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三大潮流势不可挡,永川必须勇立潮头。
不在开放中崛起,就会在封闭中落伍。我们在“西部”的封闭意识和封闭环境中憋得太久,越是“西部”越要开放。永川要真正成为渝西的“火车头”,必须在大开放中实现发展的大跨越。
永川得名于“三河汇碧”,本义是兼收并蓄,集成一家,方有奔流到海之劲道。要引天下资金、用天下资源、闯天下市场、纳天下人才,促永川发展。走出永川理所当然,走进全国地阔天宽,走向世界英雄好汉。要向先进学习,与高手共舞。
别具一格,出奇制胜,增添个性魅力。瑞士只不过是一个小国,但瑞士手表世界顶级,受世人追捧。日本厢根温泉,使全球游客如痴如醉。一个“博鳌论坛”,让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博鳌成为全球政治名人、企业精英、学术大师纷纷云集之地。义乌小商品指数成为全国、全球小商品市场的“晴雨表”。张家港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助推经济发展。绵阳“电子城”名扬天下。横店影视城已是驰名中外的“东方好莱坞”。
推进永川大开放大跨越发展,必须瞄准主战场,找准主攻点,占领制高点。永川“职教之城”已小有名气,但目前还不足以成为支撑永川经济成长的支柱。因此,必须开动脑筋,创新而为,打造城市品牌。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大有可为。要用职教品牌撬动大开放大跨越发展,按照“园区化、集团化”思路,统筹规划建设西部职教第一城,打造职业产业链和为职教城配套的服务性产业链。通过3-5年努力,把永川建成重庆服务外包示范区和创意经济策源地。
发展服务外包业不受运输条件限制,适合内陆城市发展,可以大量吸纳白领就业。当前,服务外包正加速从传统的法律服务、运输、餐饮和保安服务向IT服务、培训和公关等领域转移,从发达国家向拥有高素质、低技术成本、低劳动力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比如印度就成为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发源地。前不久,商务部正式授牌重庆为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永川作为重庆职业教育基地,我们迎来了新的机遇。要充分利用永川有22个职业院校开设电子信息专业,每年培养电子信息人才3万人这一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把服务外包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突破口,无中生有发展服务外包业。与市信息产业局合作,共建1-2平方公里、投资30亿元的服务外包示范区,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入驻,争取数据录入、呼叫中心等服务外包企业入驻,培育一批本土服务外包企业。
(摘编自胡际权在永川区委十二届四次全委会上的讲话)
博鳌:“无中生有”的
亚洲论坛
在海南省地图上,博鳌只是一个标有锚和鱼的小点。然而,这个昔日琼海市的无名小渔村,正成为全世界的聚焦点——每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从这里可以倾听亚洲最强音。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世界越来越开放的今天,只要选准一个点,就可以与全世界对接。
博鳌是如何选准对接点的?
时钟拨回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第10年,中国最大经济特区诞生——海南从长期对外封闭的国防前哨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在“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花常开”的歌声里,在“十万人才过海峡”的淘金潮中,国内外财团及企业携400多亿元资金登陆,海南房地产投资急剧膨胀。
蒋晓松就是其中的淘金者。作为30个开发博鳌的签约商之一,他和他的晓奥公司有一个梦想:把博鳌建成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区。
然而,当时只有一条土路、到处荒凉的博鳌并无独特资源可言。当时海南开发度假村的项目遍地开花,仅博鳌就有近20个类似项目。
要盘活博鳌,必定要借助外力,创造新的价值和新的投资理念。
放眼世界,“达沃斯”进入蒋晓松的视野。
达沃斯是瑞士一个群山环绕的僻静小城。1970年,在瑞士人施瓦布的倡议下,欧洲一些著名企业的总裁在此举行了一次非正式的研讨会,1987年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成为世界各国商界精英与政府高官纵论世界经济的“根据地”。
博鳌为什么不可以变成第二个“达沃斯”?
