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故事导入,创设快乐的情景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快乐的情景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约分时,穿插猜一猜猪八戒分西瓜哪种分法给师傅留得最多?“今天八戒路过西瓜地,这里的西瓜又大又圆。八戒毫不犹豫地买下一个大西瓜。可是,甜滋滋的西瓜不能独自吃呀,八戒想怎么也得给师傅留一块。八戒想出了(1)平均分成两块,给师傅留下二分之一;(2)平均分成四块,给师傅留下四分之二;(3)平均分成六块,给师傅留下六分之三;有的孩子脱口而出:“第三种分法最多”。我接着追问:“是分子分母都变大了这个分数就大吗?”个别会动脑筋的孩子顿时茅塞顿开:“三种分法给师傅留的都一样多。”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学了新知识就知道其中的奥秘,我适时板书课题约分。这样的故事穿插在数学课堂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数学思维。
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设计的问题情境,学生能对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时,我出示上体育课的情景图,图上画着同学们和老师在操场上玩游戏,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第二小组有5名同学,第三小组有1名老师,第四小组有5名同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A说:“我用连加的方法:5+5+5+1=16(人)。”
学生B说:“我用乘加的方法:5×3+1=16(人)。”
学生C说:“我用加减混合的方法:5+5+5+5-4=16(人)。”
学生D说:“我用乘减的方法:5×4-4=16(人)。” 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大胆求异的心理氛围,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三、动手操作,分享快乐,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动手实践中体验与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沏茶问题”时,我让学生回家准备学具,让同学们拿出写画有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洗茶杯、找茶叶的小卡片。孩子们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如师问:“怎样安排既合理又省时?”学生明确合作交流任务,进行小组操作探究。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动手操作,在小组里用小卡片摆一摆、说一说是怎样安排的,按什么顺序来进行才合理,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成果,汇报时拿上小卡片上黑板边摆边说想法。
第一组A方案: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一共花了14分钟。
第二组B方案: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同时找茶叶--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一共花了13分钟,比第一组省了1分钟。
第三组C方案: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沏茶,一共花了10分钟,比第一组省了4分钟。这组代表说完后,班里的同学纷纷有不同想法,孩子们觉得烧水的时候是不能同时沏茶的,因为生活中水没开不能沏茶。是啊,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我们不能为了省时间而不考虑生活实际,安排既要做到合理又省时间呀!听了我的话,其他组代表都高高抬起手来,抢着汇报本小组的方案。我把机会给了第六组的同学。
第六组D方案: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 烧水8分钟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沏茶1分钟,一共花了11分钟,比第一组省了3分钟。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知道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生活经验有关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拼图游戏教学,从玩中乐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数学游戏,既是一种娱乐,又是一种激发和锻炼学生心智的方法。有趣的拼图游戏,既增長数学知识,又带来学习新知识的乐趣。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七巧板的分数问题”时,我设计以七巧板来玩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与活动中感知数学魅力,理解分数的知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首先出示一副七巧板学具,让孩子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是七巧板,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益智玩具。请各个组长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七巧板,在小组内自己动脑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看看你发现什么?从动手拼图中孩子们知道了七巧板是由一个正方形、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并发现各个图形的大小关系。再请学生拼出一个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面积看作“1”,那么七巧板中每一个图形的面积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结果要化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汇报想法:
A同学说:“大正方形是16份,两个小的三角形面积分别是十六分之一,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和右上方的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十六分之二,化简后是八分之一,其余两个大三角形占的四分之一。
B同学说:“我组通过用辅助线的方法,把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6份,每一份的面积是十六分之一,两份的面积是十六分之二,化简后是八分之一,四份的面积是十六分之四,化简后是四分之一”。
在拼图游戏中学生探究七巧板各块之间面积数量关系,掌握图形分割的技巧,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此时学生热情高涨,还想寻找七巧板中的分数,我便让学生找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三等分数。整节课孩子们在玩中学,时而争论、时而发笑,看到他(她)们学得开心,我也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下课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问:“老师,你什么时候才拿七巧板给我们上课呀?”看来七巧板不仅可以拼成不同的图案,还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趣味无穷。因此,七巧板是一种“好玩的数学,”它的“好玩是其他玩具所取代不了的”。拼图游戏教学,我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拼组,从玩中快乐地学。学生对七巧板的兴趣极易转化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孩子们有兴趣,就能把数学学好。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让我们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努力创新,精心设计教学每一环节,加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厌学到乐学转化,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我会一直追随着。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快乐的情景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约分时,穿插猜一猜猪八戒分西瓜哪种分法给师傅留得最多?“今天八戒路过西瓜地,这里的西瓜又大又圆。八戒毫不犹豫地买下一个大西瓜。可是,甜滋滋的西瓜不能独自吃呀,八戒想怎么也得给师傅留一块。八戒想出了(1)平均分成两块,给师傅留下二分之一;(2)平均分成四块,给师傅留下四分之二;(3)平均分成六块,给师傅留下六分之三;有的孩子脱口而出:“第三种分法最多”。我接着追问:“是分子分母都变大了这个分数就大吗?”个别会动脑筋的孩子顿时茅塞顿开:“三种分法给师傅留的都一样多。”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学了新知识就知道其中的奥秘,我适时板书课题约分。这样的故事穿插在数学课堂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数学思维。
