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我认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要求,因此每位教师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为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义不容辞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这次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中去。在此我就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谈点体会。
一、适应语文新课改,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语文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五要”)。
1.同行要合作。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
2.师生要平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
二、适应语文新课改,必须转变教师教学行为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六转变”)。
1.实现由教师权威的教授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转变。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由权威变成合作者,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
2.实现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传统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中心,这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3.实现由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导致学生一知半解,降低了教学的质量。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掌握知识,掌握规律。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三、适应语文新课改,必须指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法
《纲要(试行)》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1.自主式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2.合作式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它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3.探究式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语文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我们既不能有惧怕思想,害怕自己不能适应,被新课改淘汰,也不能跟着感觉走,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更不能认为新课改与己无关,墨守成规,无所作为。
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鉆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语文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河北省大名县第二中学)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为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义不容辞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这次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中去。在此我就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谈点体会。
一、适应语文新课改,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语文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五要”)。
1.同行要合作。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
2.师生要平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
二、适应语文新课改,必须转变教师教学行为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六转变”)。
1.实现由教师权威的教授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转变。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由权威变成合作者,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
2.实现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传统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中心,这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3.实现由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导致学生一知半解,降低了教学的质量。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掌握知识,掌握规律。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三、适应语文新课改,必须指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法
《纲要(试行)》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1.自主式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2.合作式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它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3.探究式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语文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我们既不能有惧怕思想,害怕自己不能适应,被新课改淘汰,也不能跟着感觉走,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更不能认为新课改与己无关,墨守成规,无所作为。
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鉆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语文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河北省大名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