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只兔子让孩子长大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上摆着些小白兔,成对地装在细铁丝笼子里,十分可爱。女儿指着笼子喊:“我要我要!”那阵式志在必得。“怎么养得活?”妻子在一旁制止,但比起兜售者卖劲的吆喝,声音弱得多。
  15元一对,买!
  提着活蹦乱跳的小东西在大街上往家里走,女儿说:“爸爸,快走,小白兔冷。”一家人的脚步顿时大步流星起来。
  给小白兔保暖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妻子连忙从柜子里拖出旧棉衣,却被我制止了。
  “她要买的,让她自己解决!”
  妻子摇摇头,不再理会这件事。急的是女儿,先是埋怨爸爸妈妈没有同情心。但不久便紧闭房门,默无声息起来。我正寻思着女儿在干什么,房门开了,只见阳台的角落处工整地摆着一个用旧棉衣做成的窝,旁边是用旧玩具搭成的小栅栏。
  妻子惊叹,平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女儿居然有这本事。
  以后的日子我们仍坚持不理会那只小白兔,但我发现,平时三番五次的催促还拖拖拉拉的女儿总是提前起床,到我起床时,她自己的房间和兔子的窝都已经整理得清清爽爽:垃圾清除了,窝中潮湿的小棉衣晾在阳台上。女儿变了,变得比以前懂事了。我暗暗地感谢小白兔的莅临,视它为天使。每每看见女儿为小白兔理毛、逗小白兔玩耍的情景,心里惬意得很。同时也稍有不解:从前她的爱好如走马灯似的换,而今却那么专一、恒久?
  转眼到了春节,举家回老家过年。 礼品、换洗衣服、杂七杂八的一大堆。妻子跟女儿商量,小白兔能不能不带回去?能否寄养在邻居家中?但女儿的坚决使我们感受到了小白兔在她心中的分量。我们最终决定:无论有多大的难处,都要把小白兔带回去。
  老家的后院有个较大的空间,暖暖的阳光总是如期照射这片宽阔而平静的场地。 每每这时,从笼中走出的小白兔总是躺在太阳底下,享受阳光的温暖。而女儿更是安静了许多,母亲似的看着宝贝小白兔。母亲说,女儿这次回家与前几次大不一样。我们便给她讲了小白兔的故事,全家人对小白兔的好感油然而生。
  但不幸的事情不久就发生了。
  那天中午,全家人都在吃饭,邻居的老猫闯进了后院。新的伙伴使老猫感到新奇,在追逐中,两只小白兔落进了茅厕。待我们到后院时,小白兔已经毙命。突发事件使我们一时不知所措,女儿更是哭得死去活来。
  以后的日子女儿生活得很平静,早晨不声不响地去幼儿园,回到家里就安安静静地玩,吃饭也不再挑肥拣瘦,但从此对小动物却失去了兴趣。
  我不免有些担心,好几次我问她:“还买不买小白兔养呀?”女儿直摇头—是小白兔的死刺激了她,还是她突然长大懂事了?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日前读一本外国作家论述死亡的著作,得知经历死亡会使人成熟起来的道理。于是联想到小白兔的死和女儿的变化,联想到我们从前总是做“保姆”,而完全没有让孩子主动地去体验去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和生命的意义,我不禁问自己:
  我们了解孩子吗?我们是走进他们的世界去了解他们,还是总是自以为了解,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如果我们了解,那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两只小白兔就可以让我的女儿长大?
其他文献
  
期刊
警惕急性喉炎    近日气温变化大,我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着凉感冒,打喷嚏,流清鼻涕水,还有发烧。次日孩子开始咳嗽,并逐渐加重,咳嗽声音像狗叫,讲话时嗓子变哑,仍有发烧,到单位医务室注射“青霉素”和“病毒唑”两针后,症状无好转,反而呼吸急促,面色发青。请问,我孩子到底是不是感冒,怎样治疗才好呢?  阳江 万秀秀  孩子的病很可能是急性喉炎并发喉梗阻。急性喉炎是由细菌、病毒侵入喉粘膜及声带引起的急性
期刊
  
期刊
期刊
一看到这个标题,你也许就在心里嘀咕:有没有搞错,你这本《孩子》杂志不是给幼儿和他们的父母看的吗?孩子这么小,就要教他们学会做人哪?为时过早吧!  你别急着下结论。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学会做人”。从字面上去讲,学会做人,就是学会“待人接物”(见《现代汉语词典》“做人”条),但就其实,是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孩子的婴幼儿期,说对孩子进行人格的塑造可能是早了些,但教孩子学会待人接物,培养
期刊
当成人每天从各种渠道了解新闻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想到:新闻并非成人的专利,孩子也需要了解新闻。尽管现在的新闻报道都是为成人设计的,尽管孩子年纪小,很难真正理解新闻的内容,但适当地让他们了解新闻可以培养其用心听、用心看、主动地思考、积极地表达的习惯,对刺激孩子的智能及社会化的发展极有价值。当然,这需要成人巧妙和智慧的引导。    为孩子选择适当的新闻内容    虽说我们应该让孩子尽早对社会有全面的认知
期刊
以往由妈妈送幼儿园的亚力山大,这天改由爸爸约翰送。几个孩子看到小伙伴换了个新“领导”,兴高采烈地围上来大叫:“亚力山大!亚力山大!”刚2岁的亚力山大还不太会讲话,只是躲在爸爸的身后冲小伙伴们笑。约翰则笑着主动与孩子们打招呼:“伙计们,你们好,我叫约翰。”孩子们也纷纷自报姓名和年龄:“我叫大卫,5岁了。”“我叫杰克森,今年3岁。”“我4岁了,叫瓦娜沙。”约翰弯下腰,伸出大手,笑着与孩子们一一握着,特
期刊
一群心理学家在一个学校随机抽取了一个班,给全班儿童做了一些根本不是智力测验的练习,然后从中随意地选取了5个普通孩子,煞有介事地告诉老师们,经过严格的测试,这几个孩子是这个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年以后,心理学家们发现:这几个当时表现极为一般的孩子,真的后来居上,成了全班最好的学生。  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几个孩子的优秀呢?实验结果分析概括为四个字:期待效应。因为老师们对心理学家的预测深信不疑,于是用特别
期刊
终日为生活疲于奔命,这天心情比较好,我跟儿子玩了好久,而且中间破例地没有不耐烦。儿子很明显有点意外,兴奋的他小嘴巴哒巴哒地说了好多话,甚至找来一本《上海托幼》对我说:“妈妈,你下次记住,不能每次给我盛太多的饭,那样我会呕吐的。你看书上也是这么说的!”  我只知道姥姥教他认了一些字,没想到他竟然可以看书了,而且居然活学活用地指导起我这个妈妈的育儿方法来。又惊又喜,我忍不住抱住儿子使劲亲了一下。可能是
期刊
很多妈妈自以为是个好妈妈:一切从孩子从发,为孩子着想,委屈自己,成全孩子,却总想不通为什么孩子还是那么自私、懒惰、不爱学习、丢三拉四、畏手畏脚……殊不知,也许正是这些“好妈妈”们正在无意识地培养着一个个小懒虫、小气鬼、小笨蛋!不信吗?往下看看吧。    溺爱型妈妈: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总是留给孩子吃;自己舍不得穿,却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  后果:容易培养出一个自私的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