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提倡生本课堂的今天,语文学习应当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指导其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学习”。
一、抓因素,促进学生学习自主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 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 主要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 、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教学中,我常用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做游戏、设悬念 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如教学生字“翻”,我编了个谜语“小米粒,歪戴帽 ,坐在田边玩羽毛”。教学《草船借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了解人物特征,取得了 很好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便会很快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待教 师教,便能自主地去学习了。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在不同 时机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 习了。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这种阅读习惯包括认真的态度 等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教学《日 月潭的传说》一课时,学生对“日月潭”的情况十分陌生,为了让学生能走近“日月 潭”,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让学生从报刊上、从电脑“网页”上集有关“日月潭”的 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使课上得成功,学生走进了“日 月潭”。像这样,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文大 有帮助,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便能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汲取知识。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仅拿“理解词语”来说吧,就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式、 找近义词或找反义词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便 能形成能力,去自主地学习。“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教师教学生先反复 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再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最后连续段意,就 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课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再想想哪 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组成一段话。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无论何时 阅读,都不待教师教,就能自主去学,真正“会学”。
二、学习方法的选择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应尊重学生的意愿,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给予适当的调整,使小组成员按照学习程度合理组合,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通过组员的合作,既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又提高了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教师可以创建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
二、讲究策略,训练学生学习自主
1、学习内容——让学生自选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 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因此,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编入“你喜欢读哪几 句?”的类似思考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 分内容进行阅读,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体现。如《春》的教学,我要求学生选择自 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反复吟读中,读出韵味,读出为什么喜欢。教 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由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 生通过学习,总是能表现得兴致盎然,说得头头是道,气氛相当热烈。
2、学习疑问——让学生自辩
古人曰:“学贵有疑。”而疑问,该由谁来解答呢?显然,学生应是解难的主人。教 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 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 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学生对“刘备三人第三 次到隆中时,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这一做法提出了不同 的意见,有的认为这样做很不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诸葛亮是不会知道的,何必走 那么多的冤枉路;有的认为这样做很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并不一定要诸葛亮知道, 他们是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学生经过一番争辩,最后认为第一种做法符合现代人讲 究办事效率,在现在这样的时代,这种做法也未尝不可;但结合当时的年代,第二种 做法也并非不值得,这恰恰是刘备求贤若渴的表现。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既深刻领 会了文章的中心,又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 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3、学习方法——让学生自悟
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要求学生 归纳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三峡》的教学,我在学生理解完全文之后,要求学生回 去试着学“导游”组织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重岩叠嶂”的景色介绍给大家。课堂 上学生纷纷将自己的导游词拿出来展示。一篇篇导游语是那么生动、具体,一个个小 导游是那么形象可爱,真让人赞不绝口。“游客们”从中了解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关 于“三峡”的知识,让人大开眼界。此时,教师抓住这一美好时机,问:“你们的这 些资料和语言是哪来的?”有的说是从电脑网页上下载来的,有的说是查阅有关书籍 找来的,有的说是学电视上的导游的……“多好的学习方法啊”。此时此刻,教师再 也没有必要干巴巴地告诉学生怎么去写导游词。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 动中去,并从活动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完全由教师归纳 的好。
一、抓因素,促进学生学习自主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 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 主要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 、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教学中,我常用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做游戏、设悬念 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如教学生字“翻”,我编了个谜语“小米粒,歪戴帽 ,坐在田边玩羽毛”。教学《草船借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了解人物特征,取得了 很好的效果。如果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便会很快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待教 师教,便能自主地去学习了。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在不同 时机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 习了。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这种阅读习惯包括认真的态度 等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教学《日 月潭的传说》一课时,学生对“日月潭”的情况十分陌生,为了让学生能走近“日月 潭”,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让学生从报刊上、从电脑“网页”上集有关“日月潭”的 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使课上得成功,学生走进了“日 月潭”。像这样,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文大 有帮助,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便能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汲取知识。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仅拿“理解词语”来说吧,就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式、 找近义词或找反义词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便 能形成能力,去自主地学习。“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教师教学生先反复 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再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最后连续段意,就 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课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再想想哪 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组成一段话。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无论何时 阅读,都不待教师教,就能自主去学,真正“会学”。
二、学习方法的选择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应尊重学生的意愿,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给予适当的调整,使小组成员按照学习程度合理组合,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通过组员的合作,既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又提高了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教师可以创建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
二、讲究策略,训练学生学习自主
1、学习内容——让学生自选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 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因此,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编入“你喜欢读哪几 句?”的类似思考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 分内容进行阅读,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体现。如《春》的教学,我要求学生选择自 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反复吟读中,读出韵味,读出为什么喜欢。教 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由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 生通过学习,总是能表现得兴致盎然,说得头头是道,气氛相当热烈。
2、学习疑问——让学生自辩
古人曰:“学贵有疑。”而疑问,该由谁来解答呢?显然,学生应是解难的主人。教 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 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 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学生对“刘备三人第三 次到隆中时,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这一做法提出了不同 的意见,有的认为这样做很不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诸葛亮是不会知道的,何必走 那么多的冤枉路;有的认为这样做很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并不一定要诸葛亮知道, 他们是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学生经过一番争辩,最后认为第一种做法符合现代人讲 究办事效率,在现在这样的时代,这种做法也未尝不可;但结合当时的年代,第二种 做法也并非不值得,这恰恰是刘备求贤若渴的表现。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既深刻领 会了文章的中心,又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 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3、学习方法——让学生自悟
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要求学生 归纳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三峡》的教学,我在学生理解完全文之后,要求学生回 去试着学“导游”组织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重岩叠嶂”的景色介绍给大家。课堂 上学生纷纷将自己的导游词拿出来展示。一篇篇导游语是那么生动、具体,一个个小 导游是那么形象可爱,真让人赞不绝口。“游客们”从中了解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关 于“三峡”的知识,让人大开眼界。此时,教师抓住这一美好时机,问:“你们的这 些资料和语言是哪来的?”有的说是从电脑网页上下载来的,有的说是查阅有关书籍 找来的,有的说是学电视上的导游的……“多好的学习方法啊”。此时此刻,教师再 也没有必要干巴巴地告诉学生怎么去写导游词。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 动中去,并从活动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完全由教师归纳 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