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充分利用学校有限资源,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倾向。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化分数,进行素质教育,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情感;素质教育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开启学生潜力之门的钥匙。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到它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影响到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必须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从学生关注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的核心内容。实施兴趣教学不仅是按照《新课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而且还是教师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它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教师首先潜心挖掘政治课兴趣教学的素材。
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政治课的任务就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想觉悟,然而学生对与书本有关的如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缺乏一定的理性甚至感性认识或根本对政治不感兴趣,有些愿学习政治课知识的学生,虽然他们对国家大事还是相当关心的,但是由于他们没有把学习书本的政治知识与关心国家大事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了他们学习政治与关心国家大事的脱节。导致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而且由于高中政治课有较强社会性和理论性,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受应试教育影响,没有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因而激不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基础上产生,通过不断的掌握与应用知识,感受到知识的作用,体验到学习的欢乐而逐渐形成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形成浓厚、强烈的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学校有限资源,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倾向
作为农村高中学校,学校资源有限。另外,学生初入高中,对初、高中的知识构成、学习方法等还有一个适应过程;而且在初中所形成的只关心书本,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学生相当普遍。因此,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倾向。
1.1通过实践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坚持看《新闻联播》(教师一起观看,简单点评)、订阅一些新闻类的报刊供学生阅读、安排部分有条件学生上网查阅新闻。周末让学生评出本周重大时事,教师适时点评。总之,利用一切条件让学生了解国家时政,关心国家大事。
1.2结合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开展课堂讲座。如《中国人为什么不敢消费》中的“消费意愿不足,消费能力不足”、“政府投资抑制国民消费”、“房地产的‘抽水机效应’”、“消费取决于分配”等分析了中国人向来不愿花钱,不敢花钱的消费心理的成因及其解决之道。《妈妈的钱去哪儿了?》中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黄铁英教授用浅显又妙趣横生的语言,科学地解答了父母炒股遇到的同样困惑。《消费劵的“乘数效应”》分析作为经济不景气导致民间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发放的消费劵的作用。这既可让学生了解我国所面临的金融危机的一些现象和解决办法,又能加深对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的学习理解。这样,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还来源于他信任和佩服的老师。要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首先得从自身做起,言行、学识都要能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必须对政治这门学科自己要感兴趣,认真领会学科的本质和内容,全面掌握学科的内容。并对相关社会科学有一定的把握。这样,在给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政点评时才能游刃有余。
2.2要形成民主气氛,因材施教。平时要多与学生交流,生活上的关心、知识上的切磋、对国家时政的看法、对报刊杂志观点评析、甚至聊天,都可成为交流的内容和方式。对那些成绩差、厌学的学生,教师应多关心他们,理解他们。本身就经常面临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冷眼,以致自暴自弃、对自己缺乏信心,因此他们一般不会理会老师的说教。而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是他们学习的动力。而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发表意见和主张,然后加以引导,学会用以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比如用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来说明国家现阶段的各项经济政策,用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来说明两会的召开以及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等。学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淡化分数,进行素质教育,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就决定了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和比较他们。而且作为农村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知识积累偏少的情况,高考上线人数也不多。因此我认为应该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注重学生发展的纵向比较和评价,使学生体验到进步就是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差异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独特意见,让他们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想喜悦,努力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兴趣教育是一门教学艺术。除了抓好课堂45分钟之外,还需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言传身教,并持之以恒,才能让学生在了解这门学科,进而喜爱这门学科,并愿意付出劳动,学好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中学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兴趣;情感;素质教育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开启学生潜力之门的钥匙。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到它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影响到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必须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从学生关注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的核心内容。实施兴趣教学不仅是按照《新课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而且还是教师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它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教师首先潜心挖掘政治课兴趣教学的素材。
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政治课的任务就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想觉悟,然而学生对与书本有关的如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缺乏一定的理性甚至感性认识或根本对政治不感兴趣,有些愿学习政治课知识的学生,虽然他们对国家大事还是相当关心的,但是由于他们没有把学习书本的政治知识与关心国家大事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了他们学习政治与关心国家大事的脱节。导致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而且由于高中政治课有较强社会性和理论性,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受应试教育影响,没有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因而激不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基础上产生,通过不断的掌握与应用知识,感受到知识的作用,体验到学习的欢乐而逐渐形成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形成浓厚、强烈的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学校有限资源,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倾向
作为农村高中学校,学校资源有限。另外,学生初入高中,对初、高中的知识构成、学习方法等还有一个适应过程;而且在初中所形成的只关心书本,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学生相当普遍。因此,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倾向。
1.1通过实践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坚持看《新闻联播》(教师一起观看,简单点评)、订阅一些新闻类的报刊供学生阅读、安排部分有条件学生上网查阅新闻。周末让学生评出本周重大时事,教师适时点评。总之,利用一切条件让学生了解国家时政,关心国家大事。
1.2结合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开展课堂讲座。如《中国人为什么不敢消费》中的“消费意愿不足,消费能力不足”、“政府投资抑制国民消费”、“房地产的‘抽水机效应’”、“消费取决于分配”等分析了中国人向来不愿花钱,不敢花钱的消费心理的成因及其解决之道。《妈妈的钱去哪儿了?》中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黄铁英教授用浅显又妙趣横生的语言,科学地解答了父母炒股遇到的同样困惑。《消费劵的“乘数效应”》分析作为经济不景气导致民间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发放的消费劵的作用。这既可让学生了解我国所面临的金融危机的一些现象和解决办法,又能加深对高一经济常识知识的学习理解。这样,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还来源于他信任和佩服的老师。要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首先得从自身做起,言行、学识都要能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必须对政治这门学科自己要感兴趣,认真领会学科的本质和内容,全面掌握学科的内容。并对相关社会科学有一定的把握。这样,在给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政点评时才能游刃有余。
2.2要形成民主气氛,因材施教。平时要多与学生交流,生活上的关心、知识上的切磋、对国家时政的看法、对报刊杂志观点评析、甚至聊天,都可成为交流的内容和方式。对那些成绩差、厌学的学生,教师应多关心他们,理解他们。本身就经常面临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冷眼,以致自暴自弃、对自己缺乏信心,因此他们一般不会理会老师的说教。而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是他们学习的动力。而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发表意见和主张,然后加以引导,学会用以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比如用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来说明国家现阶段的各项经济政策,用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来说明两会的召开以及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等。学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淡化分数,进行素质教育,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就决定了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和比较他们。而且作为农村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知识积累偏少的情况,高考上线人数也不多。因此我认为应该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注重学生发展的纵向比较和评价,使学生体验到进步就是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差异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独特意见,让他们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想喜悦,努力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兴趣教育是一门教学艺术。除了抓好课堂45分钟之外,还需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言传身教,并持之以恒,才能让学生在了解这门学科,进而喜爱这门学科,并愿意付出劳动,学好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中学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