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40例临床分析

来源 :药店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常继发于新生儿脐炎、皮肤感染、新生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肠炎等所致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困难,病死率高,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多[1]。本文旨在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与预后的关系,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现将2000年2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发病年龄<1个月2例,1~3个月29例,3个月以上至6个月9例。
  1.2 临床表现 发热36例,呕吐16例,其中喷射性呕吐10例.头痛5例,哭闹烦躁11例,抽搐26例,神志改变15例,精神萎靡19例,前囱膨隆17例/40例,颈抵抗9例,瞳孔不等大2例,病理反射阳性9例,并有咳嗽12例,腹泻9例.中耳炎6例,其他感染症状4例。
  1.3 实验室检查 全部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3.9~28.8)×109/L,中性粒细胞为0.625~0.901。40例全部进行脑脊液检查:外观无色透明11例,混浊10例,淡黄色19例。潘氏试验阳性25例,弱阳性3例。细胞数均升高,为(50~8600)×106/L,多核细胞数占0.40~0.80。脑脊液糖减少33例,为0.28~2.25 mmol/L,氯化物降低5例,为90~l06 mmol/L,但无糖、氯化物同时降低的病例。对脑脊液改变不典型者,及时复查脑脊液、做结核菌素(PPD)试验、摄胸片等进一步排除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本组脑脊液培养20例,仅1例阳性,有表皮葡萄球菌生长。血培养11例,阳性3例,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其中1例与脑脊液培养结果一致),1例为不动杆菌。胸片检查15例,6例有支气管肺炎的改变。头颅CT平扫检查12例,均未见异常。
  1.4 诊断标准 ①具有新生儿感染的临床表现;②脑脊液外观浑浊,白细胞>30个/mm3,其中以多核白细胞为主,蛋白定性试验强阳性,五管糖试验阴性或脑脊液涂片及细菌培养有菌[2];③脑脊液阴性或细菌培养阴性,但有前驱感染史,有高颅压临床表现,排除颅内出血等其他高颅压病变应按新生儿化脓性脑膜治疗并严密观察。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2.1 治疗方法 适用头孢哌酮钠100~200 mg/(kg·d)加苯唑青霉素钠50~100 mg/(kg·d)或头孢噻肟钠100~200 mg/(kg·d)加苯唑青霉素钠50~100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根据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结果及治疗效果随时调整抗生素。3例患儿应用上述治疗无效改用头孢三嗪40~80 mg/(kg·d)静脉滴注治疗有效。疗程:抗生素静脉滴注到症状完全消失,脑脊液常规及培养均正常后改为肌内注射到口服,治疗期间抗生素剂量不变,一般疗程3~4周[3]。治疗中辅以脱水、止惊、支持等对症处理,其中足量、短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亦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常应用地塞米松0.5~1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
  2.2 结果 4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愈31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6例。
  3 讨论
  3.1 小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 由于其前囱、颅缝未闭,对颅内压增高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因而疾病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不明显,也很少出现脑膜刺激征,故早期往往不易诊断。当遇小婴儿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嗜睡、反应差、双眼凝视、惊厥,或有前囱紧张或饱满等,应疑及本病,进行脑脊液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多可及早明确诊断。而对小婴儿化脑进行头颅CT平扫检查,较少阳性发现,对诊断帮助不大。
  脑膜炎通常是由菌血症发展而来。在小婴儿,由于其免疫功能低下,对感染的局限能力差,因而呼吸道、肠道、皮肤黏膜等部位的感染,可通过血液播散至全身,引起败血症或脑膜炎等。所以,在小的婴儿,不应当仅局限于某一个诊断,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仔细查体,及时进行相关的检验、检查,才能做到诊断全面、及时、准确,利于治疗。
  3.2 多年来,治疗小婴儿化脑多采用氨节西林联合庆大霉素,或大剂量青霉素联合氯霉素,由于庆大霉素、氯霉素的毒副作用较大,临床疗效欠佳,我们单用头抱曲松治疗,10例取得较好疗效,而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总之,化脑一经确诊,即应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应选用对病原菌敏感、毒性小、脑脊液内浓度高的抗生素,并且必须足量、足疗程给药,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和预后。
  参 考 文 献
  [1] 万容,冯慕仁.小儿104例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体会.贵州医药,2004,6:35.
  [2] 李婷,周红亚.118例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5,5:14.
  [3] 李先斌,赖源,黄彩芝,等.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6,6:8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方法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身体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82例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接受心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9例(常规的术前访视)测定其术前焦虑、心率、血压以及术后恢复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手术前晚心率,收缩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状况改善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口服中药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自体骨髓干细胞在体外分离后移植至体内在肝脏中生长分化为具有功能的肝细胞,结合口服中药治疗。结果 使损伤的肝功能恢复重构。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使损伤的肝功能恢复重构,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具有良好前景。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慢性肝功能衰竭; 中药  研究应用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作
期刊
请问「奇异果」给你什么感觉?   1﹒青涩香甜。 2﹒点缀甜点时非常漂亮。 3﹒小巧可爱。 4﹒毛茸茸的外皮很可爱。 5﹒毛茸茸的外皮不太好看。 6﹒喜欢它是因为它是营养丰富的水果。 7﹒想把它当成球,可以丢可以玩。 8﹒在阳光照耀下,好像黄金水果般可爱。 9﹒奇怪的水果,不像是真的。    选择1:「承受压力指数为8分」    你生命力旺盛,能快速了解别人的需要,善於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住院精神患者自杀的原因,从护理角度提出相对应的对策进行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住院期间有自杀行为的精神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受精神症状支配42例,长期住院缓解期患者8例,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避免了患者的自杀。结论 辨识精神患者自杀行为,分析患者自杀的真正原因,采取有效是护理措施,可避免精神患者自杀的发生。  【关键词】  精神患者;自杀原因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方法 对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入院及出院时NIHSS评分。结果 LVEF值与入院时NIHSS及出院时NIHSS呈显著正相关,急性脑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LVEF值的测定对估计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脑梗死;LVEF值; NIHSS评分急性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右肺中叶不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61例右肺中叶不张的病历,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右肺中叶不张的患者中复张58例。7例肺癌者行手术治疗5例,1例因肺内转移行放,化疗治疗,未复张。1例放弃治疗。结论 右肺中叶不张治疗以抗炎,对症为主,难复张者行手术治疗。临床上发现右肺中叶不张应警惕肿瘤发生,尽早诊治。  【关键词】  
期刊
神经性厌食(Anoreria Nervosa,简称 AN)是一种为了减肥或维持体重强迫自己进行节食或禁食的行为。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国内外很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对神经性厌食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1 发病原因  1.1 社会心理因素  这主要是由于女孩子在青春期时就存在着“瘦”的文化压力,以瘦为美的观念,使她们在追求瘦的道路上出现了病态心理。
期刊
【摘要】 静脉给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常做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为保证输液过程顺利安全,必须加强输液患者的全面护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  静脉输液;观察护理;重要性  静脉输液对每一名护士来讲是最基本最熟悉的护理技术之一。因此,无论老护士或新职护士都能出色完成。此技术被列入护士考核及比赛不可缺少的内容,引起广泛的重视,同时大大提高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技术水平,也受到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干细胞移植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3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干细胞移植介入治疗。结果 34例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只有2例症状缓解不明显。结论 干细胞移植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术前、术中、术后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坏死的股骨头修复改善血液重建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干细胞移植; 介入治疗;护理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其发病机制复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血必清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慢性肾脏衰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①治疗组静脉点滴血必净;②对照组口服尿毒清;4周为一疗程。观察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BUN和SCr均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组BUN和SCr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
期刊