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名要趁早,实习也是如此”
用赵丹阳自己的话形容,她是属于起了个大早,搭上实习“早班车”的人。
从廊坊大学城到北京站要经过30多站,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中医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赵丹阳每个周末都会踏上北上的公交——938支5路,跟着老师一块儿出诊。
踏上938支5路,赵丹阳也就搭上了她所说的实习“早班车”。寒假期间,她干脆就收拾好行囊,一路向北,将大本营驻扎到北京,开始正式观摩并实践“望、闻、问、切”。
如今,越来越多的低年级大学生像赵丹阳一样,都往实习“早班车”上挤,尤其是寒假里,低龄实习生大军更是浩浩荡荡。
广电新闻专业大四学生罗小宁是“资深实习生”了,她的实习生涯可以追溯到大一下学期。抱着一摞获奖证书和曾经发表的文章,当年一脸稚气的“85后”新生罗小宁挤进了“老生当道”的实习队伍中。
“整个人黑瘦了,脸上还冒出了一堆痘痘。”外表柔弱的罗小宁依然记得首次实习后自己的憔悴,但她更津津乐道于实习带给她的快乐。
第一次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大开眼界、第一次去现场采访的新鲜与刺激,还有第一篇稿子正式发表的成就感……罗小宁提前感知了这些本是要到高年级才能领略到的职业氛围。
“出名要趁早,实习也是如此。”以传媒为业的罗小宁十分认同张爱玲的人生格言。大学四年,她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大媒体。她认为实践经验是大学生就业的“尚方宝剑”,“能早一点接触实践,就能多一点经验,找工作时就可以比别人多一些机会。”厚厚一摞社会名流的名片是罗小宁引以自豪的人脉财富。罗小宁说,提前实习更多的是收获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近年来,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让很多刚走出校园的高校毕业生初尝待业滋味,而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更是给“就业难”雪上加霜。就业压力加大,危机意识增加,使得像赵丹阳、罗小宁一样赶早实习、攒经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赢在起点 有人欢欣
高中因生物奥赛而被保送,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教育机构实习,后来又学了金融,现在做管理。天津大学2008届毕业生周政喜欢有跨度的生活,他的人生也因此五彩斑斓。
“好光阴就那么几年。趁着年轻,就应该早早地去社会摸爬滚打。”周政认为,自己能进这家众人仰视的金融机构,很是得益于大一就开始的实习经历。“讲课这几年对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另外,这对树立信心也有帮助。”
周政的实习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
2005年7月,大一暑假,周政到了辽宁鞍山,来应聘某教育机构的讲师职位。和他一同参与竞争的,是来自京城某名校大三大四的3位学长。由于没有实战经验,年龄又最小,周政于是被派去做宣传推广工作。
“4点多起床,蹬着东北的‘倒骑驴’,载着一车的传单出发,到晚上10点多才能回来。”周政说那段日子,白天搞宣传,晚上练习讲课,宣传过程中还不忘跟学生及家长交流。
有了和学生、家长亲密接触与交流的经历后,周政在随后的试讲中一战成名,最终在这家教育机构中站稳了脚跟。
“在学校可能体会不到社会竞争的残酷与生存的艰辛。”周政说,这段提前实习的经历,他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了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他声情并茂地背诵着马云的经典语录:“今天很残酷,明天更加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多数人会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见后天的太阳!”“因此,一定要学会坚持!”周政说。
和周政的观点不谋而合,北京科技大学的孟婷也认为,低年级实习让她提前接触和感知社会,从而培养了她现在自主独立、敢想敢为的性格。
大一暑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她就加入了实习大军。刚到单位时,她连打印机和传真机都不会用。
“三天期限,否则去负责开电梯!”主管半开玩笑的话无疑也给孟婷下了最后“通牒”。在大家都忙得无暇顾及她时,孟婷边上网查看边学习各类办公设备的使用。两天学会后,主管这才放心地让她加入了技术部。
激情泯灭 有人忧虑
和周政、罗小宁一样,大一开始实习的夏明也属于“早起的鸟”,但是,他对于大学生低年级就去实习有着不同看法。
夏明承认,如果不是当年赶早实习,他就不会有高于同龄人的业务能力和一系列作品;如果不是早下手,新闻本科毕业的他不可能在近千人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而后顺利进入这家令众人羡慕的省级媒体工作。
可是,正式成为职场人士后,夏明却有点提不起工作的兴趣和激情,“都做了四年了,做伤了。”
