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将记住梅葆玖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ter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派掌门人梅葆玖先生已离开了我们,但他那充满诗意的梅派神韵却深深留在我的心里:端庄大方,细腻美好。梅葆玖作为梅派艺术的传承者,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更是艺术感恩的旗帜。
  梅派艺术有不少值得炫耀的资本,可却一贯低调谦逊。“别叫我大师,一叫大师,咱们的距离就远了。”梅葆玖低到尘埃里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个温润的君子,他俯身的一瞬间,让我看到了如清泉般的素养。
  有一次,在上海演出的梅葆玖从舞台上下来,一位陌生的先生已等了他许久,只见梅葆玖说:“我这趟只是与您打个招呼,我马上去换衣服,再与您见面。”原来梅葆玖对每个人都保持着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感恩。
  梅葆玖认为艺术是透明的,如果表演者把角色演平了,那就是水了,淡淡的,沒味儿。梅派艺术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中和之美”。梅葆玖让传统文化有温度,有人性,接地气。
  梅葆玖一生为戏,传艺一生。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家唯一的男旦传承人。他10岁学艺,13岁登台,一生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桃李满天下。他晕倒入院的前一天,还在给学生们上课,为了京剧事业,他一直坚持到了生命的终点,这是对艺术的感恩。
  10岁的梅葆玖跟着父亲梅兰芳学戏,每天对着镜子练100遍,不练完不吃饭,他咬着牙,学得很认真。梅葆玖是一个传奇,年近八十居然还能上台唱戏,扮相不倒,身段不倒,嗓音不倒,甜美温润一如当年。从古到今,几乎很难再找出一位如此高龄仍能上台演出的男旦。
  每每问起个中原因,梅葆玖总是腼腆地笑笑,缓缓一句:“多吃苹果,多睡觉,少生气。”这种平实的态度也反映到舞台上,梅葆玖的角色中正平和,气韵内敛,看他的戏就是过瘾。梅葆玖不仅继承了梅兰芳的艺术,也对梅派艺术有着个人体悟,他想让京剧成为流淌在新一代青年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梅葆玖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京剧,以动漫形式将《霸王别姬》《牡丹亭》等传统戏剧节目呈现出来。他还曾加盟真人秀《叮咯咙咚呛》,排演《大唐贵妃》时特别将交响乐引入京剧。“京剧要与时俱进,魂不能动,表演不能动,但灯光、布景可以汲取好的东西,让它更丰富、更可看、更美。”
  梅葆玖注重艺术生活与创新心态的巧妙结合,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他的爱好广泛,尤其对西洋音乐的旋律和情感表达谙熟于心,气口的处理、顿音的改良,都富于时代气息;同时,这些又都建立在深厚的京剧传统功底之上。梅葆玖没有像梅兰芳那样创造空前绝后的成绩,却在时代的变迁中艺术地发展了传统京剧。京剧是舞台表现艺术、现场写意艺术,能够集中表达艺术之美,如何主动拥抱当今时代,通过变化寻求生存,梅葆玖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
  幸有梅葆玖,京剧传承永不落幕;幸有梅葆玖,我们才能怀揣敬畏之心,创时代新篇。梅葆玖既维护京剧的尊严又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令人感佩。这正是“他感恩于世,世又感恩于他”,历史将永远记住梅葆玖!
