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国地位和大国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冷战后的大国关系与冷战期间相比有许多深刻的变化,形成新的特点。当今世界大国关系中一极世界与多极世界之争将是长期的;大国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型关系在一些大国间得到可喜的发展;各大国都重视参与各种国际组织的活动,在多边外交中谋求更广泛的合作。本文将从最近美国和俄罗斯关于石油问题采取的相关动作,来分析二战以来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特点。
关键词:石油战略;大国关系;竞争;合作
美国和俄罗斯的斗争,山姆大叔和大白熊的博弈,这两个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除了在政治、军事方面抗衡之外,同时作为能源出产大国,围绕着石油天然气展开的没有硝烟之斗争同样令人血脉澎张。
一、油桶中的大国博弈
2014年3月12日,美国决定投放500万桶战略储备石油。受到美國的这一决定影响,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四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应声下跌了2.04美元,报收于每桶97.99美元,跌幅达2.04%。
尽管美国能源部在事后表示,由于近年来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大幅增加,与此相关的石油系统发生显着变化,包括延长管道建设和增加新的基础设施,为了正确评估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突发事件的能力才决定进行测试性投放的。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美国为针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所作出的积极反应。
4月10日,普京分别致信欧盟十八个国家的领导人,请求欧盟能出面对话共同解决乌克兰所面临的危机。从普京派兵进入克里米亚时的嘴巴强硬,到后来的舌头变软,看来普京冲动之下惹来的麻烦,不仅没有为俄罗斯带来丝毫荣誉和任何实际好处的同时,反倒背起了一个沉重的无法轻易卸载的包袱。
欧盟与俄罗斯之间总有一种很微妙的关系,一方面,欧盟跟美国之间保持着暧昧,以获取美国的援助和保护;另一方面,地理位置又让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发生千丝万缕的经济关系。也正是因此,以德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欧盟各国在对俄采取制裁措施上与美国表现出不一致的立场,以至于美国决定单边制裁俄罗斯。
近年来,美国的能源战略已悄然发生改变,奥巴马正力推“能源独立”计划,目标是在十年内将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减少三分一,到二零一七年美国或成世界最大产油国。一旦美国动用能源战制裁俄罗斯,那么石油价格再回每桶一百美元将很难,届时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维持局面的俄罗斯经济将会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在这次乌克兰危机中,中国仍然坚持谈判解决问题,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偏袒俄罗斯的意思。这完全符合中国一贯的中庸思维习惯。但中俄关系的定位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且相互间经贸联系越来越更加紧密,两国也多次“默契”地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霸权主义,普京不可能忽略中国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
29天的时间,一场表面上是关于石油问题的压制与反压制,实质上是美、俄两国政治的扳手腕之争,悄然掀开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面纱,各个政治势力,利益团体轮番登场。
二、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与新发展
国际关系演变的历史表明,大国关系的重组和变化取决于以下两大因素,一是各大国自身实力的消涨、兴衰,二是各大国奉行的国际战略和政策。历史证明,国际社会始终是处于动态之中的。当新的国家结构、国际格局形成以后,各种力量的兴衰、力量对比的消涨进程也就开始了,由不断的量变逐渐积累形成新的质变。
(一)美国成为世界的领头羊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因一方衰败而倒塌,这在客观上对美国有利。冷战后,美国军事实力继续增长,它拥有的核武器、核技术、太空技术以及现代化的常规武器居世界之最。为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其扩军备战的态势有增无减。经济方面,两极格局的解体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目前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比重由25%—26%回升到30%左右。美国还乘社会主义运动受挫之机,在全世界推广它的价值观,扩大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因为有上述这些变化,冷战后,美国的历届总统都把建立美国主宰的“世界秩序”、确保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作为美国国际新战略的核心。
(二)苏俄从超级大国位置上跌落
两极格局解体,受冲击最大、大国地位变化最明显的是苏联。苏联因解体而不复存在,其继承者俄罗斯不再是超级大国。10年前,俄罗斯在体制转换中,采用了西方的“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的经济雪上加霜,生产滑坡、产业结构混乱、外债剧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直到近两年才止跌回升。但一个国家的大国地位,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实力。俄罗斯还拥有尚可与美国相抗衡的核力量。俄罗斯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科技基础扎实,国民知识水平较高,这些都是其经济复兴的有利条件。普京执政以来,根据俄罗斯的国情,正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其国内、国际战略,取得了明显效果。
(三)欧盟的成立化松散的欧洲大陆为实力超群的欧洲一体
