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2月6日,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公告了《2007年度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中选(标)产品及生产企业名录》。这已是国家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第四年,而且是迄今为止国家和地方投入补贴资金最多的一年。
在国家财政政策的引导下,激发了各地农民购机的热情,全国范围内农机市场呈现回暖的态势。2006年国内农机工业实现产销额达1300多亿元,增幅约22%。其中山东时风集团完成销售收入141.6亿元,同比增长21.9%,跻身世界农机五强。
惠农政策引发农机变革
在农业部公告名录的一个星期前,1月29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成为了第四个关于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
相对于前三个中央1号文件,今年的文件中更加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题。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个时期的农业进步都是依靠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所以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改造农业,是现代农业最基本的特征。伴随着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已由代替人(畜)力劳动、功能单一的简单工具的初级阶段,迈入了具备增产、节本、环保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功能的中级阶段,这也是现代农业所赋予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涵。
基于此,国家近年来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进行补贴,引导一部分农民先行运用先进机械,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快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高元恩告诉记者,结合目前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现状,未来一段时间,运输机械、大面积田间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将成为中国农机的主要内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农机企业的壮大,已使中国农机企业开始参与国际竞争;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出台,新农村建设投入加大,所有这些都为中国农机发展创造了机会。但与此同时,中国农机又面临着成本增加和竞争加剧的压力。
而山东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对目前的市场形势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诸多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成本增加和竞争加剧既是压力也是机遇。”由于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滑,有些管理跟不上、创新能力不够的企业会自然被市场淘汰。“当然,这个淘汰不是一年、两年,可能是五年、十年,这正是整个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过程,只有真正优秀的企业才能够留下来。”
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变革的原动力
俗话说“船大难掉头”。时风集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逐渐确立了在传统农机领域的领导者地位,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农机市场的快速变化,让行业内产生了“时风老矣,尚能饭否”的质疑。
刘成强认为,传统产业并非都是所谓的“夕阳产业”,传统产业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是否进步,新技术、新工艺的产生可以随时给传统产业带来新的活力。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时风集团并不是一句华而不实的口号,而被落实到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和持续的巨大投入上。这种投入,不仅使时风集团的制造平台得以升级,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也使时风的产品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
单缸柴油机是中国农机产品中最老也是技术最成熟的产品,行业内不少专家和生产企业认为单缸柴油机在技术创新上已经没有余地,但时风集团并不这样认为。
在时风集团的产品陈列室中记者看到,几台崭新的单缸柴油发动机被安置在最显眼的位置。刘成强向记者介绍,时风通过自主创新,对目前单缸柴油机的关键部件汽缸盖、喷油器、活塞等进行了大胆改进,最终研发出独有的节能型产品。
“时风为何花费巨大精力用于传统产业改造?”记者问。
“时风集团作为农机生产企业,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造农民买得起、用得起的农机。现在市场上的燃油价格不断上涨,这笔钱需要我们企业为农民省下来。”刘成强回答。
“时风专利调速发动机比同功率的普通发动机节油6%-8%;时风欧Ⅱ环保型发动机比同功率普通发动机节油11.3%,有害气体排放和颗粒物排放减少60%。”刘成强指着一台台改造后的发动机,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
“现在这两款节能产品得到了大多数用户的认可,而时风自主创新的发动机在时风农用汽车上目前的配套率已达80%,在零售市场的销量也一路攀升。”刘成强说。
创新过程中的“他山之石”
“把注意力放在农民的需求上”,刘成强不断强调这一点。
随着我国农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农民收入方式的转变,农业运输机械逐渐成为市场争夺的热点。针对这一市场需求,国内几家大型商用车生产企业纷纷涉足,同时一夜间又生出众多小型农机生产企业,时风集团面临着上下双重压力。
按刘成强的理解,农用汽车的产品定位就是服务“三农”,用途定位于农村和城乡间的货物运输,价格定位于与农民收入水平相当的低价位。但是低价格并不意味着农用车是简陋、粗糙和不安全的,相反,新一代农用车在驾乘舒适性、安全性、效率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如何造出更高标准的农用汽车,时风选择了借道商用汽车。
2005年10月,时风集团正式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商用汽车生产资格。此后两年,时风累计投资20亿元相继引进和采用汽车冲压、汽车焊装、汽车涂装、汽车总装工艺,自主研发出汽车驾驶室、汽车后桥等零部件,产品自制率达85%以上。
2006年5月,时风轻卡汽车成功下线,并形成了年产5万辆的生产能力。而与此同时,时风将多年积累下来的汽车制造技术引入到农用汽车制造上。
为了支持农用汽车的制造,时风先后投入巨资从德国、日本购进了大批高精尖设备,同时引入了国内先进的环型铸造工艺、气体软氮化等先进工艺,建成了大型机械加工中心、机械化铸造中心、大型冲压中心、球墨铸铁生产基地、热处理生产基地,使农用汽车实现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在时风集团,创新并不是领导层的专权,而是全民总动员。2006年集团共收集到员工创新成果5400余项,其中节能降耗方面的创新成果2600余项,全年共节约成本6000余万元。
不仅是产品的创新,更是战略的创新
在时风的产品展览室,记者的注意力被一个巨大的轮胎所吸引。相对于普通轮胎,这只轮胎显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以时风集团目前生产的农用机械不可能使用如此大的轮胎。
刘成强向记者介绍:“这只轮胎直径有3.7米,重3.6吨,是去年11月份刚刚成功下线的大型工程轮胎。目前,时风是国内唯一的一家能生产这种轮胎的企业,国外的订单已排至今年7月份。”
记者了解到,目前时风正努力寻求产业发展新优势,并且已经实现了企业多元化发展。对于时风这样一个大型企业来说,可以利用的资源十分丰富,巧妙的利用这些资源,既可以起到节能降耗、增加综合效益的作用,又能延伸产业链。
在时风集团不仅仅是轮胎,其投入巨资分期建设的热电中心10万千瓦机组项目、660万套农业装备轮胎项目、30000吨锦纶工业布项目、5000台联合收割机及农机配件等重大产业项目都在进行之中。
时风集团目前已经建成了农用汽车工业园、轻卡汽车工业园、轮胎工业园、热电工业园。主导产品在三轮汽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低速货车、轻卡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轮胎和联合收割机,形成多元化发展的产业集群。这种发展模式被刘成强总结为“同心多元化”,这样各产业之间相互联系,既有效地发挥了制造平台的优势,也在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上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这种“同心多元化”最直接的体现在成本的降低上,特别是时风近年利用已有的产业资源,投入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包括200万平方米钢化玻璃、1万吨润滑油、2万吨再生胶、6万吨焊管等项目。同时,时风还重金购买了10套中频电炉,对冲天炉进行铸铁屑电熔炼改造,目前已形成日产600吨铸铁的能力,实现了无焦炭、无污染熔炼,使铸铁屑充分再利用,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2000余万元。
时风依据当前的市场发展环境和企业现状,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上,将从名牌战略、产业集群战略、蓝海战略以及国际化战略上寻求创新,从而发展成为“中国驰名,世界著名”的农用机械集团。
(编写:刘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