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安垦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山区过渡带,地处中高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十年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气候变暖,年平均气温为1.0℃,从60年代到90年代,以每十年大约0.5℃速度递增。≥10℃活动温平均为2271.5℃,比60年代增加了143.2℃。一年中升温最多的是东春两季,冬半年(11月至来年3月)增温比较明显,平均提高2.0℃,增温最显著的出现在(2-3月),平均提高2.9℃,而4-10月气温仅提高0.9℃.本文着重分析了气候变暖趋势、气候变暖对粮豆产量影响,并根据气候变暖这一特点,在农业生产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在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的持续高产稳产。
关键词:气候变暖、气温、农业生产、粮豆产量
气候的变暖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气候的变暖必然导致农业生产的变化,深入分析本地气候变暖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最主要措施。
1、气候变暖趋势
资料处理:气象资料采用1961-2000年的資料,分别统计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四个平均值,分析它们变化趋势。
九十年代平均气温比八十、七十、六十年代有明显的上升。从表(1)得知,有60年代的0.3℃,升到90年代的1.7℃,在这四十年当中上升了1.4℃,大约以每十年0.5℃的速度递增;其中冬半年(11月至来年3月)增温较明显,家平均提高2.0℃,增温最显著的出现在2-3月平均提高2.9℃,除了6、8、10月外,其他月份均提高1.0℃以上,提高最多的是2月,提高了3.8℃。≥10℃的活动积温,从表(2)得知,九十年代均高于八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分别高16.3℃、68.5℃和143.2℃。
2、气候变暖对粮豆产量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北安垦区,气候的变暖、热量的增加,对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气候因素。特别是对于热量资源缺乏的高寒地区尤为明显,表2中5-9月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无霜期日数、粮豆亩产呈同步增长趋势,粮豆产量由六十年代的74.3kg增到150.8kg。虽然产量的增加与农业生产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但气温的上升,积温的逐年增加和无霜期的延长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总结
从产量分析来看北安垦区四十年的气候变暖,是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发展,是提高粮豆产量的决定因素。随着气温的逐年增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农业种植制度、选育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和采取其他及时的应对措施,把气候变暖问题纳入农业的总体产业规划,提高气候资源有效的利用率,达到增产、高产的目的。
关键词:气候变暖、气温、农业生产、粮豆产量
气候的变暖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气候的变暖必然导致农业生产的变化,深入分析本地气候变暖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最主要措施。
1、气候变暖趋势
资料处理:气象资料采用1961-2000年的資料,分别统计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四个平均值,分析它们变化趋势。
九十年代平均气温比八十、七十、六十年代有明显的上升。从表(1)得知,有60年代的0.3℃,升到90年代的1.7℃,在这四十年当中上升了1.4℃,大约以每十年0.5℃的速度递增;其中冬半年(11月至来年3月)增温较明显,家平均提高2.0℃,增温最显著的出现在2-3月平均提高2.9℃,除了6、8、10月外,其他月份均提高1.0℃以上,提高最多的是2月,提高了3.8℃。≥10℃的活动积温,从表(2)得知,九十年代均高于八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分别高16.3℃、68.5℃和143.2℃。
2、气候变暖对粮豆产量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北安垦区,气候的变暖、热量的增加,对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气候因素。特别是对于热量资源缺乏的高寒地区尤为明显,表2中5-9月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无霜期日数、粮豆亩产呈同步增长趋势,粮豆产量由六十年代的74.3kg增到150.8kg。虽然产量的增加与农业生产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但气温的上升,积温的逐年增加和无霜期的延长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总结
从产量分析来看北安垦区四十年的气候变暖,是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发展,是提高粮豆产量的决定因素。随着气温的逐年增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农业种植制度、选育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和采取其他及时的应对措施,把气候变暖问题纳入农业的总体产业规划,提高气候资源有效的利用率,达到增产、高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