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物业税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p685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房地产泡沫凸显,物业税正成为时下热点问题,“房产大蛋糕”的再一次重新分配似乎已经迫在眉睫。
  与以往“一边倒”的改革举措不同,物业税从名词解释上就存有纠结。主张征的一方强调名词解释的上半段: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对房地产征收物业税,并以财产的持有作为课税前提、以财产的价值为计税依据。依据国际惯例,物业税多属于地方税,是国家财政稳定而重要的来源。
  他们认为:既然世界上大多数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对房地产征收物业税,我们当然应该马上接轨。更何况,眼下的房价已经高得一塌糊涂,征了物业税,房价应声而落,财政更加充盈,国家、民众两相叫好,何乐而不为?
  反对征的一方强调名词解释的下半段:
  ——物业税的基本框架是,将现行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税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并使物业税的总体规模与之保持基本相当。
  他们认为:我们的房价中已经包含了长达70年的土地出让金以及城市房地产税等重税,再凭空加一道物业税,有重复征税之嫌,看似遏制房价实则“与民争利”。
  一段文字的上半段和下半段到底能不能拆分使用,要看其有没有连贯性和因果性,如果有,就必须全面认知、通观诠释,如同“虎符”,合二为一才是真。
  
  物业税到底干什么用?
  据说,我国物业税改革从2004年开始进入操作阶段,在全国6个地区进行模拟评税试点,至今试点已扩大到10多个地区。从模拟试点的情况看,已取得应有的成果,具备了推出物业税的技术基础之一。其中,批量评估的技术问题,通过试点已基本解决。房地产信息的统计问题,在个别试点地区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目前被有关部门认为物业税开征的难点,是在于物业税的制度设计。
  但物业税征来到底干什么用?这个很重要的命题,我们迄今还没有得到过一点官方的解释。天津财经大学首席教授李炜光曾质疑:我国提出要开征物业税至今已有六七年时间,为什么没有人认真地向大众解释一下,开征的这个税究竟要拿去做什么? 李炜光介绍,在国外,物业税是一个典型的服务性质的税种,必须专款专用,只能定向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不能移作其他用途。如在加拿大,物业税征收后对应须承担的市政服务包括25种以上:如警察配置、消防及防火、救护车、城市公共汽车、垃圾和循环再造物品收集、图书馆、铲雪和清理行人路、街灯、公共汽车站的候车亭、社区中心、游泳池和溜冰场、康乐活动、儿童和老人服务计划、动物控制等。 李炜光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业税。
  从以上叙述中看出,物业税是政府财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城市的大规划管理,并非直接或全部用来打击高房价或盖廉租房。这似乎与相当多的民众期待有着很大距离。因为相当大一批低收入者已经把物业税理解为一种“福利税”“削富税”,可以起到“削高填低”“杀富济贫”的巨大作用。似乎物业税开征之时,就是高房价的灭亡之日,届时,房价应声而降,低收入者坦然置业,天下寒士得以大庇。
  我们既往出台的若干改革政策,在社会实践中都出现过“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后遗症,譬如医疗、譬如教育、譬如房地产,它们的负面作用显而易见,而纠正起来又谈何容易。其出台时不容置疑的高调宣传压倒了理性分析和科学预测是一个重要原因。物业税的出台似乎不应该只把重点放在“怎么收”的浅层面上,而“为什么收,收来怎么用”也应该真诚征求纳税人的意见,要讲清用途,通过必要的审核、听证、批准程序才可避免违背初衷的后遗症。近有媒体报道:
  “物业税即将在京、沪、深、渝等重点城市开通。记者求证时,有关人士告知:中央政府即将开征的是房地产特别消费税,而非物业税,因为物业税必须经过全国人大批准才能施行。这位消息人士也表示,现在对房屋征税的具体细节还不清楚,但他也表示,这次国家是下决心了。”
  其实,大众期待的是一种合理合法、符合公众利益的税收,而不是将争议税种进行更名,这样不乏机谋,却缺少了一点管理者的诚意和大智慧。
  
  物业税是不是压倒骆驼的
  最后一根稻草?
