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享有“新杂剧,旧传奇,天下夺魁”美称的《西厢记》是我国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爱情佳作。该书语言,具有元代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元杂剧本色当行的语体特征,包含着很多独特的语言现象,是研究元代语言词汇的绝佳材料。现本文就以《西厢记》中的并列式合成词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词素间的语义关系、词素的性质以及形成的词的性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西厢记》;并列式合成词;语义关系;词性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创作的爱情剧作《西厢记》中包含了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不仅具有元代典型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元杂剧本色当行的语体特征,这对元代语言词汇的研究提供了绝佳材料。据相关资料显示:该书共五本二十折,共有词汇5547个;其中,四川师范大学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柴昳,曾做过对《西厢记》联合式(并列式)双音词的研究,她得出的联合式复音词共有253个,她除了采用常用的三种分类标准(1.以词素间的语义关系;2.词素的性质;3.形成的词的性质)外,另外采用了一种不太常见的分类方式—从字序上看形成的联合式双音词,比如:1.AB和BA换用,<路途、途路>“因路途有阻,不能去。”(第一本·楔子);“子母孤孀途路穷。”(第一本·楔子)等;2.与现代汉语AB相比,《西厢记》中只有BA式,<漏泄>“本待要安排心事传幽客,我只怕漏泄春光与乃堂。”(第一本·第二折)等等,在这种分类标准下得出的并列式雙音词也占了一定的数量。(注:作者未说具体数)
现本文也以《西厢记》中的并列式合成词(也叫联合式合成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并列式合成词词素间的语义关系、词素的性质以及所形成的词的性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和分析;最终共得出并列式合成词295个。
一、从词素之间的语义关系上看并列式合成词
首先,并列式(联合式)合成词是指两个有意义的词素是以平行关系组成的词,且该词必须是复音词(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其次,根据构成并列式合成词的两个词素在词语中所占的意义与分量来看,又可以分为:AB语义相同;AB语义相类;AB语义相反;AB语义=A或B的语义,即所谓的偏义复词。据此,对于从语素间语义关系标准上找到的并列式合成词的使用量十分庞大,现分别阐述如下:
(一)AB语义相同
语义相同的并列式合成词,就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词素间的语义关系是并列或相同的。从词性上看,主要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居多,现就其具有代表性的AB语义相同词语做分析。
1.淘泻。淘,清除、洗涤;泻,清除、宣泄,二者都有清除之意。例如宋代戴复古《大江西上曲·寄李实父提刑》的“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淘泻”。2.屯合。屯,聚集、驻扎、防守;合,会合,都有聚合之意。《广雅·释诂三》的“屯,聚也”,《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的“半万贼屯合寺门,手横着霜刃,高叫道要莺莺做压寨夫人”。3.堤防。堤,指河堤,堤坝;防,也指河堤、堤坝。4.龆龀,二者都指儿童换牙。5.髑髅,二者都有死人的骨头之意。6.温良。温,和气,柔和,《管子·形式解》的“温良宽厚,则民爱之”;良,和悦、善良,《论语·学而》的“夫子温良恭俭人得之”。
(二)AB语义相类
语义相类的并列式合成词,一方面是指部分词素带有同类性质的复音词;另一方面又指由部分意义相类的单音词联合构成的双音词。同样就其具有代表性的AB语义相类词语做出分析:
1.衣裳。都是穿在人身上的东西,只不过“衣”一般指上衣,而“裳”一般指下衣。2.脂粉。都是指女子化妆时用的化妆品。只是“脂”是固体的,而“粉”是粉末状的而已。3.功德。大都是指做佛事,只是做善事,如念经、诵经、布施等等活动为“功”,而得福报则为“德”。4.哺啜。均指饮食,“哺”重在吃,而“啜”重在喝。例如《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的“小生非图哺啜而来,此事果若不谐,小生即当告退”,《孟子·离娄上》的“子之从于子敖来,徒哺啜也”。5.关山。二者都指代路途,只是“关”特指关口,而“山”特指山峦。例如《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的“可怜见千里关山,犹自跋涉”,《木兰辞》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6.聪俊。指生得好,包括智力上、脸蛋上,只是“聪”侧重于智力方面,而“俊”侧重于容貌长得俊俏上。7.禾黍。均指庄稼作物,只不过“禾”侧重于指谷物类作物,“黍”侧重于指黏小米。8.饮食、都和人的日常生活有关,只是“饮”侧重于液体类的食品,而“食”多指固体类的食物,需要人费一定唇舌去咬碎的。9.诗词。都是供人学习的文学类作品,只不过“诗”大都是用来朗诵的,而“词”大都用唱的。10.抛趓。抛,抛开躲避,抛闪,分离;趓,同躲,也有躲避,闪躲之意。
(三)AB语义相反
AB语义相反的并列式合成词一般是指:两个词素之间的意义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的一类词。从词性上看,《西厢记》中的这类合成词,以名词居多,动词、形容词相对较少些,现将具有代表性的词语阐释,如:
1.消息。消,减少,消失;息,增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2.行藏。出自《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的“大师一一问行藏,小生仔细诉衷肠”,《论语·述而》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即“行”是出仕,外出做官;而“藏”则是家居,不外出,宅居家中。4.乾坤。二者之意分别是天与地。5.拦纵。拦,阻拦;纵,发放。6.寒暄。寒,冷;暄,暖。7.无瑕。无,没有;瑕,玉面上的斑点。
