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看曲艺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评弹与昆曲、园林并称苏州“文化三绝”,又与昆曲、苏剧并称为苏州艺坛“三朵花”,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是苏州乃至江南的一张文化名片。数百年来,苏州评弹名家辈出、书目繁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广泛流行。2006年,苏州评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自2018年组建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就明确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苏州评弹等优秀曲艺曲种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能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也能成为振兴曲艺的有力抓手。本文主要以苏州地区的评弹发展为例,从生活、场景、内容三个维度探讨曲艺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为文旅融合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生活维度:赏评弹魅力,品苏州生活
  游客旅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想从重复功利的日常生活中超脱出来,到异地欣赏别样风景,体验别样生活。特别是在当今快节奏城市生活中,人们更渴望有“慢生活”的调剂。而翘足品茗细听评弹便是苏式“慢生活”的一种程式。
  (一)苏州评弹是苏式“慢生活”的生动表达
  传统评弹讲求说表细腻,尤其注重对人物心理和事物微末处进行细致刻画。如长篇弹词《珍珠塔》中,陈翠娥小姐下楼见方卿,十八级楼梯下了大半个月。在下楼的脚步中,陈翠娥复杂的心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长篇评话《水浒》中石秀要劫法场,一连六天,石秀的腿还搁在酒楼的栏杆上,直到第七天才跳下去。评弹演员用有条不紊、细腻曲折的说表,营造了一个个或儿女情长、或快意恩仇的世界,使听客们沉浸其中、欲罢不能。而每天在紧要关头收束关子,来个“且听下回分解”,听客只得“破工夫明日早些来”,等待着陈翠娥下楼会见小方卿,石秀大闹大名府。如此反复,不知不觉间一部书听了两三个月,听客在前脚懊叹完“逝者如斯夫”后,后脚又开始听《三笑》《玉蜻蜓》,与书中人同乐同悲。如此往复,苏州评弹一点一滴浸入了苏州人的日常,表现了苏州文雅秀致的特质,也成了苏式“慢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来苏州旅游的游客,不妨找一家书场,于“两行茗碗静无哤,中安高座景双双”中,欣赏评弹“绮语清音相间作,绝妙当场丝竹肉。一串珠喉逐晚风,百啭新莺出幽谷”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评弹书场是苏式“慢生活”的活态样本
  如果说苏州评弹是苏式“慢生活”的最佳表达,那么评弹书场就是苏式“慢生活”的活态样本。数百年来,以评弹表演为主,辅以品茗和偶尔的交谈,书场慢慢构建起了一种“慢生活”的文化气场。
  明清时期,苏州城内的茶馆星罗棋布,所谓“十家点缀三茶室,一里参差数酒楼”[1],就是此景的真实写照。很多茶馆还兼营书场。康熙六十一年(1722),昆山人章法(号瓶园子)在《竹枝词》中曾这样描写苏州弹词演出的盛况:“不拘寺观与茶坊,四蹴三从逐队忙。弹动丝弦拍动木,霎时跻满说书场。”[2]乾隆以来,评弹几乎成为苏州市井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民国时期,除了传統的茶楼书场,很多饭店、舞厅也内设新式书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评弹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发展渐趋艰难,书场也逐渐零落。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00年,为保护开发评弹演出阵地,苏州市政府陆续出资恢复、翻建了和平书场、梅竹书苑、光裕书厅等书场。在苏州评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之的重视度进一步提高。除继续增加书场数量外,还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如对坚持演出长篇的书场进行奖励。据苏州市演艺行业联合会秘书长尤志明介绍,截至2019年底,苏州市城乡有各类书场120余家。还有一大批社区公益性书场正在兴建。这既能保证苏州评弹的传承基础和市场活力,又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听书。
  云书场是实体书场的延伸。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在《曲艺传承发展计划》[3]中也特别提到:“鼓励曲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和各类表演团体与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直播平台等开展合作,探索设立曲艺电视书场、广播书场和网络书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演播活动,拓展发展空间。”近年来,在抖音、快手、酷狗、喜马拉雅等新兴传媒平台上,受众不仅能欣赏经典、观看直播演出,还能实时与演员交互、发表评论。云书场的兴起,能有效增加评弹艺术的黏性,使很多潜在的游客因喜爱苏州评弹而对苏州产生“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文化憧憬。
  在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的当下,文化、旅游的内涵向“大文化”“大旅游”延伸。作为苏式“慢生活”代表的苏州评弹,正散发着强大的文化吸引力量。
  二、场景维度:融多样场景,展江南文脉
  好的场景是优秀旅游创意的重要载体,苏州评弹在“说噱弹唱”中把苏州文化秀雅文质的风貌传递给受众的同时,也能提升他们对苏州的好奇度,进而在心里构筑起旅游场景框架。所以如何正确发挥苏州评弹的场景表现力,这是文旅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场景一:评弹+景区
  江南园林、苏州评弹是苏州旅游的两块金字招牌,在古朴典雅的园林景致中观聆弦索琮铮的评弹演出,当是最美的艺术享受。苏州很多旅游景点都设有茶室,而设在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怡园、耦园等古典园林里的茶室,评弹意趣更浓,是欣赏评弹的绝佳场所。
  场景二:评弹+历史街区
