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外环境的压力下,企业若要达到预期的市场占有率和预期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就必须在产品的质量、性能、交货期、价格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在当今市场的大环境之下,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管理,在管理方法、模式、手段和工具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近千家企业购买或使用了MRPII/ERP软件。然而,其应用的效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则因为ERP实施周期长、难度大、反复多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而半途而废,不了了之。这从某种角度上影响了企业实施ERP的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RPII/ERP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然而,随着联想、康佳、长虹等大企业接连宣布ERP实施成功,大多数徘徊的企业似乎也更加强烈的意识到了实施ERP的必要性,企业实施ERP,不仅对企业自身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ERP发展历史
从解决制造问题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到开始解决企业生产能力需求计划的闭式MRP,直到与企业财务相结合的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发展,在到把各个子系统结成在一起的ERP,ERP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的库存控制订货点法(Order Point);②60年代的时段式MRP(Time Phased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③70年代的闭环MRP(Closed Loop MRP);④80年代发展起来的MRPII;⑤90年代到现在的ERP;
1.订货点法。订货点法的基本原理是:当领料使一物料在永续盘存记录上的库存下降到预先确定的订货点水平时,就发出补货订单。这是一种按照过去的库存经验来预料未来的物料需求的方法。它是根据平均用量和期限,再加上“安全库存量”来保护偶而超过平均量的需求而决定订货时间。它的核心问题是订货点。当库存量低于订货点时,就产生物料需求。
然而,由于订货点库存模型是围绕一些不成立的假设建立起来的,没有实用价值,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却是并没有实现应有的效果,从而引发了MRP的出现。
2.时段式MRP。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技术和方法。它在解决订货点法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称为基本MRP。
MRP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它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但是他的局限在于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主生产计划是可行的前提下的,但是实践中,有些物料由于市场紧俏、供货不足或者运输工作紧张而无法按时、按量满足采购计划,或者采购虽已到位,但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造成无法完成生产计划,原料大量积压的窘境。此时,MRP系统的输出将只是设想而无法付之实现。所以产生了闭环MRP。
3.闭环MRP。所谓闭环,一是指把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二是指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必须有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人员的反馈信息进行计划的调整平衡,从而使生产计划方面的各子系统得到协调统一。其过程是一个“计划—实施—评价—反馈—计划”的封闭循环过程。在一个闭环MRP系统中,反馈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了。无论是车间还是供应商,如果意识到不能按时完成定单,则应给出拖期预报。在不使用MRP的情况下,所要求的订单完工日期和实际的需求日期脱节,但在MRP环境下,所要求的完工日期即是实际的需求日期。这样一来,当要求的日期不能满足时,应尽快给出反馈信息就是十分重要的了。可见,MRP是一种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制造业所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
4.MRPII。MRPII同MRP的主要区别就是它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所带来的效益,实现了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的集成。它以MRP系统的产品结构为基础,从最底层采购件的材料费开始,逐层向上将每一件物料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累积,得到每一层零部件直至最终产品的成本。再进一步结合市场营销,分析各类产品的获利性。MRPII把传统的帐务处理同发生帐务的事务结合起来,说明帐务的资金现状,从而体现物流信息同资金流信息的集成。
5.ERP。ERP系统除了囊括了传统MRPII系统的制造、供销和财务三大部分外,还集成供应链管理,基础数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决策管理等模块于一身,实现了集成化现代化管理。在这个集成化的体系中,MRP依然是ERP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而且所有的ERP软件都把MRP作为其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而MRPII作为ERP的重要组成,也依然扮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角色。
ERP概述
1.ERP的核心思想。①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供应链企业和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优化企业资源,必须要管理,整合,优化整个企业供应链的资源。②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ERP系统支持多混合型的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进而组成一个个企业的供应链。其二是“敏捷制造AM”的思想。当市场上出现一个新的机会,而企业的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的要求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的或一次性的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③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经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和核算方式,在事务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和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
2.ERP管理模式的特点。①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ERP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计划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逐层细化,但始终保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上传下达,及时反馈,适时调整,保证计划的一贯性、有效性与可执行性,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利的保证。②管理系统性。ERP是一种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经营生产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成一个整体,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地反映给所有部门,做到数据共享。在统一数据库支持下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改变了过去那种信息不通、情况不明、盲目决策、相互矛盾的现象。确保了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③动态应变性。ERP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这使得企业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增强。它通过跟踪、控制和反映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响应、及时调整决策,从而保证生产计划正常进行,进而缩短了企业的生产周期,同时保证了企业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④模拟预见性。ERP是经营生产管理规律的反映,因而它按照规律建立起来的信息逻辑具有模拟功能,可以预见相当长远的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而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了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有利于分析和决策。⑤物流、资金流的统一。ERP包罗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字,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保证生产和财会数据一致。⑥ERP的供应链特性。ERP把制造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同时将分布在各地所属企业的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等,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
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
ERP不仅是一个软件,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说,ERP是管理者的工具和武器。它可以在多变的企业环境中,快速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使决策层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决策,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随着系统使用的不断深入,所积累的数据不断增多,这样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所能为管理层、决策层提供的数据将更加全面和多元。现在的事实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无一不使用ERP系统,我国的许多大企业也纷纷投入巨资,实施ERP系统,它们涵盖了产品研发、生产管理、产品营销、销售及结算支付在内的许多方面。随着这些实力型大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继续固守原有经营模式的中小型企业将会更加步履艰难,被远远的甩在竞争对手的后面,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是否实施ERP已不仅仅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问题,而是关乎企业是否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抉择。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然而,随着联想、康佳、长虹等大企业接连宣布ERP实施成功,大多数徘徊的企业似乎也更加强烈的意识到了实施ERP的必要性,企业实施ERP,不仅对企业自身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ERP发展历史