(四)AB语义=A或B的语义,即所谓的偏义复词
在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中,其中某一个语素基本上都不表义,或是两个语素中只偏重于用其中的一个语素来表示整个词语的完整的意思。本书中对于此类词语的运用范围并非十分广泛。
1.大小。《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里偏义于“小”;而在第五本第四折“若有此事,天不盖,地不载,害老大小疔疮!”中,则取义“大”。2.双蛾。重在“蛾”,意即眉。3.为令。令,使……做;为,做。《说文》中解释“令,发号也”。 由“大小”一词可以看出:有些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时,意思可能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结合语境关系去分析词语,以提升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
二、从以词素的性质来看并列式合成詞
对于词素性质下的并列式合成词,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标准进行判别:
(一)名 名
“名 名”是指两个词素的性质均是名词词性而形成的一组词,比如:
镬铎:镬,古代的一种大锅,《吕氏春秋》“尝一捋肉,而知一镬之味。”铎,大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或有战事时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
藜藿:藜,一种长刺的野生植物;藿,一种草,即藿香,茎叶可入药,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
虚实:虚,是指大土山;实,是指财物,物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
颜范:颜,额,俗称脑门子,引申为面容;范,铸造器物的模子,《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
风魔:风是自然界现象;魔是一种怪物。
对于这类词语,有些词汇在以词素间的语义关系中就曾出现过。这要求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二)动 动
“动 动”是指两个词素的性质均是由动词词性而形成的一组词(注:同样在其他标准中也有已经出现过的词语),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词语进行分析。如:
消息:消,减少,消失;息,是指生长,繁殖之意。
勾引:勾,捕捉;引,用力拉开弓。
杂糝:杂,掺杂,使混合;糁,用粉末状的物品进行填塞,使混合。
(三)形 形
“形 形”是指两个词素的性质均是由形容词词性而形成的一组词。如:
慈悲:慈,慈爱;悲,悲悯。冗杂:冗,繁多的;杂,多而乱的。
三、以形成的词的性质来看并列式式合成词
以形成的词的性质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是指一个词语最终以某种词性呈现出来,大致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
(一)名词词性的并列式合成词
该类并列式合成词是指两个词素合在一起,最终呈现出名词的性质特征。如:
锦绣:织彩成文为“锦”,刺彩成文为“绣”,常用于指才学。行止:行,名词,行为,名誉品德;止,行为举止。所以,整个形成名词词性,意为品德名誉。颜范:容貌。藜藿:野菜。
(二)动词词性的并列式合成词
该类并列式合成词是指两个词素合在一起,最终呈现出动词的性质特征。比如:
摩弄:摩,用手抚摸;弄,用手玩弄。斯耨:斯,劈;耨,基本义是指一种除草的工具,引申为除草,二者放在一起意为被人纠缠戏弄。蹬脱:蹬,强行挣开;脱,强行脱离开。
(三)形容词词性的并列式合成词
该类并列式合成词是指两个词素合在一起,最终呈现出形容词的性质特征。比如:
咫尺:咫,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咫等于八寸;尺,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尺等于十寸,二者组合在一起就形容距离很近。玲珑:二者均可指金玉、金石,形容人生得标志美丽。
四、结论
通过对《西厢记》中并列式合成词的词汇研究发现:《西厢记》共五本子二十折中,并列式合成词就占有295词,该类词语在汉语复音词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而且,随着汉语词汇不断发展,它们的构词、语义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对于研究元代典型和本色当行的语言与口语化的词汇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词汇用于不同的语境,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时,意思可能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了,例如‘虚实’可以是AB语义相反,也可以是名 名(虚,大土堆;实,财物);‘镬铎’可以是名 名(镬,大锅;铎,大铃),也可以是动词性质的并列式合成词,即“喧闹、吵闹”之意。因此,这很大程度上就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尤其注意结合语境关系以及不同标准去分析词语,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
五、附表
《西厢记》并列式合成词
参考文献
[1](元)王实甫.西厢记[M].张燕瑾,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王力,岑麒祥,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陈宝勤.汉语构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2.