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夏明大一就开始频频在校内外媒体实习,4年下来写了不少稿件,还拿过省级新闻奖。
“当时是甩开膀子干。”夏明还记得在大学时为写稿酣战通宵的日子。但现在他很担心,常说的职业倦怠似乎已经在自己身上蔓延了,他不知道以后漫长的工作该怎么开展。
“不是没有新闻理想,只是比较厌烦日复一日的工作状态。”夏明介绍说,大学四年,他基本上和报社记者的作息时间比较一致,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记者的辛苦,对媒体工作的激情大不如以前了。
现在的职场中,有一群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出现职业倦怠。他们对自己所处领域和行业了如指掌,业务能力也不错,但工作不到半年,便已“痒不可支”。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曾公布一组数据,近50%的工作倦怠者就业未满4年。看来,低龄实习的学生已提前步入了职业倦怠期。
换工作是职业倦怠的一种典型表现。和夏明一样,陈佳琦也是低龄实习的典型。最近,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他正在酝酿跳槽。他表示,“真是想不通,我们的父辈居然能在一个单位呆上一辈子!我的同学毕业后,基本上都换了好几份工作。”
“每天风风火火,步履匆匆。接电话、发传真、打文稿、带着招商人员办手续……整个一打杂的。”大二下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王心瑜就过上了边上课边在一家政府部门实习的忙碌生活。她觉得,实习后,难免会遇到时间冲突的情况,这让她的出勤率大大降低,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变少了。
回忆起那段经历,王心瑜把它比作是活在“空中楼阁”的岁月,“理论知识没有准备好,心里发飘感觉不踏实;另外又没积累到一定的人生阅历,说话办事特没底气。”
到了大四,王心瑜开始正式的专业实习后,知识的欠缺一下子显露出来,大学学的那点东西很快被掏空,肚子里的货没剩下多少了。王心瑜只好决定找个机会去读研,好好还还本科期间的欠账。
针对大学生低龄实习的现象,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相德宝认为,大学生过早进入实习岗位,忽视了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和积淀,可能会导致揠苗助长的结果。大学生应该首先学好知识,打下基础,然后厚积薄发,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道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
用赵丹阳自己的话形容,她是属于起了个大早,搭上实习“早班车”的人。
从廊坊大学城到北京站要经过30多站,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中医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赵丹阳每个周末都会踏上北上的公交——938支5路,跟着老师一块儿出诊。
踏上938支5路,赵丹阳也就搭上了她所说的实习“早班车”。寒假期间,她干脆就收拾好行囊,一路向北,将大本营驻扎到北京,开始正式观摩并实践“望、闻、问、切”。
如今,越来越多的低年级大学生像赵丹阳一样,都往实习“早班车”上挤,尤其是寒假里,低龄实习生大军更是浩浩荡荡。
广电新闻专业大四学生罗小宁是“资深实习生”了,她的实习生涯可以追溯到大一下学期。抱着一摞获奖证书和曾经发表的文章,当年一脸稚气的“85后”新生罗小宁挤进了“老生当道”的实习队伍中。
“整个人黑瘦了,脸上还冒出了一堆痘痘。”外表柔弱的罗小宁依然记得首次实习后自己的憔悴,但她更津津乐道于实习带给她的快乐。
第一次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大开眼界、第一次去现场采访的新鲜与刺激,还有第一篇稿子正式发表的成就感……罗小宁提前感知了这些本是要到高年级才能领略到的职业氛围。
“出名要趁早,实习也是如此。”以传媒为业的罗小宁十分认同张爱玲的人生格言。大学四年,她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大媒体。她认为实践经验是大学生就业的“尚方宝剑”,“能早一点接触实践,就能多一点经验,找工作时就可以比别人多一些机会。”厚厚一摞社会名流的名片是罗小宁引以自豪的人脉财富。罗小宁说,提前实习更多的是收获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近年来,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让很多刚走出校园的高校毕业生初尝待业滋味,而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更是给“就业难”雪上加霜。就业压力加大,危机意识增加,使得像赵丹阳、罗小宁一样赶早实习、攒经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赢在起点 有人欢欣
高中因生物奥赛而被保送,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教育机构实习,后来又学了金融,现在做管理。天津大学2008届毕业生周政喜欢有跨度的生活,他的人生也因此五彩斑斓。
