱情只是一种幼稚的错觉?
  结果:否认这种说法的少男占七成,少女占八成。看来,主流观念仍是赞美爱情。
  问:为了爱情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结果:否定这种说法的少男占八成,少女占八成。看来,爱情虽美也很现实。
  问:过去的一年里,您多久谈论一次爱情?
  结果:从没有谈过的少男占七成,少女占七成。每天或每周谈论一次的少男只有一成,少女一成都不到。看来,爱情是要深藏于心中的。
  调查结论:中国少男少女中的主流爱情观其实是既中庸又含蓄的,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距离真去发起或者获得爱情还很遥远。因此,他们的爱情观更多的是一种憧憬与猜想,还无法真的确立自己的立场。
  当然,这也与我们当前的性文化现状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成年人中爱情崇拜如日中天,另一方面他们却对青少年的爱情噤若寒蝉,仍然习惯性地以“早恋“来打击压制之。
  少年性道德观“严己宽人’’
  一旦情欲的满足太过轻易,它便不会有什么价值可言。
  ——弗洛伊德
  虽然认可爱情站在性前面,但是,中国的少年们在性道德观的开放程度上大大超出了成年人的想象。
  首先,至少有七成的少男与少女认为“在一个人的人生当中,性生活是很宝贵的”。
  其次,对于夫妻在婚前就发生性关系,有五成的少男少女认为这种行为与道德无关。
  至于要怎么对待包二奶的已婚男人,只有一半的少男少女认为必须进行法律惩罚,两成以上的少男和少女认为只需要进行道德谴责,而表示理解的少男少女则占到20%甚至30%。
  再看对于“当二奶”的态度,少年们的反应也许更加惊人。虽然认为“需要道德谴责”和“必须法律惩罚”的少男占到73.2%,少女占到65.7%,但是,表示“可以理解,但不支持”的少男也占到233%,而少女居然占到34,2%,超过三分之一,大大超过少男。
  上述各种情况不仅在目前中国青少年中客观存在,而且是成年人性关系日益松散这一客观存在的必然反映,不能单方面地怪罪于少年们。
  当然,上述的提问都是抽象的或者指向别人的,如果是直接询问自己的事情,那么目前中国的少年还是相当传统的。
  比如,当被问道“有人说:完全为了寻求快乐,也可以与别人有性生活。您同意这种说法吗?”时,不同意的少男占到83.3%,少女则更是高达95.9%。反之,当我们提问:”有人说,如果一个女人还没有结婚,那么贞操(就是从来没有与别人发生过性关系)就是她最宝贵的东西。您同意这种说法吗?”同意这一观点的少男占到77.6%,少女占到了93.8%。
  这就是说,在性关系道德方面,中国少年的主流已经具有了“严以律己,宽于待人”的现代公民意识。
其他文献
衰老也许是一条无法逆行的单行道。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减速慢行。抗氧化营养素,或许是一种能勒住岁月快车的动力。  在我们身边,总有许多“老相的年轻人”和“显年轻的老人”。后者是让人羡慕的。人过中年日过午,他们的太阳却似乎总停驻在中天,不管四十、五十还是六十岁,总是有神采奕奕的面容。  如果您曾向他们取过经的话,应该会发现,他们保持年轻的秘密不是注射了胎盘素、做了拉皮手术,或者吃了某种神奇的保健品。最重
期刊
生还是升?这是让很多职场女精英头疼的问题。确实,同时兼顾工作和宝宝并不轻松,尤其是工作的同时还要继续母乳喂养。于是,很多妈妈不得不在二者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其实,掌握一些方法,鱼和熊掌并不是不能兼得。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母乳喂养是所有婴儿首选的喂养方式,包括早产儿和患病的新生儿……我们建议母乳喂养应至少持续12个月,之后是否继续进行应根据母婴双方的共同意愿决定。的确,和其他喂养方式比起来,母乳喂
期刊
在历史的进程中,手杖并没有像其他一些工具一样为社会所淘汰,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演变并发展,在日常生活、医疗、运动等各方面都能为人们提供帮助,已经远远超越了“第三条腿”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部分。  手杖:不止是“第三条腿”  在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曾经问俄狄浦斯:”什么动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7”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
期刊
麻木感是指某部分身体皮肤感觉减弱甚至完全消失。针刺感是指皮肤感到针扎般的刺痛。麻木感和针刺感一般由肢体受压引起,但是,有时候是某些疾病的反应。
期刊
您家里有没有吃个不停的“小馋猫”?众所周知,吃得太多、运动量不足容易让孩子体重超标。而体重超标会给孩子带来许多健康隐患。比如糖尿病、心脏疾病等。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降服”贪吃的小胖墩呢?  频繁地吃零食——对策:找准原因,巧挡零食  边看电视边吃掉一大堆零食,这种场景您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很多时候,孩子不停地吃零食是因为觉得无聊。除此之外,情绪不佳,比如焦虑、沮丧,压力过大也容易让他们吃个不停。这
期刊
眼睛无小事,滴眼药水的方法不当,不仅影响药效,还会产生不良后果,自然要好好研究一番。  在滴眼药水之前,先要分析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有下列特殊情况:  情况1:需要使用多种眼药水。请咨询医生,问清楚在滴不同种类药水之间应该间隔多长时间。阅读说明书,看是否需要在滴之前晃动药瓶、混匀药物。  情况2:平时佩戴隐形眼镜。请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在用药时摘除隐形眼镜。  情况3:手的动作不太稳(包括儿童),就请别
期刊
如果您是一位“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的彻头彻尾的肉食爱好者,那么这篇文章将给您带来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无肉不欢可能给您招致糖尿病。好消息是,控制吃肉又有了新动力。  已有研究表明,吃红肉与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有关。现在,红肉的“罪状”上又新添了一条——招致糖尿病。  发表在今年8月份的《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红肉,特别是红肉加工食品,如培根、香肠、热狗等,与
期刊
生命在于运动。对糖尿病病人来说,这句话还可以说得“严重”一点:寿命在于运动。动得好,能帮助控制病情,延长寿命。不动或瞎动,都可能会让生命长度打折扣。  不动不行,瞎动也不行  说到运动,”糖友”汪大姐是比较抵触的。得病之前,她就是典型的懒人兼胖人。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  刚得病那会儿,汪大姐知道了要少吃多动,也曾决心要勤快一点,动出健康来。她的办法是向街坊大妈学习“闻鸡起舞”。她挑了一
期刊
袁枚有一句诗:“若使風情老无份,夕阳不合照桃花。”他是正面提倡老年人的性爱生活的。实际上,谈老人亲密关系,就整体来说,性要排第一,然后才是爱、婚。因为即便对于无爱无婚的老人,也不应无性。  老年人还有“性”可谈吗?当然,人人有性,与生俱来,从小到大,从幼到老,至死方休。正如有人说:“活到老,性到老。”  时至21世纪,人类在性生活方面更为开放、活跃和丰富多彩,也许这正是人体素质空前改善和平均寿命不
期刊
8月16日,大洋彼岸传来噩耗——黄建始教授在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而不幸逝世。我们对黄教授将于金秋十月病愈回国继续为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的期望顿时成为泡影。  8年前,黄建始教授看到了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中十分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工作,而在“非典”期间毅然辞去在美国已熟悉多年的工作,只身回国投入了急性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教育、健康宣教和健康管理工作。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