[4]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订.北京:中华书局,2004.
[6]程湘清.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西厢记》;并列式合成词;语义关系;词性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创作的爱情剧作《西厢记》中包含了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不仅具有元代典型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元杂剧本色当行的语体特征,这对元代语言词汇的研究提供了绝佳材料。据相关资料显示:该书共五本二十折,共有词汇5547个;其中,四川师范大学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柴昳,曾做过对《西厢记》联合式(并列式)双音词的研究,她得出的联合式复音词共有253个,她除了采用常用的三种分类标准(1.以词素间的语义关系;2.词素的性质;3.形成的词的性质)外,另外采用了一种不太常见的分类方式—从字序上看形成的联合式双音词,比如:1.AB和BA换用,<路途、途路>“因路途有阻,不能去。”(第一本·楔子);“子母孤孀途路穷。”(第一本·楔子)等;2.与现代汉语AB相比,《西厢记》中只有BA式,<漏泄>“本待要安排心事传幽客,我只怕漏泄春光与乃堂。”(第一本·第二折)等等,在这种分类标准下得出的并列式雙音词也占了一定的数量。(注:作者未说具体数)
现本文也以《西厢记》中的并列式合成词(也叫联合式合成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并列式合成词词素间的语义关系、词素的性质以及所形成的词的性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和分析;最终共得出并列式合成词295个。
一、从词素之间的语义关系上看并列式合成词
首先,并列式(联合式)合成词是指两个有意义的词素是以平行关系组成的词,且该词必须是复音词(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其次,根据构成并列式合成词的两个词素在词语中所占的意义与分量来看,又可以分为:AB语义相同;AB语义相类;AB语义相反;AB语义=A或B的语义,即所谓的偏义复词。据此,对于从语素间语义关系标准上找到的并列式合成词的使用量十分庞大,现分别阐述如下:
(一)AB语义相同
语义相同的并列式合成词,就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词素间的语义关系是并列或相同的。从词性上看,主要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居多,现就其具有代表性的AB语义相同词语做分析。
1.淘泻。淘,清除、洗涤;泻,清除、宣泄,二者都有清除之意。例如宋代戴复古《大江西上曲·寄李实父提刑》的“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淘泻”。2.屯合。屯,聚集、驻扎、防守;合,会合,都有聚合之意。《广雅·释诂三》的“屯,聚也”,《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的“半万贼屯合寺门,手横着霜刃,高叫道要莺莺做压寨夫人”。3.堤防。堤,指河堤,堤坝;防,也指河堤、堤坝。4.龆龀,二者都指儿童换牙。5.髑髅,二者都有死人的骨头之意。6.温良。温,和气,柔和,《管子·形式解》的“温良宽厚,则民爱之”;良,和悦、善良,《论语·学而》的“夫子温良恭俭人得之”。
(二)AB语义相类
语义相类的并列式合成词,一方面是指部分词素带有同类性质的复音词;另一方面又指由部分意义相类的单音词联合构成的双音词。同样就其具有代表性的AB语义相类词语做出分析:
1.衣裳。都是穿在人身上的东西,只不过“衣”一般指上衣,而“裳”一般指下衣。2.脂粉。都是指女子化妆时用的化妆品。只是“脂”是固体的,而“粉”是粉末状的而已。3.功德。大都是指做佛事,只是做善事,如念经、诵经、布施等等活动为“功”,而得福报则为“德”。4.哺啜。均指饮食,“哺”重在吃,而“啜”重在喝。例如《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的“小生非图哺啜而来,此事果若不谐,小生即当告退”,《孟子·离娄上》的“子之从于子敖来,徒哺啜也”。5.关山。二者都指代路途,只是“关”特指关口,而“山”特指山峦。例如《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的“可怜见千里关山,犹自跋涉”,《木兰辞》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6.聪俊。指生得好,包括智力上、脸蛋上,只是“聪”侧重于智力方面,而“俊”侧重于容貌长得俊俏上。7.禾黍。均指庄稼作物,只不过“禾”侧重于指谷物类作物,“黍”侧重于指黏小米。8.饮食、都和人的日常生活有关,只是“饮”侧重于液体类的食品,而“食”多指固体类的食物,需要人费一定唇舌去咬碎的。9.诗词。都是供人学习的文学类作品,只不过“诗”大都是用来朗诵的,而“词”大都用唱的。10.抛趓。抛,抛开躲避,抛闪,分离;趓,同躲,也有躲避,闪躲之意。
(三)AB语义相反
AB语义相反的并列式合成词一般是指:两个词素之间的意义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的一类词。从词性上看,《西厢记》中的这类合成词,以名词居多,动词、形容词相对较少些,现将具有代表性的词语阐释,如:
1.消息。消,减少,消失;息,增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2.行藏。出自《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的“大师一一问行藏,小生仔细诉衷肠”,《论语·述而》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即“行”是出仕,外出做官;而“藏”则是家居,不外出,宅居家中。4.乾坤。二者之意分别是天与地。5.拦纵。拦,阻拦;纵,发放。6.寒暄。寒,冷;暄,暖。7.无瑕。无,没有;瑕,玉面上的斑点。
(四)AB语义=A或B的语义,即所谓的偏义复词