冷战结束以后,西欧各国在联合自强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欧元作为欧盟的统一货币正式流通,标志着欧洲一体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目前欧盟在经济上已经赶上美国,成为世界三大经济中心之一。政治上,欧盟奉行欧洲统一的外交政策,建立欧洲独立的军事力量等一体化进程也有进展。尽管欧盟是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多国经济政治联盟,它的内部体制、决策程序十分复杂,成员国的力量重组和利益分配还存在不少矛盾和分歧,难以凝聚成一支完全统一的力量,但近几年欧盟的核心成员国英、法、德等国家正致力于缓和、调解、解决各国之间历史与文化的遗留问题。在此背景之下,欧盟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就。
(四)中国的崛起
中国国际地位上升,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30多以来,中国一心一意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快速前进,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保持着相当高的经济增长比率,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力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完善,加快了中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活力的发展中大国,在国际金融、世界贸易、科技发展和交流等各个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正在逐步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的胜利。冷战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沉着应对各种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两大趋势,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进入21世纪新纪元,时代的主题更加鲜明,“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随着冷战结束,世界上各种力量兴衰演变,大国关系也随之变化。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增强综合国力、发展科学技术、抢占有利地位作为主要目标,国际关系的内涵由原先的着重军事实力竞争转向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在内的全方位竞争。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互相竞争、矛盾的一面,又有相互依存、合作的一面,在斗争中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在制约中谋求共同发展的机遇。
冷战后大国关系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和斗争依然存在,大国之间主宰与反主宰、遏制反遏制的斗争依然尖锐,但另一方面,一种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型关系在一些大国间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1]傅耀祖.冷战后大国关系的调整及其特点.[J].外交学院学报.2002(03).
[2]钮菊生.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J].唯实.2013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陆 艺(1994—),女,汉族,江苏镇江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本科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石油战略;大国关系;竞争;合作
美国和俄罗斯的斗争,山姆大叔和大白熊的博弈,这两个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除了在政治、军事方面抗衡之外,同时作为能源出产大国,围绕着石油天然气展开的没有硝烟之斗争同样令人血脉澎张。
一、油桶中的大国博弈
2014年3月12日,美国决定投放500万桶战略储备石油。受到美國的这一决定影响,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四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应声下跌了2.04美元,报收于每桶97.99美元,跌幅达2.04%。
尽管美国能源部在事后表示,由于近年来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大幅增加,与此相关的石油系统发生显着变化,包括延长管道建设和增加新的基础设施,为了正确评估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突发事件的能力才决定进行测试性投放的。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美国为针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所作出的积极反应。
4月10日,普京分别致信欧盟十八个国家的领导人,请求欧盟能出面对话共同解决乌克兰所面临的危机。从普京派兵进入克里米亚时的嘴巴强硬,到后来的舌头变软,看来普京冲动之下惹来的麻烦,不仅没有为俄罗斯带来丝毫荣誉和任何实际好处的同时,反倒背起了一个沉重的无法轻易卸载的包袱。
欧盟与俄罗斯之间总有一种很微妙的关系,一方面,欧盟跟美国之间保持着暧昧,以获取美国的援助和保护;另一方面,地理位置又让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发生千丝万缕的经济关系。也正是因此,以德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欧盟各国在对俄采取制裁措施上与美国表现出不一致的立场,以至于美国决定单边制裁俄罗斯。
近年来,美国的能源战略已悄然发生改变,奥巴马正力推“能源独立”计划,目标是在十年内将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减少三分一,到二零一七年美国或成世界最大产油国。一旦美国动用能源战制裁俄罗斯,那么石油价格再回每桶一百美元将很难,届时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维持局面的俄罗斯经济将会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在这次乌克兰危机中,中国仍然坚持谈判解决问题,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偏袒俄罗斯的意思。这完全符合中国一贯的中庸思维习惯。但中俄关系的定位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且相互间经贸联系越来越更加紧密,两国也多次“默契”地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霸权主义,普京不可能忽略中国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
