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发展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q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进一步健全多元化办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最有效的途径。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高校作为人才孵化基地,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何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对产教融合的方式进行深度探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590-4;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旅游管理专业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怎么抓住机遇、把握时机,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加快产教融合的步伐,促进专业职业教育发展,这一系列问题是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正在面对的重要挑战,也是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为进一步建设教育强国,就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就当前本科院校教育实际情况而言,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所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是当前社会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而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该领域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加。本科院校旅游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所以我国旅游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选择具有代表性、较强影响力的城市、行业、企业等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所以本科院校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应该遵循相关的政策,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的步伐,为旅游行业的发展、社会经济进一步建设输送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本科院校教育的意义和价值[1]。

二、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内涵的建设
  本科院校相关部门应设计、制订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理清培养思路,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手段,将具体的培养措施落实到各个教育环节和教育细节,主要可以从道德素养、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及产教融合等多个方面着手。本科院校应该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整体把控,细节落实,在人才培养方面增加其内涵建设,注重旅游专业人才德行合一,从而使旅游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2]。
  (二)有利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养
  产教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描绘职业未来,明确就业支点。就目前的社会现状而言,中国处于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社会任务和历史使命。大学生为了充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核心素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键任务就是推进产教融合,以满足旅游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本科院校首先要面临的教学难题就是“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本科院校为了给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这一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在这一行业立足。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明确就业支点,能够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了解其在旅游产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找到自己的支点,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在择业、就业环节能够更加顺利。
  (三)有利于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
  本科院校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推动产教融合的步伐和进度。而要将产教融合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主要表现在将企业引入学校,将企业引入课堂,把学生送進企业,把教师送进企业,把企业变成实践课堂,模拟企业实际经济运营环境等,这一系列教学手段作为重要的尝试方式,能够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3]。此外,产教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与企业的契合度,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本科院校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应用技能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使学生在服务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地实现自身的价值,积极投身于旅游行业中,从而推动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明确,旅游专业实践课程有待提升
  部分本科院校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实践技术、技能的训练,对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就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而言,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失衡。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所占据比例较大,而实践课程所占比重却较小。这一课程体系使学生理论学习的时间比较充分,实践学习的时间却比较缺乏。学生在旅游企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不多,导致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存在脱轨现象,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实践效果不理想。而且旅游专业的学生与旅游行业、旅游企业未进行密切联系,学生对专业知识应用方面的认知不充分,理解程度不够深。本科院校的教师在理论课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分析,理论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实践教学和行业联系没有相应的企业参与其中,实践环节也是由授课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4]。
  (二)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不吻合,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是由相关教师编写而成,教师除了自身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有科研任务。所以在对旅游行业和企业的接触方面,就会失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对目前旅游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了解不够充分。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方面,更多的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据,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设计,导致人才培养内容和模式与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也解释了很多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是走上就业岗位却无法胜任相关工作的情况。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要求的技能不契合、不匹配,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此外,旅游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更多的是以学生的最终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这一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对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过程的评价。仅仅是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实际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缺少企业参与环节,校企合作不充分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所占据比例较小,但是开展实践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企业积极参与,是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就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情况而言。校企合作不充分,学校教育占据了主体地位,企业教学过于被动,参与度不高,企业未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这一教学模式也未真正发挥产教融合的价值意义。
  (四)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不科学
  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模式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所以该模式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弊端。首先,大部分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未根据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而是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所以没有自身的特色,缺乏扎实基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弱化实践教学的倾向,实践教学形式大于内容,所以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其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大部分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后,产教融合机制缺乏政策保护和鼓励。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未受到政策的鼓舞,在实习生身上也不会花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无法实现旅游企业对学生培养的目标。

