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要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感情交流;要创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要开展生动有趣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用表扬、鼓励等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
语文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接触、认识、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和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新问题不断出现和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因此,如何了解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心理特点,如何认真研究培养和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措施和方法,就成为所有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并将这些想法和措施归结为明理、生情、设境、多练、强化10个字。
一、明“理”
所谓“明理”,即以目的教育为先导,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语文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遵照叶老的教导,我一方面从宏观上说“理”,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社会意义,要求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事业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从微观上疏“理”,举出一些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例,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进行疏导,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学数学很有兴趣,成绩也不错,可语文就差劲了。他自鸣得意地说,语文是个死东西,可以无师自通,只要数学成绩好,升学是没问题。谁知到了初中二年级学几何证明时,他怎么也理不清头绪,表达不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给予疏导,使他懂得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丢掉这一基础课,其他学科是很难学好的。由于他有亲身体会,加上老师的疏导,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学语文的兴趣也上来了。我们知道,明白了事理才有兴趣;明白为什么学,才会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趣”由“理”生,“理”“趣”交融,二者相互催化,相映成辉。
二、生“情”
所谓“生情”,即以爱生为前提,融洽师生关系,通过广泛的情感交流,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
初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具有盲目的“向师性”,但却具有朦胧的“择师性”。他们学习时不但选择学习内容,而且选择师生感情。他们虽有为祖国、为人民而学的崇高理想,但也有为自己、为老师而学的局限认识。所以,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尽量抽出时间接触学生,交流思想,培植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选择”“认可”了我这个老师,同时,对我所教的语文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故而学习成绩甚为喜人。
三、设“境”
设“境”,即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向自己提出了“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学,力戒抽象、枯燥的说教和灌输。
四、多练
所谓多练,即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练兵,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为达到此目的,我采用了“四个一”。
1.“一日一记”:让学生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并在日记前拟上标题,围绕题目选材,由于学生观察细致,构思周密,感受真切,不少优秀作文就是从日记中加工、提炼、补充、修改而成的。
2.“一日一句”:要求学生每人备个较精致的积词本,每天积一句名言或警句。这样做,学生就如同“蚕吃桑叶、蜜蜂采蜜,”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丰富了词语,解决了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炊”的难题。
3.“一周一赛”: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斗志,克服困难,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它比无竞赛时的学习效率要高得多。所以我在全班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如:“课文背诵竞赛”、“讲演比赛”、“汉语知识竞赛”等。课文背诵竞赛采用拈阄形式,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一试。在竞赛中曾出现过一气背诵八篇课文不错一字的好成绩,就连背诵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较流利地背诵4~5篇课文,大大提高了背诵效率。
4.“一月一报”:每月按小组轮流办《班级月报》。为了办好此报,学生先要阅读书籍报刊,观察生活,选定材料,设计版面,绘制图案,这项活动可以收一箭数雕之效,增强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审美情操,学会了办报技巧,开拓了学生视野,满足了表达欲望,积累了参加社会活动的经验。
五、强化
所谓“强化”,即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之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力量。
这里所指的强化,主要指的正强化,即运用肯定、表扬、激发、鼓励等手段,充分发掘其积极因素,使其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心理能力迅速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在进行正强化时,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一是及时反馈,对学生的作业、作文总是及时批改,及时发放,从不拖延时间。
二是以肯定为主。课堂教学中以表扬为主,很少批评指责,从不训斥。在作业、作文评语中亦是注重挖掘其积极因素,重在鼓励。
三是尽量给予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获得成功。对差生,适当降低要求,使其获得一次好分数,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我仅仅是对此作了一点尝试,其作法和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高,切望各位高明批评指教,使我在语文教学上有所进步。
语文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接触、认识、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和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新问题不断出现和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因此,如何了解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心理特点,如何认真研究培养和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措施和方法,就成为所有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并将这些想法和措施归结为明理、生情、设境、多练、强化10个字。
一、明“理”
所谓“明理”,即以目的教育为先导,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语文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遵照叶老的教导,我一方面从宏观上说“理”,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社会意义,要求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事业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从微观上疏“理”,举出一些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例,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进行疏导,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学数学很有兴趣,成绩也不错,可语文就差劲了。他自鸣得意地说,语文是个死东西,可以无师自通,只要数学成绩好,升学是没问题。谁知到了初中二年级学几何证明时,他怎么也理不清头绪,表达不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给予疏导,使他懂得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丢掉这一基础课,其他学科是很难学好的。由于他有亲身体会,加上老师的疏导,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学语文的兴趣也上来了。我们知道,明白了事理才有兴趣;明白为什么学,才会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趣”由“理”生,“理”“趣”交融,二者相互催化,相映成辉。
二、生“情”
所谓“生情”,即以爱生为前提,融洽师生关系,通过广泛的情感交流,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
初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具有盲目的“向师性”,但却具有朦胧的“择师性”。他们学习时不但选择学习内容,而且选择师生感情。他们虽有为祖国、为人民而学的崇高理想,但也有为自己、为老师而学的局限认识。所以,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尽量抽出时间接触学生,交流思想,培植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选择”“认可”了我这个老师,同时,对我所教的语文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故而学习成绩甚为喜人。
三、设“境”
设“境”,即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向自己提出了“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学,力戒抽象、枯燥的说教和灌输。
四、多练
所谓多练,即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练兵,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为达到此目的,我采用了“四个一”。
1.“一日一记”:让学生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并在日记前拟上标题,围绕题目选材,由于学生观察细致,构思周密,感受真切,不少优秀作文就是从日记中加工、提炼、补充、修改而成的。
2.“一日一句”:要求学生每人备个较精致的积词本,每天积一句名言或警句。这样做,学生就如同“蚕吃桑叶、蜜蜂采蜜,”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丰富了词语,解决了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炊”的难题。
3.“一周一赛”: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斗志,克服困难,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它比无竞赛时的学习效率要高得多。所以我在全班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如:“课文背诵竞赛”、“讲演比赛”、“汉语知识竞赛”等。课文背诵竞赛采用拈阄形式,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一试。在竞赛中曾出现过一气背诵八篇课文不错一字的好成绩,就连背诵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较流利地背诵4~5篇课文,大大提高了背诵效率。
4.“一月一报”:每月按小组轮流办《班级月报》。为了办好此报,学生先要阅读书籍报刊,观察生活,选定材料,设计版面,绘制图案,这项活动可以收一箭数雕之效,增强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审美情操,学会了办报技巧,开拓了学生视野,满足了表达欲望,积累了参加社会活动的经验。
五、强化
所谓“强化”,即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之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力量。
这里所指的强化,主要指的正强化,即运用肯定、表扬、激发、鼓励等手段,充分发掘其积极因素,使其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心理能力迅速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在进行正强化时,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一是及时反馈,对学生的作业、作文总是及时批改,及时发放,从不拖延时间。
二是以肯定为主。课堂教学中以表扬为主,很少批评指责,从不训斥。在作业、作文评语中亦是注重挖掘其积极因素,重在鼓励。
三是尽量给予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获得成功。对差生,适当降低要求,使其获得一次好分数,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我仅仅是对此作了一点尝试,其作法和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高,切望各位高明批评指教,使我在语文教学上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