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山水之灵 铸时代之魂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c8814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消费热情持续高涨的当下,大众化旅游需求正在向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个性化体验旅游需求转化,文化体验日益成为旅游的最初动机和最终目的,致使旅游演艺快速发展,形成了剧场旅游演出、实景旅游演出、主题公园演出等主要类型。当代曲艺也参与其中,在文旅融合演艺方面,将周期性与常态化演出相结合,各地已有比较成功的实践。如天津市在游客众多的运河新天地夜市举办天津时调、京东大鼓、快板书、西河大鼓、相声等颇具地域特色的曲艺演出,让外地游客了解天津的运河文化,也了解天津的曲艺文化, 收到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效果;山西、湖北等地广泛开展曲艺类非遗项目进景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也是非常好的文旅融合实践。由文化和旅游部等主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等承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将所有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集中会演,其声势浩大,影响广泛。其中,2019年9月在山东济南举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将展演深入到社区、公园,在游客众多的五龙潭公园、趵突泉公园白雪楼戏台、花洲历史文化街区里的百花洲剧场等园区的戏台演出,让游客近距离领略活态传承的非遗曲艺的风采,曲艺周极大地丰富了园区的演出内容,吸引了更多游客来此参观游览,由此,全国非遗曲艺周也成为周期性曲艺文旅融合的代表性活动之一。
  但是,与国内其他艺术形态火爆的旅游演艺相比,当代曲艺文旅融合发展尚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笔者认为其常态化、精品化(品牌化)、网络化是当代曲艺与旅游实现深层次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当代曲艺文旅融合的常态化
  当代曲艺文旅融合的常态化不能狭隘地解读为送戏到景区,演出到公园、社区,而忽略开发都市的演艺市场。它应该包括“走出去”的常态化和“驻下来”的常态化。而“驻下来”的常态化又包括“走出去”的过程中“驻下来”,实现景区、公园等演艺空间的驻场演出;还包括满足都市旅游消费日益增长的演艺市场需求的都市驻场演出,从而实现当代曲艺文旅融合的常态化。在都市驻场演出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硬件短板,一些曲艺专业院团没有自己的剧场,其常态化演出似乎就不可能实现。这里可以参照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上海东方传媒利用一个烂尾写字楼打造了改编自《麦克白》的一台节目——《不眠之夜》,它巧妙地融入了上海元素,两年间演出650余场,售票199050张,累计票房收入1.3亿元,一时间成为文艺青年到上海必去的打卡地。
  一台诞生在都市烂尾楼的剧目,能够在两年里连续演出650余场,其装修改造闲置空间的成本花得值。有些地方院团因为没有自己的剧场,每次演出都是临时租用,这就出现每每不惜成本打造一个剧目,演几场往往就封箱的局面。这样造成的资源浪费,可能远远高出装修改造闲置空间的成本。其实每座城市都有一些闲置的建筑空间(比如老旧厂房、因产业升级带来的废弃车间、仓库等)、博物馆、艺术中心、实体书店、文创园区等,将这些空间改造、设计、装修,是可以成为艺术表演的新型演艺空间的。因此,开发都市巨大的演艺市场,发掘并打造出富有当代曲艺特色的演艺空间,使驻场演出可持续,满足都市游客和市民的精神审美需求,是促使文旅融合常态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当代曲艺文旅融合精品化、品牌化
  文旅融合背景下,当代曲艺常态化发展还需要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这种认可,是决定一个作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将直接对那些让游客看一次,再也不想看第二次的节目说“不”!直接淘汰那些应付的、粗制滥造的、质量低的、媚俗的,给观众搔胳肢窝的演出。当代曲艺文旅融合的常态化呼唤有深厚文化积淀、浓郁地域特色、高质量的艺术品质的精品,在艺术市场实践中给中外游客留下历久弥新的印象,使之形成长演不衰的品牌节目。这些作品可以实景、可以“浸没”“漂移”,也可以有多种艺术的元素融合,在艺术实践中还可以不断完善,形成辐射面不断扩大的品牌效应。比如我国旅游演艺发展比较成功的印象(又见)、山水盛典、千古情三大系列,他们形成的《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情》《长恨歌》等知名品牌,以及长江首部漂移剧《知音号》等,为市场广泛认可,常常一票难求。这些比较成功的品牌效应,有许多经验值得当代曲艺在文旅融合样态中借鉴。
  近两年来,国家加大对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和扶持,投入专项资金7500多万元,覆盖了所有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支持扶持每一个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笔者认为,这一举措正在成为当代曲艺的文旅融合精品化、品牌化建设的孵化器。这些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他们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生生不息的火种。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这些传统文化瑰宝也正在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他们文化体验旅游的最初动机和最终目的。
