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效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主动参与开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交流,在主动摸索中培养建立学生科学的数学思维和态度体验.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诱发学生兴趣而精心设问,为培养学生兴趣而制造悬念,为发展学生兴趣而让学生动手操作,为巩固学生兴趣而进行多样练习.
【关键词】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记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怎样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根据数学这门学科思考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采取多种手段,诱导探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在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为诱发学生兴趣而精心设问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巧妙设计诱导,使学生时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我在教学“比例应用题”时,一上课我便提出一个问题:“谁能不上山可以量得山高?不过河可以测得河宽?”同学们听后,便议论纷纷,情绪十分高涨,但都没想出办法来. 于是我便乘机宣布:“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由于他们都急于想知道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聚精会神,积极思考,个个动脑筋,人人争发言,学得很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广场上旗杆的高度,看谁测得准确又方便,欢迎使用多种方法,综合验证. 这项作业的目的,一是可以让学生巩固课上学习的知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可以启发大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开动脑筋,活学活用,学会判断标的物的合适与否;三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思广益,教育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解决问题,有的同学就想到了,在绳索上面做标记,利用绳索长度测量旗杆高度的直接计算法.
二、为培养学生兴趣而制造悬念
创造情景,制造悬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 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认识过程. 最终,悬念得以解答,使学生获得知识,学得乐、记得牢.
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说:“今天咱们先来做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一听做游戏,精神大振,我说:“只要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不用计算,我就能马上知道它能否被2还是3或5整除. ”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七嘴八舌说了好多数,有的想难住老师,竟然说出几万几千几百几十几这样的大数,我把这些数一一写在黑板上加以判断,这时好多同学都惊叹不已,但也有不相信的,拿过练习本就开始除,但除得的结果仍和老师一样. 惊叹之余,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便带着炽热的追求进入学习过程.
教师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帮助学生进行整理,整理完成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科学的传授. 教师做好铺底,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才是最好的教育.
三、为发展学生兴趣而让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我便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 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懂得了这类应用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
四、为巩固学生兴趣而进行多样练习
多样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课堂练习达到“高效”“低耗”,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那么练习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如:师生间经常组织讨论、争论,开展学习质量自我评估,加强直观演示及学具的使用,一式多变,一题多变、多问、多解,猜一猜、算一算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练习,在解决知识的新旧矛盾冲突中,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认识数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小 结
向数学课堂要质量,向知识运用要效果,为学生形成系统性、科学性数学学习框构而服务,是一个数学老师的基本职责.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巧妙制造悬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多样化的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等,这一系列措施的应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记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怎样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根据数学这门学科思考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采取多种手段,诱导探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在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为诱发学生兴趣而精心设问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巧妙设计诱导,使学生时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我在教学“比例应用题”时,一上课我便提出一个问题:“谁能不上山可以量得山高?不过河可以测得河宽?”同学们听后,便议论纷纷,情绪十分高涨,但都没想出办法来. 于是我便乘机宣布:“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由于他们都急于想知道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聚精会神,积极思考,个个动脑筋,人人争发言,学得很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广场上旗杆的高度,看谁测得准确又方便,欢迎使用多种方法,综合验证. 这项作业的目的,一是可以让学生巩固课上学习的知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可以启发大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开动脑筋,活学活用,学会判断标的物的合适与否;三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思广益,教育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解决问题,有的同学就想到了,在绳索上面做标记,利用绳索长度测量旗杆高度的直接计算法.
二、为培养学生兴趣而制造悬念
创造情景,制造悬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 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认识过程. 最终,悬念得以解答,使学生获得知识,学得乐、记得牢.
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说:“今天咱们先来做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一听做游戏,精神大振,我说:“只要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不用计算,我就能马上知道它能否被2还是3或5整除. ”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七嘴八舌说了好多数,有的想难住老师,竟然说出几万几千几百几十几这样的大数,我把这些数一一写在黑板上加以判断,这时好多同学都惊叹不已,但也有不相信的,拿过练习本就开始除,但除得的结果仍和老师一样. 惊叹之余,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便带着炽热的追求进入学习过程.
教师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帮助学生进行整理,整理完成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科学的传授. 教师做好铺底,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才是最好的教育.
三、为发展学生兴趣而让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我便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 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懂得了这类应用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
四、为巩固学生兴趣而进行多样练习
多样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课堂练习达到“高效”“低耗”,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那么练习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如:师生间经常组织讨论、争论,开展学习质量自我评估,加强直观演示及学具的使用,一式多变,一题多变、多问、多解,猜一猜、算一算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练习,在解决知识的新旧矛盾冲突中,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认识数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小 结
向数学课堂要质量,向知识运用要效果,为学生形成系统性、科学性数学学习框构而服务,是一个数学老师的基本职责.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巧妙制造悬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多样化的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等,这一系列措施的应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