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患者血葡萄糖水平增高引起的多系统器官的损害甚至衰竭为特征的疾病。肿瘤是患者体内原癌基因被激活以及抑癌基因失去活性,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失去调控,不能发生正常程序性凋亡,导致细胞无限性增殖形成的新生物。肿瘤对机体的影响随其恶性程度的高低而不同,目前对肿瘤的治疗以放化疗及手术为主。糖尿病与肿瘤二者是密切相关的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各种肿瘤的几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糖尿病患者患上肿瘤后其死亡风险也相应增加。目前对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的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就当今国内外针对糖尿病合并肿瘤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肿瘤;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24-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大,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病呈现出日益增高的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糖尿病的平均发病率为6.4%,根据卫生部近年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为6.7%,已高出世界糖尿病的平均发病水平,且近年来其发病持续上升[1]。近来肿瘤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每年肿瘤的新发病人数约有100多万人,死于肿瘤的患者约高达120万人。最近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患肿瘤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且其死亡风险也相应增加。目前,对糖尿病合并肿瘤的研究和治疗已经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2]。
1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与发生肿瘤的相关性
糖尿病患者发生肿瘤危险性增高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研究指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能与肿瘤发病的危险性增高有关。目前应用的降糖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二甲双胍、格列酮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制剂,现将这些降糖药与发生肿瘤危险性增加的关系分述如下:
1.1 促胰岛素分泌剂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
促胰岛素分泌剂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这类药的作用主要是调节胰岛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糖尿病患者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长期使用会导致患者血中胰岛素水平持续在较高状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简称l(IGF.1)是目前公认的肿瘤促进因子,它与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癌的发病直接相关。据研究发现,IGF-l受体与胰岛素受体约有80%的同源性,因此当胰岛素水平升高时,胰岛素可结合并激活IGF一1受体,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增高,增加发生肿瘤的危险性[3]。
1.2 双胍类降糖药与肿瘤的相关性
二甲双胍是国内外糖尿病学术组织推荐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近年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减少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其抗肿瘤作用已受到糖尿病和肿瘤学术领域的重视。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的Phillip A. Dennis等让实验小鼠接触烟草中的致癌原,然后在它们的饮水中加入二甲双胍。在饮用水中给予最大剂量二甲双胍12周(大约相当于小鼠寿命的10%)后,小鼠中的肿瘤倍增减少了33%,肿瘤大小减少了34%。未给予二甲双胍的小鼠100%患上了烟草致癌物质引起的肺肿瘤[4]。
1.3 格列酮类与肿瘤的相关性
格列酮类主要通过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激活起作用,使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降低,刺激外周组织对葡萄糖代谢能力,进而降低血糖。PPARγ是一种调节基因转录的因子,激活后调控与胰岛素效应相关的转录因子,近来研究发现,PPARγ激活后调节转录的基因与胰腺癌、骨肉瘤、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1.4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肿瘤的相关性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延缓胃肠中糖类物质的吸收,抑制餐后高血糖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糖类在胃肠中吸收时需要的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该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该药长期使用会使患者发生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性增加[5]。
1.5 胰岛素制剂与肿瘤的相关性
胰岛素是目前发现的能够降低血糖的物质之一,胰岛素制剂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患者的治疗,同时也可以作为各种糖尿病在应激时的治疗药物。常见的胰岛素制剂分为:长效制剂、中效制剂、短效制剂三种。研究发现,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作用,同时可以促进肿瘤增长效应.。体外研究表明,胰岛素能够明显的促进结前列腺癌、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膀胱癌等癌细胞在体外的增殖,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6]。
2肿瘤治疗对糖尿病的影响
目前,对肿瘤的治疗以放疗、化疗、手术三种方法为主,根据近年的研究表明,放疗、化疗及手术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对患者的糖类等物质的代谢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糖代谢紊乱,增加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对有糖尿病的患者放化疗及手术会使得其血糖水平更加难以控制。放、化疗可以减轻肿瘤的分期,为患者手术创造机会,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减少手术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对晚期的肿瘤患者进行放化疗可以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放化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对患者的血糖代谢造成严重干扰,放化疗可能使患者血糖升高,也可能使血糖下降,甚至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患者血糖更加难以预测、给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治疗增加了严重困难。国内邵银仙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病人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血糖水平明显增高,同时结果表明放、化疗对患者胰腺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造成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使患者血糖更加难以控制, 随着放、化疗周期的增加,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手术作为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近来手术对患者机体血糖代谢造成的影响正越来越受到关注。手术使患者机体处以应激状态,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明显增加,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干扰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因此,在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针对情况及时处理,减少放化疗及手术对患者的影响[7]。
3 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治疗的研究方向
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既要考虑各类降糖药对肿瘤的影响,又应当考虑放化疗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临床医生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所患肿瘤的情况合理的选择降糖药,尽量减少发生肿瘤的可能和对肿瘤的不利于影响。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尽可能考虑到其治疗方法对血糖的影响,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8]。积极研究各类降糖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探讨肿瘤的治疗手段对糖类代谢的影响将有助于发现对糖尿病和肿瘤的新的防治策略,为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4 结束语