  平江路、山塘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旅游热点。除了小桥流水的独特风貌,富有情调的商铺聚集的众多评弹茶座也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都挺好》《金陵十三钗》《盗墓笔记》等一批影视剧中苏州评弹主题曲和背景音乐带来了辐射效应,一些评弹茶座甚至成为“网红店”,引得游客、市民纷纷前来“打卡”。
  场景三:评弹+科技
  旅游消费的第一特征是视觉消费,旅游演艺首先要“吸睛”。苏州评弹与旅游融合,原汁原味地呈现是一种风格,与其他艺术门类、科技手段结合也是一种趋势。如在木渎严家花园演出的《遇见姑苏·木渎往事》,就融合了苏州评弹、昆曲等苏州地方文化元素,同时应用裸眼3D技术虚拟场景,营造了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为游客创造一场视觉盛宴。科技创新必将进一步拓展苏州评弹的演出空间和表现形式。   场景四:评弹+江南小剧场
  2020年苏州重点打造的夜经济品牌“姑苏八点半”将推出一系列具有苏州特色的精品演出、夜游线路和消费活动,演出是重中之重,一批围绕古城文旅片区展开的“江南小剧场”将在观前街、平江路、山塘街等地策划多台演艺节目。届时,苏州戏曲博物馆评弹书场、金谷里艺术馆、琵琶语评弹茶楼等一批演出场所也将被纳入其内。通过资源整合、规范管理、品牌打造,苏州评弹的旅游演艺市场必将绽放新的光彩。
  三、内容维度:创独特内容,推文旅产品
  发掘地域文化——提炼文化特质——锻造、推广文化产品——获得文化效应,这应当是文旅融合的正确“反应链”。而作为文旅融合的源头,重视、发掘地域文化中的优质内容,是文旅融合厚积薄发、钩深致远的第一步,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苏州文化内容中的关键一核就是苏州评弹,所以苏州评弹与苏州的历史渊源、在苏州的发展脉络、发展中的珍闻逸事等,均可成为苏州文旅融合的创意源头。总而言之,文化和旅游融合就是文旅IP(Intellectual Property)发掘、衍生并形成文旅产品的过程,而与吴文化水乳交融数百年的苏州评弹则是内容的重要宝库。
  (一)打造“光裕”品牌
  取“光前裕后”之意,成立于清朝年间的“光裕公所”是评弹界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行会组织,1912年更名为“光裕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市评弹团成立,光裕社旧址第一天门8号成为团部所在地。光裕公所创始人王周士的生平典故、光裕社的发展演变、“光前裕后”的精神要义等,都是可供開发的文旅资源。2019年1月,苏州市评弹团搬迁至位于竹辉路的苏州戏曲传承中心。第一天门8号的光裕书厅经过改造后,白天演出长篇,主要服务老年听客;晚上经营夜书场,打造光裕夜经济品牌,融入了观前夜经济圈。
  从2013年起,苏州市评弹团推出“光前裕后”演出品牌,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光前裕后·苏州弹词流派演唱会” “光前裕后·苏州弹词名家新秀展演” “光前裕后·苏州评弹名家名段展演”“光前裕后·苏州弹词折子专场”等系列演出,为苏州评弹传承传播打造了品牌,为青年演员搭建了平台。文旅融合下,“光裕”品牌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甚至可以探索从演出品牌拓展为苏州评弹文旅品牌的可能性,将第一天门8号打造为苏州评弹的朝圣地和著名旅游打卡地。
  (二)办好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
  从2000年开始,苏州就定期举办三年一届的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至2018年已成功举办7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不仅是曲艺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全国的评弹票友集中欣赏高水平演出的机会。从2019年全国各地举办的艺术节来看,艺术节走向文旅融合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全方位、立体式、多样化地推出艺术展演和其他特色文化活动、旅游线路等。当下是文旅融合的时代,也是技术革新、媒体融合的时代,2021年苏州举办第八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时,可以善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艺术宣传方式和传播途径,打破文化旅游线上线下传播壁垒,吸引广大市民、游客共同参与艺术节活动,进一步提高评弹节的影响力,使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成为城市文旅品牌。
  (三)让文艺作品为苏州文旅代言
  千年前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至今仍是苏州重要的文化表征之一,而《白蛇传·赏中秋》中“七里山塘景物新,秋高气爽尽无尘”的唱词更是把山塘美景、苏州评弹和古老传说联系到一起。近年来,许多影视剧用苏州评弹做背景音乐、主题曲,如电影《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歌《秦淮景》、电影《盗墓笔记》中的苏州评弹《淡化》、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背景音乐等。借影视剧IP效应可以推动苏州文化旅游,如《都挺好》就带火了同德里等取景地,也带火了平江路的评弹茶馆。
  苏州评弹作品的篇幅可长可短,在演出场地、道具、服装等方面要求相对简单,很适合作为文旅融合题材作品的载体。如2019年有部苏州评弹混搭Rap的作品《幸福苏州人》,既将苏州旅游的热门景点写到了唱词里,也展现出了苏州评弹在新时代的创新活力。
  文旅融合,对曲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苏州评弹要在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内视,在保持艺术本真的基础上,持续深化自身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加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探索与旅游相关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本文为2019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文旅融合下苏州地方戏曲曲艺传播传承保护利用研究”(立项编号:19YB51)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潘超、丘良任、孙忠铨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2] 苏州市文化局编:《姑苏竹枝词》,百家出版社2002年版。