  在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架扬琴、一把琵琶和中阮、两把二胡,加上5个清音鼓,10余位南昌清音演员用优雅的曲调和清脆的鼓声向市民游客展示着《今日犹闻翰墨香》。极具南昌地域特色的优雅唱腔及表演角色,将听众带回当年王勃即兴题写《滕王阁序》时的情景。”在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的公园中,演员自击自唱,用优雅吸引园区游客,用独特的文化积淀和风土人情赢得赞许,这是当代曲艺的文旅融合精品化、品牌化的魅力所在。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笔者也欣喜地看到,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打造出了四川清音《绣蜀》,为文旅融合添新作,期待有更多高质量的作品诞生,并在市场的检验中脱颖而出。
  三、当代曲艺文旅融合的网络化
  当代曲艺文旅融合样态离不开网络化。目前Internet已经联系着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计算机网络在当今已经得到普及,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笔者曾经对当代曲艺的传播媒介做过一次梳理,发现不同时期的传播媒介催生了不同曲种的繁盛,同时也让部分曲种处于边缘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范围,其受众范围的广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曲种繁盛与沉寂。网络平台传播是迄今為止当代曲艺最为有效的声像传播媒介。虽然目前的传播媒介不能替代剧场、茶园、书场等观众现场欣赏艺术的直观感受,但是网络传播是更接近于现场欣赏的传播媒介。据此,利用好网络平台传播,使当代曲艺文旅融合样态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范围,让没有亲临现场的受众获得近似于现场的欣赏效果,从而激发出更多潜在的文化旅游需求。
  网络传播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在线售票,作品演出推介,微博、微信朋友圈晒图,更应该增加直播、互动,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进行大数据分析、追踪、研判、互动等,让其传播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推动当代曲艺文旅融合的发展。
  当代曲艺文旅融合的常态化、精品化(品牌化)、网络化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核心是打造精品,塑造品牌。有了品牌的辐射效应,其常态化与网络化会更畅行。当代曲艺文旅融合作品不是简单的演出场景转换,它需要在更广阔的自然人文背景中检验艺术家的呈现。如果你的琴弦可以拨动秋水,歌声能够挽留住白云,目光载得住落霞,演出自然就吸引住了游客;你的作品不一定是鸿篇巨制,如果采撷了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玉树后庭花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美意象,当不愁被中外游客的镜头记录、传颂、上热搜,并反过来促使作品绽放出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洪霞、刘卫珍:《文旅融合背景下四川省影视基地发展轨迹探析》,《四川戏剧》,2018年第12期。
  [2]吴宏:《运河畔品“曲艺盛宴” 文旅融合“有滋有味”》,人民网,2019年9月16日。
  [3]陈炜敏:《全国非遗曲艺周彰显文旅融合特色 非遗曲艺进景区游客享视听盛宴》,新浪网,2019年9月8日。
  [4]陈平:《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首都演艺发展思考》,搜狐网,2019年6月24日。
  [5]王学思:《共享传承保护成果 聚力曲艺发展振兴——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观察》,《中国文化报》,2019年9月18日。
  [6]洪霞:《当代曲艺声像传播的流变探析》,《四川戏剧》,2016年第12期。
  (作者: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
其他文献
长沙弹词,又称“长沙道情”,主要流传于以长沙为中心的湘潭、益阳等湘中地区,属于中国传统说唱曲种。长沙弹词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宝贵产物,是湖湘人民珍贵的血脉符号,是最具长沙文化风格的说唱艺術,然而在文化多元发展的当代社会,其传承现状却堪忧。对这种将要绝迹的传统民间说唱艺术进行抢救和保护,让它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能重焕光彩,理论研究(论文)和实际操作(弹词学习和演出)的并行尤为重要。本文就长沙弹词本体特点、生
期刊
广东省曲协开展新春走基层惠民演出  1月16日,广东省曲协、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联合开展“广东红色文化轻骑兵曲艺小分队新春走基层惠民演出”,首次演出在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举行。全球微粤曲大赛的优秀选手进社区、上街头,以演唱粤曲经典的形式为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送上新春祝福。本次活动是广东省曲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