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使用的降糖药及治疗肿瘤的放化疗和手术对患者都具有两面性,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的选择药物和治疗手段,可以尽量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积极寻求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性小而且能有效降低控制血糖的药物与寻求对血糖影响小的肿瘤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研究中的热门课题。
关键词:糖尿病;肿瘤;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24-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大,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病呈现出日益增高的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糖尿病的平均发病率为6.4%,根据卫生部近年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为6.7%,已高出世界糖尿病的平均发病水平,且近年来其发病持续上升[1]。近来肿瘤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每年肿瘤的新发病人数约有100多万人,死于肿瘤的患者约高达120万人。最近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患肿瘤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且其死亡风险也相应增加。目前,对糖尿病合并肿瘤的研究和治疗已经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2]。
1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与发生肿瘤的相关性
糖尿病患者发生肿瘤危险性增高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研究指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能与肿瘤发病的危险性增高有关。目前应用的降糖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二甲双胍、格列酮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制剂,现将这些降糖药与发生肿瘤危险性增加的关系分述如下:
1.1 促胰岛素分泌剂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
促胰岛素分泌剂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这类药的作用主要是调节胰岛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糖尿病患者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长期使用会导致患者血中胰岛素水平持续在较高状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简称l(IGF.1)是目前公认的肿瘤促进因子,它与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癌的发病直接相关。据研究发现,IGF-l受体与胰岛素受体约有80%的同源性,因此当胰岛素水平升高时,胰岛素可结合并激活IGF一1受体,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增高,增加发生肿瘤的危险性[3]。
1.2 双胍类降糖药与肿瘤的相关性
二甲双胍是国内外糖尿病学术组织推荐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近年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减少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其抗肿瘤作用已受到糖尿病和肿瘤学术领域的重视。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的Phillip A. Dennis等让实验小鼠接触烟草中的致癌原,然后在它们的饮水中加入二甲双胍。在饮用水中给予最大剂量二甲双胍12周(大约相当于小鼠寿命的10%)后,小鼠中的肿瘤倍增减少了33%,肿瘤大小减少了34%。未给予二甲双胍的小鼠100%患上了烟草致癌物质引起的肺肿瘤[4]。
1.3 格列酮类与肿瘤的相关性
格列酮类主要通过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激活起作用,使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降低,刺激外周组织对葡萄糖代谢能力,进而降低血糖。PPARγ是一种调节基因转录的因子,激活后调控与胰岛素效应相关的转录因子,近来研究发现,PPARγ激活后调节转录的基因与胰腺癌、骨肉瘤、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1.4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肿瘤的相关性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延缓胃肠中糖类物质的吸收,抑制餐后高血糖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糖类在胃肠中吸收时需要的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该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该药长期使用会使患者发生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性增加[5]。
1.5 胰岛素制剂与肿瘤的相关性
胰岛素是目前发现的能够降低血糖的物质之一,胰岛素制剂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患者的治疗,同时也可以作为各种糖尿病在应激时的治疗药物。常见的胰岛素制剂分为:长效制剂、中效制剂、短效制剂三种。研究发现,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作用,同时可以促进肿瘤增长效应.。体外研究表明,胰岛素能够明显的促进结前列腺癌、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膀胱癌等癌细胞在体外的增殖,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6]。
2肿瘤治疗对糖尿病的影响
目前,对肿瘤的治疗以放疗、化疗、手术三种方法为主,根据近年的研究表明,放疗、化疗及手术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对患者的糖类等物质的代谢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糖代谢紊乱,增加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对有糖尿病的患者放化疗及手术会使得其血糖水平更加难以控制。放、化疗可以减轻肿瘤的分期,为患者手术创造机会,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减少手术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对晚期的肿瘤患者进行放化疗可以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放化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对患者的血糖代谢造成严重干扰,放化疗可能使患者血糖升高,也可能使血糖下降,甚至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患者血糖更加难以预测、给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治疗增加了严重困难。国内邵银仙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病人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血糖水平明显增高,同时结果表明放、化疗对患者胰腺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造成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使患者血糖更加难以控制, 随着放、化疗周期的增加,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手术作为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近来手术对患者机体血糖代谢造成的影响正越来越受到关注。手术使患者机体处以应激状态,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明显增加,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干扰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因此,在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针对情况及时处理,减少放化疗及手术对患者的影响[7]。
3 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治疗的研究方向
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既要考虑各类降糖药对肿瘤的影响,又应当考虑放化疗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临床医生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所患肿瘤的情况合理的选择降糖药,尽量减少发生肿瘤的可能和对肿瘤的不利于影响。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尽可能考虑到其治疗方法对血糖的影响,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8]。积极研究各类降糖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探讨肿瘤的治疗手段对糖类代谢的影响将有助于发现对糖尿病和肿瘤的新的防治策略,为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4 结束语
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使用的降糖药及治疗肿瘤的放化疗和手术对患者都具有两面性,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的选择药物和治疗手段,可以尽量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积极寻求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性小而且能有效降低控制血糖的药物与寻求对血糖影响小的肿瘤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研究中的热门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