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设计的问题情境,学生能对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时,我出示上体育课的情景图,图上画着同学们和老师在操场上玩游戏,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第二小组有5名同学,第三小组有1名老师,第四小组有5名同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A说:“我用连加的方法:5+5+5+1=16(人)。”
学生B说:“我用乘加的方法:5×3+1=16(人)。”
学生C说:“我用加减混合的方法:5+5+5+5-4=16(人)。”
学生D说:“我用乘减的方法:5×4-4=16(人)。” 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大胆求异的心理氛围,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三、动手操作,分享快乐,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动手实践中体验与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沏茶问题”时,我让学生回家准备学具,让同学们拿出写画有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洗茶杯、找茶叶的小卡片。孩子们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如师问:“怎样安排既合理又省时?”学生明确合作交流任务,进行小组操作探究。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动手操作,在小组里用小卡片摆一摆、说一说是怎样安排的,按什么顺序来进行才合理,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成果,汇报时拿上小卡片上黑板边摆边说想法。
第一组A方案: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一共花了14分钟。
第二组B方案: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同时找茶叶--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一共花了13分钟,比第一组省了1分钟。
第三组C方案: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沏茶,一共花了10分钟,比第一组省了4分钟。这组代表说完后,班里的同学纷纷有不同想法,孩子们觉得烧水的时候是不能同时沏茶的,因为生活中水没开不能沏茶。是啊,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我们不能为了省时间而不考虑生活实际,安排既要做到合理又省时间呀!听了我的话,其他组代表都高高抬起手来,抢着汇报本小组的方案。我把机会给了第六组的同学。
第六组D方案: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 烧水8分钟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沏茶1分钟,一共花了11分钟,比第一组省了3分钟。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知道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生活经验有关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拼图游戏教学,从玩中乐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数学游戏,既是一种娱乐,又是一种激发和锻炼学生心智的方法。有趣的拼图游戏,既增長数学知识,又带来学习新知识的乐趣。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七巧板的分数问题”时,我设计以七巧板来玩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与活动中感知数学魅力,理解分数的知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首先出示一副七巧板学具,让孩子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是七巧板,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益智玩具。请各个组长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七巧板,在小组内自己动脑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看看你发现什么?从动手拼图中孩子们知道了七巧板是由一个正方形、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并发现各个图形的大小关系。再请学生拼出一个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面积看作“1”,那么七巧板中每一个图形的面积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结果要化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汇报想法:
A同学说:“大正方形是16份,两个小的三角形面积分别是十六分之一,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和右上方的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十六分之二,化简后是八分之一,其余两个大三角形占的四分之一。
B同学说:“我组通过用辅助线的方法,把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6份,每一份的面积是十六分之一,两份的面积是十六分之二,化简后是八分之一,四份的面积是十六分之四,化简后是四分之一”。
在拼图游戏中学生探究七巧板各块之间面积数量关系,掌握图形分割的技巧,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此时学生热情高涨,还想寻找七巧板中的分数,我便让学生找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三等分数。整节课孩子们在玩中学,时而争论、时而发笑,看到他(她)们学得开心,我也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下课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问:“老师,你什么时候才拿七巧板给我们上课呀?”看来七巧板不仅可以拼成不同的图案,还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趣味无穷。因此,七巧板是一种“好玩的数学,”它的“好玩是其他玩具所取代不了的”。拼图游戏教学,我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拼组,从玩中快乐地学。学生对七巧板的兴趣极易转化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孩子们有兴趣,就能把数学学好。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让我们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努力创新,精心设计教学每一环节,加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厌学到乐学转化,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我会一直追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