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写情书,中学生谈恋爱,大学生同居……关于青少年的性与爱,在许多人嘴里变成一声叹息:“现在的年轻人,私生活太乱了!”且慢,一份最新出炉的青少年性爱观调查或许能彻底改变我们的这一看法。
十年前,看到某女大学生怀孕流产的新闻我们会感到震惊。十年后,某女初中生怀孕流产的新闻都不再能使我们动容,最多不过忧心个科中地说一句:“这些孩子可怎么办呀?”
难道我们的青少年对于性爱真的已经开放到无所谓了的地步吗?为此,我们花了20年的时间对青少年性爱观做了一份详尽的调查,调查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
“有爱才有性”20年仍主流
除了在极其短暂的时刻,没有爱情的性行为根本不可能填补人与人之间的鸿沟。
——埃·弗洛姆
我们从1991~2006年先后5次调查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2010年我们又在居住地调查了全国14~17周岁的青少年。为了使这项调查足够全面,我们不仅仅是在学校中随机抽样调查,还包括了已经离校的青少年。
这个调查问卷的问题是:“您认为,爱情与性交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经过加权统计,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相信“先有爱才有性”的人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其次是“爱与性可以同时有”。这两者在大学生中总共占到90%左右,在2010年的青少年当中也超过了80%。
由此可见,在最近的20年问,尽管社会在剧变,尽管大学生、青少年的性行为增加了,但是,他们的观念却基本没有变化。
调查结论:中国年轻人的主流观念其实是相信爱情应该是性的基础,性行为的增加,实际上是爱情的兴起和发展,而不是所谓的“性乱”。
崇拜爱情减少了性行为
性生活是爱情的表现。它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生活、自我和情侣的爱。
——纳撒尼尔·布拉登
再来看看下图的调查数据,它告诉了我们两个事实:
第一,越是相信应该“先有爱后有性“的年轻人,发生性行为的越少。
第二,传统的性道德对于2010年的青少年已经很难发挥作用了。
此外,在少女中,认为自己在性方面很开放的人,其实只有19%的人真的发生了性行为。可是,认为自己非常传统的少女中,也有15.2%的人实际上已经有过性行为了。两者并没有出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本质差别。
少男的情况就更加令人惊讶:那些认为自己非常开放的少男们,其实只有13.6%的人真的发生过性行为。可是,认为自己非常传统的少男中,发生过性行为的却几乎多出一倍(26.5%)。
这就是说,如果不讲爱情只讲传统道德,那么对于少女没有显著的作用,对于少男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调查结论:实际在抑制着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是对于爱情的崇拜与尊重,是用爱情来衡量与指导自己的行为。
少年爱情观“中庸含蓄”
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
——马卡连柯
既然少年们赞成先有爱后有性,那么对于爱情,他们的认知又是什么样的呢7
在2010年的少年性爱观调查中,有这样一些关于爱情的问答,使我们欣喜地发现,爱情在现在的青少年心中,仍然是宝贵且值得珍藏的。
问:浪漫的爱情只是一种幼稚的错觉?
结果:否认这种说法的少男占七成,少女占八成。看来,主流观念仍是赞美爱情。
问:为了爱情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结果:否定这种说法的少男占八成,少女占八成。看来,爱情虽美也很现实。
问:过去的一年里,您多久谈论一次爱情?
结果:从没有谈过的少男占七成,少女占七成。每天或每周谈论一次的少男只有一成,少女一成都不到。看来,爱情是要深藏于心中的。
调查结论:中国少男少女中的主流爱情观其实是既中庸又含蓄的,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距离真去发起或者获得爱情还很遥远。因此,他们的爱情观更多的是一种憧憬与猜想,还无法真的确立自己的立场。
当然,这也与我们当前的性文化现状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成年人中爱情崇拜如日中天,另一方面他们却对青少年的爱情噤若寒蝉,仍然习惯性地以“早恋“来打击压制之。
少年性道德观“严己宽人’’
一旦情欲的满足太过轻易,它便不会有什么价值可言。
——弗洛伊德
虽然认可爱情站在性前面,但是,中国的少年们在性道德观的开放程度上大大超出了成年人的想象。
首先,至少有七成的少男与少女认为“在一个人的人生当中,性生活是很宝贵的”。
其次,对于夫妻在婚前就发生性关系,有五成的少男少女认为这种行为与道德无关。
至于要怎么对待包二奶的已婚男人,只有一半的少男少女认为必须进行法律惩罚,两成以上的少男和少女认为只需要进行道德谴责,而表示理解的少男少女则占到20%甚至30%。
再看对于“当二奶”的态度,少年们的反应也许更加惊人。虽然认为“需要道德谴责”和“必须法律惩罚”的少男占到73.2%,少女占到65.7%,但是,表示“可以理解,但不支持”的少男也占到233%,而少女居然占到34,2%,超过三分之一,大大超过少男。
上述各种情况不仅在目前中国青少年中客观存在,而且是成年人性关系日益松散这一客观存在的必然反映,不能单方面地怪罪于少年们。
当然,上述的提问都是抽象的或者指向别人的,如果是直接询问自己的事情,那么目前中国的少年还是相当传统的。
比如,当被问道“有人说:完全为了寻求快乐,也可以与别人有性生活。您同意这种说法吗?”时,不同意的少男占到83.3%,少女则更是高达95.9%。反之,当我们提问:”有人说,如果一个女人还没有结婚,那么贞操(就是从来没有与别人发生过性关系)就是她最宝贵的东西。您同意这种说法吗?”同意这一观点的少男占到77.6%,少女占到了93.8%。
这就是说,在性关系道德方面,中国少年的主流已经具有了“严以律己,宽于待人”的现代公民意识。
十年前,看到某女大学生怀孕流产的新闻我们会感到震惊。十年后,某女初中生怀孕流产的新闻都不再能使我们动容,最多不过忧心个科中地说一句:“这些孩子可怎么办呀?”