在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中,其中某一个语素基本上都不表义,或是两个语素中只偏重于用其中的一个语素来表示整个词语的完整的意思。本书中对于此类词语的运用范围并非十分广泛。
1.大小。《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里偏义于“小”;而在第五本第四折“若有此事,天不盖,地不载,害老大小疔疮!”中,则取义“大”。2.双蛾。重在“蛾”,意即眉。3.为令。令,使……做;为,做。《说文》中解释“令,发号也”。 由“大小”一词可以看出:有些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时,意思可能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结合语境关系去分析词语,以提升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
二、从以词素的性质来看并列式合成詞
对于词素性质下的并列式合成词,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标准进行判别:
(一)名 名
“名 名”是指两个词素的性质均是名词词性而形成的一组词,比如:
镬铎:镬,古代的一种大锅,《吕氏春秋》“尝一捋肉,而知一镬之味。”铎,大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或有战事时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
藜藿:藜,一种长刺的野生植物;藿,一种草,即藿香,茎叶可入药,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
虚实:虚,是指大土山;实,是指财物,物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
颜范:颜,额,俗称脑门子,引申为面容;范,铸造器物的模子,《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
风魔:风是自然界现象;魔是一种怪物。
对于这类词语,有些词汇在以词素间的语义关系中就曾出现过。这要求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二)动 动
“动 动”是指两个词素的性质均是由动词词性而形成的一组词(注:同样在其他标准中也有已经出现过的词语),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词语进行分析。如:
消息:消,减少,消失;息,是指生长,繁殖之意。
勾引:勾,捕捉;引,用力拉开弓。
杂糝:杂,掺杂,使混合;糁,用粉末状的物品进行填塞,使混合。
(三)形 形
“形 形”是指两个词素的性质均是由形容词词性而形成的一组词。如:
慈悲:慈,慈爱;悲,悲悯。冗杂:冗,繁多的;杂,多而乱的。
三、以形成的词的性质来看并列式式合成词
以形成的词的性质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是指一个词语最终以某种词性呈现出来,大致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
(一)名词词性的并列式合成词
该类并列式合成词是指两个词素合在一起,最终呈现出名词的性质特征。如:
锦绣:织彩成文为“锦”,刺彩成文为“绣”,常用于指才学。行止:行,名词,行为,名誉品德;止,行为举止。所以,整个形成名词词性,意为品德名誉。颜范:容貌。藜藿:野菜。
(二)动词词性的并列式合成词
该类并列式合成词是指两个词素合在一起,最终呈现出动词的性质特征。比如:
摩弄:摩,用手抚摸;弄,用手玩弄。斯耨:斯,劈;耨,基本义是指一种除草的工具,引申为除草,二者放在一起意为被人纠缠戏弄。蹬脱:蹬,强行挣开;脱,强行脱离开。
(三)形容词词性的并列式合成词
该类并列式合成词是指两个词素合在一起,最终呈现出形容词的性质特征。比如:
咫尺:咫,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咫等于八寸;尺,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尺等于十寸,二者组合在一起就形容距离很近。玲珑:二者均可指金玉、金石,形容人生得标志美丽。
四、结论
通过对《西厢记》中并列式合成词的词汇研究发现:《西厢记》共五本子二十折中,并列式合成词就占有295词,该类词语在汉语复音词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而且,随着汉语词汇不断发展,它们的构词、语义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对于研究元代典型和本色当行的语言与口语化的词汇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词汇用于不同的语境,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时,意思可能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了,例如‘虚实’可以是AB语义相反,也可以是名 名(虚,大土堆;实,财物);‘镬铎’可以是名 名(镬,大锅;铎,大铃),也可以是动词性质的并列式合成词,即“喧闹、吵闹”之意。因此,这很大程度上就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尤其注意结合语境关系以及不同标准去分析词语,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
五、附表
《西厢记》并列式合成词
参考文献
[1](元)王实甫.西厢记[M].张燕瑾,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王力,岑麒祥,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陈宝勤.汉语构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2.
[4]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订.北京:中华书局,2004.
[6]程湘清.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