从解决制造问题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到开始解决企业生产能力需求计划的闭式MRP,直到与企业财务相结合的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发展,在到把各个子系统结成在一起的ERP,ERP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的库存控制订货点法(Order Point);②60年代的时段式MRP(Time Phased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③70年代的闭环MRP(Closed Loop MRP);④80年代发展起来的MRPII;⑤90年代到现在的ERP;
1.订货点法。订货点法的基本原理是:当领料使一物料在永续盘存记录上的库存下降到预先确定的订货点水平时,就发出补货订单。这是一种按照过去的库存经验来预料未来的物料需求的方法。它是根据平均用量和期限,再加上“安全库存量”来保护偶而超过平均量的需求而决定订货时间。它的核心问题是订货点。当库存量低于订货点时,就产生物料需求。
然而,由于订货点库存模型是围绕一些不成立的假设建立起来的,没有实用价值,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却是并没有实现应有的效果,从而引发了MRP的出现。
2.时段式MRP。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技术和方法。它在解决订货点法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称为基本MRP。
MRP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它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但是他的局限在于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主生产计划是可行的前提下的,但是实践中,有些物料由于市场紧俏、供货不足或者运输工作紧张而无法按时、按量满足采购计划,或者采购虽已到位,但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造成无法完成生产计划,原料大量积压的窘境。此时,MRP系统的输出将只是设想而无法付之实现。所以产生了闭环MRP。
3.闭环MRP。所谓闭环,一是指把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二是指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必须有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人员的反馈信息进行计划的调整平衡,从而使生产计划方面的各子系统得到协调统一。其过程是一个“计划—实施—评价—反馈—计划”的封闭循环过程。在一个闭环MRP系统中,反馈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了。无论是车间还是供应商,如果意识到不能按时完成定单,则应给出拖期预报。在不使用MRP的情况下,所要求的订单完工日期和实际的需求日期脱节,但在MRP环境下,所要求的完工日期即是实际的需求日期。这样一来,当要求的日期不能满足时,应尽快给出反馈信息就是十分重要的了。可见,MRP是一种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制造业所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
4.MRPII。MRPII同MRP的主要区别就是它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所带来的效益,实现了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的集成。它以MRP系统的产品结构为基础,从最底层采购件的材料费开始,逐层向上将每一件物料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累积,得到每一层零部件直至最终产品的成本。再进一步结合市场营销,分析各类产品的获利性。MRPII把传统的帐务处理同发生帐务的事务结合起来,说明帐务的资金现状,从而体现物流信息同资金流信息的集成。
5.ERP。ERP系统除了囊括了传统MRPII系统的制造、供销和财务三大部分外,还集成供应链管理,基础数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决策管理等模块于一身,实现了集成化现代化管理。在这个集成化的体系中,MRP依然是ERP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而且所有的ERP软件都把MRP作为其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而MRPII作为ERP的重要组成,也依然扮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角色。
ERP概述
1.ERP的核心思想。①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供应链企业和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优化企业资源,必须要管理,整合,优化整个企业供应链的资源。②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ERP系统支持多混合型的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进而组成一个个企业的供应链。其二是“敏捷制造AM”的思想。当市场上出现一个新的机会,而企业的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的要求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的或一次性的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③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经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和核算方式,在事务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和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
2.ERP管理模式的特点。①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ERP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计划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逐层细化,但始终保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上传下达,及时反馈,适时调整,保证计划的一贯性、有效性与可执行性,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利的保证。②管理系统性。ERP是一种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经营生产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成一个整体,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地反映给所有部门,做到数据共享。在统一数据库支持下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改变了过去那种信息不通、情况不明、盲目决策、相互矛盾的现象。确保了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③动态应变性。ERP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这使得企业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增强。它通过跟踪、控制和反映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响应、及时调整决策,从而保证生产计划正常进行,进而缩短了企业的生产周期,同时保证了企业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④模拟预见性。ERP是经营生产管理规律的反映,因而它按照规律建立起来的信息逻辑具有模拟功能,可以预见相当长远的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而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了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有利于分析和决策。⑤物流、资金流的统一。ERP包罗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字,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保证生产和财会数据一致。⑥ERP的供应链特性。ERP把制造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同时将分布在各地所属企业的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等,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
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
ERP不仅是一个软件,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说,ERP是管理者的工具和武器。它可以在多变的企业环境中,快速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使决策层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决策,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随着系统使用的不断深入,所积累的数据不断增多,这样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所能为管理层、决策层提供的数据将更加全面和多元。现在的事实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无一不使用ERP系统,我国的许多大企业也纷纷投入巨资,实施ERP系统,它们涵盖了产品研发、生产管理、产品营销、销售及结算支付在内的许多方面。随着这些实力型大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继续固守原有经营模式的中小型企业将会更加步履艰难,被远远的甩在竞争对手的后面,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是否实施ERP已不仅仅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问题,而是关乎企业是否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抉择。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