  [3]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的通知》,2019年7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作者: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副主任)
其他文献
2013年11月,中华大地,秋光正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时至今日,全面深化改革这艘“中国号”巨轮正气势如虹,乘风破浪,稳步前行。  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曲协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紧盯56项改革任务不放,精准统筹协调,开展深改专题调研,督促指导省市县基层曲协深化改革,凝聚共识,协同推进,坚持向改革要
期刊
在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消费热情持续高涨的当下,大众化旅游需求正在向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个性化体验旅游需求转化,文化体验日益成为旅游的最初动机和最终目的,致使旅游演艺快速发展,形成了剧场旅游演出、实景旅游演出、主题公园演出等主要类型。当代曲艺也参与其中,在文旅融合演艺方面,将周期性与常态化演出相结合,各地已有比较成功的实践。如天津市在游客众多的运河新天地夜市举办天津时调、京东大鼓、快板书、西河大鼓、相
期刊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王谦祥和李增瑞这对搭档,就像被502粘在了一起,从1960年到2020年,转眼已经合作了60年。而相似的从艺经历、共同的艺术追求和互融的舞台风格,则是他们携手同心,走过60年风雨的重要保证。一、入团从业  王谦祥是天津人,从小就跟着自己的戏迷父亲隔三岔五去天津的中国大戏院听戏。1960年,12岁的他经京剧演员刘雪涛介绍,到北京参加北京曲艺团的招
期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和旅游从不曾分离。近年来,“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文化旅游界的关键词,文化旅游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为其主要职责。当然,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并不是两个机构简单的重组或叠加,借机构改革的东风,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真正推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融合
期刊
2月26-28日,2019年全国曲协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中国曲协2018年主要工作,明确提出引领正处于全新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曲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针原则,对2019年工作作出整体部署安排。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成立70周年,如何在具有特殊意义的今年精心谋划、切实做好曲协工作和曲艺工作,《曲艺》杂志在会议期间对中国曲协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曲艺》:2019年
期刊
长春园书场一直是江苏张家港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甚至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听众们也会被吸引驱车到此流连忘返,书场既会邀请外地名家驻场演出,也会有本地优秀评弹演员为听众们带来艺术的盛宴。在本地评弹艺术家中,老听众们最想看的还数国家一级演员、张家港市评弹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季静娟的表演。每当面对济济一堂的听众,听到人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季静娟的心中都会充满感慨。评弹是她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痴迷,其中的酸甜苦辣、
期刊
旅游演艺在文旅融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旅游演艺的发展,不仅可以通过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升目的地品牌形象等文化与社会功能。”①随着各地旅游演艺项目的不断上马,我国旅游演艺市场进入红海竞争。曲艺作为中华传统艺术的优秀代表,要思考如何在旅游演艺市场中进入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进而实现曲艺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旅游演艺市场
期刊
2020年全国曲协专题视频会圆满召开  2月21日,2020年全国曲协专题视频会在京召开,中国文联、中国曲协领导,中国曲协主席团成员,各团体会员负责人,各艺委会负责人,中国曲艺名城代表,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第二批入选者以及中国曲协机关、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曲艺》杂志社的负责同志等90余人在线出席会议。会议总结和肯定了2019年全国曲协系统取得的成绩,并从“推进曲协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期刊
一  周日或是节假日的下午,如果您走进南京老城南的甘熙宅第,便会在铮铮三弦、悠扬二胡中,听到流淌在宽宽窄窄的巷间里弄,洋溢在竖着高高马头墙的院落内外的韵味别致的老南京话。  如果您是老南京人,或者是了解南京文化的游客,那一听便知,这里有南京白局演出。  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老百姓俗称为“九十九间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融合着徽派和苏式传统风格的老建筑,是南京现有的面积最大、保
期刊
我叫曹国斌,1939年9月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双湖峪镇曹家硷村。1948年,因家庭困难,我随父到处讨饭。1950年正月,在子洲县汪家崖村汪秀山家揽工,给一个叫汪润泽的盲人说书先生领路。  我12岁那年也就是1950年4月,子洲县通知让汪先生去绥德报到,参加绥德分区文协举办的第三届盲艺人曲艺训练班。接到通知我们就出发了,走了一天到达绥德县,在县文工团报了到。  来参加训练班的盲人每人都带一个领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