  真正厘清物业税的构成,深入论证其作用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怎么说,物业税的增收也是房产的一种“加价”行为。一个很高价的、已经让人买不起的东西,通过再一次加价后,价格就能平抑?这其中的道理似乎过于复杂和玄妙,非寻常百姓所能破解,确实需要论证和说理,况且物业税倡导者们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是让政府的财政收入得到持续的增长。
  如果真的是将现行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税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并使物业税的总体规模与之保持基本相当,那将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因为刨去了以上税费,你房子的成本价也就是每平方米两三千元。有发展商说:其实,房价本不应现在这么高,高层电梯房,在现在各种建筑成本、人工成本较高的前提下,建安成本在1200元左右,除去土地费用的成本,加上各种税费,卖2200元/平方米,利润就不低了!如果是多层的非电梯房,1200元/平方米,就足够了!如果考虑到其他因素,至多3000多元。
  试想,如果土地不再是一次性拍卖50或70年的地价,而是每年以物业税的形式由购房户自己承担,那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起码你不用花上每平方米几万元去买房。但关键的是,已经买了高价房的(或者说,已经预交了70年土地出让金的)怎么办?难道退税(金)给你,把它们存入银行,可随时支取,然后让他们在以后的70年里缓释?这敢情好,但似乎是白日做梦。
  事实上,已购房者并不期待“退税”,而是害怕再加上一笔。他们为了房子已经透支了余生的很多幸福追求,如果重复收税,他们的房子将变得越来越不可人疼了。当然,有人会说,物业税是为了抑制炒房者,自住房是不交的。我们姑且认同以上说法(还没有官方的承诺),但很多人有这样一种疑虑——这些年来,疯狂翻番的房价都没有能够遏制住炒房者的热情,那么,区区一点物业税奈他也何,他们难道不能通过抬高租金转嫁成本?如果在市场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物业税又怎么能成为压倒“高房价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只是压倒“高房价骆驼”的倒数第N根稻草,那么,物业税后面还应该有什么税?我们还要在自己本来高昂的房子上扒下几张皮来。
  据以上房地产发展商的成本分析,除去上缴政府的税费外,房子的成本至多每平方米几千元,政府何不减税、减费、减土地出让金以直接打压高房价?这种减少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减少,也是一种根本上的减少。政府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民生问题,忽略了老百姓的生存权,无视大多数人利益,“专给富人盖房子”的人可以是无良的企业家,但决不可能是政府,这是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摸着石头过河”,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成了我们的思维定式。说到物业税的构成,坚持者也习惯于用这样的解释,“先收着看、不行再说”但愿不要成为政策制定者的潜意识。其实,明眼人早就看出来,物业税并不是河底的石头,太多成熟国家的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蒙上自己的眼睛去探索。但最近的消息似乎给我们这样一种感觉,鉴于人们对物业税的不同认识以及批准难度大,已经有人在“迂回”或“变更名称”使用它了。
  有消息说:“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专家向记者透露,目前上海制订的方案是征收住房保有税,也是对房产保有环节征税,其所起到的市场调节作用与物业税相同。但因物业税作为基本税种需要立法等多项工作的配合,又受制于目前房屋和土地分离的物权矛盾,才选择了房产保有税这种方式”。在征收办法上,专家分析,上海的住房保有税可能对存量房和增量房一并征收,但会从购房套数、户型大小等方面来区别自住需求与投资需求,其中自住需求可免交保有税(据《上海证券报》)。
  地产这块大蛋糕究竟怎么分、谁来分?这让我们想起一个古老的寓言:两只小白兔,因为一根分不均的胡萝卜争吵。一只大白兔主动为它们分。怎么分?一根萝卜一掰两半,多的部分,大白兔就一口吃掉,但总还是不均,于是大白兔就一口一口地吃光了。购房者不是小白兔,政府也不是大白兔,我们需要公平、合理的税收,也需要压低时下已经高得离谱的房价,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相对于降低地价来说,物业税怎么看都是汤汤水水。需要强调的一点,拥有二套以上房的不是“坏人”,将房产作为投资手段也不是“文革”语境中的“投机倒把”,地产丧失了民生保障功能的责任也不是他们。房改之初,我们过度的“重买抑租”的宣传,土地转让中,过度追求财政最大化的政府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哄抬了房市。“炒房”一族的出现不是导致目前状况的全部原因。房地产的民生保障功能的被重视,“价高者得”短期行为的被遏制,特别是贫富差别社会问题的逐步解决才是让房市真正降温的一盆凉水。
  4月6日电:今天下午,南国都市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海天盛筵——2010中国(海南三亚)游艇公务机奢华生活第一展吸引了200位身价在15亿以上的亿万富翁到场“寻宝”,同时不少富翁对展品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意向,其中2架公务机和价值8700万的游艇有望寻到买家。
  这是一条挺令人担忧的消息,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亿万富翁正在飞快成长壮大,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正在与即将出台的物业税跃跃欲试。因为这些经营起家的大富豪们不会不懂经济,他们一般不会将自己拥有的巨大地产、房产贴上封条冷藏起来,而一旦他们的海量房产投入资本运作,再高的物业税也得落到可怜的承租人身上不是。