期刊
现在说起偶像,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樓观寺庙中的泥塑石雕,也不是以功业闻名的前辈长者,而是一张张颜值在线的脸,以及镌刻在脸上的一个个光彩夺目的名字。在今天这样一个有相当消费倾向的社会里,偶像似乎都集中在了流行娱乐圈中。但切不可认为这个圈子狭隘,在消费观念的影响下,有娱乐资质者都有成为偶像的可能。从这个角度而言,偶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跳出“实力派”与“偶像派”的简单二元划分,混同进化为“职业偶像”
期刊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没有任何旁观者,即使不能参与一线斗争,文艺仍然有独特的担当与使命。从现实作用来说,好作品能有效提振群众士气;从历史维度说,好作品能有效记录这段抗“疫”史,为中华民族的前进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精神滋养,并警醒后人切勿重蹈覆辙。而曲艺作为文艺的“轻骑兵”,更应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面对疫情,曲艺创作要秉持现实主义下的整体观  现实主义是曲艺创作的根本遵循,在面对重大事件时
期刊
2019年5月,由盐城市文化馆、盐都区群艺馆创作的数来宝《爱我你就抱抱我》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十八届群星奖。观众和专家认为,《爱我你就抱抱我》的取材紧贴现实生活,深刻反映了当下父母之爱、家庭之爱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一个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儿童心声的好作品。一、在生活中发现素材  现实主义是曲艺创演的重要遵循,也是曲艺紧跟时代,为生活说唱,为真情发声的重要保证。从2016
期刊
一、词牌金曲,今又重现  20世纪60年代初,由上海评弹团赵开生谱曲、余红仙演唱的《蝶恋花·答李淑一》风靡一时。以吴侬软语和弦索乐器为基调、由雄伟壮丽的交响乐为烘托的女声评弹唱腔,声震华夏,响彻云霄。“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传遍长城内外,风靡大江南北,人人得歌而吟之。虽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风云,然其曲迄今风采依旧,不但成为苏州评弹中的经典精品,而且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别样奇葩。  然自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举国上下无不为之牵动。文艺工作者也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文艺战“疫”的战斗中。广大曲艺人创作出了相当数量的战“疫”作品,用实际行动生动展现出了曲艺“文艺轻骑兵”的特质。一、在场——文艺战“疫”中的创作要求  疫情开始后,各地抗击新冠肺炎的创作热情十分高涨,不论是体制内曲艺工作者,还是新文艺群体成员,乃至普通市民均有作品问世。这些作品或颂扬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或称赞基层疫情防控
期刊
我已经七十岁了,  按说早已过了爱哭的年龄。  搞笑是我们的职业,  我给大伙儿说了五十年的相声。  我的自传也取名叫《笑面人生》,  每一场演出,都能听到观众发出的笑声,  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可是这个春节,我笑不出来,  我的心,被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阴云在瞬间包裹密封。  热爱走动的人们,  被突如其来的疫情逼进了自家的窝洞。  感染的人数日渐增多,  封城、封路的消息不时地跃上荧屏。
期刊
《光前裕后——一百个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是以上海师范大学唐力行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是“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的最新力作。  这是一项浩大的抢救性文化工程。全书分为两卷,上卷是“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讲座,下卷是口述访谈录。自2012年至2017年的6年间,在唐力行教授的主持下,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苏州评弹文化研究中心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先
期刊
2013年11月,中华大地,秋光正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时至今日,全面深化改革这艘“中国号”巨轮正气势如虹,乘风破浪,稳步前行。  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曲协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紧盯56项改革任务不放,精准统筹协调,开展深改专题调研,督促指导省市县基层曲协深化改革,凝聚共识,协同推进,坚持向改革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