“好光阴就那么几年。趁着年轻,就应该早早地去社会摸爬滚打。”周政认为,自己能进这家众人仰视的金融机构,很是得益于大一就开始的实习经历。“讲课这几年对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另外,这对树立信心也有帮助。”
周政的实习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
2005年7月,大一暑假,周政到了辽宁鞍山,来应聘某教育机构的讲师职位。和他一同参与竞争的,是来自京城某名校大三大四的3位学长。由于没有实战经验,年龄又最小,周政于是被派去做宣传推广工作。
“4点多起床,蹬着东北的‘倒骑驴’,载着一车的传单出发,到晚上10点多才能回来。”周政说那段日子,白天搞宣传,晚上练习讲课,宣传过程中还不忘跟学生及家长交流。
有了和学生、家长亲密接触与交流的经历后,周政在随后的试讲中一战成名,最终在这家教育机构中站稳了脚跟。
“在学校可能体会不到社会竞争的残酷与生存的艰辛。”周政说,这段提前实习的经历,他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了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他声情并茂地背诵着马云的经典语录:“今天很残酷,明天更加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多数人会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见后天的太阳!”“因此,一定要学会坚持!”周政说。
和周政的观点不谋而合,北京科技大学的孟婷也认为,低年级实习让她提前接触和感知社会,从而培养了她现在自主独立、敢想敢为的性格。
大一暑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她就加入了实习大军。刚到单位时,她连打印机和传真机都不会用。
“三天期限,否则去负责开电梯!”主管半开玩笑的话无疑也给孟婷下了最后“通牒”。在大家都忙得无暇顾及她时,孟婷边上网查看边学习各类办公设备的使用。两天学会后,主管这才放心地让她加入了技术部。
激情泯灭 有人忧虑
和周政、罗小宁一样,大一开始实习的夏明也属于“早起的鸟”,但是,他对于大学生低年级就去实习有着不同看法。
夏明承认,如果不是当年赶早实习,他就不会有高于同龄人的业务能力和一系列作品;如果不是早下手,新闻本科毕业的他不可能在近千人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而后顺利进入这家令众人羡慕的省级媒体工作。
可是,正式成为职场人士后,夏明却有点提不起工作的兴趣和激情,“都做了四年了,做伤了。”
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夏明大一就开始频频在校内外媒体实习,4年下来写了不少稿件,还拿过省级新闻奖。
“当时是甩开膀子干。”夏明还记得在大学时为写稿酣战通宵的日子。但现在他很担心,常说的职业倦怠似乎已经在自己身上蔓延了,他不知道以后漫长的工作该怎么开展。
“不是没有新闻理想,只是比较厌烦日复一日的工作状态。”夏明介绍说,大学四年,他基本上和报社记者的作息时间比较一致,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记者的辛苦,对媒体工作的激情大不如以前了。
现在的职场中,有一群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出现职业倦怠。他们对自己所处领域和行业了如指掌,业务能力也不错,但工作不到半年,便已“痒不可支”。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曾公布一组数据,近50%的工作倦怠者就业未满4年。看来,低龄实习的学生已提前步入了职业倦怠期。
换工作是职业倦怠的一种典型表现。和夏明一样,陈佳琦也是低龄实习的典型。最近,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他正在酝酿跳槽。他表示,“真是想不通,我们的父辈居然能在一个单位呆上一辈子!我的同学毕业后,基本上都换了好几份工作。”
“每天风风火火,步履匆匆。接电话、发传真、打文稿、带着招商人员办手续……整个一打杂的。”大二下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王心瑜就过上了边上课边在一家政府部门实习的忙碌生活。她觉得,实习后,难免会遇到时间冲突的情况,这让她的出勤率大大降低,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变少了。
回忆起那段经历,王心瑜把它比作是活在“空中楼阁”的岁月,“理论知识没有准备好,心里发飘感觉不踏实;另外又没积累到一定的人生阅历,说话办事特没底气。”
到了大四,王心瑜开始正式的专业实习后,知识的欠缺一下子显露出来,大学学的那点东西很快被掏空,肚子里的货没剩下多少了。王心瑜只好决定找个机会去读研,好好还还本科期间的欠账。
针对大学生低龄实习的现象,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相德宝认为,大学生过早进入实习岗位,忽视了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和积淀,可能会导致揠苗助长的结果。大学生应该首先学好知识,打下基础,然后厚积薄发,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道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