  编辑/任 涓[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灾难提醒人们,生活可能在一瞬间就会变得意想不到的残酷。人类自身的脆弱性将我们聚集在一起,以共同的人性来彼此分担。中国人经历过2008年汶川地震的痛苦和损失,也从国际社会得到过帮助和力量。对于海地灾难的援救,既是中国的使命,也是中国对于人类社会的责任。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点53分,海地发生7.3级大地震,这是当地200年来遭遇的最强地震,死亡人数预计超过20万。  驻守在北京市房山
期刊
这张照片是1979年我考上大学后的留影,笑得傻乎乎的,但是发自内心的。当时,我在中学当老师,一想到马上要上大学了,心里特别高兴,跑到照相馆拍照留念。以前,照相是件高消费的大事,我很隆重地把辫子梳好,流海剪整齐了,穿上最好的衣服:当年流行花“的确凉”,我花了半个月工资买了一件,蓝布裤子,黑面白底方口布鞋。照相馆的师傅听说是庆祝考上大学,建议我拿本书,表示有文化。我觉得挺好,从他们桌上拿了个黑皮登记本
期刊
离2010年1月3日的那场大雪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所遇到的烦恼和兴奋也随天气回暖,像积雪寒冰一样慢慢消融。眼前更多的是积淀在国人血液里千古不变的春节情结。对于北京人,一场大雪、二十多年的年夜饭“春晚”、凝聚了众多京味民俗的厂甸庙会,成了媒体和文化社会学人的话语热点之一。  想说的是60年一遇的大雪竟没有雪灾的感觉。经历了北京奥运会和建国60年大庆等重大活动考验的北京城市功能,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期刊
如今,北京的信托商店已成了凤毛麟角,典当行取代了风靡京城几十年的信托商店,在京城遍地开花。然而,信托商店却深深印在了北京中老年人的记忆之中,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和当年的信托商店打过交道。在老北京人的生活中,信托商店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人们购买便宜商品,出售用不着或多余物品的地方,同时也是人们在经济困难时,用物品换钱的唯一地方。    在北京解放前后,到处都有走街串巷收购旧物的小贩,他们一边走一边用手中
期刊
时光倒流60年,中华杂技团于1950年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成立,并于195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杂技团。从此,许多杂技艺人告别了撂地卖艺的生活,正式成为国家演员,并担负起“外交使者”的光荣使命。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杂技外交”便成了中国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与其中的老艺术家们,用他们的青春与激情创造了历史。时光60载匆匆而逝,他们所见证的,是中国杂技团不可复制的辉煌篇章。
期刊
王世德,1933年3月生人,自幼深受家庭影响,酷爱书法,虚心请教名家,不断探求书法知识,锱铢积累书法功力,临摹碑帖主攻行楷。曾毕业于中国书法函授大学及该校研修班,参加过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和国际书法家协会组织,曾任《中华英才爱国书画家大辞典》副主编,中华当代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现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改革开放后,两次参加国际书画家艺术博览会,均获奖。1998年应中国书协之邀,参加中国书法节的展览
期刊
他,曾经日饮酒6斤而被称为“中国第一酒鬼”;他,曾经因酗酒而从一名优秀的刑警成为被单位开除的无业游民;他,几经挣扎自己戒掉酒瘾,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创建了中国首条戒酒公益热线,帮助别人戒酒。生意如日中天之际,他毅然放下事业,在北京建立戒酒之家,引来全国各地酗酒者求助……杨晓楠走下“酒坛”,对全社会斩钉截铁地说:誓将戒酒进行到底!  杨晓楠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军人干部家庭。1983年,他从部队
期刊
何长生被公认为中国杂技团的活档案,从1951年入团到1992年退休,团里大事小情、时间、地点、人物,何老先生心里门儿清。如今已78岁高龄的他回忆起过去的辉煌岁月,仍然头脑清晰、思路敏捷,言语间,将一幅生动的中国杂技团发展史呈现在众人面前。从最初乐队演奏员、指挥,到艺术处干部,再到中国杂技团副团长,一路走来,何长生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历史。  为杂技伴奏的岁月让何长生魂牵梦绕,尽管音乐与杂技分属不同的
期刊
2007年2月的北京,本来应该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然而我却在2月的某一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甜蜜,这份感觉,来源于深深的感动。  那年正好我找到一个批发名牌巧克力的渠道,于是大家一起团购巧克力,很多都是买了送给小朋友们的。记得那个订单最后统计共有47斤巧克力。卖家不管送货,让我去沙子口那边自取。当时我住在北五环外的西二旗。从西二旗到沙子口的最便捷公交路线是这样的:地铁13号线西二旗站上车,到
期刊
北京的风仿佛也具备某种神性,这是我来到北京最大的体会。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风本是大自然的特征,但在北京可不一样,北京毕竟是一座有着3000年建城史的古都,又作为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从它头顶与双肩掠过的风也沾染了俯瞰群雄的王者之气,或者说,饱受人间烟火熏陶,带有某种难以言传的历史感与文化味。    悠悠国风  风是无形的,但护城河里的波光闪烁使它披挂上荣耀的鳞甲,御花园的宫墙柳、广场与城楼的旗帜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