1997年,晓奥公司建成亚洲首个全岛型林克式高尔夫球场,蒋晓松以个人名义请来其私人朋友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夫妇、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和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作为首批贵宾为球场开杆。蒋晓松与他们一夜长谈,产生了创立一个论坛的想法——这或许就是一个对接点。
之后,蒋晓松把霍克和拉莫斯等人的一封信带给海南省领导人,他们在信中陈述了要设立亚洲论坛的想法,以及要把论坛放在博鳌的愿望。这一构想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1999年10月,霍克等人为此专程赶赴北京。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会见了他们。
蒋晓松的创意开始一步步变为现实。
1999年,晓奥公司、上海中远发展股份公司、海南黄金岸集团共同组建“海南博鳌投资控股公司”,开始博鳌新一轮开发。
只用了短短5个月的时间,在博鳌水城,一座五星级酒店及会议配套设施拔地而起,一座白色膜结构的论坛露天会址矗立在那里,而平时建这些工程需耗时2-3年。
“博鳌速度”创造博鳌奇迹。
2001年2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在博鳌成立。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参会并发表演说,并作诗一首:“万泉气象新,水阔晚风纯。四海群贤聚,博鳌更喜人。”
自2001年到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共接待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0名代表,其中各国政要和前政要100多名。如今,博鳌已成为亚洲地区一流的国际会议和旅游度假中心。
嵊州:一条领带
“系”住大半个地球
中国每5个系领带的人中,至少有4人系的是嵊州领带;全球每3个系领带的人中,至少有1人系的是嵊州领带。从1987年到2007年,浙江省嵊州市每年织出3亿多条领带,“织”出100亿元销售收入、2000多家领带企业、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
1985年2月26日,随着时任嵊州县(后改为市)长顾洵武和嵊州籍港胞卢陆手中剪子的“咔嚓”声响,嵊州的第一家领带企业——浙江佳友领呔有限公司开业。“佳友”的诞生,开启了领带企业中外合资的大幕,一大批嵊州籍和绍兴籍的旅港同乡纷纷效仿,在嵊州一下子办起了20多家合资领带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头脑灵活的精英分子纷纷下海,其中包括“佳友”的一批中层管理人员、供销员和机修工。而从这些第二代领带企业中,又不断裂变出一大批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创业者。
1995年4月,中国领带城在嵊州城落成。
1998年,第一届中国领带节的举办,确立了嵊州领带在全国同行业的龙头地位。但嵊州人没有为拥有“领带王国”的美称而沾沾自喜,他们的眼光很远:把嵊州建成国际性领带都市。
单纯的产量扩张造就不了“国际性领带都市”,嵊州人花巨资引进世界一流织造设备,使领带的制作工艺和面料质量逼近世界先进水平。
产品品质的提升,吸引了80多家国内外著名服装企业前来订牌加工领带。“金利来”来了,“鳄鱼”来了,“华伦·天奴”来了,“皮尔·卡丹”也来了。不经意间,嵊州领带竟“系”住大半个地球。
不仅如此,嵊州领带产业的革命还引发了一次领带业的跨国大转移。韩国、日本、意大利领带企业纷纷把生产基地移师嵊州。日本年销售领带4000万条,其中三分之一由嵊州生产。
与国际化分工同步发生变化的,还有嵊州领带产业区域内的专业化分工。一些企业把染色、制造、印花、定型等各个环节分离出来独立设厂,也出现了独立的专业工厂、独立的设计企业。
不在开放中崛起,就会在封闭中落伍。我们在“西部”的封闭意识和封闭环境中憋得太久,越是“西部”越要开放。永川要真正成为渝西的“火车头”,必须在大开放中实现发展的大跨越。
永川得名于“三河汇碧”,本义是兼收并蓄,集成一家,方有奔流到海之劲道。要引天下资金、用天下资源、闯天下市场、纳天下人才,促永川发展。走出永川理所当然,走进全国地阔天宽,走向世界英雄好汉。要向先进学习,与高手共舞。
别具一格,出奇制胜,增添个性魅力。瑞士只不过是一个小国,但瑞士手表世界顶级,受世人追捧。日本厢根温泉,使全球游客如痴如醉。一个“博鳌论坛”,让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博鳌成为全球政治名人、企业精英、学术大师纷纷云集之地。义乌小商品指数成为全国、全球小商品市场的“晴雨表”。张家港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助推经济发展。绵阳“电子城”名扬天下。横店影视城已是驰名中外的“东方好莱坞”。
推进永川大开放大跨越发展,必须瞄准主战场,找准主攻点,占领制高点。永川“职教之城”已小有名气,但目前还不足以成为支撑永川经济成长的支柱。因此,必须开动脑筋,创新而为,打造城市品牌。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大有可为。要用职教品牌撬动大开放大跨越发展,按照“园区化、集团化”思路,统筹规划建设西部职教第一城,打造职业产业链和为职教城配套的服务性产业链。通过3-5年努力,把永川建成重庆服务外包示范区和创意经济策源地。
发展服务外包业不受运输条件限制,适合内陆城市发展,可以大量吸纳白领就业。当前,服务外包正加速从传统的法律服务、运输、餐饮和保安服务向IT服务、培训和公关等领域转移,从发达国家向拥有高素质、低技术成本、低劳动力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比如印度就成为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发源地。前不久,商务部正式授牌重庆为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永川作为重庆职业教育基地,我们迎来了新的机遇。要充分利用永川有22个职业院校开设电子信息专业,每年培养电子信息人才3万人这一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把服务外包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突破口,无中生有发展服务外包业。与市信息产业局合作,共建1-2平方公里、投资30亿元的服务外包示范区,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入驻,争取数据录入、呼叫中心等服务外包企业入驻,培育一批本土服务外包企业。
(摘编自胡际权在永川区委十二届四次全委会上的讲话)
博鳌:“无中生有”的
亚洲论坛
在海南省地图上,博鳌只是一个标有锚和鱼的小点。然而,这个昔日琼海市的无名小渔村,正成为全世界的聚焦点——每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从这里可以倾听亚洲最强音。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世界越来越开放的今天,只要选准一个点,就可以与全世界对接。
博鳌是如何选准对接点的?