四、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产教高度融合式人才培养路径


  (一)构建突出专业能力的本科课程体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构建突出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对就业岗位核心能力展开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调查、研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本科院校可以根据本地区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从整体上进行把控、统筹安排,开展认知见习、实训实验、专业实习等活动,使教学与就业能够有效地衔接,从而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更优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产教高度融合人才培养平台
  首先,要构建产教高度融合人才培养平台,组建校企合作团队。一方面,校方可以邀请行业资深的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这一环节,将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具体的教育细节上;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专家与学校优秀教师人员共同组建课程开发与教学团队,让专家和教师共同授课,参与教学环节。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指导教师团队,对学生研究性项目的实施、开发、实践等具体环节进行专业指导。其次,校企要开展深度合作,致力于培养学生专业实战能力。旅游企业可以充分调动资源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场地,营造真实的、立体的教学环境,带给学生更好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以及工作场景中接受实践培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充分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5]。
  (三)立足学校实际,保障产教高度融合
  校企融合是一项新颖的、系统化的项目,所以需要进行宏观调控,得到政府支持以及政策保障,在鼓励机制的指导下能够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政府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企校合作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接纳实习生政策,但是相关的机制并不完善,所以在这一关键时期,本科院校应该创新理念,积极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督促政府完善相关保障体制。为了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创建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校外实践基地可以是多样化的,包括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校方可以与这些企业、单位进行深度合作,进一步帮助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寻求更高层次的就业岗位。
  (四)加快产教融合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本科院校和企业之间产教融合建设,校企之间也应该建立、健全政策体系、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在这一基础之上,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产教融合能够更科学、有序、高效地发展。例如,在创建企业工作室、创业基地等方面实现资源、设备、人才、领域的共享。虽然产教融合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旅游企业、单位等加入产教融合建设中,共同协作,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五、结语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相关部们和人员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从而能有效地推动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具体可以从构建突出专业能力的本科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立足学校实际、加快产教融合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车鑫,崔玉波.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8):136-137.
  [2] 刘溪.旅游管理专业引企入教、产教融合的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16-118.
  [3] 王丹.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1):28-29.
  [4] 李先跃.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产教高度融合式人才培养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28):12-14.
  [5] 赵爱华.转型发展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68-7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可视化软件对传统村落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传统村落的研究关注度呈现递增的发展态势,且以湖南省研究输出最多。在发文习惯上,已形成由11种期刊构成的核心期刊群。研究热点集中于现状困境及发展模式、景观建筑保护传承、空间形态布局等方面。研究方
基于国际上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准则和对生态旅游内涵的3项基本共识,即坚持资源保护底线、保障社区受益、兼顾效益公平,无疑自然遗产地所开发的旅游活动必须是生态旅游。但与一般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不同,社区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中的角色与功能稍有区别,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与生态旅游、社区居民的关系  1. 社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单地讲,世界自然遗产入选的
摘 要:红旗渠文化是林州市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为林州市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本文以红旗渠为代表,介绍了林州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地区,并根据红旗渠景区存在景区地域组合度不高、产业链条有待延长、客源类型受限、新兴技术的应用有待提高的问题,从开发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做好红色文化的大众化传播、增加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种类、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
重大疫情危机下,压力、状态与响应对酒店雇员职业前景认知的组合影响尚缺乏研究.该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基于复杂性理论和PSR模型构建了酒店员工职业前景认知影响分析框架,采用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对职业前景认知的各影响因素的"联合效应"和因素间"互动关系"进行了探索.基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星级酒店的1090份员工问卷的实证分析发现:(1)酒店业绩受损、员工工作调整、收入水平低是酒店员工低职业前景认知的必要条件,酒店安全激励和员工安全参与是酒店员工高职业前景认知的必要条件,受中国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境影响,
根据小微湿地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小微湿地的修复原则,从水、动物、植物、防控、景观和管理要素6个方面提出了修复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并提供了技术参考,以期为我国小微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查干高勒湿地为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对乌拉特后旗湿地资源现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索乌拉特后旗湿地保护与恢复模式,缓解因水资源匮乏和过度放牧导致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的问题,使之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重要示范基地。
摘 要: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谚语,借助冬至这个特殊的节日开展研学旅行,开设具有多学科意义的研学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冬至所蕴含的独特的社会人文情怀和自然科学智慧,使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对以冬至为代表的中国农耕历法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地理科学;人文情怀;研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引言  自201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