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英语跨学科融合式单元整体教学实例研究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应积极促进小学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联系,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而单元整体设计是英语学科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以深圳一年级沪教版《牛津英语》教学为例,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融合的实例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段英语;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实例研究
  钟启泉教授指出:“‘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是环环相扣的教师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其中,单元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心所在和永恒的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单元整体设计逐渐成为英语学科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打破学科的界限,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着眼于学生各年龄段的整体发展目标,融合其他学科内容,不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举两得。跨学科教学是指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择一个中心题目,围绕中心题目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展开对所指向的共同题目进行加工和设计教学。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征,创新课堂教学,将所学的学科知识进行串联,实现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经验完美结合,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深圳所使用的沪教版《牛津英语》是单元整体设计的典型。该教材编写的理念是“模块建筑式体系”,即教材各模块之间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确保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螺旋式上升。同一模块主题在不同年级循环出现,但是角度不同,各有侧重,确保教学内容复现和循环,同时又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笔者以沪教版牛津英语的《英语口语交际 一年级上册》中Module 3 Unit 7 Let’s count为例进行分析。
  一、研读教材、目标分析
  《英语口语交际 一年级上册》一共分为4个模块,分别是“Module 1 Getting to know you”“Module 2 My family, my friends and me”“Module 3 Places and activities”“Module 4 The world around us”,本课的内容是Module 3第三模块中的第一个单元,前3个单元分别从认识自我——认识家庭朋友——地域活动几个方向出发,引导学生从自我到他我到社会活动的认识,逐级递进,Unit 7 Let’s count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将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信息相联系。
  二、研究学生、分析学情
  学生刚进入一年级,需要适应课堂,一节英语课中变换多种形式的活动,才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中的前运算阶段。
  笔者对该阶段的其他学科学习情况进行了一定研究。语文方面,学生对中国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一定的了解;数学方面,一年级学生已经能较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比较简单的加减法;音乐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音律节奏感,了解简单的歌曲创编的方法;美术方面,学生会进行涂色、绘画和描绘简单的思维导图;体育方面,学生具备较好的肌肉力量,明白队列要求和报号;这对进行学科融合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下面笔者就通过九宫格的方式明确整体单元设计。(见上页表)
  以上的跨学科单元整体设计都围绕着主题Let’s count来进行文本重构。重构文本中引入中国传统故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根据本模块和单元的语言功能要求对跨学科内容进行交叉融合。一方面可以激发低年段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习新的词汇和核心句型;另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背景,利用头脑中的已有图式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三、单元设计整体思路和依据(见图1)
  四、单元教学安排(课时、内容)(见图2)
  五、具体课堂实施
  语文与英语的融合——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再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故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体会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数学和英语的融合——数学是一门思维课程,在与工具性的人文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使用英语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而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将数字联系生活,可以让学生明白语言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英语表达的习惯。
  体育和英语的融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课堂上的注意时间不会太持久,把体育中的游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体育锻炼。
  音乐和英语的融合——学生对音乐有种天然的亲切感。神经生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听唱歌曲不仅可以舒缓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还能在刺激中激活右脑神经细胞,进而产生高度兴奋,带来显著的学习快感与享受。
  美术与英语的融合——美的享受,思维的发展。学生通过手笔的描绘数字的思维导图,促进右脑的发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和英语的融合——在英语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眼、耳,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课件等信息技术资源刺激学生的感官,全方位开展学习。
  六、课程评价
  本单元的跨学科单元整体设计考虑了英语学科的单元整体目标,从学科的单元整体目标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学科经验和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了再构整合,融合了多学科的学科知识和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结束语
  跨学科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对英语学科的教师提出了考验和挑战,全球化背景下的学习不再是单一的学习,而是多维度、多方向的学习,学科教师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对各学科资源、教学方式、教学媒介等进行有效借鉴和利用,充分发挥和挖掘各学科的价值,不再简单地进行学科之间的相加,而是將它们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单元设计: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5(24).
  [2]顾园园.“学科整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0(06).
  [3]朱浦,祁承辉.小学英语:落实教学基本要求——优化单元整体设计,关注单课有效实施[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用语是语文教师教学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贯穿语文课堂教学始终,具有多元性、针对性、发展性的特点;具有诊断和反馈、激励和启发、调控和导向等作用。研究发现,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缺乏针对性、缺乏情感性、评价用语单一、缺乏多元化等問题,文章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策略,从提高语文教师对教学评价用语的认识、关注语文教学评价用语的多元性、增强语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而重要的途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既能涵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素养,又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应内容明确、载体多样、要求分层,这是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的重要精神
期刊
卡车行驶在美国州际公路上,行程漫长,沿途荒凉而寂寞。  1990年愚人节凌晨,一台彼得比尔特重型卡车停在亚利桑那州的10号公路路边,不远处是卡萨格兰德市。作为高速公路上的霸王车型,这台卡车闪烁着危险信号灯,散发出一丝丝不祥之兆。警官迈克·米勒开着巡逻车,远远就注意到了闪烁着的信号灯。  米勒停了下来,想知道是不是卡车有故障,看看司机是否需要帮助。米勒拿手电筒在卡车周围照了照,没有看到司机,但注意到
期刊
摘 要:儿童诗是特意为儿童所创作的诗歌,也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广大一线教师对儿童诗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较少,可直接利用的课程资源不多。作为南方分级阅读儿童诗教学研究基地,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京兆小学自2012年起开展儿童诗教学研究,主要从校园、社区两方面开发儿童诗课程资源,并取得较好成果。  关键词:儿童诗;课程资源;资源开发  儿童诗是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
摘 要:《鸿门宴》是《史记》的名篇,樊哙是其中的主角。可是很多人认为樊哙是孔武有余而智慧不足,文章通过对《史记》名篇《鸿门宴》以及《史记》其他的相关篇目证明樊哙不是一个莽夫,他身上具有忠勇、勇武、英勇、急智、智谋、机智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司马迁《史记》记载真实性的考据,进一步证明了历史上樊哙智勇双全的真实性。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樊哙;人物形象  一、《鸿门宴》中樊哙智勇形象的塑造  (一)
摘 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根据新课改精神与时俱进,在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增强体魄的基础上,适当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浸润学生心灵。通过分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提出了夯实德育理论、关注学生心理变化、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的做法,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中历练身心、发展自我,通过体育素质训练增强耐力与意志力,从而培育更有情操、更高尚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其以更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信心参与体育教学,
妖怪是人们虚构出来的,它们外形怪异,一般露出尖牙、长着翅膀。长久以来,妖怪划定了文明的界限,并回答了古老的问题:什么才是人类?什么才是可怕的?在当今依然流行的希腊和罗马神话中,有相当一部分怪物被认为是女性。对此,古典主义者黛比·费尔顿(Debbie Felton)在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这些反派 “表明的是男人对女人破坏力的恐惧。这些神话在一定程度上是男性征服和控制女性的幻想”。  在黛比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