  【评点】
  梅葆玖,一代京剧大师,为京剧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重大贡献。作者以舒缓的笔调叙述了梅葆玖先生的一生,他为人谦逊平和,对艺术却严格认真、追求发展。作者利用这样的反差,将梅葆玖的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极为丰满,深入人心。而这样的一篇文章,亦凸显出了作者对于国粹艺术的深入了解以及京剧传承的深刻呼吁,主题鲜明,所传达的思想耐人寻味。
  姚凌云 付秀宏
其他文献
二战结束后,中国法官梅汝璈代表中国参加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开庭之前,各国法官因为座次问题而激烈地争论了起来。   当时,国际总庭长韦伯法官的正中席位不容置疑,他右手边排位第一的美国法官也成定论,唯独左边“第一把交椅”应该属于哪国法官,大家各执一词。虽然当时中国的国力并不强,但梅汝璈依然不卑不亢地说:“座次安排应按日本投降时的签字顺序来排列,中国受日本侵害最重,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的牺牲最
期刊
过去几年,“大数据”“互联网+”来了又去,火了又灭。如今,营销专家们又盯上了“工匠精神”。在百度搜索栏输入“工匠”,立马弹出“工匠精神”,搜索结果高达千万条。一条条看下去,你肯定被感染得心跳加速,热情高涨,恨不能立马亲身体验一下工匠精神。   可是,当“祖传贴膜”“微商面膜”都以“工匠精神”来自我标榜时;当无名小作坊,从偏执压榨人力手工,到生产“三无”产品的地步时;当“工匠精神”俨然变成了营销术语
期刊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的散文。文章开头提出了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而后从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和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论证,旁征博引,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形象清新,脍炙人口,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之学究气。开头连用“青,取之于
期刊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有讲究,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积淀。  百姓的称谓   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很多,如“黎民”,这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与“黎民”近义的词还有“黎庶”“黎氓”“黎苗”“黎甿”“黎首”“黎元”等,都有民众之意。这些词语长期活跃在古代汉语中,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句中的“黎元”
期刊
秋夜思南郑军中  陆 游  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  眼昏不奈陈编得,挑尽残灯不肯明。  【赏析】   陆游81岁时念及壮年从军南郑时的生活,寫作此诗,表达其期望北伐的心情与无法报国的忧愤。诗以《秋夜思南郑军中》为题,其中的“思”字不仅是联系“秋夜”同“南郑军中”的纽带,而且是贯彻全诗的灵魂。因而只要抓住这个“思”字
期刊
【赏析】   宋哲宗绍圣初年,因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黄庭坚被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这首《定风波》词作于词人贬谪黔州期间,写出他在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奋发的精神。   上片首二句写黔州中秋日多雨的气候特点,表明贬谪环境之恶劣,进而抒发了在恶劣环境中的苦闷之情。黔州中秋来多雨,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词人不是直接写自己的苦雨情状,而是化抽
期刊
眼下的中国,不守规矩、不讲道德的现象并不罕见。要是批评多了,有人会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人现在还不富嘛!”  管仲的名言竟成了不讲文明的挡箭牌。事实上,有很多例子证明,不一定“仓廪实”,人们就可以“知礼节”。比如,二战后德国一片废墟,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1945年冬天十分寒冷,又没有暖气。于是,大家上山砍柴用来烧火取暖做饭。有人提议保护小树并做上记号,不要砍。结果,虽然没有人监
期刊
媒体报道,2018年12月4日晚,浙江杭州下沙觀澜时代云邸小区,一对年轻夫妻开车回家,车停好后,怀孕7个月的妻子小任下车刚走一步,就落入一口窨井,其老公马上跳下去,也没能把她救上来。当消防队员赶到,从井中救出小任,她与腹中胎儿已经双双身亡。对于事故责任,小区业主曾吐槽窨井盖破了物业却不作为;井盖生产厂家则表示,这里该装窨井盖而不是草坪井,是典型的施工安装错误。   夫妻俩已回到了自家小区,却没想到
期刊
一则号称“小龙虾致命”“全世界都不敢吃”“中国人蒙在鼓里”的消息又火了,再指吃小龙虾得“哈夫病”,用的是8年前的南京“龙虾门”案例。  在搜索引擎检索“小龙虾+哈夫病”,你会发现,类似的谣言帖和辟谣帖已经翻滚了好几轮。最近这篇火起来的“原创”,也不过是拼拼凑凑、拾人牙慧的故弄玄虚之举。早在2016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孙亚飞就曾发表科普文章,揭秘“吃小龙虾会导致哈夫病和肺吸虫病”的流言,指出问题的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放下架子,平和生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下名利,泰然处事。放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智慧。放下,为了很好地拿起;放下,为了更多地拥有。  读后,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首先给我们罗列了三种需要放下的束缚,从有形的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