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化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它关系着学生的升学考试、知识结构,也与学生的生活能力关系密切。那么,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既可以借助探究学习活动,又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法,从而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化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46
在新课改的要求中,要求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那么教学化学课程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虚拟化的化学实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化学知识,这有助于加强化学理解能力。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积极的引导,逐步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
一、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暴露的问题探析
在充分分析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时不难发现,目前初中化学课堂实际上存在着诸多教学问题,影响着学生的有效化学学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教学理论仍然倾向于应式教育理论,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习惯性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即“灌输式”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教学,即使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仍然更注重“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过分突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被动学习中无效学习。
其次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没有对化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补充、整合、延伸,导致学生无法在化学学习时有效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无法在脑海中建构具体的化学知识框架,碎片化的知识散落在学生的各个脑海之中,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新课改推进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1.用实验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可是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老师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复杂的、有一些危险性的实验,都是用讲解的方式带过,实际操作的很少。这看似规避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問题,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化学现象,比如发热、发光、气体的产生、融解、颜色的变化等,在没有学习化学之前学生不懂其中的原理,只是觉得好奇。但是学习了化学后,老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的实验了解其中的原理,掌握其中的知识,并从简单的、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一些小实验开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性,逐渐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以及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如,“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让学生从仪器准备、操作开始,亲自动手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并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归纳、分析、总结,验证相应的理论知识,从而在增强学生参与性的同时,促进课堂教学。
2.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探究学习活动
探究学习活动对化学教学具有多重作用,一方面能够用于实验教学中,用虚拟化的信息资源代替实物工具,既能节省教育经费,又能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能够用于理论教学中,通过引入诸多拓展教学资料,更易于理解教材内容。因此,在教学化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展开探究学习活动,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时,从教材内容来看,要求学生掌握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认识实验结果,根据该要求,可以搜集关于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实验视频,进而展开探究学习活动。
首先,播放“鲜花变色”的化学实验视频,让每个学生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随后询问学生:“同学们,请问你们从视频中能够看到多少种鲜花呢?它们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让班级内学生按照座位顺序,自行组成多个四人小组,让每个小组以表格的方式,将视频中的实现现象进行汇总,如牵牛花、月季花与稀硫酸等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的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然后,开始播放用p H试纸检测酸碱度的实现视频,在视频中分别用白醋、食盐水、橘汁等溶发生化学反应后的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然后,开始播放用p H试纸检测酸碱度的实现视频,在视频中分别用白醋、食盐水、橘汁等溶液滴在p H试纸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种溶液的p H值,在小组内探讨在实验中使用的溶液的酸碱值大小,以及得出相应p H值的原因。最后,每个小组向教师汇报最终的探讨结论,由教师进行评价,再将本篇课文包含的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完善学生的探讨结果。
总结:从以上过程来看,教师将传统实验教学转变为多媒体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各种实验视频后,与其他同学共同展开探讨,在该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化学现象,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这会加强教学效果。
3.丰富化学课堂教学知识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大多数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时会割裂化学学科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从“形式化”的角度去理解化学知识,无法真正将学习与应用联系起来。且在开展化学教学时教师完全依赖于教材,也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只是单一的停留在教材层面,学生无法真正走进魅力无限的化学世界。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要有意识的联系生活实际、基于原有教材进行横纵向的化学知识拓展延伸。
例如,在介绍金属化学物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暖气片上要刷银粉?为什么暖气管上要镀上锌;如在介绍分子与原子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生活化化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原子的存在。各种各样的化学知识实际上都和生活密不可分,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的过程,学生对化学知识内容实现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更具体的认识。
综上所述,新课改对化学教学具有新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参与化学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创建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芳.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 2019, 000(047):P.30-30.
[2] 杨显华.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考[J]. 明日, 2019, 000(042):P.1-1.
[3] 温雯臻. 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化学教学[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9):123-123.
[4] 陶林溪.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 试题与研究, 2019(2).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化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46
在新课改的要求中,要求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那么教学化学课程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虚拟化的化学实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化学知识,这有助于加强化学理解能力。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积极的引导,逐步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
一、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暴露的问题探析
在充分分析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时不难发现,目前初中化学课堂实际上存在着诸多教学问题,影响着学生的有效化学学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教学理论仍然倾向于应式教育理论,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习惯性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即“灌输式”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教学,即使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仍然更注重“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过分突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被动学习中无效学习。
其次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没有对化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补充、整合、延伸,导致学生无法在化学学习时有效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无法在脑海中建构具体的化学知识框架,碎片化的知识散落在学生的各个脑海之中,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新课改推进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1.用实验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可是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老师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复杂的、有一些危险性的实验,都是用讲解的方式带过,实际操作的很少。这看似规避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問题,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化学现象,比如发热、发光、气体的产生、融解、颜色的变化等,在没有学习化学之前学生不懂其中的原理,只是觉得好奇。但是学习了化学后,老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的实验了解其中的原理,掌握其中的知识,并从简单的、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一些小实验开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性,逐渐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以及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如,“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让学生从仪器准备、操作开始,亲自动手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并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归纳、分析、总结,验证相应的理论知识,从而在增强学生参与性的同时,促进课堂教学。
2.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探究学习活动
探究学习活动对化学教学具有多重作用,一方面能够用于实验教学中,用虚拟化的信息资源代替实物工具,既能节省教育经费,又能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能够用于理论教学中,通过引入诸多拓展教学资料,更易于理解教材内容。因此,在教学化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展开探究学习活动,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时,从教材内容来看,要求学生掌握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认识实验结果,根据该要求,可以搜集关于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实验视频,进而展开探究学习活动。
首先,播放“鲜花变色”的化学实验视频,让每个学生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随后询问学生:“同学们,请问你们从视频中能够看到多少种鲜花呢?它们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让班级内学生按照座位顺序,自行组成多个四人小组,让每个小组以表格的方式,将视频中的实现现象进行汇总,如牵牛花、月季花与稀硫酸等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的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然后,开始播放用p H试纸检测酸碱度的实现视频,在视频中分别用白醋、食盐水、橘汁等溶发生化学反应后的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然后,开始播放用p H试纸检测酸碱度的实现视频,在视频中分别用白醋、食盐水、橘汁等溶液滴在p H试纸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种溶液的p H值,在小组内探讨在实验中使用的溶液的酸碱值大小,以及得出相应p H值的原因。最后,每个小组向教师汇报最终的探讨结论,由教师进行评价,再将本篇课文包含的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完善学生的探讨结果。
总结:从以上过程来看,教师将传统实验教学转变为多媒体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各种实验视频后,与其他同学共同展开探讨,在该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化学现象,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这会加强教学效果。
3.丰富化学课堂教学知识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大多数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时会割裂化学学科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从“形式化”的角度去理解化学知识,无法真正将学习与应用联系起来。且在开展化学教学时教师完全依赖于教材,也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只是单一的停留在教材层面,学生无法真正走进魅力无限的化学世界。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要有意识的联系生活实际、基于原有教材进行横纵向的化学知识拓展延伸。
例如,在介绍金属化学物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暖气片上要刷银粉?为什么暖气管上要镀上锌;如在介绍分子与原子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生活化化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原子的存在。各种各样的化学知识实际上都和生活密不可分,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的过程,学生对化学知识内容实现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更具体的认识。
综上所述,新课改对化学教学具有新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参与化学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创建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芳.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 2019, 000(047):P.30-30.
[2] 杨显华.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考[J]. 明日, 2019, 000(042):P.1-1.
[3] 温雯臻. 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化学教学[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9):123-123.
[4] 陶林溪.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 试题与研究,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