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训练当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浅析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理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加之我国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关于竞技体育的训练方式和技巧也在逐步发展和进步,竞技体育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在竞技体育训练的实践当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训练当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竞技体育训练,是指一种可以让竞技体育运动员在大型的体育赛事中获得最佳成绩而进行的专业性极强的训练。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训练要求其具备扎实的基础和科学合理的训练技术,必须在尊重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训练才能达到训练效果。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的实践分析,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竞技体育训练中常见的问题。
  竞技体育训练中受理论研究局限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训练实践中所掌握和运用的科学理论知识尚不够清晰,主要体现在缺乏对竞技体育运动员体能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例如尚未建立不同项群、项目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目前,大多数竞技体育训练的研究主要处在对整体对象训练的研究,而对专项训练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此外,在现行的研究中,一般是以微观视角来进行分析,过分注重对具体指标的完成情况考察,却未真正做到将指标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量化处理,导致竞技体育训练针对运动员在体能指标、体能结构、体能系统影响机制等方面缺乏理论角度的明确定位。
  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匹配受限
  在竞技体育的训练中,运动员在竞技训练的初级阶段如果尚未掌握基本训练与运动技巧,直接步入到专业化的训练中,就容易导致运动员过早专项化。与此同时,如果针对运动员在步入到高水平阶段的专项能力训练中,继续进行强度一般的训练,也会导致运动员的潜力发挥受限,进而影响运动员体能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和进步。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不匹配导致训练错位的现象,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竞技体育从业者缺乏对训练全方位的理解和掌握
  竞技体育训练必须从竞技项目的本质特征出发,认真探索其发展规律,然后相应开展训练技术,才能取得预期训练效果。但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从业者大多数尚未能对专项的训练特征达到全方位掌握和理解的水平,导致在实际训练实施过程中,训练效果不佳。
  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的对策
  针对我国当前竞技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强化体能训练理论
  首先,竞技体育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密切关注运动员本身的体能结构和生理机能情况,以及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等因素,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结合运动员的训练指标来进行训练。因此,强化体能训练理论,就必须要强化对运动员体能结构、体能水平综合表现、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结构等多方面的宏观研究,并同步构建基于不同项群、项目体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强化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的平衡
  首先要对竞技体育运动员训练的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过程形成正确的认识。针对运动员所处训练的不同阶段,针对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的错位,要充分基于运动员潜力的挖掘,遵循体能训练的系统性原则,尊重人體生理发育的基本规律,合理规划,在合适的阶段匹配合适的训练内容,达到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的平衡发展,才能切实获得体能训练的最佳效果。
  目前,我国缺少自主培养的高水平专业体能教练,缺乏一支高水平、高学历的体能训练科研队伍。建议加强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体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体能训练团队和科研队伍,加强体能训练团队、科研队伍与运动训练一线之间的合作,优势互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促进我国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提高我国体能训练的理论水平。
  强化提升竞技训练对项目本质全方位的掌握
  提升竞技体育训练效果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先从掌握竞技项目本质的特征出发,基于对竞技项目的全方位理解,强化对竞技项目本质的认识,结合竞技项目内在的运动员生理、生化等特征因素,同时以静态模型作为竞技项目特征的研究对象,注重对竞技项目的动态变化和发展特征进行掌握和研究,进而更好地指导竞技运动员实施训练,以此来不断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结语
  竞技体育赛事是一场竞争,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竞技体育赛事在训练场上的竞争离不开平日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谁的训练方法更科学合理,谁就更容易在比赛中获得胜利。近年来,尽管我国的竞技体育训练方法在不断地进步与提高,但也依旧存在相应的问题。因此,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的成效,提升我国竞技体育赛事的竞争力。
其他文献
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我们看到的数学主要是文字叙述与符号叙述、图形相结合的产物,读懂题目是关键,也是数学的难点,日常教学中,我与学生们常有这样的体验。遇到学生无法入手解决的题目时,我会领着学生一起读题,并逐条分析所读信息的价值,大部分学生便能顺利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此,我想谈谈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技术——有效读题。因读不准题意而导致做错题被扣分的类型大致可分为:  1.基础太差,
期刊
民间游戏是凝聚着几百上千年的古人的智慧与心血,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户外亲子活动中加入民间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唤醒他们对于民间游戏的探索,也可以唤起许多家长的回忆,共同激发幼儿、家长对参与户外亲子活动的积极性。下面,我对民间游戏在幼儿户外亲子活动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一、加强民间游戏宣传,提升家长认知观念 
期刊
正值改革开放41周年,中国社会正源源不断地注入全新活力。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语言,英语教学也必须积极担负使命,加速中华文化的渗透与汲取过程。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文化交融的过程, 我从国家改革开放创新的任务中领悟到,高中英语责无旁贷,应该积极起到平衡外国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作用,在国际视角的基础上推动中
期刊
《幼儿园教育》上曾有一句话:“忽略了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所以,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作重点,更是年轻教师职业道路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我们班级里总是有那么一些凡事都喜欢“斤斤计较“的家长。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碰到了一点点“小事”,有些家长都要不依不挠地喜欢“小题大做”。 那么,对于年轻教师在实践工作中碰到了一些“不一般”的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案例1:
期刊
一、新课标下的高中生思辨能力发展要求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思辨性作为一种批判性思维,体现了较高的质疑与反思的要求,是一种高级思维方式,一般都需要后天的刻意学习和培养。近年来不少省份高考作文命題呈现出重理性思辨的倾向,因此,现实教学也亟须应时而变,增加对以上两个方面要求的呼应。  时事评论
期刊
“情境教学”的定义  要理解“情境教学”,首先要搞懂“情境”,然后再理解清楚什么是“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这里的“生动活泼”,就是对教学形式的要求。情境教学正是通向生动活泼的新课程的橋梁。所谓情境,相对而言就是对接受新知识和培养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类情况模式,其中包含了学生内外的各种情况。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情境有时直接持续不断地与整个学习过程
期刊
陪伴无声,小有收获  2015年8月,我被安排接任九年级班主任,带着不安和期待,我开始投入新学期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了解,感觉孩子们很阳光也很正气,只是散漫了点,学困生多了点,每天作业的上交尴尬了点。尤其是周一,各科教师的抱怨声此起彼伏。我深知不做作业的危害:知识得不到巩固,成绩会越来越差,更多孩子会去效仿,进而形成破窗效应,班风学风越来越差……于是我静下心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情况,分析他们
期刊
3年前,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当时一下子就愣住了。我那时正和他谈学习,谈进取,谈如何在中考最后关头把握住机会。但是他一直沉默着,突然一个问题就让我哑口无言。我反问:“那你觉得呢?”他说:“快乐。”这个回答听起来似乎不能反驳。他继续说:“老师,我觉得现在的我很快乐,我喜欢弹吉他,弹吉他使我快乐,我就弹吉他。我喜欢看小说,看小说使我快乐,我就看小说。我喜欢打网游,打网
期刊
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学校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教育活动。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是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若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家庭和学校要默契配合,避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效果的相互削弱和抵制,让高质量的家校合作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推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
期刊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则是父母的影子。”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影响着他们的未来成就,这直接刺激着家庭更加专注于对子女的教育。为此,学校应该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的家校合作体系,充分发掘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最好的同盟军,彼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