难道我们的青少年对于性爱真的已经开放到无所谓了的地步吗?为此,我们花了20年的时间对青少年性爱观做了一份详尽的调查,调查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
“有爱才有性”20年仍主流
除了在极其短暂的时刻,没有爱情的性行为根本不可能填补人与人之间的鸿沟。
——埃·弗洛姆
我们从1991~2006年先后5次调查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2010年我们又在居住地调查了全国14~17周岁的青少年。为了使这项调查足够全面,我们不仅仅是在学校中随机抽样调查,还包括了已经离校的青少年。
这个调查问卷的问题是:“您认为,爱情与性交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经过加权统计,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相信“先有爱才有性”的人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其次是“爱与性可以同时有”。这两者在大学生中总共占到90%左右,在2010年的青少年当中也超过了80%。
由此可见,在最近的20年问,尽管社会在剧变,尽管大学生、青少年的性行为增加了,但是,他们的观念却基本没有变化。
调查结论:中国年轻人的主流观念其实是相信爱情应该是性的基础,性行为的增加,实际上是爱情的兴起和发展,而不是所谓的“性乱”。
崇拜爱情减少了性行为
性生活是爱情的表现。它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生活、自我和情侣的爱。
——纳撒尼尔·布拉登
再来看看下图的调查数据,它告诉了我们两个事实:
第一,越是相信应该“先有爱后有性“的年轻人,发生性行为的越少。
第二,传统的性道德对于2010年的青少年已经很难发挥作用了。
此外,在少女中,认为自己在性方面很开放的人,其实只有19%的人真的发生了性行为。可是,认为自己非常传统的少女中,也有15.2%的人实际上已经有过性行为了。两者并没有出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本质差别。
少男的情况就更加令人惊讶:那些认为自己非常开放的少男们,其实只有13.6%的人真的发生过性行为。可是,认为自己非常传统的少男中,发生过性行为的却几乎多出一倍(26.5%)。
这就是说,如果不讲爱情只讲传统道德,那么对于少女没有显著的作用,对于少男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调查结论:实际在抑制着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是对于爱情的崇拜与尊重,是用爱情来衡量与指导自己的行为。
少年爱情观“中庸含蓄”
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
——马卡连柯
既然少年们赞成先有爱后有性,那么对于爱情,他们的认知又是什么样的呢7
在2010年的少年性爱观调查中,有这样一些关于爱情的问答,使我们欣喜地发现,爱情在现在的青少年心中,仍然是宝贵且值得珍藏的。
问:浪漫的爱情只是一种幼稚的错觉?
结果:否认这种说法的少男占七成,少女占八成。看来,主流观念仍是赞美爱情。
问:为了爱情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结果:否定这种说法的少男占八成,少女占八成。看来,爱情虽美也很现实。
问:过去的一年里,您多久谈论一次爱情?
结果:从没有谈过的少男占七成,少女占七成。每天或每周谈论一次的少男只有一成,少女一成都不到。看来,爱情是要深藏于心中的。
调查结论:中国少男少女中的主流爱情观其实是既中庸又含蓄的,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距离真去发起或者获得爱情还很遥远。因此,他们的爱情观更多的是一种憧憬与猜想,还无法真的确立自己的立场。
当然,这也与我们当前的性文化现状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成年人中爱情崇拜如日中天,另一方面他们却对青少年的爱情噤若寒蝉,仍然习惯性地以“早恋“来打击压制之。
少年性道德观“严己宽人’’
一旦情欲的满足太过轻易,它便不会有什么价值可言。
——弗洛伊德
虽然认可爱情站在性前面,但是,中国的少年们在性道德观的开放程度上大大超出了成年人的想象。
首先,至少有七成的少男与少女认为“在一个人的人生当中,性生活是很宝贵的”。
其次,对于夫妻在婚前就发生性关系,有五成的少男少女认为这种行为与道德无关。
至于要怎么对待包二奶的已婚男人,只有一半的少男少女认为必须进行法律惩罚,两成以上的少男和少女认为只需要进行道德谴责,而表示理解的少男少女则占到20%甚至30%。
再看对于“当二奶”的态度,少年们的反应也许更加惊人。虽然认为“需要道德谴责”和“必须法律惩罚”的少男占到73.2%,少女占到65.7%,但是,表示“可以理解,但不支持”的少男也占到233%,而少女居然占到34,2%,超过三分之一,大大超过少男。
上述各种情况不仅在目前中国青少年中客观存在,而且是成年人性关系日益松散这一客观存在的必然反映,不能单方面地怪罪于少年们。
当然,上述的提问都是抽象的或者指向别人的,如果是直接询问自己的事情,那么目前中国的少年还是相当传统的。
比如,当被问道“有人说:完全为了寻求快乐,也可以与别人有性生活。您同意这种说法吗?”时,不同意的少男占到83.3%,少女则更是高达95.9%。反之,当我们提问:”有人说,如果一个女人还没有结婚,那么贞操(就是从来没有与别人发生过性关系)就是她最宝贵的东西。您同意这种说法吗?”同意这一观点的少男占到77.6%,少女占到了93.8%。
这就是说,在性关系道德方面,中国少年的主流已经具有了“严以律己,宽于待人”的现代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