29天的时间,一场表面上是关于石油问题的压制与反压制,实质上是美、俄两国政治的扳手腕之争,悄然掀开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面纱,各个政治势力,利益团体轮番登场。
二、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与新发展
国际关系演变的历史表明,大国关系的重组和变化取决于以下两大因素,一是各大国自身实力的消涨、兴衰,二是各大国奉行的国际战略和政策。历史证明,国际社会始终是处于动态之中的。当新的国家结构、国际格局形成以后,各种力量的兴衰、力量对比的消涨进程也就开始了,由不断的量变逐渐积累形成新的质变。
(一)美国成为世界的领头羊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因一方衰败而倒塌,这在客观上对美国有利。冷战后,美国军事实力继续增长,它拥有的核武器、核技术、太空技术以及现代化的常规武器居世界之最。为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其扩军备战的态势有增无减。经济方面,两极格局的解体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目前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比重由25%—26%回升到30%左右。美国还乘社会主义运动受挫之机,在全世界推广它的价值观,扩大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因为有上述这些变化,冷战后,美国的历届总统都把建立美国主宰的“世界秩序”、确保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作为美国国际新战略的核心。
(二)苏俄从超级大国位置上跌落
两极格局解体,受冲击最大、大国地位变化最明显的是苏联。苏联因解体而不复存在,其继承者俄罗斯不再是超级大国。10年前,俄罗斯在体制转换中,采用了西方的“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的经济雪上加霜,生产滑坡、产业结构混乱、外债剧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直到近两年才止跌回升。但一个国家的大国地位,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实力。俄罗斯还拥有尚可与美国相抗衡的核力量。俄罗斯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科技基础扎实,国民知识水平较高,这些都是其经济复兴的有利条件。普京执政以来,根据俄罗斯的国情,正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其国内、国际战略,取得了明显效果。
(三)欧盟的成立化松散的欧洲大陆为实力超群的欧洲一体
冷战结束以后,西欧各国在联合自强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欧元作为欧盟的统一货币正式流通,标志着欧洲一体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目前欧盟在经济上已经赶上美国,成为世界三大经济中心之一。政治上,欧盟奉行欧洲统一的外交政策,建立欧洲独立的军事力量等一体化进程也有进展。尽管欧盟是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多国经济政治联盟,它的内部体制、决策程序十分复杂,成员国的力量重组和利益分配还存在不少矛盾和分歧,难以凝聚成一支完全统一的力量,但近几年欧盟的核心成员国英、法、德等国家正致力于缓和、调解、解决各国之间历史与文化的遗留问题。在此背景之下,欧盟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就。
(四)中国的崛起
中国国际地位上升,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30多以来,中国一心一意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快速前进,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保持着相当高的经济增长比率,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力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完善,加快了中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活力的发展中大国,在国际金融、世界贸易、科技发展和交流等各个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正在逐步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的胜利。冷战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沉着应对各种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两大趋势,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进入21世纪新纪元,时代的主题更加鲜明,“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随着冷战结束,世界上各种力量兴衰演变,大国关系也随之变化。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增强综合国力、发展科学技术、抢占有利地位作为主要目标,国际关系的内涵由原先的着重军事实力竞争转向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在内的全方位竞争。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互相竞争、矛盾的一面,又有相互依存、合作的一面,在斗争中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在制约中谋求共同发展的机遇。
冷战后大国关系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和斗争依然存在,大国之间主宰与反主宰、遏制反遏制的斗争依然尖锐,但另一方面,一种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型关系在一些大国间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1]傅耀祖.冷战后大国关系的调整及其特点.[J].外交学院学报.2002(03).
[2]钮菊生.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J].唯实.2013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陆 艺(1994—),女,汉族,江苏镇江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本科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