时钟拨回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第10年,中国最大经济特区诞生——海南从长期对外封闭的国防前哨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在“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花常开”的歌声里,在“十万人才过海峡”的淘金潮中,国内外财团及企业携400多亿元资金登陆,海南房地产投资急剧膨胀。
蒋晓松就是其中的淘金者。作为30个开发博鳌的签约商之一,他和他的晓奥公司有一个梦想:把博鳌建成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区。
然而,当时只有一条土路、到处荒凉的博鳌并无独特资源可言。当时海南开发度假村的项目遍地开花,仅博鳌就有近20个类似项目。
要盘活博鳌,必定要借助外力,创造新的价值和新的投资理念。
放眼世界,“达沃斯”进入蒋晓松的视野。
达沃斯是瑞士一个群山环绕的僻静小城。1970年,在瑞士人施瓦布的倡议下,欧洲一些著名企业的总裁在此举行了一次非正式的研讨会,1987年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成为世界各国商界精英与政府高官纵论世界经济的“根据地”。
博鳌为什么不可以变成第二个“达沃斯”?
1997年,晓奥公司建成亚洲首个全岛型林克式高尔夫球场,蒋晓松以个人名义请来其私人朋友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夫妇、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和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作为首批贵宾为球场开杆。蒋晓松与他们一夜长谈,产生了创立一个论坛的想法——这或许就是一个对接点。
之后,蒋晓松把霍克和拉莫斯等人的一封信带给海南省领导人,他们在信中陈述了要设立亚洲论坛的想法,以及要把论坛放在博鳌的愿望。这一构想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1999年10月,霍克等人为此专程赶赴北京。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会见了他们。
蒋晓松的创意开始一步步变为现实。
1999年,晓奥公司、上海中远发展股份公司、海南黄金岸集团共同组建“海南博鳌投资控股公司”,开始博鳌新一轮开发。
只用了短短5个月的时间,在博鳌水城,一座五星级酒店及会议配套设施拔地而起,一座白色膜结构的论坛露天会址矗立在那里,而平时建这些工程需耗时2-3年。
“博鳌速度”创造博鳌奇迹。
2001年2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在博鳌成立。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参会并发表演说,并作诗一首:“万泉气象新,水阔晚风纯。四海群贤聚,博鳌更喜人。”
自2001年到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共接待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0名代表,其中各国政要和前政要100多名。如今,博鳌已成为亚洲地区一流的国际会议和旅游度假中心。
嵊州:一条领带
“系”住大半个地球
中国每5个系领带的人中,至少有4人系的是嵊州领带;全球每3个系领带的人中,至少有1人系的是嵊州领带。从1987年到2007年,浙江省嵊州市每年织出3亿多条领带,“织”出100亿元销售收入、2000多家领带企业、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
1985年2月26日,随着时任嵊州县(后改为市)长顾洵武和嵊州籍港胞卢陆手中剪子的“咔嚓”声响,嵊州的第一家领带企业——浙江佳友领呔有限公司开业。“佳友”的诞生,开启了领带企业中外合资的大幕,一大批嵊州籍和绍兴籍的旅港同乡纷纷效仿,在嵊州一下子办起了20多家合资领带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头脑灵活的精英分子纷纷下海,其中包括“佳友”的一批中层管理人员、供销员和机修工。而从这些第二代领带企业中,又不断裂变出一大批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创业者。
1995年4月,中国领带城在嵊州城落成。
1998年,第一届中国领带节的举办,确立了嵊州领带在全国同行业的龙头地位。但嵊州人没有为拥有“领带王国”的美称而沾沾自喜,他们的眼光很远:把嵊州建成国际性领带都市。
单纯的产量扩张造就不了“国际性领带都市”,嵊州人花巨资引进世界一流织造设备,使领带的制作工艺和面料质量逼近世界先进水平。
产品品质的提升,吸引了80多家国内外著名服装企业前来订牌加工领带。“金利来”来了,“鳄鱼”来了,“华伦·天奴”来了,“皮尔·卡丹”也来了。不经意间,嵊州领带竟“系”住大半个地球。
不仅如此,嵊州领带产业的革命还引发了一次领带业的跨国大转移。韩国、日本、意大利领带企业纷纷把生产基地移师嵊州。日本年销售领带4000万条,其中三分之一由嵊州生产。
与国际化分工同步发生变化的,还有嵊州领带产业区域内的专业化分工。一些企业把染色、制造、印花、定型等各个环节分离出来独立设厂,也出现了独立的专业工厂、独立的设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