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OCT研究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为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 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处于非增生期的患者150例(300眼),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轻度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46例(92眼);B组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51例(102眼)。C组重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53例(106眼),D组为健康对照组,50例(100眼)。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对比四组患者的SFCT值。结果 四组患者SFCT值:A组320.24±15.05,B组281.21±12.04,C组240.12±15.85,D组340.12±15.85,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 A组明显大于B组、C组,B组明显大于C组,A、B、C组均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程度患者SFCT不同,SFCT随着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逐渐变薄,且均比正常人群低。
关键词:OCT;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FCT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在全球看来是导致青壮年致盲的主要原因[1]。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分为视网膜循环、脉络膜循环两种,黄斑中心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区域[2]。黄斑区只有脉络膜循环供应血液,糖尿病的患者,脉络膜的血管发生变性、形成血管瘤、毛细血管阻塞等,使得脉络膜供血异常,导致黄斑区组织缺血、缺氧,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会出现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最终患者出现视力障碍甚至失明[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深度增强成像可以直观地获得脉络膜厚度的数据,为研究活体脉络膜形态变化,提供了依据[4]。本文主要通过OCT研究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为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处于非增生期的患者150例(300眼),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轻度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46例(92眼);B组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51例(102眼)。C组重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53例(106眼),D组为健康对照组,50例(100眼)。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对比四组患者的SFCT值。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OCT检查:所有的患者均先行眼压测量,眼压正常的患者进行散瞳,在大瞳孔下行OCT 扫描检查。仪器为德国ZEISS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扫描线段为9mm,在水平及垂直方向对黄斑中心凹处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嘱患者注视内固定点,将注视点设在黄斑中心凹最薄处,采集满意的OTC图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测量:将图像导出,用内置测量标尺,测量黄斑中心凹下SFCT 值:即RPE层强反光射线外界到巩膜反光射线内界的距离。
1.2.2 对比三组患者的SFCT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比例表示,组间采用卡方检验(χ2),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2.2三组患者SFCT值比较见表2 -3
3.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一旦进入增殖期将加快视网膜病变的速度,使患者的视力急剧下降,因此应在糖尿病的初期,加强血糖控制及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尽量推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6]。OCT检查可以直观地获得脉络膜厚度的数据,为研究活体脉络膜形态变化。本研究将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轻、中、重三组进行研究,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SFCT值明显降低,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脉络膜具有高度血管化的特点,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损伤,血管扩张、扭曲,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引起血管弹性降低,血液循环较差,导致SFCT值降低[7]。王文娟等研究发现[8]:轻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与正常患者SFCT值无差异,随着因此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加重,SFCT值明显下降,与本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可能与纳入样本数量较少,存在结果偏差有关,因此需要多中心、大量本的研究来证明我们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李芳, 邓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29):60-62.
[2]邬嘉蔚, 柯晓云, 符敏.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8, 34(1):86-89.
[3]龚立艳, 严欢, 李立. 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激光杂志, 2018, 39(4):157-160.
[4]杜兆东, 胡丽婷, 刘鹏辉,等.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深度增强成像测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脉络膜厚度的变化[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2):319-320.
[5]范围, 熊祥伟, 邹欢,等.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期角膜神经纤维损害观察[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7, 33(2):157-161.
[6]黄雯静, 连凤梅, 金德,等. 药物干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7, 23(18):3665-3669.
[8]SIM DA,KEANE PA,MEHTA H,FUNG S,ZARRANZ - VENTURA J,FRUTTIGER M,et al. Repeatability and repro- ducibility of choroidal vessel layer measurements in diabetic reti- nopathy using enhanced dep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3,54( 4) : 2893-2901.
[8]]王文娟. 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网膜病变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D].暨南大学,2013.
关键词:OCT;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FCT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在全球看来是导致青壮年致盲的主要原因[1]。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分为视网膜循环、脉络膜循环两种,黄斑中心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区域[2]。黄斑区只有脉络膜循环供应血液,糖尿病的患者,脉络膜的血管发生变性、形成血管瘤、毛细血管阻塞等,使得脉络膜供血异常,导致黄斑区组织缺血、缺氧,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会出现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最终患者出现视力障碍甚至失明[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深度增强成像可以直观地获得脉络膜厚度的数据,为研究活体脉络膜形态变化,提供了依据[4]。本文主要通过OCT研究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为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处于非增生期的患者150例(300眼),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轻度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46例(92眼);B组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51例(102眼)。C组重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53例(106眼),D组为健康对照组,50例(100眼)。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对比四组患者的SFCT值。
纳入标准:
- 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合并视网膜病变并处于非增殖期[5]。
- 所有患者均行OCT检查。
- 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配合完成整个研究过程。
- 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
- 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
- 合并眼部其他疾病或眼部畸形。
- 有眼部手术史的患者。
- 眼轴长度小于 22 mm 或大于 25 mm。
- 无法进行 OCT 检查或未做OCT检查的患者。
- 非接触式眼压大于21 mmHg。
- 血压大于140 /90 mmHg。
1.2 方法
1.2.1 OCT检查:所有的患者均先行眼压测量,眼压正常的患者进行散瞳,在大瞳孔下行OCT 扫描检查。仪器为德国ZEISS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扫描线段为9mm,在水平及垂直方向对黄斑中心凹处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嘱患者注视内固定点,将注视点设在黄斑中心凹最薄处,采集满意的OTC图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测量:将图像导出,用内置测量标尺,测量黄斑中心凹下SFCT 值:即RPE层强反光射线外界到巩膜反光射线内界的距离。
1.2.2 对比三组患者的SFCT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比例表示,组间采用卡方检验(χ2),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2.2三组患者SFCT值比较见表2 -3
3.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一旦进入增殖期将加快视网膜病变的速度,使患者的视力急剧下降,因此应在糖尿病的初期,加强血糖控制及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尽量推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6]。OCT检查可以直观地获得脉络膜厚度的数据,为研究活体脉络膜形态变化。本研究将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轻、中、重三组进行研究,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SFCT值明显降低,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脉络膜具有高度血管化的特点,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损伤,血管扩张、扭曲,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引起血管弹性降低,血液循环较差,导致SFCT值降低[7]。王文娟等研究发现[8]:轻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与正常患者SFCT值无差异,随着因此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加重,SFCT值明显下降,与本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可能与纳入样本数量较少,存在结果偏差有关,因此需要多中心、大量本的研究来证明我们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李芳, 邓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29):60-62.
[2]邬嘉蔚, 柯晓云, 符敏.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8, 34(1):86-89.
[3]龚立艳, 严欢, 李立. 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激光杂志, 2018, 39(4):157-160.
[4]杜兆东, 胡丽婷, 刘鹏辉,等.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深度增强成像测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脉络膜厚度的变化[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2):319-320.
[5]范围, 熊祥伟, 邹欢,等.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期角膜神经纤维损害观察[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7, 33(2):157-161.
[6]黄雯静, 连凤梅, 金德,等. 药物干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7, 23(18):3665-3669.
[8]SIM DA,KEANE PA,MEHTA H,FUNG S,ZARRANZ - VENTURA J,FRUTTIGER M,et al. Repeatability and repro- ducibility of choroidal vessel layer measurements in diabetic reti- nopathy using enhanced dep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3,54( 4) : 2893-2901.
[8]]王文娟. 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网膜病变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D].暨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